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弹性理论法
弹性理论计算方法用于桩基的应力和变形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提出来的。在弹性理论中,地基被当作半无限弹性体,在工作荷载下,由于桩侧和桩端的土体中的塑性变形不明显,故可以近似应用弹性理论和叠加原理进行沉降分析。弹性理论法假定土为均质的、连续的、各向同性的弹性半空间体,土体性质不因桩体的存在而变化。采用弹性半空间体内集中荷载作用下的Mindlin解计算土体位移,由桩体位移和土体位移协调条件建立平衡方程,从而求解桩体位移和应力。如图3-4-1所示,弹性半无限体内深度z0处作用集中力P,离地面深度z处的作一点M的位移和应力的Mindlin解如下。
图3-4-1 Mindlin解示意图
竖向位移解
竖向应力解
式中;
z 0——集中力作用点的深度;
νs——土体的泊松比;
E——土体的弹性模量。
对图3-4-2所示的单根摩擦桩进行分析,把桩当作在地面处受有轴向荷载P、桩长为L、桩身直径为D。为了便于分析,假设桩侧摩阻力为沿桩身均匀分布的摩擦应力p,桩端阻力为在桩底均匀分布的垂直应力pb。
图3-4-2 摩擦桩分析示意图
在进行分析时,将桩划分成n个单元,每段桩长为L/n。分析中假定桩侧面为完全粗糙,桩底面为完全光滑,并认为土是理想的、均质的、各向同性的弹性半空间,其杨氏模量为Es,泊松比为vs,它们都不因桩的存在而改变。如果桩-土界面条件为弹性的,且不发生滑动,则桩和其邻接土的位移相等。对于图3-4-2中的典型桩单元i,由于桩单元j上的侧摩擦力pj使桩单元i处桩周土产生的竖向位移ρsij可表示为
式中 Iij——单元j上的剪应力pj=1时在单元i处产生的土的竖向位移系数。
所有的n个单元应力和桩端应力使单元i处土产生竖向位移为
式中 Iib——桩端应力pb=1时在单元i处产生的土的竖向位移系数。
对于其他的单元和桩端可以写出类似的表达式,于是,桩所有单元的土位移可用矩阵的形式表示为
式中——土的竖向位移矢量;
{p}——桩侧剪应力和桩端应力矢量;
[Is]——土位移系数的方阵,由下式给出:
式中[Is]中各元素表示半空间体内单位点荷载产生的位移,可以由Mindlin方程的数值积分求得。
根据位移协调原理,若桩土间没有相对位移,则桩土界面相邻的位移相等,即
式中 {ρp}——桩的位移矢量。
若考虑桩是不可压缩的,则上式中的位移矢量是常量,等于桩顶沉降。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及式(3-4-4)和式(3-4-5),联立求即可求得n个单元的桩周均布应力pj、桩端均布应力pb以及桩顶沉降s。计算时也可以考虑桩身的压缩,按图3-4-2所示计算简图得到各桩单元的压缩量,进而得到桩的位移矢量,可自行推导。
弹性理论方法概念清楚,运用灵活。但受其假设的限制,与很多工程情况不符,且土性参数难以确定,计算量很大,故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较少,但其适合用于程序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