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电视节目策划要点

2.2.1 电视节目策划的内涵

从整体上而言,电视节目策划可以理解为为了使视听语言节目达到较好的呈现效果而针对节目本身进行的包括选题内容、表现形态、结构形式、拍摄方法、后期制作等方面的谋划。具体来说,电视节目策划的内涵可以再细分为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

宏观层面的电视节目策划是指全局性的、战略性的、相对无范例的电视活动和电视项目策划,例如频道整体运作与改版、大型电视主题晚会、新节目的内容策划和整体编排等。

微观层面的电视节目策划是指电视平台、网络平台中所有的电视策划活动,包括频道及网站的运行、日常节目内容的策划和整体编排等。

2.2.2 电视节目策划的意义与价值

随着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国的各类电视节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传统电视和新兴网络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伴随着媒介融合的大浪潮也在持续推进。一直以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并不是互相打压的关系,而是一种可以借助彼此的优势相互补充的关系。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可以提供优质的内容,依靠新媒体的便捷性、互动性、实时性,共同产出和运营电视节目。对于传统电视媒体而言,这种竞争已经逐步从内容、形式、包装方面发展到了品牌、渠道和营销方面。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观众的收视习惯,即便观看电视节目也由具有“仪式感”的客厅转换到了各种移动终端,如电脑、手机、iPad等,甚至是多屏同时使用。与此同时,受众群体也发生了转变,由观众变成了用户,这意味着电视节目的推广面对的不再是不能选择或者不愿意选择的被动者而是可以选择并积极选择的主动者,他们具有选择、接近、使用甚至表达的权利。

这一系列的变化导致电视节目策划的重要性与价值有了新的内涵和意义。大众正进入到另一场社会革命,有些当代史学家称之为“信息革命”,另有人称之为“信息时代”。信息时代里,各种媒体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竞争,界限已经越发模糊。20年过去了,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了一个热词。在这样的环境下,媒体组织与媒体人的关系越来越松散,而媒体人与观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近。电视节目的制作很容易通过移动终端得到效果的反馈,与观众进行交流。有时还会在受众的启发下创新节目或者对已有节目进行改良。新的形势催生新的变化,新的变化推动新的发展,好的策划可以让一档节目在创立之初就有缜密的调研、科学的数据以及行之有效的创新,从而更容易培育节目品牌,打造精品节目,传递好的价值取向,弘扬时代新气象。

除此之外,电视节目策划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贴近大众需求、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生活品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所提出。文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作为20世纪以来最伟大神话的电视,其实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深深改变了大众的生活,而电视节目在具有满足大众后四种需求的文化功能的同时也必然要承担起相应的文化职责。电视受众群体通过电视或网络上看到的各类信息节目来获取对于世界、社会、人生等各方面的认知,从而在精神上获得满足,专业化的电视节目策划能够更好地尊重人类的情感规律、尊重人类心理与精神需求规律,传达积极且多元的价值形态,提升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品质。

当前电视业的发展已经和十几年前呈现出的形态完全不同,电视行业已经开始表现出了文化工业和文化产业的特征。商业运营的观念在管理层表现为“集团化的试点”“项目制片人制”,在社会层面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的身影。在巨大的商业植入和运营下,一档优秀的电视节目已经不再可以被完全复制粘贴,独特的文化商品性被电视台放大和强化,因此电视台乃至互联网之间的竞争也开始越加白热化。电视节目无论什么类型都是视听产品,这种视听产品结合互联网后,有助于增加数字化视听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和产品的衍生价值与社会影响力。因而,好的电视节目策划将有助于最大程度地提升节目本身的质量,最大限度地扩张节目的核心观众群,最大可能地提高节目收视率,最终成为最有竞争力的“视听产品”。

电视节目是一种特殊媒介,承载并交织着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市场意识、大众意识等多元思想,具备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功能。优质的电视节目策划理念与运作模式,将最大程度地推动社会政治与经济形态变革、文化交流及传播,支撑电视艺术“真的追求”“善的精神”“美的形态”的内在力量,促进电视传媒业的长足发展。

