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成本核算、分析与控制
- 会计真账实操训练营编著
- 7678字
- 2024-11-01 16:52:15
2.1 企业成本费用构成
一般来说,企业成本费用包括采购成本、生产成本、质量成本、人力成本、物流成本、期间费用等。
2.1.1 采购成本
采购成本并非仅体现在材料的价格上,如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采购成本通常是指与采购原材料相关的费用,从管理的角度,将采购成本细分为订货成本、储存成本与缺货成本。
1.订货成本
订货成本指取得订单的成本,如办公费、咨询费、差旅费、邮寄费、验收费、电报、电话费等。
(1)采购前的请购、议价费用。
采购材料或商品,一般由采购人员查看商家邮寄的样品或去实地查看样品,并进行询价、比价、议价等,而发生的人工费、办公费、电话费、差旅费等。
(2)验收费用。
材料入库前,采购人员需要进行检查、计量等,而产生的人工费、检验费等。
(3)入库费用。
入库费用是指入库前的整理、挑选等所发生的费用。
(4)其他费用。
其他费用是指发生在订购阶段的费用,如货款结算所发生的人工费。
2.储存成本
储存成本是指与存货入库之后的储存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包括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仓库保管费用、装卸搬运费用、保险费用、存货破损和变质损失等。
(1)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若企业用现金购买存货,便失去现金存放银行或投资有价证券应取得的利息,视为“放弃利息”,若企业借款购买存货,便要支付利息费用,视为“支出利息”。
(2)仓储保管费是指存货存放仓库所支付的各项费用,包括日常管理,如检验、倒库、晾晒、冷藏、保暖、消防、照明、盘点等。
(3)装卸搬运费是存货在入库、出库时需要装卸搬运过程中所付出的费用。
(4)存货破损和变质损失。存货在储存过程中发生的质量下降、变质、破损、报废等产生的费用。
(5)仓储保险费用指企业财产保险中适用于储存大宗物资于仓库、露堆、敞棚、油槽、储气柜、地窑、趸船等费用。
3.缺货成本
缺货成本是指由于无法满足客户需求而产生的损失。缺货成本一般由以下两部分组成:生产系统为处理延迟任务而付出的额外费用,如员工加班费、紧急额外购入材料而增加货款与运费等;延迟交货或缺货对企业收入的影响,如延迟交货面临罚款、未能实现的销售收入等。
缺货成本包括停工损失、拖欠发货损失、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商誉损失等。
(1)库存管理中的缺货成本。
库存管理中的缺货成本是指由于存货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包括材料供应中断造成停工损失、库存商品中断造成拖欠发货损失和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如果企业紧急采购材料,此时产生的费用显然大于正常采购所支付的费用。另外延迟送货和预估之外的订单都会增加缺货风险,因此安全库存成为规避此类风险的最佳选择。
安全库存是为防止未来发生大量临时订货,交货意外中断或突然延期而准备的缓冲库存。库存量取决于供应和需求的不确定性、订货满足率,以及缺货成本和库存持有成本。
(2)采购中的缺货成本。
采购成本中的缺货成本是由于采购不及时造成缺货损失,影响生产进度所引起的成本损失,如停工待料、信誉损失、延迟交货、失去销售机会、失去客户以及为了不至于短缺而带来的安全库存等成本。由于缺货没有及时供货,会导致客户转而向其他企业购买,从而造成销售收入的损失。
2.1.2 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制造费用。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直接工资等。例如,生产人员的工资、补贴;制造费用是指企业的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分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维修费、修理费及其他制造费用。
1.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包装物、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其他直接材料等。
(1)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材料及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等。这类材料耗费通常能够根据原始凭证直接计入某种(某类、某批)产品的成本之中,它是该种(该类、该批)产品直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建筑房屋中砖石、水泥、钢筋等。
(2)辅助材料。
辅助材料是指间接用于生产制造,但不构成产品主体的各种材料的总称。辅助材料相对主要材料而言,其本身并不能转化为产品的一部分。如食品厂的模具,制衣厂的拉链,机械设备制造厂的润滑油、照明设备、包装材料。
辅助材料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加入产品实体与主要材料相结合,或使主要材料发生变化,或给予产品某种性能,如砌墙所用的水、石粉、水泥;
②被劳动工具所消耗,如维护机器设备用的润滑油和防锈剂等;
