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隽永,竹木茶具

竹木作为中国茶具之中一种独特的形态,来源已久。选择竹木为茶具的材质,首先是因为它是天然可得的。天然长成的竹子具有清新的口感,而且使用起来安全、轻便,不易烫手。其次,在制作茶具的过程中,竹木茶具要求做工精细,近乎苛刻,选材必须色调温润和谐,要求成品茶具外观秀美大方,具有艺术修养价值。再次,竹木茶具可以更好地保护茶的茶性,良好的保温效果可以保护茶叶、茶汤不易受到污染或霉变,在酷暑难耐的盛夏这一特性显得难能可贵。最后,竹木茶具可以为品茶者提供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让心情更加放松,从而达到中国茶修身养性的奇特效果。

成书于唐代的《茶经》之中,提到了28种不同的茶器,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竹木制作。可见在中国古代茶人的手中,竹木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茶具材料。虽然它不能成为王公贵族使用的茶器,但在中国饮茶史中一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竹木茶具的制造一般都是用手工制作,既可以做到方便快捷,也可以做到保温、隔热,不易烫手。在泡茶的时候,因为它完全天然、无污染,所以不会对茶汤带来任何不好的影响,反而会让茶汤有一种天然的清香,对人体也无害,可以放心使用。一般来说,中国古代茶人所使用的竹木茶具包括一些木茶罐、竹茶罐,竹节的茶杯和木茶杯,还有一些是竹编茶具。

竹编茶具起源于清代道光同治年间,首先在四川地区得到了发扬。独特的四川细丝竹编工艺在崇州民间竹编艺术的基础上,竹篾变得更薄、竹丝也更细,器具自然也变得更加精致。当竹丝细到失去骨架力度,无法自己成型的时候,瓷器和漆器就可以作为它的胎底。由此,竹编技术从无胎发展到了有胎依附的阶段,有胎竹编就此诞生。这种纯手工的精美艺术品,曾经一度成为贡品,瓷胎竹编的独树一帜,也让实用和观赏相结合,让竹茶具进入到工艺品行列。

既是一种工艺品,同时也依靠自身独特的优势具有实用价值,竹茶具主要的品种包括茶杯、茶盅、茶托、茶壶、茶盘等,而且此类茶具多为成套制作。竹编茶具不再是单纯的竹木制品,而是几种不同材质茶具的融合,茶具由内胎和外套组成,内胎多为陶瓷类饮茶器具,外套用精选慈竹,经劈、启、揉、匀等多道工序,制成粗细如发的柔软竹丝,经烤色、染色,再按茶具内胎形状、大小编织嵌合,使之成为整体如一的茶具。通过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茶具,不但色调和谐,美观大方,而且能保护内胎,减少损坏;同时,泡茶后不易烫手,并富含艺术欣赏价值。因此,多数人购置竹编茶具,不在其用,而重在摆设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