2.2.3 电视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

2.2.3.1 策划方向受众先行

受众作为电视节目传播的终端,同时也作为一档节目得以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档节目成功与否的评判者。当今时代的电视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已经逐渐转变为所谓的“眼球经济”,受众的反馈口碑决定着节目的收视率甚至是经济价值。因而电视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之一便是策划方向受众先行——充分考虑受众的需求与导向。

经济飞速增长,社会快速变革,多元文化价值的不断演变与碰撞,这种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中产阶层在享受高水平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不断承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与困惑,接踵而来的生活成本持续上升,房价剧烈震荡以及未来的社会经济风险凸显,增加了中产阶层的焦虑感。一系列“90后”“00后”为代表的青年群体以及“70后”“80后”为代表的新中产阶层也正是目前许多电视节目的主要核心受众群。因而,节目契合受众群体的所想所感所需是策划方向的首要准则。例如,在对抗性、竞技类的电视节目层出不穷的当下,专门主打“治愈系”“慢节奏”的慢综艺节目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并且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和关注度,这种节目策划的理念也正是契合了当下受众群体的生存现状。目前兴起的“慢综艺”节目是相对于“快综艺”而言的,快节奏的生活吞噬了大众日常的生活空间,大众已经习惯了匆忙赶路,甚至于都无法停下来认真地思考。与此同时,“快餐式”的流行文化进一步挤压着大众的思想,与此生活节奏相呼应的“快综艺”以更快的节奏冲刷着受众们的感官体验,长此以往,群体性的焦虑层出不穷,大众反而开始渴望、怀念朴实的“田园生活”和雅致的“慢生活”,“慢综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不论是湖南卫视打造的《向往的生活》,浙江卫视打造的《十二道锋味》,或是后期持续推出的经营体验类观察真人秀节目《亲爱的客栈》,都以受众所身处的真实环境为出发点进行节目方向的策划与创意,带嘉宾离开快速发展的城市生活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为大众提供了一个放慢脚步、反思生活、整理思绪、反省自我的时间与空间。

因而,好的电视节目策划离不开目标受众的需求调研,而对受众的研究也可以从多个层面和角度进行剖析。文化背景、地域环境、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生活习惯等不同都使受众对于电视内容产生不同的需求。例如,我国北方和南方的观众因在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差异,在收视需求方面也产生了极大不同;以年龄为标准划分的少儿受众群体、青年受众群体、中年受众群体以及老年受众群体等,因为在经济收入、行为习惯、生活方式、收入来源等方面的不同,同样会对电视节目的需求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只有尽可能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对受众群体进行详细剖析,才能更好地了解受众需求,使其成为后期的电视节目策划的有益导向。

2.2.3.2 策划目标明确统一

任何一档节目,从初建到发展成熟为一个品牌绝对不可能是单一的某一两期节目的魅力,而是月复一月或者年复一年地播出,被大众逐渐地感知和认可,从而最终形成收视习惯。因而,电视节目策划原则的另一个要点便是策划目标的统一明确,即一档节目在策划时要有明确的节目宗旨与定位,能够形成较为稳定的风格和形式,从而不断延续下去。例如央视品牌节目《艺术人生》,这档节目统一的宗旨为“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而节目宗旨也始终指引着节目的选题策划和结构分布,凭借着其独特的视角、真诚的情感交流、淋漓尽致的细节描写、跌宕起伏的叙事结构,节目自开办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和影响力;同样作为央视节目之一的《开讲啦》,秉持的节目宗旨为“开启青年人思维的力量,传递思想好声音,传播心灵正能量”。每期节目通过邀请不同领域的嘉宾与高校的青年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解决青年人当下最关心、最困惑的问题。在统一节目宗旨的引领下,节目打造的方向更为明确与统一,节目试图营造一个全新的电视语态——“课堂”更轻松活泼,“老师”更平等广博,“学生”更开放自由,不论是杨利伟的“与责任对话”、葛剑雄的“读书永无毕业”,还是陈坤的“人生路,莫慌张”、郎朗的“指尖上的青春”,节目都在试图打破演讲固有的教化模式,让嘉宾更真实、更有温度,青年代表更新锐、更有锋芒。