③为创造正常劳动条件而消耗的,如清洁工作地点所用的毛刷、扫把;包装产品所用的包装纸箱等。
(3)设备构配件。
设备构配件,一般指的是配件如脚手架,建筑施工用的管螺纹调节器、建筑用拉杆、三角建筑支架,钢筋接头等。辅助材料具有价格低、使用时间短、需要经常购买等特点。
(4)燃料及动力。
燃料动力费是指机械在运转或施工作业中所耗用的企业自制或外购的固体燃料(如煤炭、木材)、液体燃料(汽油、柴油)、电力、水和风力等且是生产产品必须使用的费用。
(5)包装物。
包装物是指用于包装本企业产品的各种包装容器,如塑料袋、桶、箱、瓶、坛、筐等。
(6)外购半成品。
企业为生产产品而从外部购入的各种半成品。
半成品,是指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交付半成品仓库保管,但尚未制造完工成为产成品,仍需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不包括从一个生产车间转给另一个生产车间继续加工的自制半成品,以及不能单独计算成本的自制半成品,这类自制半成品属于在产品。
(7)修理用备件。
企业为生产产品而耗用的有关配品和配件。
(8)其他直接材料
企业为生产产品而耗用的辅助材料及其他直接材料。
2.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应计入产品或劳务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
(1)生产车间管理人员薪酬,是指生产车间管理人员、辅助后勤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福利费等。
(2)折旧费,是指车间根据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和规定折旧率计提的资产折旧费,包括厂房、设备等折旧费。
(3)修理费,是指为修理房屋、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等资产所支付的费用。
(4)租赁费,是指生产车间租用办公用房、生产用房、机械设备等支付的租赁费用和土地租赁费用。
(5)保险费,是指支付房屋、设备等财产的保险费。
(6)取暖费,是指生产车间支付的取暖费,包括取暖用燃料、蒸汽、热水、炉具等支出。
(7)运输费,是指生产车间在生产或销售产品过程中进行运输活动所支付的,不能计入原材料成本的运杂费。交通费是指企业为车间职工上下班而发生的交通车辆费用,主要指汽油费、养路费等。
(8)劳动保护费,是指生产车间按照规定标准为员工配备的工作服、手套、安全保护用品、防暑降温用品等所发生的支出和高温、高空、有害工作的保健津贴、洗理费、劳动保护宣传费用等。
(9)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是指因生产的季节性需要而必须停工,生产车间停工期间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10)技术组织措施费,是指生产工艺布局调整等原因发生的费用。
(11)试验检验费,是指生产车间所发生的试验、检验费。
(12)物料消耗,指生产车间管理部门耗用的一般消耗性材料,不包括固定资产修理和劳动保护用材料。
2.1.3 质量成本
20世纪50年代,美国质量专家A.V.菲根堡姆提出质量成本的理论。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而支付的费用,以及因未达到产品质量标准,不能满足用户和消费者需要而产生的损失。具体而言,质量成本一般由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失败成本和外部失败成本构成。
1.预防成本
预防成本是为减少质量损失和检验费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它包括质量管理活动费和行政费、质量改进措施费、质量教育培训费、新产品评审费、质量情报费及工序控制费等。
2.鉴定成本
鉴定成本是按照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测试、评定和检验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进料测试与检验。
(2)实验室验收测试。
(3)检验与测试费用。
(4)产品质量稽核费用。
(5)试验和测试的人工费用。
(6)测试和检验仪器的维护和校正费用等。
3.故障成本
故障成本是产品通过质量测试后达不到质量要求,为了使其满足质量要求又发生的成本,分为两部分: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
(1)内部损失是指产品、组件、物料在出厂前未达成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成本,具体包括出厂前的报废、返修费用、追查故障(失败分析)、停工损失、降等损失和复检费等。
(2)外部损失是在产品出售后由于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各种损失。
①服务材料支出成本,保固期内所更换而无法向客户收取的物料成本。
②抱怨处理损失,如工时、差旅费、邮电费等。
③折让损失。
④延长保固损失,如公司规定的保固期是一年,但因质量问题导致客户要求延长保固期限。
⑤产品拒收退货。
⑥交换新品。
⑦逾期交货赔偿。
2.1.4 人力资源成本
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是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经营管理与生产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具体包括招聘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保障成本和离职成本五大类。
