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151.兵来将挡
- 众里寻她千百度之国师篇
- 唯儿时多梦故
- 4179字
- 2022-02-04 06:00:17
柴凤昌忧心忡忡地执行上官的命令去了,成不成啊?万一光禄寺就是铁了心从他们蕃育署这儿要鸡子儿怎么办?让他们上哪儿弄去?
还有,明儿真能弄来鸡子儿?那可不是几百个,是几千个!
柴凤昌愁的一宿没睡好,到了第二天一大早,顶了个黑眼圈儿就去敲玉锦兮院子的门了。
蕃育署后衙最大的院子,如今已经归了玉锦兮。到了散衙的时间把门一关,谁也不知道她去了哪里。光禄寺的单子不是每天都有,两三天才来一趟,每回到达的时候差不多都是九点左右。玉锦兮每天八点出门,还算是早的。
嗯,反正比项家豪早多了。
柴凤昌敲了半天没动静,一颗心越来越不安,大人不会是见势不妙跑了吧?
他不敢再敲,若玉锦兮真的跑了,衙署里最大的官儿就是他了。不对,他是唯一的官儿,到时候他不上谁上?小吏们干活儿行,顶事儿不行啊!
不成,他得躲躲。嗯,就跟这个一样,从里头把门一锁,就说自己生了重病起不来床,皇帝还不差饿兵呢,谁也不好把他一个病人拖起来干活儿不是?
柴凤昌便溜回了自己的院子,把大门一关,门栓一插,竖着耳朵听外头的动静。听啊听啊,等啊等啊,一直等到平常玉锦兮开门的点儿,外头终于有动静了。
脚步声、说话声、笑声……等会儿,怎么还笑起来了呢?
柴凤昌抓耳挠腮地苦熬了一会儿,实在听不清外面的动静,便趴在门上从缝里往外看。
得,还不如用耳朵听呢,就看见一堵墙了。
不成,这动静不对,不能再等了。万一大人真的把鸡子儿弄来了,他却不在场,那可就麻烦了。
柴凤昌打开门,轻手轻脚地出去,在拐角处探出头去。
大人院门大开,衙署里的小吏们好像都来了,正忙忙碌碌地点数呢!
柴凤昌大喜,大人高明!
他三步并作两步迈进了院子,老远便看到十几筐圆滚滚的鸡子儿。哎呦,真是鸡子儿!
玉锦兮正负手看着小吏们忙活,见柴凤昌来了便道:“来的正好,看着他们抬出去吧。”
这活儿一直就是他的,柴凤昌乐呵呵地带了人,把鸡子儿抬出去了。一边走一边问:“多少个?”
负责记录的小吏道:“不多不少,正好三千个。”
“呃,没有损耗的数么?”
按惯例,总得多几十个的损耗来意思意思,有财大家一起发嘛。
小吏道:“大人说了,打今儿起,一个多余的也不给。当面点清了数,当场签字画押。路上爱损耗多少就损耗多少,跟咱们没关系。”
这么硬气?柴凤昌莫名觉得有些兴奋。别看他们蕃育署在老百姓面前吆五喝六的显得挺威风,但在人家光禄寺面前,那就是个三孙子。
冷静下来,又觉得有些不安。玉锦兮上嘴皮一碰下嘴皮说一个多余的也不给,可跟人家打交道的不是他,而是他柴凤昌和这些小吏们!
到时候人家一发怒,他不会被推出来当替罪羊吧?
当日这位刚来的时候,他可没少跟着项家豪给人家使绊子。
柴凤昌忐忑地看着小吏们把十几个大筐一溜儿地在广场上摆好,又细心地在上头覆盖上麦草,再点了一遍鸡鸭数目,然后便是静等了。
光禄寺这回来的比往日还要早些,他们这边刚准备好不久,人家就拉了几辆大车到了。
一看来人,柴凤昌心里便是一咯噔,怎么这回换了个领头的呢?看那补子,竟是个从六品的寺丞,不多不少正好比他们的典署大人高了一级。
柴凤昌急忙对身边的小吏道:“快去禀告大人,今儿这事儿不对劲儿。”
小吏却道:“大人已经来了。”
柴凤昌这才注意到,穿着官服的玉锦兮已经在广场上站着了。
看见来人的时候,玉锦兮笑了笑。果然是有备而来啊,正好是比自己高一级的官员,这是觉得高一级就足够么?
