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271.不幸言中

关于因果的问题,玉锦兮想了想:“这么说吧。李兄你也是看过许多戏文的人。唱戏的里头常有这样的情节,有一个人呢,被人救了,经典台词就是‘来世结草衔环必要相报’。这个救命之恩呢,就是因果。他说的这句话呢,就相当于一个约定,到了来世就要偿还的。”

李海宝呆愣许久方道:“那,那不是唱戏的随口说的吗?”

玉锦兮叹气:“举头三尺有神明啊,李兄。人乃万物之灵长,是受神佛保佑的一个物种。你说的话,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只要是以这种誓言的方式说出来的,自然是当真的。”

李海宝又是良久无语,最后也跟着叹了口气:“跟牧哲你说话,总有醍醐灌顶之感。怪不得你从不轻易杀生,原来是怕这个。”

玉锦兮:“鸡羊这些本来就是让人吃的东西,我是不在乎的,早死早托生,早些偿还了前世的孽报,也免得它们在世间继续苦苦挣扎。人却不行,生而为人是件极难的事儿,还不知道积累了多少世的福报才成,尤其是身居高位者更是如此。若不惜福,下辈子,下下辈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重新积攒回来,争取个当人的机会。”

这番话有的是她根据当世人们的普遍观念说的,也有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而推测的。是真是假虽然自己也不太清楚,可劝人向善总是好的。

李海宝带着一肚子的疑问回去了,玉锦兮则把时间和精力暂时放在了家里的生意和杂事上。

珍姐儿和小五今年说反正家里也要上课,很想从郭家家学那边退出来,直接在自己家里上。小五她能理解,郭家家学里教的那些四书五经,要么他不感兴趣,要么他早就学过。珍姐儿是为何呢?她不是挺喜欢上学的吗?

珍姐儿振振有词:“爹爹,家学里的东西我都学完啦,再没有可学的了!”

玉锦兮吓了一跳,她闺女这般天才的吗?

小五表示姐姐说的对:“家学里给女孩子上的那些课,姐姐都已经学会了,剩下的无外乎就是练习了,在家里也是一样的。”

真的吗?玉锦兮还是不敢相信:“家学里给女孩子教什么啊?”

珍姐儿就数给她看:“琴棋书画,我都学过了,琴和棋我都不喜欢,书和画我跟着爹爹学的。女红,我也都学会了,教女红的先生说她的本事我都学会了,剩下的要拜师才能学,我不想拜。”

玉锦兮:“等等,为什么要拜师才能学?她不是先生吗?不是什么都教啊?”

珍姐儿道:“爹爹,每个先生都是这样的,只教给我们一些大家都会的东西,再高深的就只能拜师才学了。”

“这个拜师是怎么个拜法儿?要是不费劲,咱们也可以拜一拜嘛!”

珍姐儿摇头:“不行啊,拜师的话,是要守他们行道里的规矩的,什么要奉养师父终老啊,不得欺师灭祖啊,不能另拜山门啊什么的,特别多。像那个奉养师父终老,我是不在乎啦,可那个不能另拜山门就不行了,我要是学了苏绣,就不能去学蜀绣,太不划算了!”

玉锦兮点头:“没错,那咱不拜了。你们有人拜吗?”

珍姐儿耸耸肩:“只有庶出的一个拜了师,跟着学了双面绣,其余的都不拜的。”

玉锦兮立刻下了决心:“那咱可不拜,又不指望那个当饭吃。学那些东西是为了修身养性当家主事的,学个差不多就行啦。”

珍姐儿点头:“就是啊。还有什么做饭啊、算账啊也都是这样,爹爹我都学会啦,不想再去了。”

玉锦兮:“好,那就不去。做饭、算账什么的,咱们自家就能学,那些厨子可都是从御膳房招来的,趁着还在咱们家,赶紧去学,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走了。”

小五担忧地问:“要走吗?卖身契没在咱们家吗?”不要啊,厨子手艺不错,他喜欢!

