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左风华:绍兴世家文化史
- 朱丽霞 于蕾 周庆贵
- 2686字
- 2021-10-15 20:00:42
《绍兴历史文化精品丛书》序言
绍兴历史文化是拥有2500多年完整城市史的绍兴的骄傲,更是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20年前,著名学者钟敬文曾深情写道,绍兴,是幅员广阔的祖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它牵系着许多知识分子的心”(《绍兴百俗图赞》序,1997)。季羡林更包举而言,“绍兴大名垂宇宙,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建国首先必须重视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在这方面,绍兴古今人物都有一些贡献。此外,更必须有炽热的爱国主义热情,绍兴这方面也创造了中华民族的骄傲”(《绍兴百镇图赞》序,1997)。在更早出版的《浙江十大文化名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中,合撰该著的我省著名学者蒋祖怡、沈善洪、王凤贤还将出自传统绍兴地区的王充、陆游、王阳明、黄宗羲、蔡元培、鲁迅六人列入浙江十大文化名人之中,绍兴文化名人竟占了浙江全省的一半以上。2000年竣工的北京中华世纪坛,根据长期以来的社会共识,用青铜铸造了40尊中华文化名人像,其中王羲之、蔡元培、鲁迅、马寅初4尊都来自绍兴地区。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讲话谈到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史上的25位“思想大家”中有4位(王充、王守仁、黄宗羲、鲁迅)、百年来开创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9位“名家大师”中有2位(范文澜、马寅初)来自传统绍兴地区。这些都足以说明,绍兴历史文化是浙江文化的根脉所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对绍兴历史文化的研究,已经走过两千多年历程,积累下丰厚的学术资源。
毕生研究绍兴历史文化、本身也是当代越地杰出文化名人的陈桥驿先生,曾梳理绍兴历史文化的研究史并指出,对绍兴历史文化比较自觉的研究始于东汉初,“唯一一种由先秦越地越人写作的是《越绝书》,此书经过东汉初人的整理补充而流传下来,价值甚高。此外,东汉初人研究越文化的著作还有《吴越春秋》和《论衡》,也都有重要价值。东汉以后,由于种种原因,越文化的研究者和成果很少。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若干学者以新的思维和方法研究越文化,其中顾颉刚的研究成果具有创见。最近20年来,越文化研究出现高潮,许多研究成果相继问世”(《越文化研究的回顾和展望》,2004)。这主要是基于本土学者的比较简略的考察。将视野放开一点可以看到,西汉早期,伟大的史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从史学角度建构汉代大一统国家意识文化时,就对绍兴历史文化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其《史记·太史公自序》《越王勾践世家》《货殖列传》及《夏本纪》,就对绍兴人民的精神图腾大禹及绍兴历史文化的灿烂开篇——越国时期的重大军政、经济和文化建树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考述。他旗帜鲜明地赞美:“禹之功大矣,渐九川,定九州,至于今诸夏艾安。及苗裔勾践,苦身焦思,终灭强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勾践可不谓贤哉!盖有禹之遗烈焉!”司马迁十分精准地挖掘出绍兴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两大要件——事功精神和爱国传统,至今仍有启迪价值。两汉以后,六朝时期越国故地的士族文化精英出于在南下北方士人面前张扬本土文化的需要,通过撰写大量地志著作,成为绍兴历史文化研究新的主力。唐、宋、元、明、清各代,绍兴历史文化其实也都有相当一批热心的研究者。正是基于这些丰厚的积累,进入20世纪,人们才看到一系列“亮眼”的动作,如1910年12月20日,鲁迅致信好友许寿裳,以“开拓越学,俾其曼衍,至于无疆”共勉;并身体力行,花费相当大的心血整理《会稽郡故书》等绍兴历史文化文献。1912年1月3日,他在《越铎日报发刊词》中提出,“于越故称无敌于天下,海岳精液,善生俊异,后先络绎,展其殊才;其民复存大禹卓苦勤劳之风,同勾践坚确慷慨之志,力作治生,绰然足以自理”,该发刊词援引绍兴历史文化精神以为创造中华民族新纪元的精神支撑之一,不啻20世纪第一篇绍兴历史文化研究的檄文。1936年8月30日,由蔡元培主持的吴越史地研究会成立大会在上海举行,绍兴历史文化研究随之进入一个更自觉的群体性时代。改革开放以来绍兴历史文化研究飞速发展,硕果累累,应是吴越史地研究会所推动形成的趋势在经历种种历史波折之后恢复、壮大的成果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组织展开绍兴历史文化的新的系统研究,是历史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一再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显然,文化自信建设已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在这一大背景中,浙江省和绍兴市也加快了文化建设的步伐。不久前发布的《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文化浙江”奋斗目标,并将其置于“六个浙江”建设的中枢位置,要求“挖掘传承地方特色文化”“进一步延续浙江文脉”;《绍兴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同样把强化文化的传承创新列为战略重点,提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彰显特色文化魅力上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文化高地”。在中央和我省一系列里程碑式文件、决策酝酿出台的同时,我市社科界就如何把举世罕匹的深厚历史文化资源转变为现实的文化软实力和绍兴大城市建设的恒久推动力,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采取了一系列比较重大的举措。其中之一就是绍兴市社科联与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浙江省越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通力合作,面向国内外学术界组织编撰一套既能集中反映绍兴历史文化遗产,代表这一领域最新学术进展,又较好适应当前时代需要的“绍兴历史文化精品丛书”。
这项工作在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的关心、指导下,在绍兴市社科联多位领导的精心谋划、组织下展开,得到浙江省社科院副院长陈野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朱丽霞教授、安徽大学吴从祥教授、聊城大学罗衍军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吴民祥教授、浙江工商大学聂付生教授、绍兴市鉴湖研究会会长邱志荣研究员等多位专家学者的响应和大力支持。各位专家学者基于既往两千年学术史特别是近八十多年现代学科意义上的研究史,基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建设的需要,从不同方面对绍兴历史文化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清理,及时完成了这套丛书。
这套丛书不仅是对深厚的绍兴历史文化的一次全新解读和总结,对传承、发展好这份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也有一定价值。
唐人元稹曾作诗赞美:“会稽天下本无俦,任取苏杭作辈流。”我们还期待,对绍兴历史文化的新的解读和总结,对传承、发展我国其他地域文化也有借鉴意义。在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方面,地方文化是最近便、适切的精神食粮。
潘承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