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211.阁下是何人
- 众里寻她千百度之国师篇
- 唯儿时多梦故
- 4218字
- 2022-04-05 06:00:11
进玉萃斋的人都是两手空空地进去,大包小包地出来。郎贤文正好和别人相反,一进门就得到了格外的关注。
玉萃斋从来不缺生意,不过现在正在店里忙活的除了客路,就是海生和帆悬了,青山被玉锦兮弄去了大长公主府的庄子,去盯着大棚的修建进度了。
海生和帆悬负责招呼客人,客路负责盘点数量,好回家及时提醒大人补货。见来了一个带着东西的客人,还以为是从别处逛了之后顺脚进来的,也不以为意,都继续忙活着自己的差事。
店里的客人来了又走,过了一阵子还不见这位开口,三个人就有些奇怪了。客路算是个掌柜,上前笑问:“不知这位客官要些什么?小店今日有新鲜的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鲅鱼,还有来自南海的大明虾。大明虾不常有,客人您赶巧了。小店也接受预定,价目表和种类都在墙上挂着呢,就是总数至少百斤以上。”
郎贤文倒是有这个心理准备,不慌不忙地把手里的东西放在柜台上,递出个帖子来:“在下是求见玉少卿的,劳驾掌柜的。”
客路愣了一下,笑了:“客人是求见我家大人的?怎么不去家里?”
哪有到铺子里来递帖子的?他家大人如今可是四品的官身,京城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难不成珩兴会又换会长了?还以为他们家大人是个商户不成?
郎贤文一看客路的表情,立刻解释道:“是在下孟浪了,只是实在不知玉少卿家宅何处,这才不得不到铺子里来,掌柜的见谅。”
原来如此。客路心胸宽大,接过帖子来:“那我就做主接了这帖子,只是我家大人日理万机,却是不知何时才有功夫。”
“这个不急,不急,在下明日一早再来店里询问即可。”
客路见人家客气,也不好失礼,便把礼单留下,加倍客气地把人送出去。
帆悬和海生伸长了脖子目送人远去,转过头来却笑道:“这是谁家不懂规矩的?”
客路摇着头打开帖子,郎贤文?不认识。
还是回家交给大人处理好了。
玉锦兮也不认识,他接触过的人太多了,根本不记得郎贤文此人是谁。
主要是郎贤文太过谨慎,知道自家东翁正和人家打擂台,便没拿林德田的帖子,否则玉锦兮就知道他到底是谁了。
玉锦兮把帖子给客路:“那我明天也去铺子里看看吧。”
顺便就把那人见了,万一有啥大事急事呢?能帮忙的地方是一定要帮忙的,就算挣不了信念之力,挣些功德点也是好的。
于是到了第二天,玉锦兮就去了铺子。郎贤文已经在铺子里等着了。
郎贤文倒还记得玉锦兮,因为这位的模样几乎没有变化。可玉锦兮就是见了郎贤文,也没觉得他面熟。
“阁下是何人?”她疑惑地问,怎么一见面就弯腰行了这么大的礼呢?
郎贤文一句话被噎在了喉咙口,缓了半天才缓过来:“在下乃赣地布政使司右参政林德田林大人的幕僚,郎贤文是也。玉大人贵人多忘事,咱们在铜庆的时候见过面的。”
“哦,想起来了。朗先生请坐。”
玉萃斋里根本就没有安排给客人的桌椅,不过这些东西玉锦兮是随身带着的,直接从空间里搬出来就是。
郎贤文勉强控制着自己的面部表情,这些天在茶馆里听到不少这位玉少卿的传说,亲眼目睹之后,还是避免不了的震惊。
玉锦兮示意郎贤文坐下,又拿出茶具来,拿了一小罐茶叶给客路:“沏茶。”
客路笑呵呵地到不远的茶馆买热水去了,大夏天的,炉子早就收起来了,没有现成的热水。
玉锦兮淡淡地问:“郎先生从赣地来的?”
郎贤文:“正是,路上走了一个多月。”
“辛苦了。”玉锦兮不会迁怒一个不相干的人,“只是我有一事不明,还想请郎先生解惑。”
“玉大人请讲。”
“林大人是怎么知道他们母子在京城的?”
