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语思维就是要刻意练习
- 王乐平
- 14867字
- 2021-10-26 10:14:15
抽象名词:丰富多样,遣词造句好帮手
英汉共同之处
抽象名词就是指那些表达抽象概念的名词。因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所以在词汇的形成上就不像具体名词那么直接、明确,两种语言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尽管如此,在很多抽象概念上两者仍然存在共同点。这里要分两种情况。
一、英语中的某个词义对应着汉语中的某个词
抽象名词与具体名词的一个比较大的区别在于,抽象名词通常是多义词,也就是说一个词会对应着不同的概念,那么,英语中这个词所代表的所有概念就不一定能和汉语中对应的这个词所代表的所有概念相吻合,所以,它们很难像具体名词那样在词汇上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但是,英语中某个词汇所代表的某一概念是有可能和汉语中的某个词存在着对应关系的。也就是说,虽然这个词可以翻译成汉语的很多不同的词汇,但是反过来说,在这些汉语的词汇中有可能会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是只能翻译成英语的这个词汇的。
下面就以“sign”这个词为例说明一下。
如果你查英汉词典,你就会发现“sign”这个词有很多解释,对应着不同的汉语词汇,如以下几个有代表性的词义:
符号;手势;迹象;标志;痕迹
在这些解释当中,只有一个是完全对应着“sign”这个词的,那就是“迹象”。因为如果你查“迹象”这个词所对应的英语单词时,只能查到“sign”这个词。但其他的解释则至少对应着两个以上的英语单词,而且这些词也不是同义词关系。
符号:symbol;mark;sign
手势:gesture;signal;sign
标志:mark;logo;sign
痕迹:trail;trace;sign
所以,当我们用“sign”这个词来表达符号、手势、标志、痕迹这四个汉语词汇中的任何一个词时,都有可能会发生错误,但用sign来表达“迹象”这个词时,则基本不会出问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说“迹象”这个词就是英语中的sign,就可以用sign来解释“迹象”这个词。
那么,把“迹象”这个词与sign对应起来的好处在于,当我们想表达“迹象”这个意思的时候,就直接用sign来表达,而不用担心会用错这个词。所以,找到这样的对应关系有助于我们直接把汉语翻译成英语。请看以下例句:
房间里没有生命的迹象。
There was no sign of life in the house.
她的工作有些好转的迹象。
Her work is showing some signs of improvement.
头疼可能是压力大的迹象。
Headaches may be a sign of stress.
在以上三个例句中,sign分别与三个不同性质的词搭配,life是具体名词,improvement是行为名词,stress是抽象名词,但无论是和哪个词搭配,都是和汉语中的“迹象”一一对应的。
以上这个例子说明,当我们把英语中的抽象名词翻译成汉语时,其实是不应该把它所有的词义都用汉语翻译过来的,我们只能翻译那些和它存在着唯一对应关系的词义,而且,如果一定要用汉语词义来背单词,那也只能背那些与英语单词存在着唯一对应关系的单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很多单词书和词典把每个词义都用汉语来解释的做法并不妥当,它很容易误导学习者,导致我们在实际运用中用错单词。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如果不是把所有的词义都用汉语来翻译的话,那其他不存在唯一对应关系的词义要怎么学习呢?这就是在后面的章节中会讲到的问题。我们一步步来,把问题一个个搞定。
像刚才举的这种例子其实还有很多,如果我们能把所有这样存在着唯一对应关系的词汇找出来的话,就可以解决很多表达问题。关键在于如何把它们找出来。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会探讨这个问题。
二、英语中的某个词与汉语中的某个词一一对应
之所以会出现上一节中所讲的“英语中的某个词义对应着汉语中的某个词”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前面这个词往往是英语中的基础词汇,代表的概念比较多,而后面这个词则是汉语中的一个细分词汇,代表的概念比较单一。但如果我们把英语中的某一细分词汇和汉语中的某一细分词汇进行对比研究的话,就会发现在这两个词汇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可能性会更大。
我们先以“crime”这个词为例说明一下。
“crime”这个词在英语中是个细分词汇,在汉语中对应的词汇是“犯罪”,这也是个细分词汇。而且两个词汇都只表达一个概念,都是指违反法律的行为。也就是当我们说到“犯罪”这个名词的时候,都是指英语中的crime。反之,当我们说到“crime”这个词的时候,都是指汉语中的“犯罪”。所以,这两个词无论是就词汇本身来说,还是就它们所代表的概念来说,都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而且,正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它们在与其他词汇的搭配上也保持着高度的一致。请看下面的例子:
与名词的搭配
crime problem 犯罪问题
crime novels 犯罪小说
the scene of the crime 犯罪现场
与形容词的搭配
violent crime 暴力犯罪
organized crime 有组织犯罪
与动词的搭配
confess his crimes供认犯罪
reduce crime 减少犯罪
句子角色
The crime rate is rising.
犯罪率在上升。
The crime occurred in daylight.
