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产权保护与对外出口及投资
- 杨小辉
- 1386字
- 2021-10-15 19:51:11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为应对当前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势在必行,而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应当与一国发展阶段相适应。另外,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的升级与该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紧密相关。本书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索知识产权保护对出口升级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有助于理解知识产权保护对本国经济国际部分的影响机制,进一步理解一国经济所应采取的针对性政策。
二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出口与外国直接投资长期作为中国经济的驱动力量,为中国近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出口的升级、投资从“引进来”转变为“走出去”的战略将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为国内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对于出口升级及外向投资企业在国际上竞争力的提升也更需要国内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以确保创新主体利益。现有研究文献已有很多成果,但仍存在薄弱环节。一方面,论述出口国本国知识产权保护对出口数量影响的较多,但对出口质量、出口成熟度和出口竞争力影响的分析鲜有论述。另一方面,东道国知识产权保护与其吸引外国投资间的关系研究较多,但母国知识产权保护与其外向对外投资影响关系很少得到研究。
因此,从逻辑上看,要系统地梳理、凝练母国知识产权保护与出口升级及外向对外投资的影响路径,并探寻相关支持证据,有三项工作必不可少:第一,回顾、总结已有的理论和相关实证研究;第二,归纳知识产权保护对本国技术积累的机理,分析本国技术积累途径,探求知识产权保护与出口升级及外向对外投资相互关联的核心内容及渠道;第三,通过实证手段检验有关猜想或理论预期与现实情况是否相符。这三个方面的工作环环相扣,以此建立一个构成完整且具有较强说服力的理论研究框架。
(二)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多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为9.8%,其中,出口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跃居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但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开始中国面临的国际出口环境日益严峻,中国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逐步被东南亚许多国家所取代,“出口拉动”面临着考验。若要继续保持竞争优势,中国面临着出口大国的转型升级,从一般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向知识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升级,实现从粗放型出口增长向集约型出口增长的转变。
另外,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与“三驾马车”当中的外商直接投资密不可分,但近些年外资引进阻力不断增大。中国在跨国投资活动中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表现为外资在国内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不断下降,另一方面是我国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走出去”战略已成为国家推动国内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动力。
同时,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为应对经济增长乏力甚至出现下行的情况,国内正在加快深层次的经济体制改革。但若体制改革不当,不但不会促进经济发展,还会起到阻碍作用,严重的甚至还会发生严重的社会动荡。经济体制需要不断改革是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过去适宜的经济体制变得不再适宜。在众多的经济体制中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发挥着保护智力成果、激励创新的作用,中国依靠资源投入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创新对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则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本书着力探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经济的影响,并聚焦于国际部分的对外出口升级及对外直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