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是指发育在碳酸盐岩喀斯特地区的一种周壁峻峭、深度与口径可达数百米的喀斯特负地形,具有巨大的容积,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或者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已迁移)。2001年之前一直将其作为喀斯特漏斗的特例,2001年我国学者正式提议将这种喀斯特地貌命名为“天坑”。
上世纪80年代初,地质学家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大岩湾”“小岩湾”,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大型漏斗地貌,在此之后随着我国南方大型喀斯特漏斗的不断发现,此类地貌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深入研究………(百度词条)”
伊扬在百度上搜寻词条“贵州天坑”,搜出来一系列名词。他小心翼翼复制下来自己觉得有用的一部分,然后粘贴在一个空白文档里。
他又搜索了许多天坑的图片,那巨大的给人一种眩晕感的坑洞,还有坑壁上那一直蔓延到最底部的茂密的植被,让他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兴奋感。
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些介绍天坑的纪录片,而爸爸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这些年一直到处搞地质勘测,也曾经给他详细的讲解过贵州西南地区的一系列天坑,仔细讲过贵州的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和天坑的形成条件,有些专用术语他虽然似懂非懂,但是天坑的神秘,还有奇特的洞底构造深深吸引了他。
他整理好资料,备注好文档名称,然后关上笔记本电脑。他打开背包,拿出今年过生日爸爸送他的智能数码相机,检查了一下电量,然后又准备好备用电池,检查妥当才安心下来。爸爸讲也好,看纪录片也好,那只是听说。这次亲身考察,对于立志长大以后要搞地质研究的他来说,简直太重要了。
明天,明天!他模糊的想着。就好像在他十四年的人生经历中,明天将要发生什么重大性的事件一样。
一下午的时间,苏晓离陪伴母亲整理打扫房子,又去寨子里唯一的小超市购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还多买了几瓶杀虫剂。因为孩子们放暑假,寨子里倒比平常热闹起来。杜豆豆和伊扬就见到好几个年龄差不多大的孩子。
村子中间有一棵又粗又高的榉树,旁边是一段十几个台阶的石板路。一道天然的地下泉水在这里涌出地面,顺着布满卵石的河道潺潺流淌。一些藤蔓也低俯在河道上,叶子在水里飘飘摇摇。泉眼下方有一个凹陷的洞口,几块方形的石头被人为砌成几个石槽,成了一个个大水盆。泉水清冽甘甜。伊扬也跟着苏晓离学,直接用手捧着水喝了几口。
“这水卖到京城,得比**矿泉水贵多了。”他赞叹说。
“这是真正的山泉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苏晓离更是自卖自夸,“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喝这水长大的。”
“这里没有通自来水吗?”伊扬问。
“有的。自来水管里的水可以用来洗衣和洗澡,只是为了方便。但老一辈的人做饭的时候,宁愿过来挑水喝。”说到这里,苏晓离又嘱咐他两个:“没事的时候,用小桶过来提水,外婆年纪大了,不能担水了。”
“好的,知道了。”两个人回答。
山区的夜晚来的特别快。晚上吃完晚饭,洗漱完毕,他们回到各自的房间。杜豆豆看着窗外,山林和村寨都影影绰绰了。她又模糊的看到对面山坡的白塔。
“那座塔不要上去。”苏晓离累了,一下午还走访了村寨里好多家乡亲。此刻躺在床上,有些意识模糊,口齿不清。
“为什么呢?”杜豆豆奇怪的问:“为什么不能上去呢?”
“那座塔……”苏晓离迷迷瞪瞪翻了个身:“据说经常闹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