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征服者轩辕
- 夏商周原来是这样(白金升级版)
- 醉罢君山
- 5516字
- 2021-10-11 15:41:14
到了炎帝时,神农部落已走向没落。
在神农氏族统治的十七代里,许多部落都是接受其家族的统治,那么,神农氏为什么会衰弱呢?推想其原因,大约是技术优势已经荡然无存。神农氏所倡导的耕种法已经被各部落所掌握,这个家族的权威已是摇摇欲坠。更重要的是,金属冶炼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军事变革,在这一方面,神农部落已经落后于其他部落了。
武器的变革,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木制兵器、石制兵器与金属兵器。《太白阳经》中有这样的说法:“伏羲以木为兵,神农以石为兵,蚩尤以金为兵。”蚩尤的年代,正是神农氏部落统治的末期。
精良武器的出现,使得武力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一个混战时代出现了。
当神农氏族强有力的统治不再时,各部落之间的相互攻伐越来越多,每个部落都想扩张自己的力量。尽管神农氏新的首领炎帝幻想用武力重新夺回政治话语权,可是他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有两个强有力的部落后来居上。这两个部落的首领,分别是蚩尤与轩辕(即后来的黄帝)。
蚩尤与轩辕两股新势力的崛起,印证了军事技术革命的深刻影响力。
轩辕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部落首领,他姓公孙,是少典氏族的首领。据说轩辕出生才七十天就会说话了,比起王阳明五岁都不会讲话,他可以算是十分早慧。轩辕似乎是一个天生的领袖人物,因为他不仅智慧超群,辩才无碍,还见多识广,对事情有着敏锐而独到的判断力。
根据《管子》一书的记载,轩辕雄心勃勃,试图取代神农氏成为天下新的领袖。他曾经请教一位名叫伯高的智者:“我想要把天下融合为一家,有没有办法做到呢?”言下之意,是要统一诸部落,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政权。
伯高回答说:“有办法的。”
轩辕问道:“您可以说来听听吗?”
伯高答道:“关键是要控制矿山。怎么知道哪里有矿石呢?有丹沙的山地,下面就埋有金矿;有慈石的山地,下面就有铜金矿;有陵石的山地,下面就有铅、锡、赤铜矿;有赭土的山地,下面就有铁矿。对于这些矿山,应当将它们封存起来,设立边界,不允许私人随意开采,如果有违令的,就处以死刑。”
这则对话让我们很吃惊,因为五千年前的中国人就已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对政治的决定性作用。对当时的人来说,矿业就是新经济,谁掌握了新经济,谁就掌握了政治的话语权。从伯高的话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人对金属矿产的认识已经颇多。这位智者敏锐地察觉到金属将在战争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谁的金属武器更多、更先进,谁就可以称雄天下。为了把这些金属矿产收归公有,必须以严厉的刑罚制止私人随意开采,这样才能确保军队的武器供给。
轩辕听从了伯高的建议,大力探矿,并且牢牢地控制开采权。十年之后,一座大矿山被开发了,这座矿山名为葛庐之山,矿藏十分丰富。
不料就在这个时候,轩辕却遭到闷头一击。这座大矿山被人夺走了!