2.2.3.3 策划内容创新实际

当今时代,小到一场迎新活动策划,大到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策划,创新性的原则始终会贯穿其中,简单总结即为“变则生,不变则亡”。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突破。英国有一位70岁的老者,偶然间发现学校老师上课的时候,每次都需要摊开地图纸讲解地理,非常不便,于是通过思考巧妙的设计发明了滚动的地球仪;一位日本妇女利用废弃的罐头,填上营养土撒上花种子,成就了一门“懒人也可以养花种草”的罐装花卉事业。这些都得益于创新意识的融入。推及电影领域,创新依旧是至关重要的。熊猫是我们祖国的国宝,功夫同样也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功夫,经过了美国梦工场的策划与创新,让两者交叉融合,也就成就了那部电影《功夫熊猫》。好的创意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电视节目领域,2005年《超级女声》横空出世,创新性地提出了“草根明星”这一概念,为那些拥有着歌唱梦想的平凡人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之后的《中国好声音》进一步创新,除了延续“平凡人的音乐梦”这一理念的同时,还在借鉴已有成熟节目的基础上呈现了“导师制”盲选的比赛规则,带给大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也让节目本身充满了悬念的魅力;后来,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问世,让电视节目再度因创新而精彩,舍弃草根音乐梦的理念,让那些已经成名的专业歌手同台竞技PK,将歌唱类节目的模式继续创新发展。江苏卫视从韩国MBC电视台引进同名音乐挑战类真人秀节目《蒙面歌王》,将歌唱类节目的理念继续升级,所有的明星歌手均以面具遮面,观众无从辨别歌手身份,所有的评分标准只以歌手的歌声为考量依据。《蒙面歌王》的逆时之举,代表着节目策划者想要呈现表达出的音乐态度,即不追求浮躁与热闹,只求给音乐最原始的声音。因而,对于电视节目策划者而言,创新能力是成就好的节目的不二法则。

除此之外,节目策划者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还应该兼顾“实际性”原则,也就是可操作性。节目策划者的相关策划一定是在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道德伦理的范围之内。2011年10月24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其中就曾提出对节目形态雷同,过多过滥的婚恋交友类、才艺竞秀类、情感故事类、游戏竞技类、综艺娱乐类、访谈脱口秀、真人秀等类型节目实行播出总量控制;在《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也曾提出要坚持自主创新,加强引进管理,同时也要抵制过度娱乐,防止雷同浪费。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该通知堪称历届总局限制令中最细致最明确的一版,对于引进模式数量做出限制,故此,该政策也被称之为“限模令”。通知对于引进模式数量做出限制,规定“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年在19:30~22:30开播的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两档。每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年新播出的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一档,”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视节目过度依赖海外模式的现象,鼓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018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中提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健康有序发展,严格控制偶像养成类节目以及综艺嘉宾片酬,对于影视剧演员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此外广电总局将坚决打击收视率(点击率)造假行为。节目的策划者应该在策划之初了解国家出台的各类宏观调控条例,从而使得创新性的策划建立在可操作的基础之上。

2.2.3.4 策划视野紧跟时代

在电视节目的策划过程中,要求策划者紧跟时代发展、接地气,与大众的需求和消费点相契合,避免脱节落伍从而失去受众与市场。不同的节目类型有着不同的属性,但不论是哪一种类型,都要时刻保持对当下事物的敏锐度以及时代感,时时刻刻关注当下最具热度、最前沿的各方面信息,策划节目内容与时代同步,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有些节目不知不觉消失了,有些节目却能够长盛不衰,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许多优秀的节目都是在时代中与时俱进,从而拥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曾经红极一时的电视节目《百家讲坛》从开播之初不太接地气、过于专业的科学文化知识到后来具有普适性价值的文化热点,在充斥着娱乐以及格调不高的电视大潮中迅速脱颖而出,让老少妇孺都可以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开启了全民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

