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 吴宗奎主编
- 4454字
- 2021-12-23 14:45:31
1.2 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经济学是关于如何对稀缺资源的使用进行合理选择的科学。要使稀缺资源提供的满足最大,就必须解决现有资源总量得到充分利用和被利用资源在各用途之间的合理配置这两大问题,即宏观经济问题和微观经济问题。因此,经济学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两大部分。
1.2.1 微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的概念
西方经济学中“微观”的英文为“Micro”,它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小”。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经济单位指经济活动中的最基本单位:居民户和厂商。居民户又称家庭,是经济中的消费者。厂商又称企业,是经济中的生产者。在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中,假设居民户与厂商经济行为的目标是实现最大化,即消费者居民户要实现满足程度(即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厂商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微观经济学研究居民户与厂商的经济行为就是研究居民户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到各种产品,从而实现满足程度最大化,以及厂商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产品的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第二,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就是要使资源配置最优化,即这种资源配置能给社会带来最大的经济福利。微观经济学从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最大化行为入手,来解决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因为如果每个经济单位都实现了最大化,那么,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也就实现了最优化。
第三,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在市场经济中,居民户和厂商的行为要受价格的支配,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都由价格决定。价格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实现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微观经济学正是要说明价格如何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因此,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展开的。因此,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法。个量分析是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例如,某种商品的价格,就是价格这种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微观经济学分析个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西方经济学认为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建立在一定假设条件基础之上的。
第一,市场出清假设。市场出清是指产品市场、劳动市场、金融市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能迅速达到均衡的状态。在这种均衡的状态下,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资源闲置或者浪费现象。因此,微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研究资源的配置问题。
第二,完全理性假设。完全理性假设是微观经济学关于人类经济行为的一个基本假设。这一假设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居民户和厂商都是以利己为目的的理性经济人,他们自觉地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这就是说,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其行为动力是自己的利益,其行为目标是利益最大化,他们总是企图以最小的代价来换取最大的利益。只有在这一假设之下,价格调节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才是可能的。
第三,完全信息假设。消费者和企业可以免费并且迅速地获得各种准确的市场信息以及对市场价格信号作出快速反应,以实现其行为的最优化。
只有在以上三个假设条件之下,微观经济学关于价格调节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以及由此引出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才是正确的。但是,以上这三个假设条件在实际生活中并不一定具备。现在经济学家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对传统微观经济学提出了质疑。本书所介绍的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还是传统的,是以这三个假设为前提的。
3.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价格理论。也称均衡价格理论,研究商品的价格如何决定,以及价格如何调节整个经济的运行。如上所述,这一部分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中心而展开的。
第二,消费者行为理论。即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到各种物品的消费上以实现效用最大化。这一部分对需求作了进一步解释。
第三,生产理论,即生产者行为理论。它是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上并且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一部分包括研究生产要素与产量之间关系的生产理论,研究成本与收益的成本与收益理论,以及研究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行为的厂商理论。
第四,分配理论。即研究产品按照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各个集团和个人,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是如何决定的。这一部分是运用价格理论来说明为谁生产的问题。
第五,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的实现以及社会经济福利的实现等问题。
第六,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按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市场机制能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但实际上,市场机制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所以,市场机制的不足或缺陷,就需要政府利用微观经济政策对其进行纠正和补充。
1.2.2 宏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西方经济学中“宏观”的英文为“Macro”,它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大”。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利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国民经济中各个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怎样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在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定义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这就是说,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经济活动中的各个单位,而是研究由各个单位所构成的整体。也就是要对有关经济总量进行分析,对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进行分析,从整体上研究经济问题。
第二,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把资源配置作为已知的、既定的前提,研究经济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达到充分利用的途径,以及如何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等问题。因此,可以说宏观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利用的经济学。
第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是宏观经济运行中最基本的总量,以国民收入的决定为中心来研究资源利用问题,分析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这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所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
第四,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方法是总量分析。总量是指能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宏观经济学所涉及的总量很多,如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总消费、总供给、总投资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总量经济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具有总量性质的经济变量,例如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和货币供给等;二是由无数个体经济活动所组成的整体经济活动,例如总投资、总消费、总储蓄等;三是研究一些重要的经济现象,例如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危机周期和经济增长等。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第一,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自从市场经济产生以来,各国的经济就是在繁荣和萧条的交替中发展的。各种经济危机使经济学家认识到如果只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经济就无法克服危机与失业,就会使社会资源在稀缺的同时,又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
第二,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并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人类不能只顺从市场机制的作用,而应该在遵从基本经济规律的前提之下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对经济进行调节并纠正市场机制所存在的固有缺陷。
第三,各种经济变量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各个经济总量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比微观经济学更复杂。
【案例1—3】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两周后在美国得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紧密联系的相关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1998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曾经发生的股市风暴实际上就是经济运作中的“蝴蝶效应”;1998年太平洋上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运动引起的“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混沌运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混沌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对初始条件敏感性的一种依赖现象:输入端微小的差别会迅速放大到输出端的极大差别,好像一只蝴蝶今天在北京扇扇翅膀,可能在大气中引发一系列事件,从而导致某个月纽约一场暴风雨的发生。
3.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从研究经济总体的行为出发,来解决整个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的。它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
第一,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它是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角度出发,研究国民收入决定及其变动的规律,它是宏观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
第二,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在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它把失业、通货膨胀和国民收入联系起来,分析其原因和相互关系,从而找出这两者的解决途径。
第三,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指国民收入的短期波动;经济增长是国民收入的长期增加趋势。该部分主要是研究国民收入短期波动的原因、长期增长的原因理论,以使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增长。
第四,开放经济理论。现实的世界经济都是开放型的经济。开放经济理论要分析一国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如何影响别国以及如何受别国影响,同时也要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的调节问题。
第五,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理论根据,而宏观经济政策是要为这种干预提供具体的措施。
1.2.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分支学科。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两者的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单个经济单位,并通过单个经济单位解决资源配置最优化问题;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某个经济总体,并解决整个社会资源的利用问题。
第二,两者的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是围绕均衡价格理论这一中心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则是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作为核心理论。
第三,两者的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个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方法是总量经济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两者是互相补充的。经济学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实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分析如何达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分析如何达到充分利用的问题。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社会经济问题。从这一意义上说,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相补充的。它们共同揭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第二,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学的总量分析是建立在对微观经济学的个量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宏观经济学的许多理论也是建立在微观经济理论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微观经济理论的坚实基础,就没有宏观经济理论的深入发展。
第三,两者运用的都是实证分析。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把社会经济制度作为既定的,不分析社会经济制度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因此,两者都是分析既定的经济制度下的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问题,即实证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