犯罪发生在白天。
对这样的词汇来说,我们掌握起来比刚刚讲到的“sign”这样的词还简单,因为虽然“迹象”与sign相对应,但毕竟sign还有其他词义和用法,我们还需要通过别的手段来掌握。但对“crime”这个词来说,它基本上就是汉语中“犯罪”这个词的翻版,在多数情况下只要把汉语中的搭配逐词翻译过来就行。当有人说英语不能直译的时候,是不包括这种情况的。这就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更大的方便。
这样的词汇在两种语言中非常多,但通常都是指细分词汇。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这些词汇在用法上高度一致,但依然存在不同。以crime为例,它的某些用法和汉语还是不一样的。如以下搭配:
commit a crime 实施犯罪
serious crime 重大犯罪
像以上两个搭配,我们就很难用它们的汉语意思翻译出来,所以,就不能采取直译的方式。但这样的情况通常是由与它搭配的词造成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学动词commit和形容词serious的时候,就会学到它们是可以与crime搭配的。所以,这种差别也是能解决的。
英汉不同之处
尽管两种语言在抽象名词的基础概念和细化概念上存在着很多相同之处,但相对于具体词汇,它们的差别却有更多。这主要是因为英语中的抽象词汇远远多于汉语。
总体来说,英语表达同一概念的抽象名词比起汉语来要多得多,主要原因在于,汉语是一种动态语言,倾向于用动词来表达;英语是一种静态语言,倾向于用名词来表达(英语的这一特点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中进行全面的论述)。这个区别决定了汉语对抽象名词的需求要远远少于英语。英语中有很多抽象概念都会对应着不同的词汇,而且有着远比汉语丰富的词汇生成方式。
下面就从两个方面来解读两种语言在抽象名词上的不同。
一、英语中有些抽象概念会进行细分(上下义词)
我们在本书的开篇讲过什么是上义词、什么是下义词,简单来说,如果一个基础概念和其下面的细分概念是由两个不同的词分别代表的,那么代表基础概念的词就叫上义词,而代表细分概念的词就叫下义词。
上下义词的关系和我们通常说的同义词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因为同义词是可以互相替代的,而在上下义词的关系中,上义词可以用来代替下义词,但是,下义词不一定能逆向代替上义词,因为上义词的用途更加广泛。 我们以前的学习通常会把上义词之间的关系简单地理解为同义词的关系,这是不准确的。
把概念相近的词汇区分为上下义词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用下义词可以使我们的表达更加精准。因为下义词与上义词相比,增加了一些限定和修饰成分,可以用在特殊的语境当中。第二,因为上义词可以用来解释下义词,所以在我们想不出某个专门的词汇时,可以考虑用它的上义词来代替。
上下义词在所有词性的词汇中都是存在的,因为这是实现概念细分和词汇多样化的最重要的一种方式。下面我们就通过几组词汇来了解英语中的抽象名词是如何进行概念细分的,它与汉语的区别在哪里。
请看下面的几组例子:
standard标准
criterion评判标准
standard是“标准”的意思,而criterion则是“评判标准”的意思,特指我们在对某样东西或某件事做出判断和选择的时候用的标准,在汉语中则没有这样的一个专门的名词,要想表达这个意思则必须加上“评判”两个字形成一个词组才可以。那么,在这组词中,standard就是criterion的上义词,而criterion则是standard的下义词。下面的例句虽然可以用standard来代替,但用criterion就更加准确。
What criteria are used for assessing a student’s ability?(criteria是criterion的复数形式)
评判学生能力的标准是什么?
Team members will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strict criteria.
团队成员将会通过严格的评判标准进行选拔。
result结果
outcome事件的结果
result表达的是“结果”这个概念,outcome进行了概念的细化,特别指“一个事件的结果”。因为结果也可能指比赛的比分、考试的分数,等等。我们说“结果”的时候,往往只会想到result,但有的句子要用outcome才更准确。在这组词中,result是上义词,outcome是下义词。前者可以代替后者,但后者不一定能代替前者。在下面的例句中,两个词都可以用,但outcome更准确。
We are waiting to hear the final outcome of the negotiations.
我们在等最后的谈判结果。
Whatever the final outcome of the talks, the war should end soon.