同样,作为湖南卫视品牌节目之一的《快乐大本营》跟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了多轮改版与变迁,在一定程度上让这一节目保持着较强的生命力。其中,最为重要的一大改变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理念内核有了全新的升级和提升。《快乐大本营》在泛娱乐化形势下的各类节目中另辟蹊径,追求人文关怀,力求呈现出节目的温度感,将“精准扶贫”这一概念融入节目中。从2018年10月推出“心愿树”环节以来,节目组聚焦一家一户、一村一特产,帮助贫困村民建立可持续的内在“造血机制”,让他们富得起来,更能富得长久。《快乐大本营》能够在“全民快乐”的同时融入公益思路,将乡村的扶贫建设做出成绩,与节目策划者的理念息息相关。

首先是电视节目形式本身决定了它具备着信息畅通、高速传播的特质。一直以来,乡村贫困地区许多特色农产品滞销的最大根源是难以跨越信息鸿沟,正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而电视媒体的传播属性恰巧弥补了这一缺陷,其受众群体的覆盖面包括了发达的大城市、中小城市乃至偏远山区,较为精准地将农产品销售信息传递给全中国的受众,挖掘潜在的客户需求;其次,品牌节目的号召力,《快乐大本营》作为一档22年的“国民综艺”,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受众群体,他们在认同《快乐大本营》“快乐中国”的核心价值主张的同时也愿意为精准扶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促进社会快乐和谐;再次,《快乐大本营》不断创新公益形式,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从2017年10月推出“温暖有你,快乐出发”环节,聚焦贫困地区学校、福利院、导盲犬、养护路安全管理所及环卫所等,特别是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快乐教室”,为他们送去崭新的课桌、丰富的图书,传播社会公益正能量。

2.2.3.5 策划方案的伸缩性

在策划方向受众先行、策划目标明确统一、策划内容创新实际、策划视野紧跟时代这四大原则的基础上,策划者还应坚持策划方案的伸缩性原则。众所周知,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由于受实际情况的主观或者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影响,编导在节目策划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使得策划之初的一些想法有可能难以实现。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策划人以及节目编导在策划初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并主动与环境条件相适应,在坚持主题、原则和艺术底线的前提下,准备多种方案以便突发事件发生时进行修正或商榷。

2.2.4 电视节目策划的核心思维

2.2.4.1 融合思维

随着数字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呈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发展势头,另一方面,新闻媒介与网络媒介、通信媒介之间的技术鸿沟已经消弭,媒介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朗。在媒介相互融合的当下,电视节目的类型界限也逐渐模糊,呈现出交织融合的态势。在一档电视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访谈、纪实、娱乐等多种元素,通过不同的元素融合,丰富节目的呈现形式与内涵,拓展呈现渠道,形成更好的收视效果,因而,融合是电视节目策划中的核心思维之一。

