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276.毕业季

现代社会每年到了七月,便是毕业季节,毕业生们有对过往时光的留恋不舍,也有对未来的兴奋期盼,还有抓紧时间弥补以往遗憾的,鼓足勇气向男神女神告白的,各种青春气息弥漫,将整个夏日涂上了缤纷的色彩。

而大月王朝国师府的毕业季,因为要毕业的学生就七个,其中四个还是会常驻京城常来常往的,分离的愁绪就消散了许多。

玉锦兮把阁老家的四个孙子趁机也扔出去了,说是在她这儿都学了这么久了,也该出去做事了。

阁老们没有意见,虽说比别人晚出仕了四年,可是这四年太值啦!

几个学生立刻就被安排到了各部的重要职位上,不能白在国师府学了那么多不是?

不过在正式就任之前,他们得先送送要就藩的三位皇子。

行李是已经打包好了的,知道国师要亲自送弟子,也都知道国师的本事,十王府的人都没客气,恨不得连张桌子板凳都要搬走。

玉锦兮不在乎这个,你收拾多少,我就给你搬多少便是。就连人也是,不但把要跟着的太监宫女们都带着,就连其余几个学生她都带着了,美其名曰毕业旅行。

先生嘴里老冒出些新鲜词儿来,学生们都已经习惯了,便乐呵呵地跟着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去进行什么毕业旅行,就连太子都不例外。光熹帝没时间,太子还是有些空闲时间的。

他没有被列入毕业名单里,除了他之外,还有年纪尚小的五皇子。

不过光熹帝已经准备要把接下来的几个皇子也都扔到国师府里来了,其他勋贵也好、大员也好,都在各种打听国师什么时候再收弟子。

玉锦兮说暂时没功夫,她要去干件大事儿,没有个两三年办不了。就连现在的太子、五皇子两个弟子,怕也没有多少时间教导了。

学生们回家一说,君臣震惊,凑在一起商议了之后,又特地跑来国师府问了个清楚明白,回去就把国师要通蜀地水路的事情在朝堂上讲了。

朝堂一片震惊,然后便是无数赞誉之词。工部的官员十分无耻,立刻请奏让国师帮个忙,先把大运河的河底清一清。

顺天府急忙跟上,说大运河太长,工期十分耗时,咱们京城里的什刹海啊、太液池啊什么的,也都该清淤啦。再不清淤,都该把京城给淹了。

直隶布政使恰好回京述职,正在朝堂上站着呢,一听就急了,你们那算什么?黄河了解一下?

等玉锦兮带着学生们把蜀地、晋地以及南洲三个地方转悠一圈儿回来之后,就接到了无数请见的帖子以及内阁找了她十几趟的消息。

北固是让人用筐把那些帖子抬上来的,一个人不可能短时间看完,好在有几个学生在,加上珍姐儿和小五,一堆人先把帖子给分门别类地收拾了,写了个总结给她。

玉锦兮一目十行地扫过去:“工部的怎么这么多?怎么还有各地方的要员?他们进京了?”

太子道:“先生忘了,今年正是各地要员进京述职的时候。”

玉锦兮想起来了,像各地布政使之类的大员,有三年进京述职一次的惯例,然后吏部会根据这三年来这些大员的表现,再决定是否留任、升职之类的事情。

她把这些人的请见帖子放到一边:“应该就是例行的礼节,北固你去处理。”

北固便捧着各地方要员的帖子下去了,按照时下的规矩,安排些许礼物回赠过去便是。人家可不是只投了个帖子,随着帖子来的,还有各式礼物呢。

京官的求见,尤其是工部官员的求见,那就不会是礼节方面的事情了。不年不节的,肯定是有事儿要找她帮忙。

玉锦兮站起身来:“先去内阁吧,到了内阁就什么都知道了。”

问俩孩子:“要不要跟着去看热闹?”