不管最终的商讨结果如何,战争很快就会结束了。
evidence证据
alibi不在场的证据
在这一组词中,evidence是上义词,alibi是下义词。如果说前面讲的两组词对我们来说还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话,那么这组词就有点匪夷所思了,因为“alibi”这个词对我们汉语来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这个词在英语中是这样解释的:
evidence that proves that a person was in another place at the time of a crime and so could not have committed it
非常长的一句话,完整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用于证明当某个案件发生时一个人不在案发现场所以不可能是这个人实施的犯罪的证据”。所以,这是一个法律术语,但在汉语中很难想象会有一个名词包括这么多的内容,但在英语中确实存在着这样的词汇。这就是为什么英语词汇比汉语词汇要多得多的一个例证。
quantity数量
amount(不可数的)数量 number(可数的)数量
这也是个典型的例子。虽然这三个词翻译成中文后在意思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数量”,在用法上的区别却非常明显。
在汉语中没有所谓的可数和不可数之分,所以也就没有“数量”这个概念的细分,但在英语中,必须区别开来。在这组词中,quantity是上义词,下义词则有两个:amount和number。quantity可以用来代替amount和number,而amount和number之间则不可以互相替代。如,既可以说a large amount of time或者a large number of animals,也可以说a large quantity of time或者 a large quantity of animals,但不能说a large number of time或者a large amount of animals。
二、英语中有些抽象概念会通过其他概念进行解读(同义词)
这是英语区别于汉语的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我们在表达一个概念的时候,其实存在不同的描述角度,既可以从静态的角度表达,也可以从动态的角度表达;既可以从过程描述,也可以从结果描述。英语就充分地利用了语言的这一特点,用一些本来表达其他概念的词延伸出新的概念,和原来表达这一概念的词构成了同义词。但对汉语来说,因为词汇的构成方式不一样,却很少看到这样的语言现象。
当同一概念可以用两个词来表达,而这两个词没有词义上的差异、只有形式上的区别时,那么这两个词就是同义词,因为它们在这个词义上可以互相替换。这和上下义词的关系不一样。
这里又分两种情况。
通过动词或形容词的派生词来解读
有些抽象概念是可以从行为的角度来理解的,所以就可以用动词派生出来的抽象名词来代替,还有些词是可以从性质或状态的角度来理解的,那就可以用从形容词派生出来的抽象名词来表达。
reason argument
这两个词都有“理由”的意思,但argument是从动词argue派生出来的,其本义是“争辩”。既然是争论,就一定要讲出道理来,所以这个词就延伸出了“理由”这个词义。在这里,“理由”这个概念就是从argue这个行为的角度来理解的;但在汉语中,“争辩”这个词也可以当名词用,但没有“理由”这个意思。所以,在当“理由”讲的时候,这两个词是同义词,在下面的例句中可以互相替换。
She has strong arguments against euthanasia.
她有充分的理由反对安乐死。
His argument was that public spending must be reduced.
他的理由是公共开支必须得削减。
size measurement
两个词都可以理解为“尺寸”。像上组词一样,measurement是“measure”(测量)这个词加后缀派生出来的。测量的目的通常是获得某个物体的尺寸,所以measurement就延伸出了“尺寸”这个词义;但汉语中的测量没有这个词义。下面的例句中size就可以用measurement来替代,二者的使用在这两个例句里并没有差别。
Do you know your measurements?
你知道你的尺寸吗?
The exact measurements of the room are 3 meters 20 by 2 meters 84.
这个房间的确切尺寸是长3米20厘米、宽2米84厘米。
diploma qualification
我们都知道diploma有“文凭”的意思。“qualify”这个动词则有“使有资质胜任某件工作”的意思,而很多工作都是对学历提出一定的要求的,所以qualify的派生名词qualification也延伸出了“文凭”这一词义。在很多高校官方网站的主页上都可以看到qualification这个类别,向大家介绍该校提供哪些文凭。下面的例句既可以用diploma也可以用qualification。
He left school with no formal qualifications.
他离校时没有获得正式文凭。
He acquired a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他获得了职业文凭。
opportunity possibility
opportunity是“机会”的意思。而possibility的原意则是“可能性”,是从形容词possible(可能的)派生出来的名词。在某一方面的可能性其实就是这方面的机会,这是possibility这个词可以当“机会”讲的原因。但在汉语中,“可能性”和“机会”是两个不同的词。在下面的例句中,两个词都可以用,词义上没有明显差别。
It’s a great possibility to develop your skills.
这是提高你技能的很好的机会。
There are more career possibilities for women now than fifty years ago.
现在的女性比五十年前的女性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problem difficulty
problem是“问题”的意思,而difficulty的本义是“困难”,是从形容词difficult派生出来的。任何问题解决起来都会有困难,所以这儿的difficulty就可以直接代替problem。这就是英语的思维模式。但在汉语中,“困难”也可当名词用,却没有“问题”的含义。在以下例句中二者通用。
Let me know if you have any difficulties.
若有任何问题请你告诉我。
Do you know how to avoid technical difficulties?
你知道如何避免技术问题吗?
通过具体名词来解读
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会讲到,英语词汇的词义延伸是非常灵活的。其具体名词也不例外,不但可以在具体事物之间延伸,还可以通过比喻延伸到抽象事物。这就为抽象概念的词汇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connection bridge
bridge是“桥梁”的意思,桥梁主要是用于连接两岸的,所以就可以延伸出“连接”的概念。汉语中虽然也有“友谊的桥梁”这样的说法,但必须在“桥梁”前面加上相关的限定词才能作为一个比喻来使用,英语中则可以直接当“连接”讲。在以下例句中,bridge这个具体事物就可以代替“connection”这个抽象名词。
The book serves as a bridge between ancient wisdom and modern science.
这本书在古代的智慧与现代科学之间建立了连接。
Cultural exchange is a way of building bridges between countries.
