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135.必有一伤

德诚会的会员商户都是多年的老商户了,不缺经验不缺铺子,缺的只是好货源,珩兴会在货源上掐了他们的脖子,这两年的日子过得十分不畅快。听胡掌柜在会里一说,有些人还是几年前打过交道的,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德诚会的上上下下就都知道了,前几年那个有路子的玉小哥儿重出江湖,最新鲜的夏橙已经运抵京城。

再一听提货的地点正是异军突起的玉萃斋,还有什么不信的?抢到批条的嫌会里给的配额太少;没抢到批条的则跺脚后悔不迭。等玉萃斋那边传来口风,只要是德诚会的会员便可去进货,还不限量,大喜过望,急急忙忙套了车就去拉货。

水果不好一下子进太多,有那聪明的在第一次的时候就少进了些,等卖完了就再去进,如是三番之后,玉萃斋的橙子没有了。

夏橙是客路负责收的,每天扒拉着算盘珠子算总量,算着还有一万斤的存量了,立刻跟玉锦兮建议:别卖了,再卖下去咱们自己该不够了,还有冬天呢。

玉锦兮意犹未尽地停了手,遗憾地跟来进货的客户说橙子没有了,不过我这儿还有杨梅,你们要不?

那必须要!

青山紧张地拿起算盘,可得看好了,少爷这一撒开欢儿地卖,还不知道会放出多少货去。

客路悄悄地问他:“杨梅你收了多少?”

青山竖起三根手指头来:“就三万斤,这东西太娇贵,不好存。”

客路:“糟糕,看这样子也撑不了几天,爹,爹,您收的是什么?”

巫二泉愣了愣:“我啊?我收的是枇杷,怎么了?”

“你收了多少斤?”

巫二泉想了想:“两万吧。”

这么少啊,客路和青山十分失望。

巫二泉道:“不少了,客路你收的天数多,橙子这东西又占分量。数我收的天数少,枇杷产量又不高,两万就不少了,换你去,你连一万也收不了。”

客路:“这个我信,可是爹啊,少爷这明显是收不住了。青山看着他那杨梅呢,我琢磨着明儿就得轮着您那枇杷,您可看好了,至少得留五千斤给咱们自己的铺子吧?都卖光了,咱冬天可就没货了。”

此话十分有理,巫二泉到了第二天,也跑到铺子里去盯着玉锦兮出货了。

玉锦兮好笑地道:“莫担心,我心里有数。”

青山和巫二泉都不信,反正底线就是五千斤,一看差不多了就喊停。

等到枇杷也卖出去了,几个人都舒了口气,少爷这回该去捞鱼虾了吧?那几缸子早就卖完了,好多客户眼巴巴地等着呢。

客路最是直接:“少爷,可不能卖果子了,咱那鱼虾才是正业,好几家都说了,等着咱的鱼虾请客呢,连定金都给了。”

玉锦兮把手一摊:“不得了了,巫掌柜发话了,成,明儿就去捞。”

大家哈哈大笑,从此就老拿巫掌柜这个称呼打趣客路。

玉萃斋连续放出了几样大宗的水果,让德诚会的商户们好好地出了一口气。珩兴会的生意不免受到影响,把几个副会长急得不行,偏偏会长罗新海也不知道怎么地生了重病,半个多月没露面。上门看望也不见,只说见不得生人。一直到了六月,才见到人影。

一见人就吓了一跳,怎么这人瘦成这个样子了呢?难不成见鬼了不成?

罗新海如今可听不得个“鬼”字,急忙把手摆成了蒲扇:“莫提,莫提。”

好吧,属下只好把关心他身体的话咽了回去,只拿会里的事务说。

罗新海强撑着听了属下的汇报,越听越心惊,拿了账本一看,这个月的利润居然缩水了三成,不觉就是一身冷汗。一下子损失这么多,他没法儿向大人交代啊!

“这是怎么回事?”

属下便把玉萃斋干的事儿讲了。

谁知道罗新海如今也听不得一个“玉”字,还没听属下说完,整个人就软了下去。属下急忙请大夫,大夫看了只说要静养。属下没辙,只好亲自把他送回家静养去。

可惜属下体贴他,主人却不会体贴他。荣世广在看到珩兴会这个月交上来的银子之后皱紧了眉头,这个罗新海是不是不想干了?

“去把他给我叫来!”

小厮是个消息灵通的,回道:“大人,罗管家生了重病,在床上躺了半个多月了。前两天刚好,去了会里一趟,又躺着让人送回来了。”

荣家的管家足有七八个,大多都是在外头替荣家做各种生意的,个个说出去也都有几分体面。荣世广也不好不给属下面子,只以为是他生病的缘故,还好好地问了几句。听闻需要静养,便皱了眉头,这一静养下去,还不知道要静养多久,总要有个得力的接手才成。

小厮开开心心地应了大人的吩咐找大管家去了,抽空还找人给他二叔蒙树江送了个信,珩兴会那边出缺了,二叔你赶紧找大管家送礼去。

蒙树江在接到侄儿的传信之后,立刻精心备了几样礼送去给大管家,不到三天就走马上任了。

等罗新海知道了自己会长的位子被人占去之后,已经又是半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他在家破口大骂了半天,骂累了也想明白了,喝了口茶又躺下了,他还是静养吧。跟玉萃斋对上,能有什么好果子吃么?他可听明白了,这个玉锦兮,极有可能就是让他吃过大亏的那个。还是静养好,静养好,躲起来没祸事。

