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从曹聚仁的自述中不难看出,他从师范生到登上大学讲坛,成为教授、作家,后又成为自由报人,这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青少年时期的曹聚仁深受东西方文化的共同熏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作为西方思潮的自由主义和本土生发的民族主义纳入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在陈望道、邵力子等人的帮助下,曹聚仁在《民国日报》开辟了一片练笔的园地。由曹在该报副刊《觉悟》的言论可见,他在20世纪20年代初已经成为具有民族主义意识的知识分子。与此同时,他开始对研究政治越来越感兴趣。

与此同时,曹聚仁也与当时的国共两党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觉悟》结识的国共师友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一生的轨迹。但随着国民党分裂成左右两派,1924年《民国日报》的作者群亦走上分裂道路。曹氏从中看到了国共婚变的悲剧,所以对于政治舞台有了戒心,对党争表示淡漠。1927年,国民党“清党”后,曾被曹聚仁视为精神导师的吴稚晖竟成了“首议清共”的“发明者”,这令曹聚仁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现实政治斗争的黑暗。


[1]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册,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再版序言第8页。

[2] 郑大华:《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及形成》,《浙江学刊》2007年第1期,第15页。

[3] 1914年春,列宁指出:“所谓民族自决,就是民族脱离异族集合体的国家分离,就是成立独立的民族国家”;“从历史—经济的观点看来,马克思主义者的纲领中所谈的‘民族自决’,除政治自决,即国家独立、建立民族国家以外,不可能有什么别的意义”。详见列宁《论民族自决权》,载《列宁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版,第225、228页。1916年年初,列宁进一步强调,“民族自决权只是一种政治意义上的独立权,即在政治上从压迫民族自由分离的权利”。详见列宁《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载《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版,第257页。

[4] 详见列宁《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节选),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上册,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229页;列宁《再论按民族划分学校事业》,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上册,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275页。

[5] 参见吴汉全《李大钊与中国社会现代化新道路》,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557页。

[6] 20世纪初叶,在英国又兴起了一股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思潮。基尔特是英文行会(Guild)一词的音译。这种在经济上实行互助,在政治上实行自治的同业团体,曾在欧洲中世纪广泛存在过。现代基尔特社会主义是英国特有的产物。它企图把“革命的”工团主义和自由资产阶级的费边主义、把无政府的地方分权和国家资本主义的中央集权、把中世纪行会手工业的狭隘性和现代的资本主义生产糅合在一起的、带有伦理色彩的小资产阶级政治幻想,是一种特殊的、具有工联主义特征的乌托邦社会主义。参见蓝瑛主编《社会主义政治学说史》上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563—564页。

[7] 参见许纪霖《在自由与公正之间: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载许纪霖编选《现代中国思想史论》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756页。

[8] 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曹聚仁回忆录(修订版)浮过了生命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13、33、73页;曹聚仁:《“帮凶”余论》,《前线日报》1946年10月29日。

[9] 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曹聚仁回忆录(修订版)浮过了生命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89、96页。

[10] 曹聚仁:《“帮凶”余论》,《前线日报》1946年10月29日;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曹聚仁回忆录(修订版)浮过了生命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108—110页。

[11] 曹聚仁:《自我看报以来(上)》,《正气日报》1942年10月1日。

[12] 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曹聚仁回忆录(修订版)浮过了生命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107—108页。

[13] 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曹聚仁回忆录(修订版)浮过了生命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108页。

[14] 又名施复亮(1899—1970),1919年在杭州参加五四运动,发起创办《浙江新潮》杂志。

[15] 曹聚仁:《文坛五十年:新青年(上)》,《南洋商报》1954年11月8日。

[16] 詅痴:《随感录:浙潮第一声》,《民国日报·觉悟》1920年第9卷第23期。

[17] 曹聚仁:《文坛五十年:新青年(中)》,《南洋商报》1954年11月11日。

[18] 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曹聚仁回忆录(修订版)浮过了生命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119页。

[19] 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曹聚仁回忆录(修订版)浮过了生命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160页。

[20] 参见《浙江省新闻志》编纂委员会编《浙江省新闻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51—1052页。

[21] 参见曹雷编订《曹聚仁年谱》,载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上海鲁迅纪念馆编《曹聚仁先生纪念集》,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编辑部2000年版,第363页。

[22] 国立复旦大学反美帝抗日抢救民族危机大会编印:《不屈的行列》,国立复旦大学反美帝抗日抢救民族危机大会1948年版,第1页。

[23] 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曹聚仁回忆录(修订版)浮过了生命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118页。

[24] 曹聚仁:《自我看报以来(上)》,《正气日报》1942年10月1日。

[25] 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曹聚仁回忆录(修订版)浮过了生命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186页。

[26] 上海《民国日报》创刊于1915年,是上海资产阶级报刊中比较进步的一种。在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下,该报于1919年6月16日创办副刊《觉悟》。由邵力子主编,陈望道协助。《觉悟》创刊初期,基本上是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的进步刊物,在反对封建主义,揭露军阀黑暗统治,提倡新文化、新思潮,主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宣传和报道文化运动、学生运动、工人运动,以及介绍俄国革命和建设等方面,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表现出对帝国主义的软弱性。参见李景田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1921—201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年版,第103页。