珍姐儿摇头,她现在是大姑娘了,很知道分寸。内阁之事涉及朝政,爹爹宠她,愿意带着她去看热闹。可她却不能恃宠而骄,什么都去听一听。

“该安排秋装了,我要去绣房看看,爹爹去吧。”

小五却是要跟着的,他怕老妈一心软,又给自己添许多麻烦。

五皇子道:“父皇说六弟也要搬出来了,弟子去给他看看房子。”

太子笑:“弟子跟着成不成?”

玉锦兮:“不跟都不行,多跟那些阁老们打打交道,也免得以后手忙脚乱的。”

那几个阁老的长孙也不好跟着,毕业旅行结束了,该收拾收拾干活儿去了。

于是文渊阁就迎来了国师师生二人,小五是不用出来的,他在空间里什么都能听得见,还不耽误他习武射箭。

魏相这两年觉得身体有些力不从心,眼看着长孙越来越有见地,便动了乞骸骨的念头。大月和鞑靼的边市这几年开了好几处,国师将自己学***话的两个兄弟都派了去当地方官,充分表示了对此事的大力支持。魏相便觉得自己在政务方面没有什么遗憾了,已经写好了折子,准备到了八月就呈上去。

按照惯例,帝王是不可能对老臣的乞骸骨折子一下子就批了的,总要打回几次以示挽留。一来二去的,便就要熬到年底甚至来年。在首辅的位子上干了多年,到最后荣退下来,于君臣来说都是个极好的结局。

可这时候,国师突然抛出口风来,说他要疏浚蜀地河道!

工部可是魏相的地盘,魏相的心又热了起来。

在他正式荣退之前,把这件事情板上钉钉地安排妥帖,那可是他多年宦海生涯最完美的结局了。

魏相想好了,都不用等到国师把整个大月的大江大河都清一遍,只要他答应了此事,以后人们再提起此事来,也免不了会说一句是魏相的主张。

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长孙还跟在国师身边呢,国师什么时候回来,他肯定第一时间就知道。

可问题是这位国师动作太过迅速,又是个说风就是雨的性子。若是没有别的事情也就罢了,可若是有别的事情牵扯了他的精力,就算是长孙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来给他请安,等他再去国师府,没准儿都找不到人。

于是魏相就不断地派人去国师府询问,国师大人回来了没有?内阁有事儿找他!

有用没用的另说,要的就是这么个态度。

魏相不愧是多年的老狐狸,十几趟下来,玉锦兮还真以为内阁那边发生了不得了的大事。把其他的都推到一边,直接到文渊阁来了。

打过多次交道,魏相深知国师的脾气,直接开门见山:“国师,杭生回家说国师要疏浚蜀地的河道,不知可是真的?”

玉锦兮:“啊?这事儿啊?是真的。怎么现在才问?这都一个多月了吧?”

郑相叹气:“国师啊,孩子们回家刚说了没几天,您就带着他们去那个什么,哦,毕业旅行去了啊。”

玉锦兮失笑:“是了,是有这么回事儿。”

小五在空间里吐槽:“老妈别听他的,从您说这话到咱们离开,整整半个月呢,是他们效率太低!”

玉锦兮装没听见,一件事情商量半个月什么的,在如今的朝堂,着实不算什么。这些大佬们都是日理万机兼走一步看十步的主儿,还不知道把她这个打算翻来覆去地想多少回,从中又牵扯出哪些东西来呢。

魏相继续刚才的话题:“蜀道之难,世人皆知。国师立志此事,实乃大月之幸。”

玉锦兮有些想笑,话说这个大月之幸,她最近好像听得有点儿多?

魏相话锋一转:“只是大月的大江大河不少,远的不说,但说北地的黄河,每年一到夏汛时节,不瞒国师说,我是真怕接到黄河决口的消息啊!”

玉锦兮表示同意,黄河孕育了无数儿女,被人誉为母亲河,可这位母亲并不是一个好脾气的,时不时也会发点儿威,给沿岸百姓造成极大的损失。

魏相试探地问:“好在黄河虽易泛滥决堤,可河底主要是淤泥,这清起来,是不是比蜀地的要容易些?”

