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论

学习目标

1.掌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2.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3.简要了解经济学的发展简史。

技能要求

能较好地理解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例如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等,并会运用它们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经济现象。

案例引导

车坛黑马——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由5家安徽地方国有投资公司投资17.52亿元注册成立,1997年3月18日动工建设,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轿车下线。2001年,奇瑞轿车正式上市,当年便以单一品牌完成销售2.8万辆。2002年,奇瑞轿车产销量突破5万辆,成功跻身国内轿车行业“八强”之列,成为行业内公认的“车坛黑马”。2005年销售18.9万辆,比上年增长118%,全国轿车市场占有率达6.7%,在我国轿车行业排名第七。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打造“国际名牌”为战略目标,经过近二十年的创新发展,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集汽车整车、动力总成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试制、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自主品牌汽车制造企业,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

请根据以上资料思考: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成立之前要考虑哪些经济学方面的问题?

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遇到许多与经济有关的概念和现象。点击Google搜索,可以发现与经济或经济学相联系的结果有数亿条。既然经济和经济学如此重要,那么什么是经济?经济学的概念、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又是什么呢?

1.1.1 经济

经济一词,在西方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家计管理。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的著作《经济论》中论述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奴隶制经济的管理,这和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是相适应的。

在中国古汉语中,“经济”一词是“经邦”和“济民”、“经国”和“济世”,以及“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由此可见,经济的内容不仅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其他各种经济活动,而且包括国家如何处理政治、法律、教育、军事等方面的问题。因此,经济一词又包含有节约和计较的含义。

人类为了谋生,需要各种物品,其中包括劳务。在谋生活动中,人类都希望有效地利用稀缺的物品,以一定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或者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一定的效益,即“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即经济效率)”,这是人类一切谋生活动的经济原则。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经济就是在一定的社会中人类有效地取得和利用各种物品的一切活动。

1.1.2 稀缺性: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永恒话题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一直为经济问题所困扰。生存和发展始终是各个社会所关心的,也是经济学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类社会资源的稀缺造成的。正是由于资源的稀缺,研究如何节约和使用资源的经济学才得以产生。

经济学是基于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这一矛盾而产生的。经济学就是研究怎样将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最佳配置,用于满足人们的无限欲望的一门社会科学(见图1—1)。

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这种欲望无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一个人的欲望或需求得到满足时,另一种欲望就要出现,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就认为,人类在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产生安全的需要,此后还会产生其他的需要;二是作为理性的人,多多益善的偏好是支配他们日常生活消费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人们的消费欲望具有随着产品和劳务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趋势。正是这种欲望的无限性构成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持久动力。

经济资源是稀缺的,这是西方经济学认定的一条普遍法则。经济资源就其内容来说,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本品。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资源的稀缺性,不是指其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指由于人们的欲望是无限的,相对于这种无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显得相对不足,因而资源是稀缺的。如果资源是无限的,人们不花任何代价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一切资源,那么,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经济问题也就会不复存在。在现实生活中,从经济角度来看,证明资源稀缺性的是价格,越是稀缺的资源价格也就越高,而可以无限得到的东西就不会有价格。

图1—1 经济学的产生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需求是具有不同层次的,即不同的物品对于人们的各种需求来说,具有轻重缓急之分。同时,由于资源是稀缺的,稀缺的资源具有多种用途,人们的需求具有不同的层次,也就要求人们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做好抉择,以根据资源的多种用途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案例1—1】

水——生命之所系。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水资源污染形势严峻。2005年我国水资源总量2700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2065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而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不同年份、不同季节降水量变化较大;不同地区降水量也很不平衡,北方城市缺水现象的严重性日益显现。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内陆地区面积占全国的63.5%,拥有的水资源仅占19.1%,如甘肃省人均水资源1150立方米,约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2;天津市人均水资源仅有16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13。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余座供水不足,其中缺水比较严重的有110座;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

更需引起高度关注的是:我国水环境日趋恶化,水质性缺水严重,同时,我国用水需求量增长较快。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用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1980—2000年,我国用水总量增加了1225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分别增长745亿立方米和242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2%和7.2%,预计到2030年用水总量将达到7000亿~8000亿立方米,接近水资源可利用量的上限。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突出,已使水资源成为制约我国不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已严重影响部分地区的生态平衡,加剧了全国荒漠化及沙化面积的不断扩大,水危机正在日渐逼近。

1.1.3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与资源的稀缺性相关联,是由人们的选择所引申出来的一个经济概念,它适用于社会生产、消费、交换乃至政府宏观政策目标的选择等多个方面。机会成本是指以一定的代价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必须放弃的从事另一项经济活动所带来的利益。那么,实际上被放弃的经济行为可带来的利益就是实际经济行为的机会成本。如果用价值来衡量,就是做出某种选择的机会成本是以同样的该种资源被用于其他经济活动(可能是多项)时创造的最大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机会成本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例如,一个大学生选择上大学,他就放弃了四年工作所得到的收入,为上大学放弃的工作收入就是选择上大学的机会成本;一块土地可用于种玉米,也可用于种红薯,若现在把这块地用于种玉米,它所放弃的用于种红薯可以得到的收入就构成了种玉米的机会成本。

