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南夷史学

西南夷各族分布的地区在三国时期称之为南中,为蜀国所有。西晋设宁州,作为十九州之一,第一次将西南地区划入了直属中央的行政区划。南北朝时期,随着爨氏势力称雄南中,西南夷各部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西南夷历史的记录和研究达到了一个繁荣时期,时近而迹明,时近而史易核,特别是西南地区出现了一批记录西南夷历史的地方志书,使西南夷的史学研究逐步成熟起来。

《后汉书》由南朝刘宋时期的范晔编撰,其中的《西南夷列传》把西南夷分为夜郎、哀牢、滇王、邛都、筰都冉駹等类,记载东汉时期西南地区的史事以及风土杂闻。此外,诸《帝纪》,《公孙述列传》、《岑彭列传》、《陈禅列传》、《杜乔列传》、《党锢列传》等传,《天文志》、《五行志》、《百官志》等志都有涉及西南夷地区的记载。

《后汉纪》,东晋袁宏撰,仿照荀悦《汉纪》把后汉诸史改写成编年体形式,其中有关西南的记录有一定价值。

《三国志》,西晋陈寿撰,其《蜀书》之《李恢传》、《吕凯传》、《后主传》、《诸葛亮传》等篇中,记录了有关西南夷的历史及诸葛亮安定南中之事。

《汉晋春秋》,东晋习凿齿撰,五十四卷,另有四十七卷说。该书记述上起自东汉光武帝,下止于西晋愍帝,共281年间历史。书中有对南中的记载,如“(诸葛)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136]。从中可以看出,在晋人的记载中“南中”已取代“西南夷”,说明两汉以后这一地区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晋、宋、齐、梁诸书中,唯本纪记载设置争取西南诸族及任命刺史之事。究其因大抵自晋室南迁后,南北分立,蜀为李成割据,十余年后,晋定蜀,收复南中,而南中大姓爨氏势力虽受命设治,其实是据地自雄,晋未能加强统治,宋、齐、梁皆然,后北周得势于蜀,隋初又分兵略定南中,另开局面。故约二百年间,南北朝仅号令南中,任命官吏遥领而已。

魏晋南北朝时期,见于正史或中原皇朝所记录的有关西南史事者大体如上所列。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批以记录西南夷历史的地方志书。

《永昌郡传》,魏晋佚名撰,是一部年代较早的云南地方史。据方国瑜先生考证,大约成书于蜀汉建兴三年(225)至西晋太安二年(303),因为历代史籍目录并未收录,所以难以确定。该书对云南境内各地山川河流、民风民俗等描绘细致,特别是记述了当时南中各民族的分布及其社会经济情况,为西南夷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材料。从该书记录的资料推测,作者必定深入云南考察,才可能记录如此详细。但是作者经常使用侮辱、蔑视少数民族的词句,反映了作者的民族偏见和热衷于搜集离奇传闻的特点。

《南中异物志》,三国蜀谯周撰,已佚。谯周,字允南, 三国蜀为光禄大夫,入晋,拜骑都尉,魏晋之际的著名学者,著述甚丰。据《三国志·蜀书·谯周传》云:“凡所著述,撰定《法训》、《五经论》、《古史考》之属百余篇。”[137]这些著作,包括《南中异物志》在内,已全部散佚。其所撰《异物志》,《史记集解》引作《巴蜀异物志》,如《史记·绛侯周勃世家集解》引晋灼语:“《巴蜀异物志》谓头上巾为昌絮。”《文选蜀都赋注》引谯周《异物志》云:“涪陵多大龟,其甲可以卜,其缘中又似瑇瑁,俗名曰灵。”又引云:“滇池在建宁界,有大泽水周二百余里,水乍深广乍浅浃,似如倒池,故名滇池。”[138]可见,《南中异物志》主要记载了当时南中的一些风俗民情。

西晋左思著、刘逵注《蜀都赋注》中有关西南之建宁、兴古、牂牁、朱提、云南、永昌诸郡的风土和物产,有十余条可资考校。佚书《广志》亦录有关西南事者十余条。

《南中八郡志》,晋佚名撰,是晋代西南地区以及交州的一部地方志书。虽然已经亡佚了,但曾经被很多书籍引用过。该书详细描述了当时西南地区的动植物情况,专门记载了三国刘禅时云南矿产的分布情况,还记载了与云南相邻的骠国百姓的生活材料。

《南中志》,晋魏完撰,在隋唐时已佚。从后世古籍引用内容来看,该书应当是一部反映西南地区风物的专书。

《广志》,晋郭义恭撰,是杂录志书,已佚,多见于《艺文类聚》、《初学记》及《太平广记》等书征引。其中有关西南事者数十条,为重要史料。其他如《博物志》、《蜀郡记》、《西京杂记》等佚文,从诸本类书所引西南事者亦有数十种,详见方国瑜主编之《云南史料从刊》。

《华阳国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记载了汉晋时期巴、蜀、汉中、南中的地理沿革、历史人物、民族风情、山水物产等,由东晋常璩撰写于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354)。全书分为巴志,汉中志,蜀志,南中志,公孙述、刘二牧志,刘先主志,刘后主志,大同志,李特、李雄、李期、李寿、李势志,先贤士女总赞,后贤志,序志并士女目录等,共十二卷,约十一万字。《华阳国志》把南中和巴、蜀、汉中组合在一起,反映出汉晋时期的政治地理区划。这四部分正是汉武帝“改梁为益”的益州刺史部地区。益州是在古梁州的基础上扩大而来,常璩根据《禹贡》中“华阳黑水惟梁州”的记载,把这部关于“大益州”的地方志取名为《华阳国志》。南中是益州刺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华阳国志》的《南中志》开篇写道:“宁州,晋泰始六年初置,蜀之南中诸郡,庲降都督治也。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滇、濮、句町、夜郎、叶榆、桐师、巂唐侯王国以十数。”[139]把这段记载和《史记·西南夷列传》对照,就可以看出,南中是除去蜀郡北部和西部的白马、邛、筰、冉駹以外的西南夷地区,也就是说,《华阳国志》所记南中即汉代益州南部。

《水经注》,北魏郦道元著,是一部较完整的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其中,《若水》、《延江水》、《存水》、《温水》、《淹水》、《叶榆河》等详细介绍了流经西南地区的多条河流以及与之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西南地方志书的大批涌现,西南夷的史学也逐渐繁荣起来,给后世留下了一批有关西南夷研究的史料。然而,随着政治局势的改变,西南地区的民族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秦汉时期活动于这一区域的夜郎、嶲唐、昆明、哀牢等族类逐渐消失,为新崛起的爨氏集团和渠帅等势力所取代,正因为如此,西南夷这一称谓所表示的族类概称和地域范围也不为后世的史书所使用,故而,西南夷的史学也从此走向了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