玉锦兮明了:“可是黄河需要清淤了?内阁拿出章程来了?”

魏相明人不说暗话:“不瞒国师,目前咱们对黄河的清淤,只能在水枯时节,还得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只能一小段一小段的来。上一次清淤,还是在七八年前,也仅是豫地的一小截儿,统共不过几十里而已,杯水车薪啊!”

玉锦兮没想到自己动了蜀地河道的念头,内阁立刻打蛇随棍上,给她又安排了一个黄河清淤的活儿。

不过河道清淤这件事儿,她是不排斥的。当年刚到这个世界来的时候她就发现了,河道清淤不仅能给她的空间补充大量的肥料,还能增长大量的功德点数,是一件利人利己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儿。

她没有犹豫:“蜀地的可以先放放,黄河清淤这件事儿我应下了。”

想想黄河的基本特征:“差不多一两年就好了。咦?工部给我家里送了一大堆帖子,是不是就是这事儿?”

魏相点头:“黄河清淤一向是由工部主持的,想来便是为了此事。除此之外,顺天府怕也要请国师出手,积水潭那边也到了不得不清的时候了。”

身体前倾:“黄河太远,清淤的工程又大,工部不得不多做准备。只是从来未曾和国师在此项事务上合作过,不知国师要工部做些什么配合。积水潭对于顺天府来说是个大事儿,总得要花上大半年的功夫。不知国师需要多长时间?然后工部便能心中有数了。”

话里话外表明了积水潭只是个试点小工程的意思。

玉锦兮笑了:“一只羊也是赶,一群羊也是放,清淤而已,不难的,魏相不必如此。”

全程旁观的其余几个阁老眼神乱飞,在国师面前,还是不要耍小聪明的好啊。这个国师大人,可是谁的面子都不看的。

太子赶紧道:“不知先生什么时候去?学生也好去跟着看个热闹。”

玉锦兮一甩袖子:“又不是什么大事儿,你要是不嫌无趣,明儿去就是,要不要接你?”

太子笑道:“这可是令人瞩目的大事儿,先生别着急去,总得让京城百姓知道知道,也好去凑个趣不是?”

玉锦兮指着他笑:“你啊,看热闹不嫌事大。那么多百姓堆在那儿,顺天府的差役们岂不是还要忙着维持秩序?”

李相道:“太子说的有理,我也想去看个热闹,百姓们定然是更想去的。咱们就定在后天如何?这样知道消息的人也不会太多,也免得顺天府忙不过来。”

玉锦兮无可无不可:“随意吧,那就后天。几点?那么大的一点儿地方,最多也就是一个小时的事儿。”

一个小时?还最多?国师大人,没有您这么打击人的。您知道顺天府干这活儿,要花多长时间不?

京城水系都是连着的,积水潭是最容易堆积淤泥的地方,别的地方也不是没有。

玉锦兮继续放了个雷:“若是积水潭清淤顺利,那就顺手把什刹海和太液池也清一清,反正也花不了多少功夫。上午九点开始吧,我只管清淤,别的你们安排。”

魏相问:“不需要工部做些什么吗?”

玉锦兮想了想:“我家里麻袋不多了,让工部给我预备几百条麻袋就好。”

魏相:“空的?别的不要了?”

玉锦兮:“空的,别的不要了。”

小五立刻喊道:“还要系口袋的麻绳。”就知道他老妈只顾着干活儿了,忘记了这些细节。

玉锦兮改口:“哦,预备着麻绳系口袋。”

魏相无语,这个还用说吗?

腹诽归腹诽,还是把东西都给预备齐了。担心万一出现什么状况来不及,还派了几十个民夫推着小推车候着。

玉锦兮才不管那个呢,到了后天早上九点,按时来到了积水潭岸边。

岸上已经挤满了来看热闹的百姓,位置最好的地方被围了围障,里头是坐着太师椅的达官显贵,手边还有高几,上头摆了清茶和瓜果点心。

至于岸边少数的酒楼,所有的雅间都被人定下了,从玻璃窗看进去,是穿红着绿的女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