- 别和叛逆期的孩子较劲2:有效管教孩子的42招
- 尚阳
- 2752字
- 2021-11-02 16:32:17
1 “听你的!”——父母最动听的话
这两年有档节目很火,叫《少年说》,是专门关注少年健康和成长心理的表述类节目。节目里,孩子们都鼓起勇气,到勇气台上将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倾吐出来。有个孩子和母亲的对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个女孩叫彭菀杰,特别喜欢跳拉丁舞,但因为她的成绩下降,拉丁舞课被妈妈停掉了。她非常渴望能再次学习跳舞,她已经练了 7 年多,过了 12 级,却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在节目中,彭菀杰跳了一段舞,这时候的她开心又自信,眼里发着光。台下的妈妈虽然很欣慰,但对于恢复舞蹈课却只说会考虑。彭菀杰忍不住脱口而出:“如果你反悔了怎么办?”妈妈表示不会反悔的,但必须要她成绩进全校前一百名才可以。彭菀杰在台上结巴半天才喊出来:“这么高的要求,我做不到!!”妈妈嘴上说着:“你努力就好,我会看到你的努力的。”女儿说打个折,把目标降到 200 名吧,妈妈又精明地说:“不行,至少 150 名!”
……
作为旁观者,我们都心疼女孩,觉得妈妈不但过于霸道,而且非常精明。当然,这个妈妈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的成绩,也为了孩子的未来,何错之有?事实上,父母中的很多人,都像这个妈妈一样,“为了孩子好”“为了孩子有个好的将来”,早早给孩子设计好一条康庄大道,孩子只需要沿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进就行了。作为父母,上天给予我们这种责任和义务,可我们却忘了,孩子是和我们平等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权利和自由,所有为他们付出的努力都必须建立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之上,而不是“父母走过的路多,吃过的盐多”“父母有权利用最好的方式影响自己的孩子”等等。
青春期的孩子最大的变化就是生理和心理的迅速成长,他们渴望父母能够以平等的身份对待他们,也渴望能够“当家做主”,如果父母时刻紧抓主权,不肯放松,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成长的责任感都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养成依赖型的人格。
前段时间,一个朋友就向我诉苦,说她的女儿进入青春期后,之前上得挺好的书法培训课,现在不肯去了,之前说好的每周练琴也不肯练了,坐没坐相,吃没吃相,天冷的时候偏穿薄的,连喝水都要人提醒……这类琐事简直数不胜数,而且每次一说她,她都马上怼回来,还头头是道:“我又不是傻子,凭什么都要听你的!”
“你说孩子是不是故意的?”朋友担忧地问。
我说,你可以试着听听孩子的话。
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就需要建立起一种界限感,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合理的区域里,听听孩子的话,尊重他的想法和行为,这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研究表明,一个孩子如果一直被父母控制,常常被贴上各种标签,长大后就会很在意他人的眼光和评价,看不到自己真实的需要。根据社会心理学“理由不足效应”,父母以非强制性方式诱发好的行为,更容易使孩子内化正确的态度。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不少的父母有疑惑:尊重孩子,难道是我们要听从孩子的所有意愿吗?当然不是,尊重孩子。不是完全按照孩子的意愿行事,更不是委曲求全。尊重孩子,不是从不拒绝和阻止孩子,而是不带恶意(所谓恶意就是贬损、威胁、嘲笑、怒骂等)地拒绝和阻止孩子。尊重孩子,不是讨好孩子,更不是向孩子妥协,而是父母平等对待孩子的一种姿态。
尊重孩子,是尊重他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尊重他拥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见,尊重他的感受,尊重他这个人,并非是接受他的所有行为。尊重的前提是,给孩子自由的边界和规则,明确限制孩子的“过分行为”。有些事事关重大,比如专业选择,会影响到未来的就业和工作,收入和生活质量,等等,虽说父母要尊重孩子,但凭孩子的认知还不足以了解这些,该怎么办?父母引导孩子成长,本来就是职责所在,所以,父母要帮孩子分析他的选择背后的重大关系,比如因为专业不好就业,未来可能收入不佳,无法保证生活质量,进而也影响到婚姻和父母,双方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和协商,一起找出双方都满意的方案。如果孩子还是一意孤行,我的建议是,仍然听孩子的!没有什么工作永远是最好的,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快速发展,人们赚钱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无须用今天固定的思维去培养孩子,就放手让孩子多去尝试,让他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父母只要从这三个方面来“听命于”孩子,不久后,你会发现,孩子不但没有学坏,反而学会了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勤于总结,并且越来越有担当,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杠杠的。
一、让孩子自己做主
青春期的孩子,已经有了足够的知识和生活能力,所以,对于孩子的吃、穿、用、玩、培训科目、报考专业以及社交等,父母都请先听孩子怎么说,然后分析利弊,如果不合自己的心意,或者有严重的问题,要以温和商量的口吻给孩子提供参考建议,原则性的问题要合理引导,但无论父母怎么做,最后都要让孩子自己去拿主意,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自立性。
二、让孩子感到被尊重和重视
听孩子的话,并不意味着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不闻不问,而是要尽可能地融入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通过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通过聊天等掌握孩子的交友、兴趣等信息,积极支持孩子的各种兴趣活动,当孩子遇到挫折时静静倾听,当孩子被打击时轻声安慰鼓励。有个老师就说过,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耳朵,而不是嘴巴。这种有界限感的参与和关注,能让孩子明白他是重要的,是被父母尊重的。
三、尊重孩子的成长需求
有个妈妈说,她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让她生气的是,孩子总是玩游戏,为了改正孩子的“毛病”,她骂过孩子很多次,甚至也动手打过,孩子非但没有改,反而私下攒钱买了装备。这个妈妈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尊重孩子的物质需求,没有觉察到是自己的控制欲让孩子没有发展出与年龄段相适应的个人空间,强制性让孩子戒掉游戏,就是扑灭孩子对独立空间的渴望。青春期的孩子,会有多种需求,拥有隐私空间的需求、自由交友的需求、必要的物质需求,等等,父母越是严格控制,孩子越容易失去正常的分析能力,从而焦虑、担心,表现在外在,就会沉默或者叛逆,与父母保持距离。所以,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这些成长需求,帮助他们拨开迷雾,揭开谜团,找到正确的方向。比如孩子对异性感兴趣,就适当给孩子进行一些青春期的性教育,坦诚沟通,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处理这些情感。对于不符合实际的过分需求,父母则要明确地拒绝并说明理由。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数据证明,被尊重的孩子拥有高价值感,快乐,自信,抗压能力强,自我认可程度高,自我保护能力强,能客观地评价自己,无障碍地表达自我,心安理得地索爱,并能客观地评价周围的环境,与人交往时最小化投射敌意。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在《一生的学习》里说:“如果我们不尊重孩子,而只是以奖赏引诱他,或以惩罚威吓他,那么我们便是助长了他获得利益的观念和恐惧感。由于我们自己所受的教养,是为了有所收获才采取行动,所以,我们不知道有一种不含有获取利益之欲望的行动。正确的教育是鼓励孩子对他人尊重体谅,而无需任何的诱饵和威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