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左风华:绍兴世家文化史
- 朱丽霞 于蕾 周庆贵
- 4136字
- 2021-10-15 20:00:44
第一节 永嘉之乱与王氏南迁
钱穆曾言:“一个大门第,绝非全赖于外在权势与财力,而能保泰持盈达于数百年之久,更非清虚与奢汰。所能使闺门雍睦,子弟循谨,维护此门户于不衰。当时极重家教门风,孝悌妇德,皆从两汉传来。”[1]与此同时,一个家族门风的形成绝非朝夕之间,而是需要代代传承,并努力维系。《南史》曰:
晋自中原沸腾,介居江左,以一隅之地,抗衡上国,年移三百,盖有凭焉。其初谚云:“王与马,共天下。”盖王氏人伦之盛,实始是矣。及夫休元弟兄,并举栋梁之任,下逮世嗣,无亏文雅之风。其所以簪缨不替,岂徒然也?[2]
东晋占据一隅之地,却能维持国祚三百年,离不开人才的支持。王氏一族“人伦之盛”,能够达到“王与马,共天下”,可见其家族势力之雄厚。像琅琊王氏这种屹立三百年不倒的传奇士族,除了家族子弟均素质较高以外,还必须要保持不断地出现引领家风的领袖人物,这些人物不仅具有崇高的社会和政治地位,更是家族的精神领袖。王氏门风就体现在这些领袖人物的事迹中。早在南渡之前,王氏家风就已经开始代代传递。从王氏祖先王吉,到魏晋之际的王祥、王览,再到两晋之际的王戎、王衍,皆是王氏家族在各个时期的核心人物。南渡之后,琅琊王氏的杰出人物更多,在此不一一列举,后文将具体展开。王氏一族成员众多,优秀子弟不胜枚举。这些人物身上既体现了当时顶层士族家风的共性,又体现出王氏家族特有的门风。王氏门风经常以家训的形式从上一代传到下一代,有迹可循。比如,王祥临终前留下《训子孙遗令》,要求族中子弟以信、德、孝、悌、让五者为立身之本,这是王氏家族一以贯之的传家准则。再如刘宋王僧虔有《诫子书》,梁陈之际王褒著《幼训》,等等,皆是告诫子弟后辈的家训。
王氏一族从西汉到南北朝,其门风中“忠、孝、信、德、让”等价值观念一直延续。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云:“王谢子弟,浮华矜躁,服用奢淫,而能仍世贵显者,盖其门风孝友,有过他氏。”[3]李氏提出了王氏门风中很重要的一条,即“孝友”。“孝”这一门风,王氏中最为著名的是王祥。王祥在魏晋易代之际登上权力高峰,成为王氏的领袖。在入仕前,王祥隐居乡里,生母早逝,父亲迎娶继母朱氏。朱氏狠毒,王祥却对其至孝,并且衍生出“破冰求鲤”“感应黄雀”“风雨守树”等故事。汉末乱世,王祥因为孝行被举荐做官,仕途顺畅,一路走向巅峰。即使在魏晋易代之际,王祥的地位也没有被动摇。王祥的孝行在当时就已经闻名天下,后世更是不断被标榜肯定,南宋被赵孟坚编选入《二十四孝》,至今仍广为流传。王祥对继母孝,与同父异母的弟弟王览则“孝友恭恪”,兄弟二人友爱恭敬。
王祥临终之前,让子孙后代做到“信、德、孝、悌、让”,这成为王氏家风中重要的内容。这些标准都是儒家要求的道德准则,王祥用以树立家族门风,可见儒家思想在王氏家风中的重要作用。“遗训的核心是孝悌,而他对孝的最高要求是‘扬名显亲’,对悌的最高要求是‘宗族欣欣’,也就是要获取权位声名,保持家族兴旺。王祥的这种‘期待视野’,犹如遗传基因通过一代代言传身教,在后世王氏子弟中形成一个悠久的传统。”[4]王祥给家族制定了明确的“孝悌”标准,并不是浅层次的孝顺父母、兄友弟恭,而是更高层次的建功立业、保持家族兴旺。这就将个人的道德同外在的功业相联系,而王氏对于“孝”的道德要求始终保持不变,但是要实现孝的至高标准,则必须与世推移,积极用世。这是王氏家风中“不变”与“变”关系的体现。显然,在王祥看来,维持家族繁荣是第一位的。
