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187.商战序幕

也许是在铜庆开了个好头,在阿瓦买粮的事情十分顺利。

玉锦兮直接找了当地最大的粮商,拿了绸缎和珍珠去换。她给的价格十分公道,那粮商正愁上一季的陈粮积压甚多,玉锦兮此举恰是雪中送炭。

青山和帆悬全程跟着,虽然听不懂大人和人家说的话,可从对方表情上也能判断出这买卖成了。

青山感叹道:“咱们运气真好!”

珍姐儿却笑道:“才不是呢,爹爹是找了好久才找到的。”

她在空间里看得明白,玉锦兮是做了充分的市场调研,这才选中这家的。

青山立刻改口:“大人真能干!”

玉锦兮笑道:“别说闲话了,去检查一下。”

青山和帆悬立刻跟着粮商家的仆役一道,挨着检查粮食的质量去了。呃,除了尚未脱壳之外,没别的毛病。

玉锦兮并不在乎这个,见粮食没腐,当下便做了交接。

她也不瞒着人家,直接就把那些粮食收进了空间,把那粮商和仆役直接吓晕过去了。

等到醒来,哪里还见半个人影?

那时候,玉锦兮已经带着粮食和人,快到暹罗的地界了。

小五正在空间里哈哈大笑:“舅舅,您把他们吓到了!”

守着个外人就是不好,还得琢磨着怎么说话才符合幼儿身份。

珍姐儿也笑:“爹爹,您怎么不跟以前似的瞒着了?”

玉锦兮:“嗯,不瞒着了,以后都不瞒着了。”

她要挣信念之力嘛,再像以前那样遮掩,就没法子挣信念之力了。

她把目光扫向石碑,果然见信念之力的数值涨了两个。

甚好,甚好。

珍姐儿帮着她清点粮食,一五一十地数完了汇报:“爹爹,一共五千八百四十袋,那就是,就是……”

“五十八万四千斤。”小五接口。

珍姐儿:“呀,弟弟真聪明!”

小五一缩脖子,得,一时不察,忘记自己如今才不过是个三头身了。

玉锦兮沉吟道:“这是没有脱壳的,虽说一袋按一百斤装的,可阿瓦的斤两和大月的又有不同,还是要再过一遍秤。”

珍姐儿:“那咱们还要继续买吗?”

玉锦兮:“买!”

有那些救灾粮在,候城那边再坚持三四天毫无问题。那些大户们就是再手黑心黑,应该也不会太过分,不会直接就把灾民的粮食截留了去。

不过玉锦兮也没浪费丝毫时间,接下来的两天,她如法炮制,又在暹罗交趾两国购买了上百万斤的粮食,觉得这些足够支撑着和候城的大户们来一场商战了,这才北上。

经过京城的时候,还回了一趟家,又放下了玉萃斋接下来几天要售卖的蔬菜果品,甚至还有她顺手在海里捕捞的活鱼虾。

然后又是马不停蹄地奔赴候城。

已是腊月二十八,大月处处都弥漫着浓厚的年味,候城自然也不例外。只是城外的流民、城内的乞丐和时不时暴发的争吵械斗,把年味冲淡了许多。

珍姐儿忧心忡忡地问:“爹爹,这个地方的人怎么这么爱打架?”

自入城以来,他们都已经看到四起打架的事件了,还不是一两个人之间的争执,而是动辄十几人甚至几十人之间的争执。

“都是让粮食逼的。”玉锦兮叹口气道。她原先预想的没错,官仓的救灾粮虽说比以前的数量少了一半,但始终还是在坚持发放。可没有了她这样一个神助攻,拿到粮食的流民回乡就成了巨大的难题,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壮丁带着粮食勇敢地上路,大多数人还是选择留在了城里。

城里的人越来越多,就不免因为抢夺可容身的地盘发生争执。这时候的人都爱扎堆抱团儿,一个村子乃至附近好几个村子都在一起挤着,城里地方有限,可不就会发生小规模的械斗事件?

若只有这样还则罢了,可问题是还有源源不断的流民在涌入城内,打着领救灾粮后离开的旗号,奢求能在城里混得一席容身之地。

玉锦兮在了解了城里的大致情况后,又飞去了县衙和粮仓,结果让她火冒三丈。

蔡如安那个狗官,居然在策划着停止发救灾粮的行动!