将“融合”思维引入电视节目策划之前,策划者首先要对不同类型元素的特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例如,竞技类真人秀节目中,“任务”是其核心,节目组事先预设好的任务决定着整个节目的走向。任务的执行者一般由节目安排的嘉宾组成。如果将任务继续划分的话,游戏是最经典的模式,包括选秀类的真人秀中,选秀这种模式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游戏,竞赛方式是个人才艺展示,完成自己的梦想、继续深造等方式可以被视为奖品。不论是哪一类竞技真人秀,最显著的特征均为围绕节目所设置的规则,突出节目的竞赛氛围,引导选手在规则下自由发挥,呈现出对抗、矛盾冲突等特点,最终完成任务,分出胜负。谈话/脱口秀节目是我国电视节目类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一般的形式类型为节目主持人主持、几位嘉宾参与、现场观众见证,围绕某一新闻事件、社会话题、国内外形势或者某一特定主题发表看法、即兴地双向交流意见。谈话/脱口秀节目被视为当今电视屏幕中呈现频率较高的节目形态之一,之所以能够深受早期及现代观众的青睐,一方面是因为这类型节目中充分彰显了人际传播的完整性,交流谈话的过程中,人们的面部表情、行为动作都可以真实地展现,将内心的想法、过往的经历用更为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受众;另一方面,谈话类节目还具备较高的互动性特征,整个谈话现场形成了多层次交流互动系统:主持人与嘉宾的交流、主持人与观众的交流、嘉宾与观众的交流等。随着谈话内容的递进与深入,信息和情感不断流动与积累,从而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参与感与认同感,也更容易获得各方积极的反馈。央视品牌谈话类节目《实话实说》的制片人和总策划曾经在提及谈话类节目时提出,办谈话类节目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尊重人,尊重人的办法就是让人说话。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一方面长期的封闭使人少有所思或思有偏颇,另一方面,社会转型给人们带来困惑,人们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因此,就要加强交流、加深理解。当大家都能自信、开放自如地在电视上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时,将标志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素质达到了更高的水平。而纪实类节目相较于前两种类型,又有了新的特征与形式。首先,它是一种非虚构的电视作品;其次,它是电视工作者经过观察、思考、选择之后的产物,并且将纪实性与艺术性形成完美的统一;再次,在这类型节目的拍摄与布局安排方面,充分体现严密的逻辑关系,能够引导观众进行思考认识与想象。我国纪录片的发展经历了由最初的政治化、人文化再到平民化的转变,类型以及涉猎的题材也相当广泛。社会现实类节目主要从社会进程、新闻事件等方面入手,如《中华之剑》被称为目前世界上记录事件最长的以毒品为主题的纪录片,它真实记录了我国缉毒警察禁毒工作的艰辛;人文历史类节目以《望长城》《故宫》《大国崛起》等为代表,以缜密严谨的历史史料为依托,展现人类历史的变迁发展。这一类型节目中最显著的特征要素为非虚构的真实性,它需要创作者到现实中发掘寻找具有艺术内涵的各类内容,表现真实的事件、真实的人物、真实的场景、真实的生活过程。

通过借鉴、汲取不同类型节目的特征与优势,越来越多的节目开始呈现出“兼容并包、多栖发展”的态势,“融合”这一节目策划思维帮助一档节目更加全面、多元地呈现在大众面前。例如录制了五季的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就是一档集合了多种节目类型特征元素的范本。首先,节目定位为真人秀节目,竞技游戏元素便深刻地体现其中。《爸爸去哪儿》的每一期节目均设置了父与子的任务,嘉宾父子通过到达不同的地点、在不同的情境下完成任务,从而进行节目故事的展开与推进;其次,节目中还融合谈话/脱口秀类节目的元素特征。节目组针对某一环节任务展开的过程中,也会适时融入人物的采访,引导参与嘉宾针对不同的环节、不同的状况、不同的角度进行情感剖析与解读,从而呈现出更加多元视角的表达;再次,大众在《爸爸去哪儿》节目还感受到了纪录片式的真实性元素,为了保证节目内容的真实完整,节目组无缝录制,现场记录的素材超过1000小时。此外,节目编导还做好了各种情况的预案,尽可能保证任何情况的录制都不会重新再录,力求镜头呈现的真实性,所以各部门外出拍摄的工作人员超过了150人。

融合思维除了可以较多地运用在节目理念和形式编排以外,甚至还可以拓展到营销、宣传、推广等各个环节。通过不同类型、不同形式、不同媒介的融合,切实打破元素之间的壁垒,真正做到1+1>2的效果。

2.2.4.2 冲突思维

从戏剧艺术诞生时起,剧作家就用多种方式表现人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异性,由于剧作家观察、表现社会生活的角度和深度不同,作品中戏剧冲突的内容和表现方式都有所不同。在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制作流程中规定每隔3~5分钟必要设定一个冲突,以此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电视节目也不例外。

