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二)纷纷响应

黄巾军起义后,张角依据《太平经》中关于“有天治、有地治、有人治,三气极,然后歧行万物治也”的理论,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自称“地公将军”,三弟张梁自称“人公将军”,然后大封三十六方渠帅为将军,向各地的官府发起了攻击。

各地群众纷纷响应,或入伍为信徒,或送粮送衣,义军发展很快。

义军攻克城镇后,往往烧毁官府,斩杀贪赃官吏,将其财产分给百姓。贪官污吏平时作威作福,一闻义军到来,便吓破了胆,如同丧家之犬,多已逃之夭夭。

由于黄巾军个个悍不畏死,打起仗来,如飞蛾扑火一般,前仆后继,又被统治者称作“蛾贼”。

紧接着,地公将军张宝,率军向北,攻下了巨鹿郡治廮陶城、下曲阳等城。

人公将军张宝,率军向南,攻下了广年、平恩、斥章、列人等城。

豫州颍川郡黄巾军渠帅波才,率军攻破数城、、、、、、

、、、、、、

战事进展迅速,形势一片大好,天公将军张角安排张牛角返回中山郡、常山郡一带,组织教众起事,策应张角,也是张角北方的屏障。

这里简单说一句,邺城的渠帅本来是张角的爱徒马元义,马元义被捕之后,暂时由他的副将张牛角负责了一段时间,但是,邺城、巨鹿一带是张角太平道的核心地带,很多教众都是张角一手带起来的本地人,对张牛角这个外来的领导多有不服,张角考虑再三,最后还是让张牛角回中山郡、常山郡一带发展了。

可是奇怪的是,黄巾军起事后大约有一个月的时间,朝廷只是四处缉捕张角等太平道骨干,一直没有派大军围剿。

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一开始朝廷也知道太平道不会起兵造反吗?

还是后来太平道起事了,朝廷也认为他们没有这个实力,成不了大事呢?

张角传道十几年,这几年教众发展到数十万,早就引起了朝廷的注意了。

可是张角一边宣扬善道,一边施符济药,救助百姓,确实减轻了民间疾苦,维持了底层社会的安定,这是对朝廷有利的事情。

再说了,当时的朝廷也只能管辖到县城一级,一个县里,也就委派一两个官吏,小的县,也就委派一个县长,大的县,才设置县令。

县以下,都是由当地乡绅自己管理。

张角等人,在当时也是当地非常有实力的名仕,他传教十余年,发展教众数十万,朝廷都没有禁止,可见,他宣扬善道,发展教众,在维持底层社会的安定这一点,朝廷还是认可的。

这么说来,朝廷大肆缉捕张角等人的起因,就是因为唐周的告发了!

也许朝廷早已忌惮张角迅速发展的势力,起初只是利用唐周的告发,剪除张角等太平道的首领,防止太平道迅速扩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