文化交流是在不同国家之间建立连接的渠道。
cause root
cause是“原因”的意思,root是“根”的意思。植物的根是其生长的源头,所以就可以把root理解为“根源”。事实上,这个隐喻在汉语中同样适用,只是汉语不是直接用“根”,而是要加一个辅助性的词组成“根源”这个抽象名词,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是有区别的,而在英语中这两个词则是完全相同的。这一点也体现出汉语、英语两者之间在词义延伸上的不同,在后面的章节中还会讲到。
Money, is said to be the root of all evil.
金钱,据说是万恶之源。
What would you say was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你认为这个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limit ceiling
ceiling是“天花板”的意思,天花板是室内空间的极限,所以就可以延伸出“极限”的意思。
“ceiling”这个具体名词在以下例句中就可以代替“limit”这个抽象名词。
There is a ceiling on government spending.
政府开支是有限制的。
They have put a ceiling on the price of petrol.
他们为汽油价格设置了上限。
在以上例子中,每一个概念我们只列举了一种解读方式。事实上,同一个概念是可以同时从多种角度进行解读的,也就是说,可以有多个同义词。如下面的例子:
reason argument ground
以上三个词都可以当“理由”讲,其中reason和argument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而“ground”是一个具体名词,本来有“可供开展某种活动的场地”的意思,引申为“理由”。你可以这样来理解,因为开展某项活动需要一片场地,所以你要做某事的话也就需要一个理由。那么这三个词之间就是同义词的关系,在当“理由”来理解的时候,三个词通常可以互相替换。唯一的区别在于,reason本来就是专门用来表达“理由”这个概念的抽象名词,而argument是从和这个概念有关联的动词转换过来的名词,而ground则本来是一个具体名词。“理由”这个概念对后两者来说都属于延伸词义。
对这三个词来说,一个是直接从抽象概念来解读,一个是从动词的角度来解读,还有一个是从具体事物的角度来解读。三者结合起来,就构成了对“理由”这个概念比较全面的、立体的理解。我们在运用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实际的语境选择最合适的那个词。
在以下例句中,三个词可以互相替换:
They have reason to believe that he is lying.
他们有理由相信他在撒谎。
You have no grounds for complaint.
你没有正当的理由抱怨。
His argument was that public spending must be reduced.
他的理由是公共开支必须削减。
再看另一个例子。
defect weakness flaw
defect是“缺陷”的意思,缺陷会构成某件事物的弱点,所以首先可以用形容词派生出来的表示属性的weakness来表达,而flaw的原意是“裂纹”,是一个具体名词,可以比喻为一件事物的缺陷。所以,这三个词都可以用来表达“缺陷”这个抽象概念,可以互相替代。
There are major defects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教育体系有重大缺陷。
The criminals exploit apparent weaknesses in the system.
犯罪分子利用了系统中明显的缺陷。
There is still a basic flaw in your selection procedure.
在你的筛选程序中依然有个基本的缺陷。
三、英语中有些代表基础概念的词汇在汉语中不存在或没有当基础词汇来用
一门语言的基础词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但可以用来解释细分词汇,还可以用来代替细分词汇。所以,我们学一门语言,往往是从基础词汇学起的。
对于英语和汉语来说,虽然大多数基础概念为两种语言所共享,但相对来说,英语对抽象事物的描述要更精细、更有条理,原因之一就是英语中代表基础概念的词汇比汉语要多。有些基础词汇在汉语中是没有的。
下面有几组词汇,请你先观察一下。
第一组:dispute争执 division分歧 conflict冲突
第二组: potential潜力 risk风险 danger危险
第三组: meeting会议 party派对 picnic野餐 ceremony典礼
以上这三组抽象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是对应的,用法也有很多相似之处,现在请你分别为每组词找出一个基础概念。也就是说,这个词能概括这几个词,提炼出这几个词共同的词义。你能找出来吗?
对汉语来说,要找出每组词的基础概念是比较难的,但对英语来讲,它们这几组词的基础概念却比较明显,分别是 disagreement、possibility、occasion。重新列示如下:
第一组:
基础概念 disagreement 异议
细分概念 dispute争执 division分歧 conflict冲突
第二组:
基础概念 possibility 可能性
细分概念 potential潜力 risk风险 danger危险
第三组:
基础概念 occasion 场合
细分概念 meeting会议 party派对 picnic野餐 ceremony典礼
这三个代表基础概念的词汇不但可以分别用来解释它们的细分概念,在一些句子中也可以用来指代或代替它们的细分词汇,如:
第一组
There is a dispute/disagreemen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bout the border.
两国就边界问题有争执。
There are deep divisions/disagreements in the party over the war.
关于战争问题党内有很深的分歧。
There is a conflict/disagreement between two cultures.
两种文化有冲突。
第二组
This house’s price has a potential/possibility of rise.
这所房子的价格有上涨的潜力。
Smoking can increase the risk/possibility of developing heart disease.
抽烟会提高得心脏病的风险。
There is a danger/possibility that the house will collapse.
这房子有倒塌的危险。
第三组
I met her at a meeting/ party/ picnic/ceremony.
我是在一次会议/派对/野餐/典礼上认识她的。
I met her at that occasion.
