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较视野下的品格教育研究:以美国为例
- 谢狂飞
- 659字
- 2021-09-30 12:45:27
第二章 美国品格教育的伦理学基础
如果仅仅在表面上探讨美国品格教育,我们充其量只能获得关于美国品格教育的现象和皮毛,却无法深入其背后的理论积淀,进而挖掘出其与品格教育密切相关的西方伦理学特别是德性伦理学传统。
“任何时候我们想要讨论教育的一个新运动,就必须特别具有比较宽阔的或社会的观点。否则,我们会把学校制度和传统的变革看成某些老师的任意创造。最坏的是赶时髦,最好的也只是某些细节上的改善——这就是我们通常习惯地用来考虑学校的变革的那种观点。这好比把机车和电报机看成个人发明的一样。教育方法和课程正在发生的变化如同工商业方式的变化一样,乃是社会情况改变的产物,是适应在形成中的新社会的需要的一种努力。”[1]“如果不首先研究道德准则的变化和确立它们有机联系的社会条件,我们就不能确定什么是道德活动,什么不是道德活动。”[2]品格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从来就不能离开其所天然依托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其所承载的人类历史文化传统积淀,离开从横向和纵向来彰显的整体人类文化图景,我们就无法洞察品格教育的真谛和真相,也无法洞察美国品格教育背后的真正值得我们借鉴的智慧。美国品格教育作为现代性背景下道德教育的一个典型,其所经历的挫折、问题、反省、改革、超越乃至蜕变的历史对于在全球化和现代性乃至后现代性的当代图景中的其他国家的品格教育理论和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这种意义不仅仅是后设的,也是前瞻的,因为现代性是一个“尚未完成的谋划”,现代性社会的整体境况只是呈现了小小的一角,而置身于现代性图景中的品格教育同样也只是在打开其第一层历史性的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