夺走矿山的人,正是蚩尤。
蚩尤是九黎部落的首领,他的出身很成问题。据《大戴礼记》中孔子的说法:“蚩尤,庶人之贪者也。”庶人,说明他的出身是低贱的,并没有贵族血统。出身低贱怎么能当上部落首领呢?孔子的话,实际上是暗示蚩尤的首领地位,可能并非来自继承,而是来自武力篡权。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蚩尤是一位奇才,他坚强而悍勇,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他的部落曾经臣服于轩辕,他可能为轩辕的崛起立下过汗马功劳。蚩尤是一个对武力十分着迷的人,十分热衷于新的武器技术,他自己可能就是这一方面的专家。他与轩辕同样认识到金属武器的革命性意义,因而也认识到金属矿产的重要性。以他高傲的个性,注定不可能长久地屈居他人之下,于是他密谋背叛轩辕,自立门户。
当葛庐之山的矿产被大规模开采后,蚩尤突然叛变了。
他用武力驱逐轩辕派往矿山的人员,将矿山据为己有。利用丰富的金属矿产,蚩尤制造出大量的武器,迅速使自己的部落成为诸部中的最强者。尽管金属武器的运用,不一定始自蚩尤,但在他之前,金属武器从来没有被如此大规模地运用过。
在中国兵器变革史上,蚩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其实他并不是第一个意识到金属武器重要性的人,轩辕、伯高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但蚩尤捷足先登了。
对于蚩尤的背叛,轩辕有没有试图给予猛烈的还击呢?史书上没有明说,不过就算还击,也未必获得胜利。此时的外部环境对蚩尤是有利的,因为神农氏的没落,导致了诸部落的战争日益加剧,有心取代神农氏的轩辕把打击的重点放在了对诸弱小部落的征伐上。在蚩尤夺取葛庐之山的这一年,共有九个部落被兼并,其中多数应该是被轩辕与蚩尤瓜分的。
蚩尤的实力还在不断地增强,在夺占葛庐之山后不久,他又开发了另一座大矿山,这座矿山名为雍狐之山。当时这座山的矿石被流水冲至山麓地带,因而发现了丰富的矿藏。蚩尤利用雍狐之山的金属矿,制造出雍狐之戟、芮戈等兵器,这些兵器在当时可能算是最先进的武器。这一年,又有二十个部落在战争中被兼并。部落战争的结果,出现了三足鼎立的格局,这三足分别是炎帝的神农部落、轩辕的少典部落与蚩尤的九黎部落。
从三强的分布格局来看,炎帝的神农部落与轩辕的少典部落位于北部,蚩尤的部落位于南部。倘若只看武力,三强之中,蚩尤似乎最为强大。但是他有一大弱点,过于迷信武力,他四处征伐,扩张自己的势力,但论起政治眼光,却远远逊于轩辕。
在古史的记载里,蚩尤是以残暴者的形象出现的,他四处掠夺、破坏,其他部落畏惧他的威力,却不甘心屈服于他。相反,轩辕则更注重于军事打击与政治宣扬双管齐下,恩威并施,这种策略使他获得了多数部落的支持。
再来看看神农部落。
神农部落在诸部中的领袖地位已经延续了十七代之久,炎帝实际上就是那个时代的“天子”,尽管当时没有这样的称谓。可是神农部落威风不再,对于风起云涌的部落间争斗,炎帝根本无法制止,更谈不上征伐以维持天下秩序。在这个时候,明智的轩辕打着支持神农政权的旗帜,这有点类似于春秋时代的“尊王”,对不服从炎帝的部落逐一征服。
韩非子曾经说过:“上古竞于道德。”那个时代总的来说,民风比较朴实,不像后世那么多尔虞我诈,比较率真。轩辕意识到,争取人心才是胜利的不二法宝,从这一点看,他比蚩尤徒有蛮夫之勇要更加高明。轩辕征服诸部落,却不滥施暴行,而是安抚民众,施行德政。他以武力手段制止各部落间无休止的争斗后,输出先进的种植技术,改善当地民生,并且训练他们的军队,以为自己所用。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轩辕实施德政的背后,是有自己的目的的。他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英雄人物,他打着“尊王”的旗帜扫荡不服从炎帝的部落,实际上并非是为了重振衰落的神农政权,而是要建立一个新的政治秩序。
炎帝对轩辕的意图十分清楚,作为神农部落的最后统治者,他不甘心把统治诸部落的大权拱手让出。为了重树神农氏的权威,炎帝企图对各个部落采取更为严厉的控制,他试图以武力手段逼迫这些部落承认神农氏的统治权柄。可是诸部落宁可归附于新兴的轩辕势力,也不愿意接受炎帝的统治。
轩辕俨然成为诸部落拥护的新领袖,这样他与炎帝之间的冲突就不可避免了。
我们中国人都自称为“炎黄子孙”,炎帝与黄帝是华夏二祖,可有趣的是,在四千多年前,这两人却是陷入了你死我活的战争中。
面对炎帝的步步紧逼,轩辕必须应战。尽管轩辕已经得到诸多部落的支持,可是他的形势还是不容乐观,因为他随时可能陷入与炎帝、蚩尤的两线作战之中。蚩尤的武力是恐怖的,炎帝凭借着十几代的积累,也有不容小觑的实力。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轩辕决定先对付炎帝的神农氏军队。
轩辕把军事力量集中于北面,与炎帝的军队多次交锋后,逐渐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特别是在阪泉一战中,炎帝的军队大败,战争的天平已是完全倾向轩辕一方。只要再给一点时间,轩辕便可以完全击败炎帝,用武力征服神农部落。就在这个时候,蚩尤卷到了这场大战之中,使得局势变得扑朔迷离。炎帝、轩辕、蚩尤三雄之战,究竟谁会是最后的赢家呢?