我是在那个场合认识她的。
虽然这三个基础词汇disagreement、possibility、occasion也可以分别翻译成异议、可能性、场合,但是,我们在汉语中却基本不用这三个词来解释其他词,以第二组为例,潜力、风险、危险这三个词在词典中的解释分别是:
潜力:内在的没有发挥出来的力量或能力
风险:可能发生的危险
危险:不安全
这三个词各有各的解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用来释义的基础概念,更是与“可能性”无关。所以,可以理解为,这些词在汉语中并不像在英语中那样是作为比较重要、使用比较普遍的基础概念存在的。
基础概念在词汇中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前面说的,它们既可以用来解释细分概念,也可以用来指代细分概念。对汉语来说,基础概念的重要性并不是很大,因为我们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细分概念,不需要用基础概念来代替。但对英语来说就不一样了,因为我们词汇量有限,不是所有细分词汇我们都能记住的。当我们无法记住某个细分概念时,就可以用它的基础概念来代替。
拿前面的例子来说,如果我们想表达“关于战争问题在党内有很深的分歧”这句话,其他的词汇我们都会,唯独忘了“分歧”这个词,这时,如果我们能想起这个词的基础概念是disagreement,那我们就可以用disagreement来代替division,把这句话顺利地表达出来,而且不会产生歧义。但如果我们连它的基础概念也忘了,就很有可能说不出来了。
上面讲的这三个词disagreement、occasion、possibility虽然是基础概念,但和我们前面列举的standard、result等能够充当上义词的基础概念还不一样。虽然这三个词也可以用来解释细分概念,甚至可以代替细分概念,但严格来说,它们并不是这些细分概念的上义词,因为上下义词所表达的主要概念是基本一致的,只是下义词添加了一些修饰成分,但这三个词所代表的范围要广得多,与细分概念的词义差别较大。所以,严格来说,这三个词应该称为类别词。它们的作用和具体名词中的类别词差不多。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对于一个细分词汇,可能有三种形式的词汇可以替代它,一个是上义词,一个是同义词,还有一个是它的类别词。那么,要如何找到一个抽象名词所属的类别词?我们会在后面的内容中讲到这个问题。
利用相同之处
既然英语和汉语的很多抽象词汇,无论是基础词汇还是细分词汇,在词义和用法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那我们就应该学会充分利用这种对应关系,提高学习这些词汇的效率。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对这些词汇进行精准的翻译。因为只有翻译准确了,你才能利用这些翻译找到对应的词汇。
精准翻译
通过前面的对比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抽象名词是通过两种模式产生对应关系的。一种是“英语中的词义对应着汉语中的词”,另一种是“英语中的词对应着汉语中的词”。前面的这一类通常是指英语中词义比较多的基础词汇,而后一类则通常是指词义比较单一的细分词汇。相对来说,后面一种不是很难,下面重点讲讲第一种。那么,要如何给英语中词义较多的抽象名词准确找到它们对应的汉语词义呢?有两种方法。
一、查词典
我们知道,英汉双语词典本身就是用汉语词汇来解释英语单词的,那么,通过这样的词典我们就可以找出一个英文单词有哪些汉语词义,然后确认哪个词义和这个英语单词有唯一对应关系,那么这个词义就可以作为这个英语单词对应的汉语词汇。这个过程又分以下两步:
第一步,查英语单词,列出其对应的汉语词义。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词典显示出来的词义都要列出来,因为有些词义在汉语中是同义词,只需要用最有代表性的那一个就可以了。如前面举的sign这个例子,当时列出的词义有以下几个:
符号;手势;迹象;标志;痕迹
但事实上,这几个都是经过筛选的有代表性的词义。比如,符号的同义词记号,迹象的同义词征兆,标志的同义词标牌,等等,因为这些词都可以用前者来代替,所以就从列表中给剔除了,这样有助于我们的精简筛选的工作。
第二步,查汉语词义列出对应的英语单词。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注意,不需要列出词典显示的所有英语单词,因为有些单词属于同义词或上下义词。还是以“sign”这个词为例,我们在词典中分别输入五个汉语词汇后,会发现每个都会对应着两个以上不同的单词,但这些单词之间有些是同义词或上下义词关系,需要排除。例如,当你查“迹象”这个词时,除了sign之外,还会显示另一个单词“indication”,indication是sign的上义词,所以可以把它排除。那么“sign”就成了“迹象”这个汉语词汇唯一对应的英语单词,这时我们就可以确定“迹象”是“sign”这个单词的精准翻译。
需要注意的是,一个英语单词所对应的精准翻译不一定只有一个,也可能会有很多个,能找到得越多,说明这个单词与汉语的用法越接近,也就越有利于我们掌握这个单词。
二、口语化翻译
虽然查词典可以让我们比较方便地找到英语单词所对应的汉语词义,但这并不代表词典里已包括这个单词所有可能的翻译,因为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会被翻译成不同的汉语词汇,就算是同一句话、同一语境中,不同的人也可能会用不同的词来翻译。所以,有时我们需要在词典之外找答案。
还有一点就是,词典中所用的例句通常都是书面语,而书面语都比较正式,这样的话,那些口语化的解释就不容易在词典中找到。而且,相对来说,那些口语化的解释通常比书面语更有生活气息,意思更加具体,也就更容易和英语单词一一对应起来。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靠自己的努力为英语单词找到更准确的翻译。
比如,“favor”这个单词有不同的词义,那么如何找出它的精准翻译呢?如果我们查词典的话,会发现它的解释有“帮助”“恩惠”“善行”,等等,虽然这些都能体现出这个词的意思,但这些解释都比较正式,而且放在句子当中也不一定准确,比如在以下例句中,“favor”这个词若翻译成以上几个词的话并不恰当。
He owes me a favor.