玉锦兮:“人家根本就没有卖身契,在咱们家算是个打工的。”

小五立刻鼓动珍姐儿:“姐姐你赶紧学,学会了咱们家就不怕那些人辞工了。”

珍姐儿无奈地看着家里这俩男人:“那些人才不会辞工呢,外头人怎么说咱们家的,你们不知道吗?”

齐齐摇头,说他们家坏话了?谁啊?这么欠揍!

珍姐儿道:“外头人都说爹爹是神仙,跟在神仙身边能沾仙气,强身健体都是差的,还能长生不老呢。”

这是哪儿传出来的谣言啊?

珍姐儿见两个人的眼睛瞪得老大,好笑地道:“不止外头人信啊,就连家学里好多人都信的。小五你没发现吗?”

小五傻傻摇头,他一下课就跑去找武师傅练武去了,真不知道。

珍姐儿:“反正大家都这么说,我反驳了两回,人家不信。说爹爹这么多年了也没变模样,还说爹爹断言我能活一百零一岁,这不是长命百命是什么?”

玉锦兮没想到这谣言的出处居然全都应在了自己这里,耸耸肩道:“算了,这么说也挺好的,免得下头人生了异心。不去就不去吧,以前让你们去家学,也是为了给你们找个伴儿。如今咱们家里就有不少人,虽说都比你们大吧,我琢磨着以后就有跟你们差不多大的了,皇宫里可不缺皇子。”

小五跳起来道:“舅舅,您得给我找个武师傅。”

玉锦兮:“啊?真的要习武啊?很辛苦的!”

小五:“要学,我好不容易坚持到现在,不想半途而废。”

“成,武师傅好找,让太子给你在皇宫里找,想找个什么样的?”

小五想了想:“我还打基础呢,找个拳脚师傅就行。嗯,还得要个弓马师傅,武器嘛,舅舅您说我练刀还是练剑?”

珍姐儿建议:“练鞭子,缠在腰上,好带。”

小五拒绝:“才不要,鞭子是女孩子练的。姐姐你也跟着我练吧,让舅舅也给你找一个。锦衣卫里就有女的,拳脚可厉害了。”

“你怎么知道?!”异口同声。

小五理所当然地道:“咱们去鞑靼的时候,不是跟着锦衣卫的人吗?里头有好几个女的,你们没发现吗?”

“没有。”齐齐摇头。

小五叹口气:“算了,指望不上你们了,还是我多操些心吧!”

一家子就他最小,摇头叹气地这么一说,怎么看怎么欠揍。

玉锦兮:“得,那就一块儿请。咱们家啊,不怕外头人请的多,就怕一个都不请。我让太子一块儿给你们请了,让他们多安置几个眼线,省得他们天天疑神疑鬼的怪辛苦的。”

瞧她这个被监视对象多配合,老怕他们没有机会,主动把机会送上门去。

俩孩子都笑了起来,家里的下人都是连宅子一起赐下来的,里头基本上各家的眼线都有,最多的那家来自于皇宫。

他们家最要紧的东西都不放在外头,那些人就算是挖地三尺也找不到。玉锦兮说了就由他们去,反正这些人虽然把刺探这项主职工作做得不怎么有效果,可是把园丁啊、厨子啊、杂役啊等兼职工作,做得还是不错的。时间长了,主职工作和兼职工作掉个个儿,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瞧瞧北固就知道了,如今往宫里跑得次数可少多了,不过这可能跟一家子最近不在京城有关系。

跑多了也不怕,玉锦兮才不在乎那个呢,她自己也没少往皇宫跑,每天还得去接送太子这个最尊贵的学生呢。

上元节过后,国师府重新开课,师兄们就意外地发现,原本偶尔才来上课的两个小师妹师弟,如今天天在这里安坐了。

太子因为是被分配了任务的,知道的多一些,跟大家普及:“他们俩以后就跟着咱们一起上课了。”

鼓掌欢迎,师妹在家真是太好了!

过了几天,师兄们就郁闷地发现,师妹其实在学习上,也是个凶残的存在!

先生教他们鞑靼语的时候,两个小的比他们谁都学得快不说,他们还有第二门外语:梵语。其中师妹是主力,小五是随手捎带的。

三皇子十分不解:“四夷馆没有这门课吧?鸿胪寺那边要派人去天竺了?”