郎贤文犹豫了一会儿,还是选择了说实话:“是高仓知府钱大人给送的信。这个钱大人,是林大人正室钱夫人的嫡亲兄弟。”
的确和她猜的一样,不过从林德田的举动来说,这个钱大人怕是隐瞒了不少信息。
玉锦兮转头吩咐海生:“回去把柳梅叫来,莫扰了姐姐。”
对郎贤文解释了一句:“柳梅是跟着家姐的丫鬟,从铜庆跟到高仓。郎先生远道而来,不好叫你回去交不了差。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郎先生也听听她怎么说。我还有事,就不陪先生了。不知先生下榻何处?”
郎贤文没想到对方竟然拿一个内宅的丫头就打发了自己,却又不敢说什么,只好忍着屈辱将自己的客栈名字说了。
玉锦兮点头道:“那地方不错,旁边有间叫四季青的茶馆,里头就有赣地的茶叶。郎先生若是喝不惯客栈的茶,倒可以到那里试一试,倒是正宗的赣茶。”
店里只剩下了帆悬,见她要走,急忙问道:“大人今儿回家用晚饭么?”
午饭不用问,那是肯定不回家吃的。
玉锦兮看看天色:“不好说,我须先去一趟公主府。不必等我,你们只管吃你们的。”
客路拎着壶热水进了门,听了个话尾,急忙道:“大人,咱们的带鱼不多了,鲅鱼也只能再撑两天。”
玉锦兮:“知道了,定误不了铺子里的事儿,巫掌柜但请放心。”
客路嘟囔道:“大人又打趣小的。”
自去沏茶不提。
玉锦兮就直接在铺子里消失了,把郎贤文又吓了一跳。
客路笑道:“先生莫怕,我家大人有神仙手段,我们都习惯了。您喝茶,这可不是一般的茶叶,是我家大人自己种的,自己炒的。”
郎贤文只好耐着性子喝茶,果然汤色清澈、回甘悠长,明明茶中无花,却还带着些许花香。
郎贤文几杯茶慢慢地饮下去,柳梅就到了。郎贤文不知道她,她却是听说过对方大名的。
在宅斗的段数上,柳梅要甩玉锦芳好几条街,当下便一五一十将林德田离开铜庆之后,玉锦芳的遭遇细细地讲了。说到身无分文被送到高仓时,眼泪滚滚;说到被钱知府家里的下人在主人的暗示下各种刁难时,怒气冲冲。
郎贤文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害得自己千里迢迢奔赴京城的罪魁祸首,竟然是内宅妇人的嫉妒心。
坑了自己也就罢了,问题是她连自己的丈夫也坑了啊。郎贤文就不信了,林德田因为内宅的事情上折子告状,钱夫人会丝毫不知?!
你好歹给你家大人提个醒也行啊,也不至于把林大人坑到如此地步。
郎贤文叹口气,又叹口气,怪不得人人都说娶妻要娶贤,遇到一个小肚鸡肠的夫人,真的是太坑了。
只是这话,该怎么向东翁说啊?柳梅这样的丫鬟可以连哭带骂地控诉,他一个读书人却不能这么做。
最重要的是,玉少卿对此事是何态度,他还没搞清楚呢。
郎贤文头疼不已地回了客栈,过了几天也没见玉家有人找上门来,只好又去玉萃斋求见。
看看,人家连家宅住址都不告诉他,摆明了不愿意跟他打交道的态度。
这一次却不凑巧,客路说他家大人没在京城,归期未定。
玉锦兮去哪儿了呢?她去送郭明生了。
二夫人快要临盆,郭明生却要跟着大军去南洲。这事儿别说郭家了,就连李海宝都觉得怪不落忍的。
还是玉锦兮有办法,说出发的时候郭明生只管领军上船,等安顿好了,她就把人带回来。等二夫人产子之后,她再跑一趟把人送去就行,左右也不过就是十来天的功夫。
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好,便默认了这个提议。
结果回来没两天,郭明生的长女呱呱落地。
别看郭明生一口一个儿子,等长女生出来,抱着就不撒手了。越看越好看,只觉得天底下所有的孩子加起来,也不如他闺女一根手指头好看。