Thanks for helping me out! I’ll return the favour some time.
Can I ask a favour?
以上三句话,无论是用“帮助”“恩惠”还是“善行”都不准确,都很别扭。那么怎样翻译才更精确呢?应该是“人情”,因为我们汉语中关于“人情”这个词的习惯搭配是“欠人情”“还人情”“求人情”,等等,正好和上面三句话对应起来。
He owes me a favour.
他欠我一个人情。
Thanks for helping me out! I’ll return the favour some time.
谢谢帮忙!我会找时间还这个人情的。
Can I ask a favour?
我能求个人情吗?
所以,只有把“favor”这个词翻译成“人情”,才更准确,我们才能把“人情”这个词在中文中的用法直接搬到英文中去而不会犯中式英语的错误。但“人情”这个词在词典上是很难查到甚至查不到的,因为它比较口语化,就需要靠我们自己来寻找。
搞定不同之处
从前面举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抽象词汇的生成方式在英语中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为遣词造句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汉语相比,英语比较注重用词的变化,尤其是书面语,同一个概念在上下文中经常会选择不同的词汇来表达。对于我们中国的学生来说,写作时词汇多样化是一个难点,但这又是雅思、托福等专业考试中考查的一个重点。所以,掌握这些多样表达的词汇,对我们来说是提高英语成绩的一个重要途径。
那么,如何记住这些多样化的表达呢?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建立词汇网络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抽象名词中有很多新的概念是通过两种方式生成的:一是用同一概念的上义词细分出下义词;二是用原本表达其他概念的词生成同义词。要想记住这些词并灵活运用,为它们建立词汇网络是最有效的方法。
那么,要如何为上下义词和同义词建立词汇网络呢?首先你得为一个词找到它的上下义词或同义词。那怎样找到上下义词或同义词呢?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查词典。
我们学英语一定要养成查词典的习惯,因为词典是最原始的教科书,一本好的词典可以教给你很多课本或其他教材里没有的内容。在前面的内容中已讲过如何利用英汉双语词典进行精准翻译,那么,在这部分内容里,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如何用英英词典为自己建立词汇网络。
查单词词典寻找上义词
用单词词典查一个单词的词义是找到这个词的上义词最快的方法之一。为什么呢?因为一个单词的词义通常就是以它的上义词为中心词进行解释的。比如,在上个章节里我们讲到的evidence和alibi这一组上下义词,当时给出的alibi的词义就是:
evidence that proves that a person was in another place at the time of a crime and so could not have committed it
这个释义中的第一个词就是evidence,而它就是alibi的上义词。除了这一组词之外,我们用作例子的其他几组上下义词也是这样的。如standard和criterion这一组,下义词criterion的单词释义就是:
a standard by which something is judged, or with the help of which a decision is made
而result和outcome这一组词中,下义词outcome的单词释义是:
the result of an action or event
所以,通过词义解释我们就可以轻松地找到一个词的上义词。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单词释义都是以它的上义词为中心词进行释义的,有的可能是用这个词的类别词。比如我们查“crime”这个词,就会发现这个词的词义是:
an illegal act that can be punished by law
这个释义的中心词是act,而act虽然在表达中也可以根据上下文用来代替crime,但它并不是crime的上义词,只能算它的类别词,因为“行为”所包含的内容太广泛了。
查同义词词典寻找同义词或上下义词
英英词典中,除了我们常用的用来查询一个单词的词义的词典(Dictionary)之外,还有一种可以用来查询同义词的词典(Thesaurus),后者专门显示那些与查询的单词意思相近的词汇。我们要做的就是从词典里显示的对应的词汇中找出这个单词的同义词或上下义词。
举例来说,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讲了“crime”这个词,虽然我们已经可以通过精准翻译掌握了这个词的大部分用法,但仅仅掌握了这个词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找到能够替代它的那些词,这就需要我们给它建立一个包括上下义词或同义词的词汇网络。那么,通过查询同义词词典,我们发现与这个词词义相近的词包括以下这些:
offence violation rob felony misdemeanour
它们的词义分别如下:
offence: an illegal act
violation: the act of going against a law
rob: a crime, especially stealing
felony: the crime of committing a serious crime such as murder or rape
misdemeanour: a crime that is not considered to be very serious
crime: an illegal act that can be punished by law
通过以上单词释义,我们可以看出“offence”和“violation”这两个词都和crime一样是以act为中心词进行解释的,而且词义也比较相近,所以我们可以判断这两个词是crime的同义词;而其他三个词,rob、felony和misdemeanour都是以crime为中心词进行解释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crime的下义词。
那么结合前面的讲解,我们就可以围绕“crime”这个词建立一个既包括类别词,也包括上下义词、同义词的词汇网络。
建立这样一个词汇网络,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对“犯罪”这个概念的表达能力,因为现在有六个词汇可以供我们选择。crime是最常见的用法;我们可以用另一个名词“offence”来代替,说成a criminal offence;也可以用另一个从动词转换过来的名词violation从“侵犯”的角度来解读;还也可以用类别词act来指称。那如果我们想表达更加细分的“犯罪”概念呢,还可以直接用felony表达“重罪”,用misdemeanour指代“较轻的罪行”,而“rob”这个词则属于口语化的表达,可以用来指代偷盗等犯罪,或者指“内部犯罪”a inside rob。