魏杭生摇头:“没有,没派。我问过小师妹了,她都学了好几年了。先生说是学着玩儿的,将来去个相国寺什么的,也好跟那些和尚们显摆显摆,佛诞日盂兰盆节什么的,仗着有本事有面子可以占个好院子。”

为了去庙里占个好院子就学一门外语什么的,果然是先生的执教风格。

梵语他们不感兴趣,一门鞑靼语就够他们头疼的。好在玉锦庆兄弟俩偶尔会来,若是先生忙不过来的时候,还可以向他们俩请教一二。

玉锦兮干什么去了呢?李海宝不幸言中,内阁找上她了。

话说内阁这两年做的最得意的事情,就是把玉锦兮脑袋上扣了个国师的帽子,不仅可以光明正大地让她出工干活儿,还给她塞了好多学生,得以把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国师大人,给扣在了京城众人的眼皮子底下。

这位国师大人还特别知趣,对国师府的众多细作毫不在意,还主动要了几个锦衣卫去教自家孩子武功。也不知道是事无不可对人言的光明正大,还是你拿我无可奈何的有恃无恐。

当然那些细作的活儿也不少就是了,国师可不管你原来是干什么的,只要在国师府里是什么身份,那就得把这身份的差事给办好了。那个国师府的园丁,哦,就是宋相府里的那个,据说连怎么伺候国师的长寿花都学会了,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因为国师把给玉珍楼预备的那些花草的培育差事,全都交给他了。

大家都以为这位探子会耐不住辛苦急流勇退,谁知人家一头就扎了进去乐此不疲,后来内阁的人想明白了,国师给这家伙提成!这家伙在国师府一年挣的银子,抵得上他在别处干十年八年的!

傻子才会走!据宋相偶尔透露出来的信息,这个园丁细作基本上已废,已经把刺探消息的活儿丢在一边很久了。如今他每天要忙的,是怎么培育出更多的花草来,把它们养得壮壮的,好赚更多钱。

园丁是这样,其他的绣娘啊、厨子啊、杂役啊也都差不太多。绣娘是被无穷无尽的花样子和绣活儿给憋在了府里出不来,厨子是被各种新鲜有趣的菜谱给吸引去了。至于杂役更是让人哭笑不得,国师让他们给玉珍楼、玉萃斋送货,然后他们就发现,国师铺子里的下人日子过得可舒坦了,立刻投入到偷师的大业里头,只要能独当一面就会给个铺子当掌柜什么的,太诱人了!

再加上坊间传言,跟在国师这个神仙身边久了会沾上仙气长生不老什么的,内阁怀疑国师之所以这么明目张胆地跟他们要人,其实就是看准了那些人的命门,不管他们是谁派去的,他们从国师那里得到的,要比从原主人那里得到的多得多。

两利相衡取其重,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

内阁觉得自己走错了路线,立刻改正。那个沿海老有倭寇袭边,国师您受累帮个忙?

玉锦兮给的回答是:行啊,能让我的学生们旁听吗?要是能的话,你们到国师府来吧,我这儿地方大,还管饭。

内阁几位阁老面面相觑,管饭这话儿,国师你是怎么说得出口的?我们就差你那口饭是吧?

主管刑部的齐相一笑:“我就不去了。”反正他当中间派当得挺滋润的,陛下把他放在内阁就是个权衡双方力量的,他们合作也好,竞争也罢,跟他都没关系。再说了,他家孙子是要继承他的衣钵的,国师在大月律法这儿,可没什么优势。

其余几位阁老:……去吧,就当尊师重教了。

国师府就迎来了四位阁老,哎呦把门房激动坏了,自从国师府开张以来,啊,呸呸,开府以来,就办了个温居宴请了些客人,其余时候哪有客人上门啊?就一个郭明生,一个李海宝,还是压根儿不用通报的主儿!

可惜来的客人名头太大,还是不用通报的主儿。不过那也激动,谁家能一下子接待四位阁老啊?温居宴那回不算,一大堆人迎来送往呢,他一个门房根本凑不到前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