粮仓里的救灾粮本来就被他砍了一半的量发放,如今才发了不过几天啊?竟然得寸进尺,要停止发放!

这样一来,那些流民还有命活么?!

就连珍姐儿都义愤填膺地道:“这个官儿真坏!”

玉锦兮怒道:“不止他一个!”

向蔡如安提这个建议的人正是城中的一位大户,确切地说,是城中几位大户的代表盛立金。

盛家是候城的地头蛇,有子弟入仕,也有良田百倾,更有店铺几十家。不止在候城,就连附近几个城镇,也都有他家的铺子。

候城这个地方虽然名为县城,可实际上规模并不亚于一般的府城,只是因为此地民风彪悍,又因前朝的原因,大月对此地一直采取打压政策,所以才把一个原本的泱泱大城给降成县城的。

名号虽然降了,可人口和铺子都在,候城这个地方的繁华程度也就可想而知。

这也能解释为何流民都往此地聚集,而不是往几百里之外的府城去的原因了。那府城原先不过是候城下属的一个小县罢了,就算是被朝廷当成了府衙所在,其繁华程度也无法和候城这个有历史积淀的相比。

玉锦兮懒得深究朝廷此举的用心,如今她面临的局面可要比以前严峻多了。

荣世广功劳到手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剩下的事体一应推给地方便是,可她是要挣功德点和信念之力的,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付出和好处。

没有了官府加成,那些流民们会相信她要免费送他们回乡么?

更何况如今可没有了以前那么多的救灾粮食,甚至一粒粮食也有可能领不到!

她空间里倒是存粮不少,免费赠与他们倒也不是不行。可是升米恩斗米仇,习惯了不劳而获的获取,谁敢保证那些人会不会因为少了几斤粮食或者晚了几天回家就心生怨怼?

她是要挣信念之力的,可不是白出力的,更不是来落埋怨的。

她找了个机会,和小五商量:“北北,我觉得我好像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小五抱着她的脖子说悄悄话:“老妈,您本来就救不了所有的人啊!连佛祖都只能度有缘人,更何况咱们一个普通人。”

玉锦兮叹气:“是啊,只是不甘心。算了,你说得对,我救不了所有的人,只能救能救之人了。”

小五:“嗯。老妈您也别只自己辛苦,我看那个青山和帆悬还是有些主意的,要不您和他们商量商量?”

他如今最大的问题就是年龄太小,就是有主意也不好大大咧咧地说出来。

玉锦兮继续叹气:“我错了,要是不带着珍姐儿过来,你就不用受这个委屈了。”

原来这几天他受的委屈,老妈都看在眼里啊,小五嘿嘿地笑:“没事儿的老妈,就是一个小丫头片子。再说我也能理解,那么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扔在京城我那个娘手里,真的不成,非得让她带歪了不可。”

就玉锦芳那个性子和见识,真不是能够教导珍姐儿的料。

主要是珍姐儿太有当姐姐的意识了,铆足了劲儿非要照顾他这个弟弟。要不是这样,小五完全可以和以前一样,避开珍姐儿和玉锦兮讨论的。

哪里像现在,娘俩说个话还得找机会?

趁着珍姐儿忙着摘黄瓜,小五语速飞快地道:“如今的形势不太好,蔡如安真的听取了盛立金的意见,停止发放救灾粮,那就更糟糕了。”

玉锦兮点头:“没错,当务之急是让他打消这个念头。”

小五道:“老妈您要不要现个身啥的?给他点儿压力,免得让他以为没人监督。”

这是个好主意,玉锦兮决定采纳。

蔡如安倒也不是真的撒手不管,那么多流民堆在城里,治安就是个颇令人头疼的事情。县衙里的人手全都派出去了也不够用,那些大户们已经开始组织自家的家丁上街维持秩序了。

不但如此,就连粮仓那边,他们也插了一脚。

流民若是领了粮食就乖乖回乡,蔡如安自然求之不得。可绝大多数流民领了粮食之后就在城里安顿下来,粮食不够填饱肚子的,更不够维持到开春的,为了能够活下去,流民之间抢粮食、抢地盘、抢做工机会的事件层出不穷,把蔡如安弄的焦头烂额。