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对“crime”这个词继续进行细分,比如theft(偷盗罪),rape(强奸罪),murder(杀人罪),arson(纵火罪)等,这样这个词汇网络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你在写作或口语表达的时候选择范围就会更大。
二、从词汇之间的逻辑关系立体地理解网络中的各个词汇
仅仅建立词汇网络是不够的,还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不然就又回到机械地背单词的老路上去了。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发现词汇网络中各个词汇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关联记忆。
对上下义词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通过细分的概念来记忆就可以了,比如standard和criterion这一组,二者之间就是“标准”和“评判标准”的区别,后者比前者更加具体,前者比后者更加宽泛。但对同义词来说,我们就需要思考得更多了。
我们已经知道,由同义词所组成的词汇网络中的各个词是有不同来源的,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述同一个概念的,所以,这些词中必然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而这些逻辑关系恰恰为我们的语言输出练习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素材。
还是举前面的例子,size和measurement都可以表述“尺寸”这个概念,而measurement是从动词measure派生出来的。当我们测量(measure)某个物体的时候,就能得到这个物体的尺寸。所以,我们在学习这个概念的词汇网络时,就可以自己做下面这样的造句练习:
I measured my house and I got its size. So its size is also called its measurement.
我测量了我的房子,得到了它的尺寸。所以它的尺寸也称为测量。
这个例句很简单,但把这两个词的逻辑关系表述得非常清楚。这样就能通过输出的方式把这两个词关联起来进行记忆,等到下次练习口语或写作时需要用到这个概念时就有机会在第一时间找到“measurement”这个词,并自然地用到自己的句子里。
又如“defect”“weakness”“flaw”这三个词所形成的“缺陷”这个概念的词汇网络。defect是概念的原始词汇,flaw是指物体上的裂纹,weakness则是从形容词weak派生出来的,weak是“无力的,弱的”的意思,所以我们就可以用下面的句子做输出练习:
There is a flaw in the vase, so it is weak in some way. The flaw is its weakness.Its weakness is its defect.
花瓶上有个裂纹,所以它在某种程度上是脆弱的。裂纹是它的弱点。它的弱点是它的缺陷。
也是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把这三个词在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之间、形容词和名词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我们不但可以一次记忆三个单词,而且为同一个概念提供了三个不同的选择。这样的学习方式无论是在对词汇的理解上还是在记忆的效果上都是传统的背单词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三、掌握那些汉语中没有的类别词
前面讲了,英语中有些代表基础概念的类别词在汉语中是没有的,那么,要如何发现并掌握那些我们并不习惯使用的基础词汇呢?有两个主要的方法。
查词义、下定义
前面在讲“crime”这个词的词汇网络时,我们已经通过查询crime的词义发现了“act”这个类别词。当一个释义中的中心词不是这个词的上义词或同义词时,那么它通常就是这个词的类别词。当然,仅仅通过一个释义还无法确定这个词是否代表了一种基础概念的类别词,还需要通过更多的释义来佐证。如果我们通过查词典发现有越来越多的词是在用同一词作为其释义的中心词时,那么我们就可以确定这个词是个比较实用的类别词,对于它的用法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下面这些词也是用act为中心词进行释义的。
advertisement广告
the act of advertising something and making it public
management管理
the act of running and controlling a business or similar organization
invitation邀请
the act of inviting somebody or of being invited
既然act可以用来解释那么多的词,我们就需要把它当成一个重要的词来记忆。事实上,当我们知道这个词可以用来解释很多表达行为的词时,就可以学着自己用这个词来为其他表达行为的抽象名词下定义,而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掌握“act”这个词的用法的过程。比如“measurement”(测量)这个词是从动词measure转化过来的行为动词,是一种行为,所以就可以试着用act作为中心词来给它下定义。中心词找到了,你还要考虑这个行为的目的或作用,等等。测量的目的是用来发现某样事物的尺寸(size)、数量(quantity)、或程度(degree)等,所以你可以给measurement做如下定义:
measurement测量
the act of finding the size, quantity or degree of something
那么在这个下定义的过程中,你不但进一步熟悉了“act”这个类别词的用法,还在思考的过程中练习了其他相关词汇的用法,如size、quantity、degree,等等。这也是个非常有效的输出方式。当然,我刚才给出的是词典里的标准的解释,如果你自己去下定义的话可能会有不同的版本,你可以通过与标准释义对比来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
再以前面讲过的occasion为例,我们为什么会发现它是一个能代表基础概念的类别词?就是因为我们在查找meeting、party、picnic、ceremony这几个细分词汇的定义时发现它们都是用occasion来定义的。以下是《牛津词典》中对这几个词的解释:
meeting会议
an occasion when people come together to discuss or decide something
party聚会
a social occasion, often in a person’s home, at which people eat, drink, talk, dance and enjoy themselves
picnic野餐
an occasion when people pack a meal and take it to eat outdoors, especially in the countryside
ceremony仪式
a public or religious occasion that includes a series of formal or traditional actions
“occasion”这个词如果翻译成“场合”的话,在汉语中很显然比act代表的“行为”这个概念用得更少,所以,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和给具体名词下定义一样,给抽象名词下定义也能体现一个人总结、组织文字等的语言能力。而且,不仅仅是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也会经常使用这一方法来掌握其他词性的基础词汇。
寻找关键字
因为汉语的词汇是由不同的字组成的,而这些字本身就自带含义,所以对有些细分词汇来说,即使我们不知道它的类别词是什么,我们也能通过组成这个词的字来发现线索。
举例来说,汉语中有很多词汇都带“金”字,比如下面这些词:
租金 押金 奖学金 养老金
佣金 赎金 助学金 抚恤金
对第一行里的词,我们还有可能知道,因为这些词多属于四级、六级词汇,很多人背单词的时候背过,但第二行里的单词就不一定了。那么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里就需要用这些词的类别词来代替。它们的类别词是什么呢?就是这些词的最后一个“金”字,“金”在这里是金钱,money的意思。比如,
佣金就可以说成:
The money that you get paid for selling something.
而赎金则可以解释成:
The money that is paid to set you free when you’re kidnapped.
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解决你不会的单词。我们的问题在于,如果让你解释这些词汇,你肯定能想到用money来下定义,但在运用的时候,你就会忘记用money做变通,会一直去想那个单词有没有学过,然后就会卡在那儿。或者干脆不敢开口了。
不仅仅是“金”字,还有很多字代表着抽象名词的类别词。如下面这些:
“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生物学 哲学 心理学
以上名词当中都有个“学”字,当这些名词指学科时,“学”字对应的是英语中的study,“学问”的意思。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用这个词充当类别词来解释。在《牛津词典》中,这些名词都是用study作为中心词来解释的。
物理学 Physics
the study of matter and energy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化学Chemistry
the study of the structure of substances
天文学Astronomy
the study of the sun, moon, stars, planets, etc
生物学Biology
the study of the life and structure of plants and animals
哲学Philosophy
the study of the nature and meaning of the universe and of human life
心理学Psychology
the study of the mind and how it influences behaviour
我们掌握了study这个类别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人类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广,学科分工越来越精细,就汉语来说,通常只要以“学”字作为类别词与这门学科研究的内容组合一个名词就可以了,但对英语来说,它的很多学科都是一个新的名词,从字面上是看不出它与研究内容之间的关联的,那对我们的记忆就是一个挑战。比如,妇科学,汉语一目了然用“妇科”这个词加个“学”字就可以,但在英语中这个词是这样的Gynaecology,从字面上看不出它和它研究的内容woman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记忆起来就比较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用study来进行解释,把这门学科说成:
the study of the medical conditions and diseases of women
这么一解释,就很容易被理解了。
“权”
公民权 抚养权 选举权 否决权
大家未必知道以上名词所对应的英语单词,但可以通过它们的类别词进行解释。以上名词都包含一个“权”字,它所代表的基础概念就是right,这些单词就是用right作为关键词来解释的。它们分别对应的英语单词如下。你可以先自己尝试给它们下定义,然后查询词典对照一下和标准的定义有什么区别。
公民权citizenship 抚养权custody 选举权vote 否决权veto
“力”
引力 牵引力 压力 摩擦力
以上这几个名词在英语中的类别词是force,你也可以自己下定义做个练习。
引力gravitation 牵引力traction 压力pressure 摩擦力friction
类别词除了可以用来解释抽象名词之外,还可以直接用来形成组合词。如刚才讲的force,它除了可以用来解释以上几个名词外,还可以直接构成组合词。比如“磁力”这个词就表述为magnetic force。另一个比较典型的词是sense,它可以与其他词搭配构成以下常用的组合词。
“感”
方向感 sense of direction
幽默感 sense of humor
责任感 sense of duty
安全感 sense of security
时尚感 sense of fashion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英语中的基础概念通常是隐含在汉语词汇中由某一个字来担当的,这种现象很普遍,不仅仅是在抽象名词中,在后面要讲到的动词和形容词中我们也会发现。这种现象可以帮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发现英语词汇的基础概念并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