[27] 五四时期,《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与《晨报》副刊同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三大副刊”。参见王大龙编《红色报刊集萃》,同心出版社2010年版,第13页;曹聚仁《文坛五十年〈觉悟〉与〈学灯〉》,《南洋商报》1954年12月9日。

[28] 李伟:《曹聚仁传》,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5页。

[29] 邓珂云:《终身之师——记聚仁和邵力子先生的交往》,载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上海鲁迅纪念馆编《曹聚仁先生纪念集》,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编辑部2000年版,第296页。

[30] 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曹聚仁回忆录(修订版)浮过了生命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183—184页。

[31] 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曹聚仁回忆录(修订版)浮过了生命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184—185页。

[32] 研究系即“宪法研究会”,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集团。1916年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以国务总理的名义,凭借北洋军阀势力,控制北京政府,和黎元洪发生“府院之争”。旧进步党首领梁启超、汤化龙等,组织宪法研究会,以研究宪法相标榜,积极支持段祺瑞,并被段任命为财政总长等要职,时称“研究系”。1920年直皖战争后,段失败下台,梁启超等声称不再过问政治,转而从事学术研究,对新的思潮多抱对抗态度。北京《晨报》及上海《时事新报》长期成为研究系的机关报。1926年后,研究系反对国民革命军的北伐。1934年,研究系的重要人物张君劢和张东荪共同创办了中国国家社会党(简称“国社党”)。参见尚海等主编《民国史大辞典》,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版,第121页。

[33] 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曹聚仁回忆录(修订版)浮过了生命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262—263页。

[34] 《申报》开始刊登文艺作品时,将其放在报纸最后一版的末尾。此种排版方式取得成功后被各报仿效。后来便把报纸最后一版末尾刊登的文艺作品戏称为“报屁股”。参见孙树松、林人主编《中国现代编辑学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87—388页。

[35] 《申报·自由谈》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副刊之一,创刊于1922年8月24日。20世纪30年代,在民族矛盾尖锐的背景下,进步知识分子黎烈文主持的《自由谈》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1933—1935年间,该刊不仅是鲁迅为首的左翼作家发表杂文,锻造“投枪”和“匕首”的主要阵地,并且是进步副刊的一面旗帜。参见冯并《中国文艺副刊史》,华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154、296页。

[36] 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曹聚仁回忆录(修订版)浮过了生命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262—263页。

[37] 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曹聚仁回忆录(修订版)浮过了生命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186页。

[38] 邓珂云:《终身之师——记聚仁和邵力子先生的交往》,载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上海鲁迅纪念馆编《曹聚仁先生纪念集》,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编辑部2000年版,第296页。

[39] 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曹聚仁回忆录(修订版)浮过了生命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263页。

[40] 曹聚仁:《思想上的一个变迁》,《民国日报·觉悟》1922年2月28日。

[41] 1920年10月12日,罗素应梁启超和蔡元培之邀来华讲学。次日在上海发表演讲《社会改造原理》。11月19日,罗素到达北京。此后,罗素的讲学地点主要被安排在北京大学。1920—1921年,罗素曾在该校任客座教授。在此期间,罗素的《哲学问题》《社会改造之原理》《社会结构学》《政治理想》等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参见[英]艾耶尔《二十世纪哲学》,李步楼、俞宣孟、苑利均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版,第24页;丁子江《罗素与中华文化:东西方思想的一场直接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75—78、340页。

[42] 曹聚仁:《思想上的一个变迁》,《民国日报·觉悟》1922年2月28日。

[43] 曹聚仁:《读幸德秋水的帝国主义(未完)》,《民国日报·觉悟》1925年6月30日。

[44] 曹聚仁:《读幸德秋水的帝国主义(未完)》,《民国日报·觉悟》1925年6月30日;曹聚仁:《读幸德秋水的帝国主义(续)》,《民国日报·觉悟》1925年7月1日。

[45] 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曹聚仁回忆录(修订版)浮过了生命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261—262页。

[46] 曹聚仁:《十分诚意与三分希望答罗园先生》,《涛声》1933年第2卷第34期,第1—2页。

[47] 参见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修订增补本),华文出版社2010年版,第53、56页。

[48] 参见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修订增补本),华文出版社2010年版,第99—100页。

[49] 曹聚仁:《上海春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38页。

[50] 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曹聚仁回忆录(修订版)浮过了生命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263页。

[51] 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曹聚仁回忆录(修订版)浮过了生命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264页。

[52] 参见张宏儒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大事全书》,北京出版社1993年版,第129页;[法]白吉尔《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年版,第207页。

[53] 李新、陈铁健主编;张静如分卷主编:《中国新民主革命通史》第3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38页。

[54] 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编辑委员会编:《中华民国史事纪要(初稿)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一至六月份》,台北: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77年版,第512—516页。

[55] 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曹聚仁回忆录(修订版)浮过了生命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304页。

[56] 曹聚仁:《上海春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40页。

[57] 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曹聚仁回忆录(修订版)浮过了生命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2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