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剑桥中国宋代史·上卷:907-1279年
- (美)史乐民 (英)崔瑞德
- 507字
- 2024-11-05 01:12:44
导言
至10世纪初时,唐帝国的政治控制力已经被各地的节度使、将领以及军阀瓦解了150年左右的时间,导致这种政治权力分散的主要原因是安禄山及其追随者发动的重大叛乱(755—763)。在这场叛乱中,洛阳与长安两京被占领,唐帝国的皇帝被迫流亡。至907年,唐在黄河流域中心地区残存的控制力已经不复存在。[1]在接下来的53年时间里,长安至开封地区的统治权在几个相继的政权间更迭,每个政权都试图建立一个可持续的权力基地,但大都归于失败。这几个政权分别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即所谓的“五代”。[2]五代时期,黄河流域以外的、那些曾经是唐帝国统治版图内的其他区域,也都处于不同政权的统治之下,这些政权也同样试图强化自己的统治并使其正统化。
在这个社会动荡与战乱频仍的时代,地方将领间的拥护推动着政治事件向前发展。在本章中,笔者将考察那些内部与外部的战争与拥护,它们制约着黄河流域中心地区这一唐朝重要权力中心的政治事件。本章还将讨论拥护策略的演进如何提高一个统治者管理军队与资源的能力,并最终在50年之后形成一支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去征服大面积原本在大唐版图内的南方地区。这种不断增强的能力虽然在五代时已经有所发展,但直到960年宋朝建立前后才走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