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投资的本质

投资中最贵的五个字是:这次不一样。

这句话是全球投资之父、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之一约翰·邓普顿的名言,他比巴菲特年长18岁,是逆向价值投资的王者。在长达70年的职业生涯中,邓普顿创立并领导了那个时代最成功的基金公司,其运作手法令华尔街眼花缭乱,成为与索罗斯、彼得·林奇齐名的著名投资家。

大师虽已远去,但总结的投资心得言犹在耳,忽略了投资的本质会让你的投资生涯深受重创。投资的本质总结下来有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用时间换空间,第二个维度是用理性换非理性。这种本质性的规律,在所有成功的投资中都得到了验证,也在所有失败的投资中得到了加深。

法国作家大仲马说过,人类所有的智慧加起来只有两个词:忍耐和等待。

用时间换空间,需要忍耐和等待;用理性换非理性,更需要忍耐和等待。邓普顿的投资法宝是:在全球范围寻找低价的、长期前景良好的公司作为投资目标。他用忍耐和等待控制自己的欲望,如同鳄鱼寻找猎物般寻找被低估的投资标的,然后再辅以时间伴其成长,当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后又会果断止盈卖出。邓普顿一直强调没有什么投资是永远的,要对预期的改变做出适当的反应,不能买了股票便永远放在那里,美其名曰“长线投资”。而这一点,印证了投资中用理性换非理性的本质。

交易可以创造收入,投资可以创造财富,而财富是时间的复利。

投资是一个时间的复利游戏,巴菲特99%的财富都是在50岁以后赚取的,他从14岁开始投资,用了38年时间才把资产从5000美元做到7600万美元,这一年巴菲特52岁,7年后资产变为3.8亿美元,这一年他59岁,2018年巴菲特的身价为920亿美元,这一年他88岁。为什么巴菲特的财富是在50岁以后赚取的,而不是在40岁或者60岁以后呢?因为巴菲特50岁的时候,赶上了美国经济的转型期,1979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通过里根新政扩大内需、推动资产证券化、放松管制、大力减税、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信息技术等措施,让美国经济再一次腾飞,同时引导了全球资本流入美国资本市场,一个资本爆发式增长的黄金时代到来了。一批伟大的企业诞生了,他们借助资本的力量快速发展,催生了美国长达20多年的超级大牛市,巴菲特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所以巴菲特一直在感慨:“这一时期至今,每一个明天都是不确定的。但是,美国的命运始终是确定的:财富不断增长。赌美国继续繁荣下去是确定性非常高的事情。”

用时间换空间,这是投资成功的大概率事件。投资的过程中,第一阶段是看不准、不敢拿,第二个阶段是看准了、拿不住。所有大道理一说都懂,一旦操作起来就完全忘记,越是本质的东西越容易被忽视。

在过去的20年中,任何一个时间点在一线城市买入住宅并持有都是正确的选择,但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手握现金不敢买呢?因为看不准,所以不敢拿。深圳的房价从5000元/平方米上涨到10万元/平方米,翻了近20倍,平均年化16%的投资回报率。房价为什么能持续上涨呢?一方面是因为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住宅资源稀缺,另一方面是由于过去20年货币的超发导致房地产成为抗通货膨胀最好的资产。但很少有人通过房地产投资赚到20倍的收益,为什么?因为虽然看准了,但拿不住。房子的长期投资收益率高,是因为你买入之后不会马上卖出,但还是有一大波人在房价不断上涨的过程中出售了投资的房子,虽然都赚到了钱,但很少有人能从头吃到尾。

那么未来房地产还能翻20倍吗?难!没有一直涨的资产,价格越高增长越乏力,投资回报率越低,当房地产的年化投资回报率低于其他资产的平均回报率的时候,房地产的投资热度基本就到顶了,所以这两年市面上流通的二手房数量越来越多。

股票投资也是这个道理,当你感觉200元/股的茅台股票贵的时候,它又涨到了400元/股,当你感觉700元/股贵得离谱的时候,它又涨到了1200元/股,你就眼睁睁地见证了这只大牛股的一飞冲天。你会经常假设5年前如果你买入了茅台股票,现在你的资产规模会翻6倍,但当你真的在过去5年中任何一个时间点买入茅台股票后,你持有茅台股票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年。今天来看,茅台就是价值投资的典范,但2007—2014年长达8年多的时间股价徘徊不前,这个阶段又有几个人能重仓茅台股票呢?如果市场短期内不给你一丁点收益,没有实现你快速致富的愿望,那么这只股票还是你坚定持有的投资标的吗?

