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讨论与总结

政治认知、政治评价、政治态度、政治人格和政治参与倾向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社会成员政治心理的全过程。从本研究的分析讨论中可以发现,虽然大部分民众不具备理解政治理论的理性自觉,但他们对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微小变动迅速做出相对感性、积极反应。这种反应不仅作用于国内政治生活,也作用于国际关系之中;不仅作用于当下的政治生活,也会逐渐积淀为中国绵延不绝的政治文化。本研究通过对中国民众政治心理进行调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三方面的结论。

1.现阶段,我国民众对国家政治体系的高度评价、信任、认同和支持为国家政权提供了牢固的合法性基础。合法性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统治正当性的承认,强调的是民众对政治统治心理上的认同、支持和信任。第一,从政府绩效评价来看,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秩序、缩小贫富差距、打击官员腐败、维护司法公正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满足社会成员的利益需求,得到民众的高度评价。有效性是合法性的重要基础之一,国家政权的合法性需要有一定的政府绩效支撑。从这一角度看,我国现阶段的合法性基础较为稳固。第二,从政治支持来看,我国政治制度得到社会公众的接受和认可,赢得七成以上民众的政治支持。可以说,作为中国政权合法性重要来源的政治支持处于较高水平,这也是我国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第三,从政治认同来看,中国民众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很高,基于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以及对国家的热爱,民众在情感上对国家较为忠诚。第四,从政治信任来看,本研究所涉及的6个政府机构和组织都获得了九成以上民众的信任,表明中国民众对政治体系、政治机构及其运行的信任程度高。第五,从政治信心来看,九成民众对中国未来局势的预测持乐观态度,对我国的前途和命运有信心。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民众对政府绩效满意度高,对政治体制的支持水平高,对民族及国家的认同感强烈,对各个政府机构的信任程度高,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由此可见,我国政治合法性基础十分稳固,国家政权的统治压力较小,在短期内遭遇冲击的可能性不大。

2.中国民众的公民意识已初步形成,但其政治人格仍以权威人格为主导,正处于向“公民”转型的现代化过程之中。第一,从我国民众的政治认知现状来看,其认知意愿较为浓厚,对政治有较大兴趣和热情,但其认知水平较低,相关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第二,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来看,中国民众对领导者秉持感激和崇拜的政治心态,在心理上对国家较为依赖,个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第三,从民众对权威的态度来看,在我国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民众尚未具有独立人格和自我价值认知,倾向于顺从权威。第四,从民众的现代政治价值取向来看,我国民众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监督意识和自由意识,其公民意识已初步形成。第五,从民众的政治效能感来看,其内部效能感较低,认为自己的参政行为不会对政治事务产生任何影响;外部效能感较高,认为政府部门和官员对公众政治参与的反应积极有效。综上所述,一方面,传统政治价值仍发挥着关键作用,民众还未摆脱传统政治思维模式,仍由权威人格主导;另一方面,民众对现代政治价值有一定了解,公民意识已初步形成。可见,我国正处于公民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

3.基于我国民众政治心理现状及特征,党和政府在未来国家治理工作和政治决策过程中,应当将治理重心放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促进国家统一、维护国内政治稳定,以满足我国民众的政治期待;第二,严控贫富差距扩大化,通过完善个税制度、推动消费税改革、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方式缩小贫富差距,以提高我国民众的政治评价;第三,促进公民文化建设,加快我国民众从“臣民”走向“公民”、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进程。只有当人的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协同并进,方能使得公民个体与国家关系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促进国家治理目标的实现。

Survey Report on the Political Psychology of the Chinese Population(2019)

(Liu Wei,Huang Jia-qi,Peng Qi)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Political Psychology of Chinese Population in 2019,this study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gnition,political evaluation,political attitude,political personality,political efficacy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tendency.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firs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egitimacy of the state regime,the Chinese people have a high degree of satisfaction with government performance in recent years,a high level of support for the state political system,a strong sense of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nation and the state,a high degree of trust in the political system,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their operation,and full confidence in the futur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Our political legitimacy is well established. Second,in terms of political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our people's political cognitive will is strong but their cognitive level is low;their sense of internal effectiveness is low while the sense of external effectiveness is high,civil consciousness such as legal consciousness and supervision consciousness are initially formed,but authority personality still dominates Chinese people. Chinese people are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from “subjects” to “citizens”.Thir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uture focus of national governance,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litical psychology of the Chinese people,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focus on promoting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maintaining domestic political stability,promoting national unity,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and building civic culture.

Keywords:political perception cognition;political evaluation;political attitude;political personality;political efficacy


[1] 项目基金:武汉大学“双一流”建设引导专项子项目“中国民众政治心态调查”,项目负责人:刘伟教授;项目参与人:楼笛晴副教授、博士生彭琪、博士生桂晓书、硕士生黄佳琦、硕士生汪昱均、硕士生刘林涵。

[2] 作者简介:刘伟(1978—),政治学博士,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地方政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要从事基层政治、政治心理与当代中国政治研究;黄佳琦(1996—),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治心理与行为研究;彭琪(1995—),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治心理与行为研究。

[3]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08—309页。

[4] 参见《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5月版。

[5] 参见《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12月版。

[6] 参见张明澍《中国人想要什么样民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沈明明等《中国公民意识调查数据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肖唐镖、王欣《中国农民政治信任的变迁——对五省份60个村的跟踪研究(1999—2008)》,《管理世界》2010年第9期;楚成亚等《变迁、分化与整合: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实证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孙永芬《中国社会各阶层政治心态研究:以广东调查为例》,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陈捷《中国民众政治支持的测量与分析》,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徐勇等《中国农民的政治认知与参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7]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22页。

[8]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9年8月30日,http://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38750.htm,2020年5月17日。

[9] [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185页。

[10] [美]威尔特·A.罗森堡姆:《政治文化》,桂冠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版,第6页。

[11] 李艳霞:《何种信任与为何信任?——当代中国公众政治信任现状与来源的实证分析》,《公共管理学报》2014年第2期。

[12] 周晓虹:《理解国民性:一种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兼评英克尔斯的〈国民性:心理—社会的视角〉》,《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13] 马庆钰:《论家长本位与“权威主义人格”——关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种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

[14] 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第22页。

[15] 俞吾金:《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其启示》,《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16] Angus Campbell,Gerald Gurin and Warren E. Miller,The Voter Decides,New York:Row,Peterson and Company,1954,p.187.

[17] Robert E.Lane,Political life:Why People get Involved in Politics,New York:Free Press,1959,p.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