一般而言,我们又可以将冲突细分为三个层次——人与人的冲突、人与物的冲突、人与自我的冲突。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是一种最常见的冲突模式,也是较多运用在电视节目情节策划中的一种手段。例如在浙江卫视推出的演技竞技类电视节目《演员的诞生》中,节目组通过在不同单元制造多种冲突关系,形成节目中现场演员与演员、评委与评委、评委与演员之间等多重冲突,丰富了节目的呈现形式。在《我与春天有个约会》的表演点评环节,作为评委的章子怡与宋丹丹之间就出现了彼此意见上的冲突。宋丹丹认为节目组对于文艺作品的剧本选择出现了问题,文学性的缺失导致演员发挥不佳,从而呈现出了尴尬的舞台效果;而章子怡则认为一个好的演员应该在拿到剧本后自己进行消化与调整,演员之间在表演时应该互相给予与支持。通过双方的辩论与对垒,节目本身的情节展开跌宕起伏,同时这种冲突本身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观众参与到节目的进程中,进行不同意见间的判断与思考。类似的形式还有湖南卫视制作的一档成长励志真人秀《我家那小子》,其中在第二季的某一期节目中,节目组专门邀请了《南方人物周刊》的高级主笔易立竞作为“飞行嘉宾”,她在节目中直言不讳地主张“婚姻是一个选择项,不是必选项,婚姻不能定义一个人的成功”的观点与催婚催育的妈妈们在子女的婚恋问题上就产生较大的意见冲突,录制现场观点的碰撞十分激烈,但却也在一定程度将代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更深入化的社会探讨,寻求沟通最大化。这种情节上的冲突实质上是给予了两代人重新认识也重新靠近彼此的契机,既引导年轻人反思自身与父母沟通的问题,找寻改变的方式,也让父母能够有耐心、尊重孩子对待婚恋问题的选择。

人与物的冲突可以理解为人与社会或自然的冲突。例如在由云集将来、纪实频道、Discovery共同制作的自然探索类纪实真人秀《跟着贝尔去冒险》中,就设置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由野外生存第一人贝尔·格里尔斯,携手蒋昌建,带领张钧甯、谢天华、张丹峰、大张伟、吴倩、白敬亭、韩雪、刘语熙荒野求生,聚焦极限下的智慧和勇气。不论是节目中展现出来的野外生吃、悬崖攀岩还是险境自救、高空跳机,都真实还原了嘉宾在野外生存中对于大自然的挑战,而节目所呈现出的“无论面对什么困境,只要拥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就能够战胜荒野求得生存”的理论,也赋予了人与大自然这种“冲突”下更为正能量的意义,整个节目的节奏因为不同的冲突而更加张弛有度,同时也在不停的矛盾展开与化解中,展现出嘉宾们的责任感、凝聚力、领导力。

人与自我的冲突是主要人物自我的博弈,这种内在“障碍”的设置更为隐蔽与私人化,策划者在节目的编创过程中也应该充分调动与挖掘参与者不同情境下内心领域的矛盾挣扎,从而呈现出人物的变化与成长。例如在湖南卫视推出的大型明星自助远行真人秀节目《花儿与少年》中就充分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这档节目在显性层面,我们看到的是不同地域、不同国家所展现出来的风光之美、文化之美,但隐性层面则是通过“旅行”这种方式展现每个人自我的“成长之旅”。真人秀的特征是通过任务情景设定和矛盾冲突来展现情节,这档节目定位于选择“人文”,注重出行目的,在地域风情方面以不同的性格特征与价值观作为呈现的特色。没有冲突,节目会流于平淡;冲突过激,节目会有失偏颇。仅仅用旅行真人秀中的美景风情的展示,没有矛盾冲突,节目也很难吸引受众。在《花儿与少年》第三季中,嘉宾之一的陈柏霖就充分展现出人物内心的自我矛盾,当被流放的陈柏霖和剩下的7个人重逢时,陈柏霖一时不知该如何融入其中,后来当他慢慢卸下戒备心理向大家袒露心声之后,8个人的团队达成了默契与平衡。

在节目的策划过程中,通过合理运用“冲突”思维,可以更好地完成电视节目中的“叙事”,构建扣人心弦的情节,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展现不同的价值理念,以叙述“人与人”之间的故事,直面“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从而引起“人与人”之间的共鸣。当然,在运用“冲突”思维的过程中,切忌为了博人眼球而制造仅为追求感官刺激或追求收视率的冲突矛盾,以免陷入过度娱乐的泥潭之中。

