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堕三都
夹谷会盟之后,孔子在鲁国声名大增,尤其是当权的季氏更是信重孔子。阳虎叛逃后,季氏缺少一个忠勇能干的人为其主理家政,他就从孔子门下召请子路来做他的家宰,子路为季氏家宰,无疑对孔子在鲁国明志行道,革新政治是一个有力的保证。
定公十二年的夏天,五十四岁的孔子对定公说:“周礼规定,大臣不应拥有军队,大夫的城池也不能超过三百丈,现在季孙,叔孙,孟孙三家不合制度,他们的费城,郈城,成城都超过了规定,应该削减他们的城头。”
孔子要把三家非法所获的政权重归于鲁国公室,鲁定公当然不会有异议,但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几代鲁国的国君都无能为力,现在孔子要与虎谋皮,会不会自取其祸呢?
在鲁昭公时,季氏的家臣就曾凭借费城反叛季氏,到阳虎之乱,费宰公山不狃又于其勾结,阳虎出奔已有三年,而公山不狃仍占据着费城。对公山不狃的不臣之心,季氏心知肚明,但无能为力,孔子堕费之举,虽远谋是为公室,但近利却在季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眼下的季氏心有隐忧,也不就太计虑墮费城在日后对其有何不利,就眼下来说确是有利的,因此,也就大力支持孔子堕都之举。
去年,叔孙氏的家臣侯犯以郈城叛逃齐国,虽然现在齐已归还了郈城,但郈城目前无人管理,处于无政府状态,叔孙氏的庶子叔孙辄不得宠,阳虎之乱时,他投奔阳虎欲谋自立代父,阳虎败逃后,叔孙辄又追随公山不狃欲反。叔孙家此时也是臣叛于外,子叛于内。各竞其私,离散争夺,孔子此举叔孙氏也表示支持,意在借此来使家族重新振奋,再趋团结。
因为郈城无宰,易堕。孔子就派军队先拆减了郈城的城头,当要堕费城时,公山不狃与孙叔辄公然反叛,率费人攻打公室。鲁定公与季孙,叔孙,孟孙跑到了季氏家中,躲在季武子当年所建,用于军备的高台上,叛军虽未攻上台来,但他们的箭一直射到了鲁定公的脚下。孔子当即调派两员大将带兵左右夹击叛军,很快就打败了公山不狃的军队,公山不狃与叔孙辄败逃到了齐国,费城被拆除了。
孔子凭借武力拆除了郈,费两城,等要拆成城时却受到了挫折。成城的邑宰是公敛处父,这是孟孙家一个忠勇能干的家臣,他告诉孟孙家的主政人孟懿子说:“我们的成城坚决不能拆,因为您的封地靠近齐国,如果成城一拆,齐国就很容易从北面攻击我们,拆了成城就是灭了孟孙一族。”孟懿子觉得公敛处父的话很有道理,况且他们孟孙家兄弟和睦,主臣一气,不同于季,叔两家那样散乱,又何必效两家自毁城墙。但孟懿子与南宫适曾受父命往学于孔子,而且墮都一事是三家与鲁君一同议定的事情,孟懿子不想公开违君命与师命,就和公敛处父唱了一个双簧,一任公敛处父自守成城。
孔子发公室之兵,季,孙两家也发兵协同去围攻成城,成城险固一时不克,季,叔两家此时已除近忧,对墮都一事渐生悔意,便作首鼠两端之计,不复尽力攻城,成城久围不下,墮三都之事最终未果。
墮都之事虽未取得彻底胜利,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夫力量,加强了公室的权利,同时,这件事也埋下了三家不容孔子的隐患。
44 费城之宰
孔子堕三都时,公山不狃败逃齐国,季氏鉴于家宰凶劣,意欲的在孔门中物色一人去主理费城,时闵损,年方四十,正是强仕之年,又为孔门德行一科之首。季氏看中了闵损,就派人去请。
闵损清楚,孔子为官虽是鲁定公任命,但实是季氏的主张。孔子在鲁欲行之政事与三家利益在根本上是冲突的,堕三都的流产就是一个转折,孔子再干下去必然伤及三家根本,季氏岂能坐视,孔子去位必是很快的事了。时下鲁国政情复杂,费城又是是非之地,怎么能在这时去那样的地方为官呢?
于是闵损对来人说:“替我婉言相谢吧。如果再有人来请我去费城,那就到汶水北面的齐国去找我。”闵损很坚决的回绝了季氏的召请。
子路看闵损坚决不去费城为宰,就想推荐高柴去费城,高柴年青,入孔门也不久,孔子称其为人憨厚,忠诚。在当时的情况下,高柴去费城为宰,应是错误的做法,孔子知道了就阻止子路说:“你这不是害人家孩子吗?”
子路心口不一的辩解说:“那个地方有百姓,有土地,有社稷,为什么要等学成之后再去从政,也可以边为官边学习啊。”
孔子听完很生气的说:“我最讨厌强词夺理的人。”子路也知道这样不妥,就没有再说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