对于稀缺的资产,用时间换空间是大概率的成功,但“看不准、不敢拿”,和“看准了、拿不住”同样会让你与财富擦肩而过,这就是投资中最难的地方。

大机会就像阳光和空气,常见而又被人忽视,真正让资产翻倍的投资,都是在这些大机会里的选择。对大机会看得越透彻,定力越强,才越能拿得住。我身边一个朋友,2010年左右以均价20美元/股买入特斯拉股票,一直持有至今,收益率大于40倍,当时他也没多少钱,用工资买了2500股特斯拉股票,目前这部分股票市值已经超过200万美元,作为普通投资者他是非常成功的。在他买入特斯拉股票的时候,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所有人都看好,都知道10年以后新能源汽车将会成为市场的主流,但在过去的10年中,有无数的投资者在这个赛道买进又卖出,或者眼睁睁看着上涨而不敢买入。时至今日,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开始爬坡,未来10年中国的汽车消费主赛道一定还是新能源汽车,面对这样的大机会,我们普通投资者是否能看得透、拿得住呢?

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这是成就浙商的“四千精神”,在股票市场上要想长期保持盈利可以不这么辛苦,只需看准大机会,找到优秀的企业,用时间换空间就可以实现。彼得·林奇在《战胜华尔街》一书中曾说过,“未来30年有两件事情是很肯定的:生活费用会越来越高,而股市及经济状况会更好。你可能对前者无能为力,但你若学习如何正确地投资,便可从后者获得不少利益,从而获得经济上的独立。你不用过于担心股市的泡沫,股市不是因为人们的贪欲而上涨,而是众多企业每年不断推出数百种新产品、新服务及新发明,这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长期来看,股市上涨是与经济的发展相联系的。投资者必须要有一个根本的信念,这一信念就是天不会塌下来,世界末日也不会这么快就降临,经济也许会萧条但不会崩溃,人们还得穿衣吃饭、休息劳作。所以,股市从长远来看总是一个向上的过程。那么,投资股票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如果真有一天经济的车轮停止了转动,你把钱存在银行里也好,藏在椅子的坐垫下也好,与投资在股市中的结果也不会有任何区别”。投资的本质就是这么简单,大道至简,但大道理常常被我们忽视,知行合一非常难,能做到的人凤毛麟角。

投资的另一个本质是用理性换非理性。

理性,就是遵循自己对大机会的判断逻辑,内心的定力足,实现巴菲特所说的“我用屁股赚的钱多过用脑袋赚的钱”。非理性,就是忍受不了市场的波动,即便是面对大机会稀缺资产,下跌了不敢买,上涨了就立马卖出,或者盲目地追涨杀跌。用理性战胜非理性,是挑战人性甚至是反人性的操作,不仅对长线投资来说异常艰难,对短线交易更是难乎其难。

投资界另一位大师赛思·卡拉曼曾在他的《安全边际》一书中总结过:“成功的投资者总能避免情绪化,并能利用其他人的贪婪和恐惧为自己服务。他们对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充满信心,因此对市场力量的反应不是盲目的冲动,而是适当的理智。投资者看待市场和价格波动的方式是决定他们最终投资成败的关键因素。”失败的投资者容易受到情绪的控制,他们对市场波动的反应不是理智和冷静,而是贪婪和恐惧。他们将股市作为不劳而获的挣钱机器,而不是资本金合理的回报。任何人都会喜欢快捷而容易的盈利,不劳而获的期望煽动起投资者贪婪的欲望。贪婪使得很多投资者通过寻找捷径来取得投资成功。最终,贪婪会让投资者的焦点从取得长期投资目标转向短期投机,但是结果经常招致失败。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短线交易以及投机并没有错,而是操作起来太难了,对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胜率太低,重复的操作只会加速自己被市场收割的速度。捷径虽好,但对多数人来说,捷径反而是最漫长的路径,甚至是加速通向死亡的路径。

理性,就是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定位。自己的性格如果不适合做长线投资,总是耐不住性子想频繁交易,那么就要严格训练自己的交易纪律,如果没有交易纪律的约束,那么短线交易只会加速自己的亏损。自己的性格如果适合做长线投资,做事情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那么就集中精力去选择大机会、稀缺资产,既要会选又要会等,选股考验能力,等待考验毅力,选择到好的公司,更要耐心等待到好价格的出现。