1.招聘成本
招聘成本是指企业在招聘录用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招募、选拔、录用、分配成本,以及岗前培训成本等。
(1)招募成本是企业为了吸引和选定人力资源而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人力资源部门的直接劳务费用(工资与福利等)、直接业务费用(如参加招聘会的费用、差旅费、宣传材料费、办公费等)、间接管理费用(如行政管理费、临时场地及设备租赁费)等。
(2)选拔成本是因对应聘者进行人员测评与选拔,决定录用与否时所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初试、复试时进行笔试与面试,提出评价意见;根据应聘者的资料、测试成绩等,召集相关人员讨论录用人选;对录用人员进行背景调查,获取有关证明材料。
(3)录用成本是指在经过测评考核后,将符合要求的合格人选录用到企业时所发生的费用。录用成本包括录取手续费、调动补偿费、搬迁费和旅途补助费等由录用引起的有关费用。一般来讲,被录用者职位越高,录用成本也就越高。企业内部录用员工仅是工作调动,一般不会再发生录用成本。
(4)分配成本是将新员工安置到具体的工作岗位时所发生的费用。分配成本具体包括行政管理费用,为新员工提供工位、办公用品以及住宿等相关费用。
(5)岗前培训成本。新员工入职后,企业对新员工上岗前进行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基本技能等培训时所花费的费用,主要包括培训者的工资,新员工培训期间的工资,培训教育管理、资料、培训设备折旧等费用。
2.开发成本
为了使员工提高自身技能,企业有必要对员工进行职工培训,主要包括岗位培训成本、脱产培训成本等。
(1)岗位培训成本。
岗位培训成本,是企业为提高员工业务能力与技能而进行的岗位培训而付出的费用。
(2)脱产培训成本。
企业根据工作需要,为员工提供脱产学习的机会,接受短期或长期培训而发生的费用。
3.使用成本
使用成本是企业在使用员工的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维持成本、奖励成本、调剂成本等。
(1)维持成本。
维持成本是指企业维持员工生产能力所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工资、津贴、奖金等。
(2)奖励成本。
奖励成本是指企业为激励员工,对其超额劳动或其他特别贡献所支付的资金。
(3)调剂成本。
调剂成本是指企业为了稳定员工队伍、调剂员工生活与工作所支出的费用,包括员工疗养费用、定期休假费用、节假日开支费用、改善办公环境所支付的费用。
4.保障成本
保障成本,是保障员工在暂时或长期丧失使用价值时必须支付的费用,包括劳动事故保障、健康保障、退休养老保障、失业保障等费用。
(1)劳动事故保障成本。
劳动事故保障成本是指员工因工受伤或罹患职业病时,企业给予员工的经济补偿费用,包括工资、医药费、残疾补贴、丧葬费等。
(2)健康保障成本。
健康保障成本是指员工因工作以外的原因不能坚持工作,企业给予的经济补偿费用,包括医药费、缺勤工资、产假工资和补贴等。
5.离职成本
离职成本是由于员工辞职或因企业辞退而产生的成本,包括离职补偿成本、离职前低效成本、空职成本等。
(1)离职管理成本。
离职管理成本是指企业为处理员工离职所产生的全部费用,包括人力资源部相关员工的劳动费用,离职手续相关的资料费用,办理员工离职手续需要承担的交通费用等。
(2)离职补偿成本。
离职补偿成本指企业辞退员工或员工自动辞职时,企业所应补偿给员工的费用,包括至离职时间止应付给员工的工资,一次性付给员工的离职金,必要的离职人员安置费用等支出。
(3)离职前低效成本。
离职前低效成本指员工即将离开企业时造成的工作或生产低效率损失的费用。
(4)空职成本。
空职成本指员工离职后职位空缺的损失费用。某职位出现空缺后可能会使某项工作或任务的完成受到不良影响,从而造成企业的损失。
2.1.5 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是指与物流相关的开支、花费,或物流活动的最基本的费用,具体包括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各个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总和。
物流成本分类如下:
(1)运输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费用,如运输人员工资、福利等;营运费用,如营运车辆燃料费、折旧、公路运输管理费,等等;其他费用,如差旅费等。
(2)仓储成本,主要包括建造、购买或租赁等仓库设施设备的成本和各类仓储作业带来的成本。
(3)流通加工成本,主要有流通加工设备费用、流通加工材料费用、流通加工劳务费用及其他。
(4)包装成本,主要包括包装材料费用、包装机械费用、包装技术费用、包装人工费用等。
(5)装卸与搬运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费用、资产折旧费、维修费、能源消耗费以及其他相关费用。
(6)物流信息和管理费用,包括企业为物流管理所发生的差旅费、会议费、交际费、管理信息系统费以及其他杂费。
2.1.6 期间费用
