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限单元法在城市轨道交通振动控制中的应用
- 金浩编著
- 1385字
- 2024-10-29 22:01:04
3.4 空间问题中一点的应力状态
现在,假定物体在任一点P的六个应力分量σx、σy、σz、τyz、τzx、τxy为已知,试求经过P点的任一斜面上的应力。为此,在P点附近取一个平面ABC,平行于这一斜面,并与经过P点而平行于坐标面的三个平面形成一个微小的四面体PABC,空间问题中一点的应力状态如图3-2所示。当四面体PABC无限缩小而趋于P点时,平面ABC上的应力就成为该斜面上的应力。
图3-2 空间问题中一点的应力状态
命平面ABC的外法线为N,其方向余弦为
cos(N,x)=l
cos(N,y)=m
cos(N,z)=n
设三角形ABC的面积为ΔS,则三角形BPC、CPA、APB的面职分别为lΔS、mΔS、nΔS。另外,设四面体PABC的体积为ΔV。三角形ABC上的全应力p在坐标轴方向的分量px、py、pz。
根据四面体的平衡条件∑Fx=0,得
-σxlΔS-τyxmΔS-τzxnΔS+fxΔV+pxΔS=0
同除ΔS,并略去高阶项,得
px=lσx+mτyx+nτzx (3-37)
同理,可以得出另外两个方向的平衡方程为
py=lτxy+mσy+nτzy (3-38)
pz=lτxz+mτyz+nσz (3-39)
可以根据式(3-37)、式(3-38)、式(3-39),得出空间问题的应力边界条件。如果ABC是物体受面力作用的边界面,则px、py、pz成为面力分量,得出
设斜面ABC上的正应力为σN,则由投影可得
σN=lpx+mpy+npz
将式(3-37)、式(3-38)、式(3-39)代入上式,得出
σN=l2σx+m2σy+n2σz+2mnτyz+2nlτzx+2lmτxy (3-43)
设斜面ABC上的切应力为τN,利用(p)2=(σN)2+(τN)2,得出
利用,得出
3.4.1 主应力与应力主向
假设在P点有一个应力主面存在。这样,由于该面上的切应力等于零,所以该面上的全应力就等于该面上的正应力,也就等于主应力σ。于是该面上的全应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成为
px=lσ
py=mσ
pz=nσ
将式(3-37)、式(3-38)、式(3-39)代入上式,得出
lσx+mτyx+nτzx=lσ
lτxy+mσy+nτzy=mσ
lτxz+mτyz+nσz=nσ
移项后,得
l(σx-σ)+mτyx+nτzx=0 (3-45)
lτxy+m(σy-σ)+nτzy=0 (3-46)
lτxz+mτyz+n(σz-σ)=0 (3-47)
因为l、m、n不全为0,则以上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为0,即
展开为
如何求解σ对应的l、m、n,可以利用式(3-45)、式(3-46)、式(3-47)中的任何两式。比如,式(3-45)和式(3-46)同除l1,得
据此,可以求出和,而后利用求出l1,进一步求出m1和n1。
同理,可以求得与主应力σ2(σ3)相应的方向余弦l2(l3)、m2(m3)、n2(n3)。
应力不变量:在一定的应力状态下,物体内任一点的主应力不会随坐标系的改变而有所改变(尽管应力分量随着坐标系改变)。
I1=σ1+σ2+σ3=σx+σy+σz
3.4.2 最大与最小的应力
假定物体内某一点的三个应力主向及与之对应的三个主应力σ1、σ2、σ3已知,将三个坐标轴放在三个应力主向,于是有σx=σ1,σy=σ2,σz=σ3和τyz=τzx=τxy=0。
3.4.2.1 最大与最小的正应力
根据式(3-43),σN=l2σ1+m2σ2+n2σ3。利用关系式l2+m2+n2=1,得出任一斜面上的正应力σN=(1-m2-n2)σ1+m2σ2+n2σ3。为了求出σN的极值,命,由此得m=0,n=0,从而有l=±1,得出σN的一个极值,等于σ1。
同理,又可得出σN的另外两个极值,分别等于σ2和σ3。
由此可见,在物体内的任意一点,三个主应力中最大的一个是该点的最大正应力,而三个主应力中最小的一个就是该点的最小正应力。由此又可见,在三个主应力相等的特殊情况下,所有各斜面上的正应力都相同,且等于主应力,而切应力都等于零。
3.4.2.2 最大与最小的切应力
在选定的坐标系下,利用式(3-37)、式(3-38)、式(3-39),有
px=lσ1
py=mσ2
pz=mσ3
上式代入,并结合σN=l2σ1+m2σ2+n2σ3,得出
为了求出的极值,命,简化以后,得
由此得出,最大切应力和最小切应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