同样是以孝闻名,西晋琅琊王氏的王戎与王祥则表现出巨大的反差,王戎的母亲去世,守丧期间王戎饮酒吃肉,不在乎礼制。但是内心却非常痛苦,以至于身体严重受损。两晋时期,王氏子弟守丧的记载甚多,大都类似王戎,不在意外在的形式,但用情至深。从汉末到两晋,王氏子弟“孝”的门风一直传承,但是表现的形式却随着时代风潮而改变。西晋建立后三年,王祥去世。司马炎在登上帝位之前颁布了一条律令,要求以六条标准选拔人才,即“忠恪匪恭”“孝敬尽礼”“友于兄弟”“洁身劳谦”“信义可覆”“学以为己”。这六条标准与王祥的遗训非常相似,说明当时的时代风气正是标榜儒学。那么,王祥带有神话色彩的孝行正是儒家孝悌思想的最佳代表。而两晋时,玄学盛行,崇尚率性自然,因此士族子弟行为放荡,但谨守孝道的行为却从未更改。如果再结合王祥的遗训,那么琅琊王氏对于“孝悌”的最高准则也没有改变。王祥通过“孝”而做官,并且平步青云,最终实现将个体的道德价值转化为政治资本和社会资本。王祥在遗训中所说的“孝悌”的至高准则,正是将“孝悌”等道德观念作为政治资本和社会资本,进而建功立业,实现人外在的社会价值。
迨至两晋,玄学盛行,但王氏家风中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依旧没有改变,即积极用世,建功立业,进而振兴家族。士族风气奉行玄谈、行为放纵,那么表现越是符合名士标准,越容易赢得社会名望,进而转化为政治资本。王氏子弟在此时期的表现正符合时代潮流,更涌现出像王祥一样能够引领时代风潮的人物,比如王衍,渡江之后的王导、王羲之等。由此可见,琅琊王氏自王祥制定了家风之后,真的像基因一样流淌进后世子孙的血液中。由“孝悌”等道德标准引申而来的建功立业、兴旺家族的儒家思想就是王氏门风的基因,无论时代风气如何转变,王氏一族的门风“基因”始终稳定而又持续地代代相传。
既然“孝悌”的实现标准是建功立业、兴旺家族,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就成为王氏门风中不断变化的那一方面,即与时俱进。审时度势,不断吸收社会的新思潮、新文化,并且从中寻找机会脱颖而出,从而保全家族的声望,成为王氏门风中又一重要内涵。王氏最为兴旺的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此时恰处于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最为频繁的时期。在漫长的三百年中,王氏大多数的时间是第一大族,保持着超然的家族地位和声望,很好地执行了王祥的遗愿。为保持住家族地位,琅琊王氏一门中的领袖人物总能在朝代更迭之际不受影响,甚至抓住机会再进一步。王祥是王氏家族中极具重要意义的人物,他的言传身教对王氏子弟产生了深远影响。曹魏易代之际,王祥作为曹魏旧臣,表现出了极高的政治智慧。他审时度势,知道司马氏篡位已经无力改变,因此没有螳臂当车,阻挡司马炎即位,与此同时,他亦没有趋炎附势、溜须拍马。司马炎即位后,对王祥礼遇有加,王祥的地位不降反升。在王祥的带领下,琅琊王氏顺利渡过改朝换代的危机,王祥之后,王氏子孙多能识时务,顺应朝代更替。
王夫之曾严厉批评王祥为了保全地位和家族向司马氏投降的行为。[5]他批评王祥面对国家灭亡、国君身死而无动于衷,只想做孔子所说的“乡愿”,即老好人。同时,王夫之批评当时的社会风气,王祥正是当时时代风潮的引领者,士族多向王祥看齐,以保全家族利益为重,而不忠君爱国。如果忽略王夫之本人的价值观念,那么他所指出的王祥在魏晋易代之际的做法,正是王氏门风的典型体现。王祥遗训和司马炎政令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王祥遗训中并无“忠”的概念。结合王祥的时代,曹魏乃是篡夺了东汉政权,司马氏又篡夺了曹魏政权,两个朝代的皇位皆不是名正言顺。国君频繁更迭,其路径更是不符合礼法。王祥经历乱世,首要考虑的是保全自己和家族,这无可厚非,王夫之也表示理解:
