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届(2018)北京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优秀作品与教改论文集锦
- 北京高校数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编
- 1340字
- 2024-10-31 19:45:53
实践篇
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
王 莎
北京物资学院
作品标题: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
所属课程:高等数学
相关知识点: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
参考文献:[1]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上册)[M].7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James Stewart.Calculus[M].7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田立平,鞠红梅.高等数学(上册)[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4]金慧萍,吴妙仙.高等数学应用100例:基于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理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5]王树禾.微分方程模型与混沌[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
一、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属于《高等数学(上册)》第七章——常微分方程中的一节。从全书结构来看,本节内容是在一元函数导数、微分、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基础上介绍的,是一元函数导数与微分的重要应用。同时,微分方程的求解过程需要灵活运用积分的计算,这体现了函数导数、微分与积分的关系。从本章结构来看,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作为最简单的一元微分方程出现在本章第2节,一方面是对微分方程基本概念的巩固,另一方面是为介绍形式较为复杂的微分方程求解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函数导数、微分与积分,以及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具备了接受新知识的基础,但对于不定积分多种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还不那么熟练。在求解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不定积分计算,对部分学生而言是个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的概念。
(2)掌握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的解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讲解,学生观察、分析与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与计算能力,帮助学生体会在数学中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的学习与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信心,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推理的良好思维方式。
三、教学内容
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的概念与解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的解法,即变量分离法。正确使用该方法有两个要点:①变量分离;②积分求解。可通过举例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一重点。
2.教学难点
在解方程时,分离变量后,由于不定积分的形式多样,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求积分,从而求出原方程的解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1)引入购买余额宝储存教育基金的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同时帮助学生观察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的特点。
(2)给出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的概念,与学生共同提炼“分离变量”的含义,使学生掌握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的特点。
(3)讲授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的解法,点出求解过程的关键在于分离变量,求解过程的难点在于对后续积分的计算。
(4)举例介绍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的求解。例1为典型的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的通解求解问题,方程结构特点鲜明、计算较简单,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变量分离法,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例2为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的初值问题,方程形式与例1不同,难度略大,可进一步帮助学生灵活掌握变量分离法。
(5)回到最初的余额宝问题,让学生自己求该初值问题的解。
(6)总结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的特点与求解要点,并引出齐次微分方程。
六、教学过程
续表
续表
续表
七、课后习题
1.求微分方程满足初始条件的特解。
2.解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