2.2.4.3 悬念思维

何为悬念?《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悬念”的解读为:“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悬疑大师”希区柯克曾经给出了一个著名的悬念定义:“如果你想让一群人在桌子周围玩耍然后突然爆炸,那么你只能拍出一个非常僵硬的爆炸后惊人的场景;另一方面,虽然你正在展示相同的场景,但在影片开始之前,首先要在桌子下面显示定时炸弹,然后你就已经引起了悬念并触动了观众的心。”

在竞争不断激烈的当下,悬念意识在各类电视节目中的应用范围也越发广泛。通过悬念设置这一手法来设定未知的情境与问题,将不断激发观众对于节目发展走向的兴趣,从而带动观众的好奇心与关注度。

悬念思维的运用方式之一是在节目的各类包装宣传中设置悬念,节目片花和片头、广告推广宣传片、贴片广告等都是设置悬念的手法。凭借蒙太奇剪辑手法,将节目的精彩花絮或者亮点内容进行部分展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受众群体的兴趣与注意力。

悬念思维的运用方式之二是悬念情节设置。不同类型节目的呈现内容需要依靠叙事内容的编排策划来完成。例如以严谨真实著称的新闻类节目,同样可以根据编排方式的不同设置悬念,在不影响“客观真实”这一重要特征的基础上,呈现出多层次情节结构的报道。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20年前央视对山西朔州饮用假酒致人死亡的新闻报道。1998年的大年三十的除夕夜,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策划组偶然看到了一则刊登在报纸上的关于山西朔州饮用假酒致人死亡的消息,策划人员马上意识到这个消息的题材价值,连夜派出记者到事发地进行踩点调查,当时涉及这个案件的地区主要有朔州和灵丘,记者选择了中毒事件比较严重的灵丘县,并且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及时汇报给策划组。恰逢过年,老百姓都喜欢在农家村舍门口悬挂大红灯笼。大红灯笼和众多人中毒入院的背景形成极大的反差。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在这个除夕夜里,灵丘县中断了其他电视节目,一直播放着假酒中毒事件的紧急通知。最终节目报道的形式呈现为首先以一段解说词为开篇“今年1月27日是农历除夕,山西省灵丘县突然中断当晚电视上正在播放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所有的频道都显示出一条紧急通知:朔州市有17人因饮用文水、清徐两地生产的散装白酒造成死亡。据调查,假酒已卖到灵丘,请全县人民立即禁用这种散装酒,并相互通知其他人。”通过这段解说词作为开篇,与之相应的是电视画面先是夜晚灵丘县一家门口的两个亮堂堂的红灯笼,然后是农民家里正在播放的春节联欢晚会,随着播音员深沉的声音,电视屏幕上出现紧急通知。这一组对比鲜明的画面和解说词,一下子就抓住了受众的注意力,同时也让受众与这个事件产生极大共鸣。采用这种具有对比和悬念的结构方式切入事件,不仅十分自然地融汇了新闻要素,避免了像一般性节目报道的千篇一律,同时也会产生极大的震撼力。

节目策划者在设置悬念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培养自我的逻辑编排能力。一个优质的电视节目,必须具备完整的情节与内容,做到有始有终;合理设定节目的逻辑关系,提升逻辑间的紧凑性,是提升观众关注度的重要方式。悬念设置的一大要义便是让观众始终能够保持疑问,在看节目的过程中不断抽丝剥茧、获得答案。因而,节目策划者想设置出较好的悬念,需要在策划之初对于节目的相关信息有一个全局性的把控,理清彼此之间的关联与脉络,从而按部就班地设置不同层次的悬念。每一个悬念都需要在合理的逻辑关系中排列,观众也能够通过细节或者关键性的情节镜头得到答案。除此之外,悬念设置的数量要得当,对于张力和节奏要处理得游刃有余。无论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只有保持节目中情节的环环相扣以及悬念的险象环生,才能充分调动起观众探索和观看的欲望。