昶与祥皆垂裔百年而享其名位,兢兢门内之行,自求无过,不求有益于当时;士之不幸,天所弗求全也。[6]
王夫之认为,曹魏是以非法的手段取得天下,篡夺皇位。登上帝位之后,又为君不仁,不能礼待天下之士。士人生存环境艰难,保全自己和家族尚不容易,何谈改变世道。琅琊王氏作为中古士族顶层,其家风首要的标准是保族而不是忠君。王祥作为当时王氏家族的领袖,兢兢业业地维持着家族地位,本无可厚非。此后,晋室东渡,南迁的琅琊王氏子弟继续遵守王祥的遗训,以保族为先。例如东晋时期,王羲之加入武昌幕府,幕府主人正是王导的政敌庾亮,王导时常嘱托王羲之其应以家族利益为重。王羲之接替危险性极高的江州刺史,亦是履行家族责任。王氏历代子弟尽管才能有高下,性情有差异,但是家风的教育确实极为成功。
琅琊王氏的门风除了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建功立业的家族观念之外,还有与之对应的崇尚礼法和对典礼制度的掌握。晋室南渡之后,王氏利用其掌握的礼法制度,迅速帮助司马炎稳定南方,确保其帝位的合法性。渡江之初,江东本土士族对来自北方的皇族司马炎和其他士族怀有抵触和警惕之心。如何帮助司马炎获得江东士族的承认与拥戴,是新王朝能否站稳脚跟的重要前提。王导为帮助司马炎树立威严,便从典礼制度入手,并策划了司马炎出行的礼制,“司马睿乘着平肩舆出城观禊,神态庄重自信,王导、王敦以及其他南渡名流骑马谦恭地跟在后面……所到之处,观者如堵”,[7]江南世家争相礼拜。自此,司马炎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国君,王氏对于典制的熟悉功不可没。王导并未将北方的典礼制度照搬到南方,而是灵活地加以修改,因地制宜。王导曾经大量撰写《又与贺循书问即位告庙》《议追赠周札》《与贺循书论虞庙》《重议周札谥》等讨论朝礼,包括谥号、虞庙、即位告庙方方面面的内容。王导的文章并非空口谈论,而是配合司马炎所进行的礼制操作展开,理论结合实际,确保礼法之用落到实处。
王导之后,琅琊王氏熟悉典制的还有王彪之,《晋书·王彪之传》载有王彪之熟悉典制,为阻止桓温篡位,利用礼仪制度加以推延的事迹。[8]此时,琅琊王氏正历经由盛转衰的时期。王彪之凭借对于典制的掌握,立足于朝廷,支撑王氏一族。在琅琊王氏中,王彪之和王昙首两支皆熟悉典章礼法,这两支子弟以此为家业。王氏对于典制礼仪的掌握贯穿南朝,并且对北朝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练悉朝仪”是王氏一族的重要家传,东晋中期以后,王氏转衰,正是凭着对礼仪的掌握使得王氏保持着朝堂的位置。作为东晋典礼制度的掌握者,朝廷内外凡是与此相关的事情皆问询王氏,这也帮助王氏保持社会地位。
琅琊王氏家族能在魏晋南朝频繁易代的时期,稳居士族顶层,需要家族内一代又一代子弟的不懈奋斗。王氏家风直接将孝悌与建功立业相等同,把个人的道德修养转化为政治资本,不断鞭策、激励子弟为之努力。保持政治的敏感性王氏一族适应时代的主要策略,紧跟时代潮流,保证家族内不断涌现能够引领时代风潮的核心人物。王氏一族的辉煌,离不开家风、家学的传承,同时又能在保留家风内核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