企业期间费用指的是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1.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薪酬、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经营租赁费、折旧费等)、工会经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矿产资源补偿费、研发费用、排污费、存货盘亏或盘盈、融资租赁发生的履约成本、经营租赁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等。
(1)董事会费,是指董事会及其成员日常开支,包括会议费、差旅费、住宿费、交通费、伙食费、邮电费和有关保险费。
(2)工会经费,公司按应付工资2%计提的工会活动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按应付工资的8%计提。
(3)管理部门人员工资及福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用、医疗保险费等。
(4)折旧费,是指各类固定资产(含房屋、围墙、道路、设备),办公设施,运输工具计提的折旧费用。
(5)办公费,公司各部门因办公需要发生的费用开支及材料消耗,主要指办公用品、办公耗材、标牌、印章、设计用图纸费等。
(6)差旅费,管理部门发生的出差费用,含车船飞机费、住宿费、过路过桥费、会务费等。
(7)交通费,公司各部门发生的市内交通费用,含加班,晨会交通费和班车费等。
(8)修理费,公司部门各类固定资产(含房屋、围墙、道路、设备),办公设施、运输工具(不含各部门工作用车)等发生备件、工具、辅助材料,外包维修费等各项修理费用支出。
(9)运输费,公司部门(不含销售部门)发生的运输费用。
(10)业务招待费,公司用于非销售业务招待方面的费用开支,如茶叶、招待餐费等。
(11)试验检验费,企业在生产、质检、质量改进过程中发生的破坏性试验、化验、道路试验以及其他试验发生的材料消耗。
(12)劳动保护费,企业各部门发生用于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如劳保手套、安全帽、防暑降温用品。
(13)图书资料费,公司发生的用于购买图书资料、杂志、报刊等方面的费用。
(14)技术开发费,企业发生的用于新产品、新材料、新零件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发生的费用支出,包括服务于技术开发项目的人员发生的工资、差旅、办公等费用开支。
(15)财产保险费,企业公对各类资产投保发生的保险费用。
(16)咨询费,企业在审计及技术咨询,项目评审等方面发生的费用。
(17)印刷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各种内部单据印刷发生的费用,如生产单、产品入库单、财务单据、名片等。
(18)环境保护费,企业缴纳的排污费、评审费等。
(19)无形资产及长期待摊费用摊销,企业摊销的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的费用。
(20)招聘费,企业招聘员工发生的费用,如场地使用费、应聘人员来公司路费、体检费、报纸杂志上的招聘广告等。
(21)邮政费,企业生产经营发生的邮寄包裹、快递费用等。
(22)诉讼费,企业因起诉或应诉而发生的费用。
(23)存货跌价准备,依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值,已提数计算的应提准备数。
(24)租赁费,企业营管理支付的设备,房屋租赁费用。
(25)会务费,企业管理职部门人员参加各类会议的费用支出。
(26)业务宣传费,企业管理部门用于企业形象和产品宣传的费用支出。
2.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
销售费用主要包括:
(1)应由企业负担的因销售产品而发生的各项费用等。
(2)广告费,指企业为推销产品所支付的宣传费、广告费等。
(3)展览费,指企业的产品参加展览和展销活动而支付的费用。
(4)租赁费,指企业为销售产品租用外单位的固定资产和用具而支付的租金。
(5)销售机构经费,指企业专设销售机构发生的人员工资及福利费。
(6)折旧费,指企业销售机构机器设备折旧费。
(7)商品维修费,指商品销售后出现故障需要维修而产生的费用。
3.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差额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因让渡资产使用权而按收入准则规定计算确认的利息收入,分期收款销售方式下“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等。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利息支出,指企业短期借款利息、长期借款利息、应付票据利息、票据贴现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长期应付引进国外设备款利息等利息支出(除资本化的利息外)减去银行存款等的利息收入后的净额。
(2)汇兑损失,指企业因向银行结售或购入外汇而产生的银行买入、卖出价与记账所采用的汇率之间的差额,以及月度(季度、年度)终了,各种外币账户的外币期末余额按照期末规定汇率折合的记账人民币金额与原账面人民币金额之间的差额等。
(3)相关的手续费,指发行债券所需支付的手续费(需资本化的手续费除外)、开出汇票的银行手续费、调剂外汇手续费等,但不包括发行股票所支付的手续费等。
(4)其他财务费用,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融资租赁费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