2.2.4.4 互动思维

电视传播的对象是各类受众群体,随着电视理念、电视技术、互联网发展以及观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观众不再仅限于“观”这一常规性体验,而是更多地与媒体进行互动和交流,甚至是参与、选择、决定自己想要观看的内容。因而,互动性一直是广大电视人的追求。

早期的电视节目中所呈现的“互动性”,更多的是借助于通信手段,如热心电话、场外连线等交流互动形式,完成节目访谈或者游戏的互动。这种方式的互动较之前的单向传输而言,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形式依旧单一、机械。直至央视品牌节目之一《实话实说》的问世,开始将节目的互动性推向另一层次。节目中,主持人、嘉宾与现场观众可以完成同一时空内的交流互动与探讨对话,经过辩论、对垒达到各抒己见,增进了观众这一参与者的情感体验。之后,观众作为节目“观赏者”的身份进一步升级,“观众至上”不再仅仅停留于口头层面,国外经典真人秀节目《幸存者》和《老大哥》,将观众的权力继续放大,观众的互动意见已经开始支撑、介入到节目的最终结果上,观众可以通过投票的方式pass掉自己不看好的选手,这一环节成为节目整体组成的一部分。而在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超级女声》通过普通观众票选心仪的超女选手、网络用户转变为电视受众、粉丝经济参与节目产业链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节目与观众的互动性,并将“观众自己选出心仪明星”这一核心理念无限放大,狂欢式的票选模式得到了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群体的热烈回应,超女现象成为当年当之无愧的热议话题。时隔14年后,节目策划者依旧秉持着“互动性”这一法则,在腾讯视频、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联合出品的网综节目《创造101》中,继续将观众群体的权力无限放大,以“女团创始人”为概念,将女团成员的每一次晋级都交到观众手上。各路粉丝在微博上呼号“救救孩子”争取票数,引发全民打榜、投票。这种创新性的“互动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各类线上线下的营销推广。粉丝可以通过腾讯微视、小红书和英树等渠道为101女孩鼓劲加油,时刻影响着爱豆的排名和站位,可谓把互动营销做到了极致。

除此之外,央视节目《开讲啦》的成功,也在多个层面呈现出了节目高互动性的内容与形式的设置。一方面是讲演嘉宾与青年代表针对话题的互动,每一期《开讲啦》共设置了45分钟,前15分钟由嘉宾进行主题演讲,后30分钟安排主持人、嘉宾与青年代表的互动。这种方式正契合了“电视公开课”这一概念,搭建一个“老师”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在身份设置方面,也设置了互动的理念,舞台上,节目组创新设计了1∶1∶10的配备模式,1名主持人、1位嘉宾、10位青年代表构成反差较强的对话组合。提问的是全国各地筛选出来的青年学子,接受提问的是在各个领域做出一定成绩的学者名人。在某种程度上,主持人更像是一种互联网平台,接受信息、呈现信息的同时也在反馈信息;演讲嘉宾代表着某一领域的意见领袖;10位青年代表不仅展现自己,还代表着某一类群体。青年代表的发问类似于微博线上留言,而演讲嘉宾根据不同的网友留言进行回复与反馈,将互联网式的思维呈现在了线下,从而进一步巩固忠实的观众群体。在形式互动方面,《开讲啦》的舞台设计也独具特色。作为国内首档电视公开课,《开讲啦》将传统课堂的形式进行了还原与创新,无论北京或上海的演播室均以阶梯教室的形式呈现,阶梯状的观众席位的前面是10位青年代表的座位席。此外,演播室现场还配备了超大LED屏幕模拟上课用的投影幕布,让演播室充满了课堂的真实感。同时,现场的屏幕还可以进行场内交流互动以及场内与场外的连线互动,在演讲过程中,演讲嘉宾的经典语录会及时呈现在LED屏幕上,也是互动性的体现。从整体上而言,《开讲啦》从内容到形式改变了传统课堂,在增强互动交流的同时,也营造出了一种轻松愉悦、平等对话的教学课堂,进一步提升了当代观众的收视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