头一回当爹,他的心情大家都理解。二夫人生产比较顺利,知道丈夫是放下重要差事特意来陪她的,原先因为丈夫要远离的烦恼也消散了一些。月子里蓬头垢面的,又赶上最热的时候,女子爱美的天性就占了上风,反而催着郭明生走。
郭明生恋恋不舍地放下闺女,又对妻子嘱咐了无数话语,这才不甘不愿地被玉锦兮送走了。
玉锦兮也不能白跑一趟,总要顺便和李海宝等人聊会儿天,顺手下海捞些鱼虾捡些珍珠砗磲壳什么的。还要在附近走走,收些南方的时鲜水果。后来想起在海外的学生来,又去跑了一圈儿。
这般磨磨蹭蹭之后,回到京城的时候就已经是七月七了。
她是特意赶回来的,因为七夕这个节日吧,在当今还是比较重要的。珍姐儿作为女孩子,是一定要过这个乞巧节的。
过节是越热闹越好,她倒是赶回来了,人家珍姐儿却兴高采烈地说她要和她的十四姐姐十五姐姐们一起过。
得亏郭家的孩子多,嫁了一个还有好几个。就算是上一辈的都嫁人了,还有下一辈的紧跟上。
在哪儿过七夕,对玉锦兮来说完全无所谓。郭家小辈们还特意又开了诗社,说是要好好做几篇关于七夕的诗出来。长辈们随便他们折腾,玉锦兮还友情提供了一匣子湖笔,给胜出者当奖品。
其他长辈也有送绢花的,也有送彩针的。等珍姐儿欢欢喜喜地抱了一匣子各式小玩意儿回来的时候,小五都睡着了。
珍姐儿还拿了个小盒子呢,说里头是喜子,明天要看网结的密不密。
玉锦兮知道这个,那里头的蜘蛛还是今儿早上岸阔在家里找了半天才抓到的呢。
她把小盒子放在了书架上,看刚才还十分精神的珍姐儿已经打盹了,便把她放到空间里去睡。至于小五,早就在自己的床上睡着了。
他看中了鞑靼的帐篷,玉锦兮特意给他弄了一顶大的,就撑在了小河对岸的草地上。里头的家具也都是玉锦兮特意按照他目前的身高画的样子,让木匠打的。小五不喜欢繁复的花样,走的全都是简洁风,做起来一点儿都不费事。
不过半年的功夫,整套花梨木的家具就已经置办齐了。木匠还在继续打家具,只是有了充裕的时间,格外地讲究起来。
接下来要打的家具,才是要给珍姐儿的陪嫁。打的也不是一般的家具,而是箱子匣子之类常用的。至于那些大件儿的,玉宅里还有不少要替换的一般家具呢。
玉锦兮看过了两个熟睡的孩子,这才回到自己的保鲜区,躺在床上继续琢磨事儿。
大长公主的庄子是当年下嫁郭家时的陪嫁,地段非常好,出了朝阳门不远便是,离玉萃斋比较近。大棚还没有盖好,不过也快了,今年冬天就可以出产蔬菜。这个可以暂时放下。
等大棚里的蔬菜面世,京城里必会掀起一股新的热闹来,到时候久拖不决的玻璃工坊应该就可以被工部的人重视起来了。
空间里的粮食也买了不少,候城那边她也去看过几次,粮价基本保持平稳。等看看今年的粮食产量,然后再决定要不要在候城开粮铺。人倒是现成的,她去查看地瓜土豆的长势时,牤牛村的人还问呢。
太常寺四夷馆那边的通译生们,也没有什么问题。学生们毕竟有了前两次的经验,对当地已经比较适应,语言能力提升很快,再等半年就可以毕业,直接送到鸿胪寺当差了。
南洲那边还须再等一阵子才能到。
在洛邑守孝的敏国公等人,要到腊月里才出孝,那时候去接就行。
不对啊,她的事儿就这么多啊,没有落下的啊,怎么老觉得忘记什么事儿了呢?
玉锦兮想了半天无果,沉沉地睡去。
到了第二天给客路货物的时候,被客路一提醒才想起来,可不忘了一件事,还有个林家的幕僚在京城呢!
玉锦兮就在玉萃斋再次接见了郎贤文,开门见山地道:“家姐和外甥在林家过的是什么日子,郎先生也清楚了。既然林家不要他们母子俩,我玉家也不是养不起两口人。家姐无才无德,自然是配不上林大人的。还请郎先生回去跟林大人说,请他写一封休书来,自此之后家姐与他林家再无瓜葛。至于孩子,林大人既然把这孩子舍了,也自然看不上一个庶子,那就当这孩子从没生出来过,也不必林大人费心了。”
郎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