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圈”的方法

“破圈”很难。圈层不仅影响产品经理的认知,还是一道信息壁垒。对于专业领域而言,所有的信息几乎都在对应的圈层里流通,就像我们无法知晓拳击手的训练方法一样,双方不在同一个圈层里。

产品经理也是如此,电商产品经理无法知晓社交产品经理的提升方法,2C(Customer to Customer)产品经理也不会知晓2B(Business to Business)产品经理的提升方法。每个圈层都有某种隐形的壁垒,可以有效阻止信息向其他圈层流动,也能阻止其他圈层的信息渗透到本圈层。所以,本圈层无法接触到其他圈层的信息。

这意味着“破圈”处于一种“无法学习”的状态,人们没有办法去学习一个无法感知其存在的事物。

“破圈”也很简单,只要有人将另一个圈层的信息传达到本圈层,就可以实现“破圈”。这个人有很多种称呼,如导师、引路人、领导者,但我更愿意称其为产品教练。

产品教练是产品经理的长期陪伴伙伴,会引导产品经理自主思考。产品教练与培训讲师不同。培训讲师通常以传授技能为主,同时面向多位学生,以讲授课程为主要活动,课程结束后,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就终止了,时间可能极为短暂。产品教练更侧重激活人们的思维,锻炼人们寻求解决办法和对策的能力。

举个例子:

如何组织一次需求评审?

培训讲师会将“需求评审”设置成一门课程,告诉产品经理需求评审包含哪些环节,每个环节需要怎么做。这门课程主要讲述需求评审方法。但需求评审方法不止一种,在不同场景里、不同的群体中,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太一样。

小版本的需求评审只需要罗列一个需求清单,告知团队在某个较短的时间内需要实现哪些需求即可。大版本的需求评审则需要向团队完整地阐述一个需求,为什么要做,解决了什么问题,未来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变化,以及怎么做。

产品经理会发现,很多时候参加的培训课程都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因为产品经理的工作场景与培训讲师的工作场景并不完全相同。

产品教练则会采用另一种做法,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产品经理自主思考,再根据思考的结果,给出错误或正确的提示,引导产品经理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比如,产品教练会问:

(1)为什么要做需求评审?

(2)要达成什么目的?

(3)有哪些人参加?

(4)这些人对需求评审持有什么样的诉求?

(5)你认为应该如何组织这次需求评审?

……

整个过程以一对一的引导为主,其目的是让产品经理自己找到最适合当下环境的解决方案。产品教练更希望产品经理能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并根据环境定制解决方案,提升独立寻找解决策略的思维能力。

当然,产品教练对产品经理最大的帮助在于“破圈”。

产品教练自身也处于某个高等级圈层中,能够将该圈层的信息通过引导的方式传递给产品经理。

在需求评审的案例中,产品教练提出的5个问题,也是大厂的产品经理所要具备的思维方式,即不去生搬硬套所谓的标准,而是针对每次需求评审的特征去思考最合适的评审策略。整个过程中,产品经理所得到的就是另一个圈层的信息。

“破圈”难的原因就在于圈层之间有信息壁垒,一旦壁垒被打破,产品经理能够接收到高等级圈层的信息,那么,“破圈”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思考一下:

你所在圈层中的每个人都将产品经理视为“画图经理”,每天的工作就是不断地画原型图。受信息壁垒的影响,你接触到的也都是“画图经理”“传话筒”等消极信息。

此时,你的身边出现了一位产品教练,他告诉你另一个圈层的产品经理是如何设计产品的、如何分析需求的,以及如何思考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是否能看到“破圈”的可能性?

“破圈”的关键在于产品教练。通过产品教练窥探另一个圈层的产品经理的思考方式,打破圈层的信息壁垒,接收高等级圈层的信息。

接下来应该思考的问题是谁才是产品教练,产品经理又应该如何找到自己的产品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