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到底,何为孝顺?

第二章到底,何为孝顺?

我们80后的父亲,大多是50后。

他们这一代人,往往正是因为种种的原因,大多数都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

等到他们成家立业,有了我们的时候,就又整好赶上了另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原本的工人老大哥铁饭碗儿,就突然下岗了,没有了收入来源。

而刚刚出生在他们生活里的我们,又一个个都是张着嘴要吃的。

人在那个时候,可就不会觉得自己的子女有多么可爱了。而只会觉得,那是一张一张向他们讨债的嘴,尤其是像我这样的男孩又能吃又能喝的。

所以,其实在很多我们的80后男孩脑子里,都清晰的记得,自己的父母曾经时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

那就是,“我给你吃,给你喝,没饿死你就不错了!”

我们的母亲往往还好,毕竟这些张嘴要东西吃的子女,也都是从肚子里爬出来的,有着十月怀胎的感情。

但很多父亲,那可就是……

其实,对于我们的父亲而言,对我们要仅仅就只是如此,那也还好……

不太喜欢,给口吃喝,没有精神上的抚慰,这也无所谓。更可怕的是,那个时候在很多父亲的嘴里,还流行着这样几句话,很是盛行。

那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以及,“我是你老子,我能养你,就能管你”,接下来的潜台词就必然是,“更能打你”。

“棍棒底下出孝子”,造就了我们这一众男孩子,甭管成没成为孝子,反正从小就先都在棍棒底下,接受了革命的教育,一步步的成长,很少有例外的。

“我是你老子”以及“我能养你,就能管你”,这两句话,在我们的父亲心目中,算是牢牢的刻下了这样的一个印记。他们坚定不移的认为,无论什么时候他们都是大人,而我们永远是孩子。

这里的“孩子”二字,可不是有些人心目中那种,被宠溺被关爱的孩子。而是,必须无条件服从的那种附属品,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正因为如此,即使今天,我们80后已经长大,不再张嘴等着像他们讨要吃喝,换成了我们在赡养他们。

可他们的这种思想,却丝毫不曾有任何改变。没有了“我能养你,就能管你”这种还算是有因果联系的奇怪逻辑,就只变成了“我就能管你”这种霸王思维。

甚至,很多我们的同龄人,现如今都已经成家生字了。

可在他们的眼中,我们即使成家了,也仍然必须永远是他们的那个,言听计从的附属品。没有独立的思想,更不能有独立的生活。

这也自然就造成了很多新的社会矛盾,家庭问题。

所以,我爸刚刚才会说出那句很是经典的话,“你能有什么事儿?”

其实,他们未必就真的觉得我们无所事事。在很多时候,其实他们也能够看到,三十多岁的我们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工作、生活是有多么的忙碌。只是在他们的心中,就习惯性的认为,我们就真的是无所事事。

这句话,表面看来很是矛盾。其实,这才是精髓所在。也是现如今很多50后的父母,与80后子女之间的一个普遍社会问题的根源。

这其实,也就是我们兄弟哥们在一起吃饭时总结出来的,很多50后的父亲,对我们80后子女,尤其是儿子的一种态度。

那就是,你是小孩,你永远在我们的心中是小孩,所以没有必要尊重你,随意甩给你一句话你也必须接着受着。而且,你还得无条件听我们的,无条件的服从,就像小孩一定要听大人的一样。

为什么?因为,这才是他们想要的孝顺。

而如果,我们但凡有丝毫的反抗。那么,就立刻会被他们冠以,这个孩子不孝顺的标签。

为了让他们觉得孝顺,我们又能有别的什么办法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其实,什么才是孝顺?“孝顺”这两个字,最早出自于《国语·楚语上》,内容是,“勤勉以劝之,孝顺以纳之,忠信以发之,德音以扬之。”

其实,我国自古以来就讲孝道,但并没有说要孝顺。

孔子和孟子都说要孝,但不一定要顺。该顺则顺,不该顺时就一定不能顺。

《孝经》谏诤章第十五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孟子也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然而,孟子并没有说出其他二不孝具体是指什么。

后来,汉代人赵岐指出:“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屈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这其中,第一种不孝就是一味的顺从父母的话,陷父母于不义。

对父母,尽孝是天经地义的,上到天子,下至平民老百姓都是一样的,这本没有任何争议。但同时,孔子和孟子都指出,要孝但不一定要顺。该顺则顺,不该顺就不顺。

再从群经之首《易经》来看,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有顺,则有不顺。

孔子也是非常精通《易经》的,所以当他的弟子曾参问他,顺从父母就是孝顺吗?他会很吃惊,并且连说了两个“是何言与!”

不过,显然我们80后的大多数50后的父母,是不可能听得进去这些话的。

他们深信一句,那就是“为人子女,就要孝顺我们,我们老了,子女就要孝顺我们。尤其儿子!”因为,在他们的心中,还有那么句话,叫做“养儿防老,我老了,你不孝顺我,谁孝顺我?”

并且,他们还将孝顺的“顺”字,看得更重。经常会说,什么叫孝顺,那就是要先顺!你不顺着我,让我生气,那你何谈孝顺?

而我的父亲韦又敬,自然就是这种观念的坚实拥趸者。

正因为清晰的明白这一切,所以我坐在沙发上,在经过了片刻的心理波折后,便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也许,这是一种从小就练就的超然的释然吧!

毕竟,什么大风大浪,咱没经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