此时的蚩尤征服了南方诸多部落,是无可置疑的南方霸主。轩辕与炎帝之间的战争,对他来说,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只要轩辕与炎帝两败俱伤,到时他出动自己的精锐武装,必定可以一鼓作气消灭两大对手,成为天下至尊无上的战神。
蚩尤的参战,打乱了轩辕的部署,他被迫放弃对炎帝的深入打击,转而迎战蚩尤的部队。但是蚩尤确实有着项羽一般的骁勇,特别是他的部队在武器装备上占了上风。在交战中,轩辕被打败了,只得向北逃窜,一直退到了涿鹿这个地方。涿鹿大约在今天北京西北一百五十公里的地方,在五千年前,这几乎是中国的最北界,十分荒凉。
此时的轩辕十分狼狈,据《逸周书》所记:“蚩尤乃逐帝(黄帝),争于涿鹿之阿。”这里用了一个“逐”字,可以清晰地表明,蚩尤的军队是进攻的一方,来势汹汹,而轩辕的军队是被追得一路北逃。战场上的优势,已完全落入蚩尤一方。
据军事学家的估计,在轩辕与蚩尤大战的时候,战车已经有了,但数量是很少的,军队仍然以步兵为主。可以想象,倘若轩辕的军队继续后撤,势必要退到荒漠地带,而步兵要穿越荒漠,可想而知是凶多吉少的。因此涿鹿便成了轩辕与蚩尤决战的最后舞台,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历史的决战。
历史经常是很戏剧性的。
就如同后世战国时期晋国的内战,智瑶在与赵无恤战争中取得了绝对的优势,眼看胜利的果实就要到手,却由于魏、韩二氏的反戈,反而落了个身亡族灭的下场。蚩尤与轩辕的战争同样如此,蚩尤完全相信自己很快就会获得最终的胜利,他迫不及待地想把帝王尊号加诸己身。
可是蚩尤的胜利却引起了中原诸部落的惊慌恐惧,部落的首领们都知道,倘若由这个残暴者来统治,他们的悲惨命运可以想象。甚至连神农部落的领袖炎帝也不得不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在与轩辕的战争中,神农部落已遭重创,根本不可能抵挡得住蚩尤的进攻。炎帝的神农部落与轩辕的少典部落都代表着中原农业文明,而蚩尤的九黎部落则更多地带有野蛮的色彩。在共同文明的感召下,炎帝做出了一个重大的选择,他决定联合轩辕,捍卫中原文明,抵制南方的蛮族军队。
《逸周书》中有这样的说法:“赤帝大慑,乃悦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赤帝就是炎帝,他与轩辕的联合,是扭转战局的关键所在。对于轩辕来说,他也不是坐以待毙,事实上,他已经发现了蚩尤的弱点所在。
尽管蚩尤可能对战局相当乐观,可是有一个风险始终存在:他过于孤军深入了。蚩尤的地盘究竟在哪里,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在长江流域,有的认为在淮河流域。不管怎么说,他的军队挺进到了华北平原的最北界,这种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大进军,发生在五千年前,而且是在车马缺乏的条件下进行的,确实令人瞠目结舌。我们站在公正的眼光而不是古史偏颇的立场来看待蚩尤这个人,可以发现他确实是一个奇才,胆力绝伦且有着高超的军事才能。
在战术层面上,轩辕或许不如蚩尤,不管在武器装备还是勇猛上都较为逊色。可是在战略层面上,轩辕则成了一个巨人。做一个不十分贴切的类比,轩辕类似刘邦,而蚩尤更类似项羽。蚩尤的败亡与项羽也有相似之处,战术上的胜利无法挽回战略上的失败。