【案例1—2】

选择的成本

有选择才有自由,而选择的同时也出现了机会成本。

法国巴黎大学校长让·布里丹讲述一头驴子的故事。说是有一头驴子,它非常饿,到处找吃的,终于看到了前面有两堆草。它迅速跑过去,却为难了,因为它不知道应该先吃哪一堆。它犹豫不决,在两堆草之间徘徊不定,最终因没办法选择而被活活饿死。这头陷入两难困境的驴被后人称为“布里丹之驴”。

1.1.4 生产可能性曲线

人们的选择行为和资源的稀缺性可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一个社会用其全部资源和当时最好的技术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最大可能产量的所有组合点的轨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一用途的生产资源越来越少,世界上绝大多数资源都具有多种用途。但是在既定时间和条件下,生产技术和资源总量总是既定的,因此,一定量的资源用来生产的某种产品越多,用来生产的其他产品就越少,生产可能性曲线就是描述一定资源用来生产两种产品的各种最大组合点的曲线。现假设某种资源只能生产消费品1和投资品2两种产品,总共有5种组合,详见表1—1:

表1—1 社会资源生产可能性表

表1—1说明当把全部经济资源都用来生产消费品时,可生产10个单位,此时投资品的产量为零;当生产6个单位投资品时,这时就必须放弃一部分原先用于生产消费品的资源,而将其用于生产投资品。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人们把资源分别用于生产不同的商品,其实质是如何合理配置资源的问题。

现在将生产可能性表中各组数值的交点列入坐标中,并将坐标中各点连接起来,便可得到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就叫做“生产可能性曲线”。它显示出一个社会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所能达到的最高界限或边界,又称“生产可能性边界”。如图1—2所示,图中横轴表示生产的消费品数量,纵轴表示生产的投资品数量,曲线AE就表示生产可能性曲线。

图1—2 生产可能性曲线

通过以上生产可能性曲线可知,如果将生产资源无限细分,生产出的投资品和消费品也可无限细分,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平滑的曲线,它就是生产可能性曲线。图中AE线上所有点,都表示当社会资源在当时最好的技术条件下全部用完时可以达到的产出组合的各种可能,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的有效利用,则只有减少消费品生产才能增加投资品的生产。AE曲线之外各点,如G点所表示的生产水平,是这个国家现有的经济资源和技术水平无法达到的,只有在有用性资源增加和技术进步的情况下才可能达到;在AE曲线之内各点,如F点所表示的生产水平,是这个国家此时的经济资源和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的生产组合。

1.1.5 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是指将一定的资源分配到各个不同方向用途中,它是由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性引起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资源配置应当解决三个基本问题: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人的需求的无限性,用相对稀缺的资源去满足最迫切的欲望时,就有必要分析稀缺资源使用的最优化,即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物品。因此,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主要取决于厂商和消费者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价格因素在决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某些物品价格的下降会促使厂商减少生产以实现不亏损的目的。

2.如何生产

不仅同一资源可以生产不同的产品,而且同一产品也可以用不同的资源来生产。那么,在决定了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之后,就必须进一步选择用什么资源和什么技术来生产这种产品,这就是如何生产的问题。这一问题的选择原则是同种产品用最经济的资源和技术来生产。在现实生活中,生产一定数量的物品可以采用不同的生产方法。例如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是资本密集型生产(即多用资本,少用劳动)还是劳动密集型生产(即少用资本,多用劳动)的方法。在不同生产方法的情况下,生产相同数量物品,其经济效率并不相同,即资源的利用效率是不同的。

3.为谁生产

产品生产出来后,必须到达消费者手中后才能算最终产品,因此就出现分配问题,即产品如何进行分配,根据什么原则、采用什么机制进行分配,谁来消费生产出来的产品。换句话说,就是社会把产品如何分配给不同的人、家庭和集团。一般而言,高档商品只有高收入者购买,普通商品或低劣产品只有中、低收入者购买。因此,为谁生产实质就是如何分配的问题。

1.1.6 资源利用

在社会实践中,人类还常常面临着资源稀缺与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的矛盾,这就是资源稀缺性引出的资源利用问题。资源利用是指人类社会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稀缺的资源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品。经济学不仅要解决资源的配置问题,而且要解决资源的利用问题。资源利用主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充分就业问题

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是否存在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现象,也就是说如何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产量达到最大,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充分就业问题。

2.货币的购买力问题

货币购买力的变动影响着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比如随着我国人民币不断升值,其购买力在国际上就会不断上升,这必然影响在国际上采购产品的数量。因此,经济学要研究货币购买力问题,即一般所说的通货膨胀问题。

3.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问题

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资源没有改变,但是其产量却经常会发生波动,时高时低。与此相关的是如何使产量持续增长,即一般所说的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问题。

由此可见,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不仅引起人们的选择即资源配置问题,而且还涉及资源利用问题。因此,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配置和合理利用稀缺资源来生产各种产品,并把这些产品分配给社会成员以供消费的专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