既然他们不走,吃了饭就有了力气打架斗殴,那还是不要吃饱了。

蔡如安对于盛立金提出的主意就很是认可,救灾粮不发了,而是把粮食低价卖给大户们,由大户们设粥棚免费救济灾民,并由大户们负责维持秩序。

烫手的山芋扔给别人,自己干等着捞功劳,这个提议实在是太诱人了。

至于那些大户们也不吃亏,粥棚才耗费多少粮食?随便涨涨粮价就捞回来了。粥棚一天就给一碗稀粥,要想吃饱就得自己想办法。身上没有钱的,家里还有地;家里地卖光了的,还有一把子力气;连力气都没有的,还有自己这条命。

大街上有的是头上插了草的孩子、妇人,甚至也不乏正当壮年的男丁。

衣着光鲜的老爷太太们,坐着车乘着轿,掀开厚厚的帘子瞥一眼,自有自家的管事之流上前,三言两语就买到自家需要的人口。被买的人还感恩戴德,觉得从此有了活路。买人的人就此有了大善人的好名声,以后做事情也方便许多。

官绅勾结,老百姓就此没有了选择的余地,只能随波逐流。运气好还能活下去,在水浅之处成功上岸;运气不好,便就此沉没于水下,再无声息。

玉锦兮闭上眼睛,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这个令人憋闷的社会!

小五抚摸着她的脸:“老妈,您别生气,别着急。”

玉锦兮握住了他的小手:“嗯,我不气,不急。这个没办法,谁让咱们身处这样的时代呢?只能尽人事听天命,能救几个是几个了。”

再能干的人也不能脱离社会环境而存在,玉锦兮做好了心理建设,去找了个客栈要了一间房。

青山和帆悬一醒转就觉得格外地冷,这是什么地方啊?

玉锦兮催促道:“把厚棉袄穿上,这地方冷。”

两个人急忙翻包袱,把最厚的棉袄掏出来裹在了身上,这才觉得有点儿热乎气。

青山还提了个建议:“大人,还是别让小姐少爷出来了,这地方冷得邪门儿。”

玉锦兮点头:“嗯,他们俩小孩子,就不放出来添乱了。”

帆悬好奇地问:“大人,这是什么地方啊?”

玉锦兮回答:“候城。”

两人瞪大了眼睛:“候城?!”

就是那个正在闹灾荒的候城?怪不得这么冷!

这两年家里的下人们跟着玉锦兮也跑了不少地方,但大都是往南边收果子,还真从没有到东北这边来过。

青山好歹是去过沃难关的,两地做了个比较:“这地方好像比沃难关还要冷些。”

玉锦兮点头:“没错。”

帆悬感叹:“娘唉,咱们大月可真够大的。昨儿咱们还得穿夹袄呢,今儿就得穿厚棉袄了!”

玉锦兮:“咱们要在这地方多待几天,你们俩这棉袄怕也挡不住,一会儿先去买几件毛皮衣来穿着,莫要冻坏了。”

青山把手放在炭盆上烤:“大人,咱们要干什么啊?”

玉锦兮把城里的局势简略地讲了一遍,把自己的打算也说了。

青山眨巴着眼睛慢慢地道:“就怕人太多,大人送不过来,咱也不认识这边的路啊!”

玉锦兮:“路倒是没问题,人多也不怕,那些人都是按村子聚在一起的,一送就是一村。要是好几个村子挨着的,那就更快些。”

帆悬问:“可他们也不认识大人,会相信大人吗?”

玉锦兮叹道:“这就是麻烦所在了。还有,城里如今已是一石粮食卖五两银子了,那些流民必须送出去,若让他们继续在这城里坐吃等死,粮价怕还要涨。”

帆悬兴奋地道:“那不正好吗?咱们有的是粮食,可以趁机赚上一笔啊!”

玉锦兮摇头:“这个钱不能赚。”

青山道:“那也不能白给吧?那些粮商还不把咱们吃了?咱们可是外来的。”

玉锦兮:“正是如此。罢了,先一件一件的来,咱们还是先想想怎么减少城里的流民数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