理性,就是尊重常识,尊重复利的威力。买入不急、卖出不贪,不要感觉1%的交易收益太低,国内顶级游资能达到这个水准的也是凤毛麟角。大多人进入股市是为了快速致富,他们不会对一年只有2个涨停板的股票感兴趣,他们虽有一颗找10倍股的心,但连持股10个交易日的耐心都没有。少即是多,慢即是快,财不入急门,知不可为时则不为。和一年赚多少倍比起来,能够活下去显得更有意义。如果每次都是满仓、加杠杆、跟着热点轮番炒作,只要错一次,之前的战果就会烟消云散。市场永远存在伴随恐惧和贪婪的错杀机会,不轻进也不轻退,减少交易次数,反复地修炼耐心,我们总能抓住打折的机会买进去。赌徒心理就是总认为下一次自己能赢,结果又有几个人能一直赌赢呢,不如把好的投资理念通过反复的实践、反思,变成自己的交易习惯,这样至少能让我们长久地活下去。

理性,就是坚守大概率,好公司继续成功的概率要大于一家有问题的公司。不要总想着抓市场风口,不要总想着赚快钱,这种钱很难赚,一般人真的赚不到。没有经历过一轮完整的牛熊市场,投资者是不会体会到估值对投资的影响有多大。多数投资者在大跌之后才开始相信估值和优秀企业的重要性,但随着股价上涨、大市反弹,又开始忽略它去寻找风口和热点,结果造成在投资市场上无法挽回的恶性循环。其实,一开始的草率和鲁莽就已注定了最终的败局。一定要选好的公司投资,好的公司股价并不是一直上涨的,它也会下跌,但跌下去之后还会回来,价格长期围绕价值波动,只要公司的内在价值不断增长,公司的股价就会增长。不好的公司,提前透支了增长,股价跌下去基本上就回不来了。为什么价值投资都围绕好公司买买买,因为即便买贵了,等它便宜的时候还可以继续买,而纯投机类的公司就没这么好运了,买贵了就只能认赔离场,它的股价一旦跌下去基本上很难再涨起来了。

理性,就是持续学习的迭代能力。很多人来到股市的目的很纯粹,就是赚钱,赚大钱,好像股市里的钱多的没人要一样,只要来这里就能发大财,压根没有考虑风险,也没有考虑为什么能赚钱。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想开餐厅赚钱,至少得去偷师学艺一下,如果想当一名医生,至少得去医学院读个硕士考个执业医师资格证才能上岗,但到了股市,大家就认为除了赚钱以外,其他所有的东西都不重要,不学习也不关心股市到底是怎么运行的,结果还没能赚到钱就被收割了。芒格曾经说过,在他一生中,没有见过任何一个人可以不学习却在一个博大精深的领域中获得成功,一个都没有。

在投资旅途中,面临最多的不是赚钱的快乐,而是经常出现的挫败感,一次又一次的挫败感会让你变得更加情绪化、更想去获胜甚至加杠杆扳回一局,当我们掉到这个怪圈里的时候很难再走出来。没有哪个人的投资之旅是一帆风顺的,即便是巴菲特,也曾经历过“甚至可以说是悲剧”的个人生活。后来芒格感慨地说:“你永远都不应该在面对一些难以置信的悲剧时,因为自己失去信念而让一个悲剧演变成两个甚至是三个悲剧。”

投资的本质是孤独的,成功的投资都是很枯燥的,这种孤独和枯燥是对自己性格的一种磨炼。长线投资考验人的延迟满足感,短线交易考验人对贪婪恐惧等人性的驾驭能力,这两种投资方式都建立在自己独立分析、思考、行动上。攀登珠穆朗玛峰,无论从南坡还是北坡上,路线都是固定的,看似简单触手可及,但攀登路上哪怕是最小的失误,都有可能会让攀登者把命留在冰冷的雪山上。投资亦如此,投资赚钱的大道理很简单,入门也很容易,赚钱的路就那么几条,你只要选择一条适合你的路就能赚到钱,但现实中赚钱的很少。

投资中最难的不是理性分析的那部分,因为这些数量金融理论通过强大的计算能力都可以模拟出结果,这些理性的分析能够给我们的投资决策提供多维度的参考。投资中最难的是非理性部分,这部分考验人的性格、情绪、直觉、悟性,这些非理性部分没有章法可循,也没有一个持续稳定的模型可以参考,即便是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也未曾得到普及,因为个体的差异太大了。

成功投资者的经验,如保住本金、注重安全边际、看中成长性、逆向思维、公司治理、护城河等理念,一听就懂、一看就能记住,但为什么依此经验做下来赚钱的人少之又少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第一层要求,第二层要求是要做到知行合一,思维和行动要统一,这一点太难了。在投资中,如果我们知的深度不够,行的力度欠佳,那么我们一定会被市场情绪裹挟,最终被市场不断地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