平常来拉货的,不过就是个从九品的大使,官职里头最末一等。若是赶上这位大使偷懒,就连不入流的小吏们来负责也是有的。
从六品的官员,还真从未在蕃育署这里出现过呢。
玉锦兮严格遵守官场上的上下级见面礼仪,先毕恭毕敬地给人家拱手行礼。不管一会儿说什么,礼仪这种明面上的事儿,不能让人挑出毛病来。
来人倒也不是太过倨傲,也简简单单地回了一礼,做足了面子上的功夫。
玉锦兮也不多说什么,只管对着来人道:“大人请,光禄寺单子上所列的货物都已在此,还请贵属清点。”
来人是打着蕃育署拿不出东西来的主意的,见玉锦兮一脸平静,倒有些意外,难不成上头给的消息有误?
他也不动声色地让属下去一五一十地点数,这种事向来有惯例。属下随意捡了一筐,一五一十地数了,然后按照筐数拿算盘噼里啪啦一算,立刻就皱起了眉头:“大人,少了六十个。”
来人立刻沉了脸:“玉典署这是何故?”
玉锦兮不慌不忙地道:“哦,这一筐里装的少,总数却是够的。贵属只数了一筐,还有十四筐没点呢。”
来人大怒:“你竟让我一个一个清点不成?”
玉锦兮微笑:“大人稍安勿躁,单子上写的明明白白,就是三千个鸡子儿。我蕃育署从来忠心为君,差事上是从不打折扣的。说一个也不少,便肯定一个也不少。还请贵属点数。”
扬声道:“来呀,都闪开一旁,一人负责一筐,帮光禄寺的大人们看着,千万莫点错了,耽误了人家的事儿。”
蕃育署的小吏们立刻齐声洪亮地应了声是,一人找了一筐站在后头,还装模作样地对光禄寺的人道:“大人请点数。”
柴凤昌的嘴角抽了又抽,把头低了下去,脚底下慢慢地挪动,挪到了不起眼的角落。
光禄寺官员没想到今儿遇到一个光棍的,怒气冲冲地指着玉锦兮道:“好,玉典署只管等着。”
对着自己的属下们道:“点数。”
不就是点数么?一筐里也不过就是两百个左右,一会儿工夫也就点完了。只要少一个,看他怎么收拾这个不识时务的!
光禄寺的吏员们只好一五一十地点数,蕃育署的小吏们瞪大了眼睛看着,然后就有人道:“大人您点错了,不是二十五,是二十六。您手里拿了两个,不是一个。”
光禄寺的气呼呼地看了他一眼,这不是惯例么?
蕃育署的却正色道:“我们大人说了,如今的鸡蛋可金贵着,一个都不能多,一个也不能少。大人您要不要再数一遍?”
光禄寺的白了他一眼,手底下不免重了些。
蕃育署的立刻道:“大人您手轻些,这三千个鸡蛋可是我们蕃育署上上下下几十口子人,花了好几天才凑齐的。我把我老丈杆子家的鸡蛋都拿来了,人家可不是蕃育署的。”
光禄寺的气急:“就是损耗几个又怎样?”
蕃育署的笑了:“也不怎么样,只是这鸡蛋在筐里的时候可是好好的,我们可一个手指头也没碰,是大人您给弄破的。我们是没地儿补去的,大人您本事大,能补来也说不定。”
光禄寺寺丞的脸越来越沉,冷声对玉锦兮道:“玉典署这是什么意思?”
玉锦兮不紧不慢地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来:“大人请看。这是历年来光禄寺从蕃育署要的鸡鸭等数量。按我大月律例,只说鸡子儿这一项,蕃育署只管进上十万便是足数。可光禄寺每到岁末,便寅吃卯粮,将来年的鸡子儿充当本年之中。好在这数目差不太多,我蕃育署一心为君,这多余的就当我们的孝心了。可今年变本加厉,截止上一次,鸡子儿数量已达十五万六千四百八十六枚,足足比律例所规定的多出五成多去。”
对光禄寺寺丞铁青的脸一笑,接着道:“本来嘛,多吃几个少吃几个鸡子儿也没什么,我蕃育署上下最是忠心为君的,自家就是不吃不喝,也得把差事办好了。不能让陛下因为某些衙门办事不得力就受苦不是?可是啊,这一下子多出这么多来,我蕃育署实在是难为这无米之炊啊!”