轩辕一方面在涿鹿顽强地顶住蚩尤的攻势;另一方面,他把外交手段发挥得淋漓尽致。凭借着多年来所建立的巨大威望,他不断地派人游说中原诸部落,召集他们的武装,开赴涿鹿战场。特别是在神农部落的炎帝转向支持轩辕后,诸部落更是踊跃参战。我怀疑炎帝之所以屈服于轩辕,也可能是轩辕外交活动的结果。
诸部落的参战,使得涿鹿战场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深入北地的蚩尤陷入了诸部落的包围之中,远离南方大本营的他,没办法增调后备武装以支援战场。
关于轩辕与蚩尤的决战,正史并没有详细描述其过程。但在许多近乎神话的传说中,则写得绘声绘色。在这些传说中,蚩尤与轩辕几乎都是仙魔一类的人物。比如说:蚩尤会呼风唤雨作雾,而黄帝则得到了上天的相助,上天派玄女帮他渡过难关等。此类故事,在许多文明古国的神话传说中也屡见不鲜,譬如古希腊奥林匹斯山的神祇们总是卷入人类的战争,而人类英雄身上也闪耀着神的光辉。
在神话中,蚩尤是一个法力颇高的魔头,他能“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他施法“作大雾,弥三日”。制五兵之器是一个事实,《管子》一书中就有记述,这得益于蚩尤拥有葛庐与雍狐两座矿山,他的军队武器装备实现了金属化,即青铜武器。那么他为什么被描写成为一个可以“变化云雾”的魔头呢?笔者推测,在这场关系到中国历史命运的决战中,确实出现了云雾天气。云雾的出现,原本对双方军队都会产生影响,可是为什么神话故事中,似乎对轩辕一方产生更大的危害呢?原因恰恰在于蚩尤的军队更习惯于在云雾中行军作战,因为他们来自潮湿的南方,南方出现雾气的时间比北方要多,因而南方军队更能适应雾天的战争。
这些神话传说当然是后人牵强附会,但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这场战争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即便得到炎帝及诸多部落的支持,轩辕仍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战胜蚩尤。神话虽然荒诞,可是详加考察,我们仍可以理出若干可能的史实。
尽管有诸落部的协助,黄帝在这场战争中仍然打得十分艰辛。在神话故事里,黄帝“九战九不胜”,他只能“仰天而叹”。这个时候,“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这已经成了一场中国的“特洛伊战争”了,与荷马史诗所描写的那场英雄战争类似,中国的神仙们也纷纷插手尘世的争斗,这岂止是人间的战争,这是神魔之间的决斗。有了神女的相助,轩辕逆转了战局。
与所谓的“玄女下凡”传说相比,另一个传说可信度稍高。在这个传说中,黄帝轩辕逆转败局的法宝是指南车,这大概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指南针的记录。黄帝利用指南车,在云雾天气下,得以辨别方向,利用人多势众,一举击败了蚩尤。这就成了科技的胜利,而不是天神的胜利了,荣耀复归于人世英雄。
有一些军事史学家认为,轩辕之所以能在涿鹿之战中打败持有先进且精良武器的蚩尤,是因为他在战争中使用了密集队形的弓箭部队。这种说法,恐怕难有确切的证据。影响历史的,不是过程,而是结果。结果就是一路北上的蚩尤没能凯旋,而是有去无回,成为战争中失败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