见对方张嘴要说什么,快速地道:“实不相瞒,今儿这三千鸡子儿,已是蕃育署上下几十口子人勒紧了裤腰带,从嘴里省下的银钱,一个一个从别处买来的。大人,您今儿带了银钱来没有?如今天儿冷了,鸡子儿贵了,一个得要七文钱了。若是到了年根儿底下,十几文也是有的。大人是付银子还是铜钱?铜钱最好,那些小吏们使出浑身解数,有买五个的,也有买八个的,没个整数,不好算钱。若是都没带着,银票也凑合。虽说我们离城远,可只要大人方便,我们也不嫌麻烦。找几个人进城换成铜钱便是。”
光禄寺寺丞见她一口一个忠心为君,一句一个几十口子如何节衣缩食,气得手都是抖的,怎么,还跟他要上银子了?还什么铜钱最好?呸,一文钱也没有他们的!
玉锦兮的嗓门大,大家又都知道他们这儿是今儿这暗潮的中心,无不一心二用竖着耳朵听着的。等她说完,满广场一片静悄悄,落针可闻。
光禄寺的人都傻了,这个典署莫不成是个傻子?有他这么跟上官说话的么?
蕃育署的人听得这叫一个解气,还是他们的典署大人厉害啊,这些话一说,愣生生把对方给挤到墙头上去了。
光禄寺到底是给铜钱还是给银子呢?银票也成,咱们不挑!
只听得那位锱铢必较的玉典署又道:“三千个鸡子儿,一个七文钱,三七二十一,那便是两万一千文,大人若是给整钱,那便是二十一贯。若是给银子,那就是二十一两。银票嘛,也是这个数。虽说去兑换的时候免不了收些手续费,我们就当孝敬大人了,这亏我们蕃育署吃。”
光禄寺众人:这是抢钱吧?
蕃育署众人:大人威武!
所有人:出身商户的人就是会算账啊!
玉锦兮:便宜你们了,这些鸡蛋可是我自己养的鸡下的,我闺女一个一个捡的!
光禄寺寺丞胸口剧烈起伏,不止手抖,嘴唇也抖了起来,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你还吃亏?你吃个屁亏!
可惜他是个当久了官儿的,又是书香世家出身的,还真没见过这般撕开面皮把话说在当面的。
哪有玉锦兮这般的?就算是针锋相对的冤家对头,官场上也得笑着打机锋不是?就算是私底下各种算计巴不得第二天对方就被抄家灭族,可在外人面前,也是一副你好我好世代交好的模样啊!
还有,谁当官儿是动不动就把大月律例放在嘴边儿上的?官场上自有一套规矩,有几个是真拿着大月律例当事儿的?那是约束百姓的好不好?!
可这话他还真不能说,因为玉锦兮话说得一点儿都没错,就是再借给他八个胆子,他也不敢说他一个当官儿的敢不把大月律例放在心上。
还有那些鸡子儿,账目上白纸黑字记得明明白白的,每一笔都有他光禄寺的签字画押。
原来这家伙一直不动声色,竟是在这里等着他们!
光禄寺寺丞有些后悔,早知道今儿遇到这么一个混不吝的,他就把差事推给别人做了。如今骑虎难下,这银子是给还是不给?
给了吧?倒像是他们理亏似的,面子上着实不好看;不给吧?赖不过去啊,面子上还是不好看!
光禄寺寺丞犹豫着,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
玉锦兮十分厚道地道:“大人是头一次来,想来是给别人顶班的,怕是不知道这些具体事务。这样,大人今儿只管把这些东西拿去,我们明儿进城去一趟光禄寺就成。哦,对了,还有这些鸡鸭鹅,还有鸭子儿,按律例也快满数了。光禄寺众位大人都是为陛下办差的,我们也知道大人们不容易。这样,如果光禄寺实在弄不到鸡子儿什么的不好交差,只管跟我们蕃育署说。只是总要提前个十天半个月的才好,我们好歹认识几个养鸡养鸭的,多了凑不出来,少了还是能凑出来的。只是大人您可别忘了跟正经办这件事儿的人说,下一回万不能赊账的了。如今天冷,我们蕃育署也没有多余的鸡子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