六月盛夏时节,本地产的水果就足够德诚会卖的,玉锦兮就难得地休息了几天。郭家因为天气炎热给家学的孩子放了一个月的暑假,玉锦兮正是闲极无聊的时候,便带着珍姐儿满大月跑,顺带着又开发了几个水果基地。她是个懂行的,人家的果子还在树上就能判断出质量和产量来,早早地下了定金,直让那些果农欢喜不已。

若是遇到正是成熟期的果子,她也来者不拒,只要是好果子,不管多少都收了。隔三差五地回一次京城给玉萃斋补充鱼虾货源的时候,偶尔也出些货。次数一多,不免被珩兴会的人惦记上了。

蒙树江没跟玉锦兮打过交道,见这一个小小的铺子居然敢跟珩兴会作对,便怒火丛生,派了心腹去交涉。

正赶上玉锦兮在铺子里卖香蕉呢,大月可没有后世的香蕉催熟技术和运输实力,京城里压根儿就见不到这种东西卖。若不是玉锦兮的名头在这儿摆着,德诚会的人还真不敢卖这个。

不过玉锦兮仗义,只批发那些八成熟的给他们,也可以不多,几十斤就成。这样一来,就算是这果子从来没卖过,仍然有不少人进货。

客路和青山在玉锦兮的指挥下,小心翼翼地把成串的香蕉割下来。这东西少爷卖的价比较黑,一根就是一个大钱,一两银子就能买十根。

这可是批发价,等这些商户卖出去的时候,价格至少还要再加几成。

可要价这么高,数量却上不去,实际上也挣不了多少银子。

客路和青山觉得这笔买卖做得不值,这香蕉可是少爷花了好几天才弄回来的,比起海鱼海虾来,性价比一点儿都不高。对了,性价比这个词儿,还是少爷他自己教的呢。

可这俩已经习惯听玉锦兮吩咐了,虽然心里有一大堆疑惑不解,还是老老实实地数香蕉数银子。

蒙树江的心腹一看这奇怪的果子就呆了呆,风传德诚会又有了一个新靠山,这才在前一段和本会的竞争中占据了上风,原来竟是真的。

这位新靠山是哪个山头的神仙啊?居然连这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都能弄到?德诚会的人莫不是傻子吧?也不尝尝看,也不知道能不能卖出去,就这么闭着眼睛进货?

心腹头脑比较灵活,见不管是谁来进货,玉锦兮都卖,便也装着是来进货的商户,一张口就要五十斤。

玉锦兮看了看他:“不卖。”

心腹奇怪地道:“那些人你都卖,为何到我就不卖了?我又不少你银子。”

玉锦兮:“我这儿只跟德诚会的人做批发的买卖。”

心腹:“呃,那我零买。”

玉锦兮笑笑:“零买啊?过半年再来。”

有一个进货的商户斜着眼道:“来,来,来,我这儿零卖,一两银子一根,卖你!”

心腹大怒:“你抢钱么?”

“怎么?容你珩兴会到处抢人生意,就不许我们光明正大做买卖了不成?”

心腹这才知道自己被人看穿了身份,气呼呼地甩袖而去。

屋内众人哈哈大笑,有德诚会的商户担忧地道:“咱们这样,不会给玉公子招祸吧?珩兴会后头可是顺天府。”

玉锦兮冷哼了一声:“他顺天府家的好几个少夫人大小姐合起伙来,欺负我拿着请帖上门做客的六岁闺女,这样的人家,就算是身居高位,也为人不齿。我玉锦兮虽然不是高官显贵名门大儒,却也是不容人家这么欺负的。”

德诚会的人这才知道为何玉锦兮会帮着本会与珩兴会作对,不由暗自庆幸,得亏珩兴会的人自己作死,否则这么大本事的人,可不会跟自家合作。

不过好几个大人欺负人家一个六岁的孩子,这孩子还是他家下了帖子请的,这行事的确是够下作的。

在德诚会这几人的有心推动下,这句话慢慢地就传了开来。平民百姓最喜说达官贵人家的八卦,更何况还是这种几个大人欺负一个小孩儿的事情,就算是在下九流中也是令人十分不齿的。说话的人自觉站在了高处,就十分看不上这话中的几个大人,话里不免就带了几句评价。

听的人一边点头表示同意,一边加上几句自己的理解臆测,还有几个了解荣家的亲戚关系的,连荣家有几个少夫人都给加上了。

还有更了解的,把荣家到底有几个小姐,谁嫁到了谁家,谁和谁家定了亲也都给添了进去。讲故事么,总得详略得当才显得跌宕起伏,总得有名有姓才显得真实可靠不是?

传着传着,就传出了不同的好几个版本,有那格外好事儿的,甚至把荣家有几房姨娘的事儿都给编排上了。

也是荣家的运气不好,最近京城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大热天儿的,街坊邻居也爱凑在树荫下摇着蒲扇避暑聊天,这就成了京城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像这种事情,最后一个知道的永远是当事人。

荣家大少夫人吴氏在家里接待了急匆匆赶来的亲娘,见亲娘脸色十分难看,不由担忧地问道:“娘这是怎么了?”

吴家夫人恨恨道:“你还问我怎么了?我还没问你怎么了呢?我问你,你到底做了什么?让人家在外头说咱们家嫁出去的女儿如何跋扈如何嚣张!就因为这个,你妹妹好好的一门亲事给毁了!”

吴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做什么了?娘从哪里听到的混账话?”

吴家夫人便把外头流传的话,捡了相对好听的那个版本说了。到最后还道:“何止咱们家名声受损,你妯娌家的娘家,你婆家,可都是有女儿的!”

吴氏呆愣片刻:“怪不得六妹妹好好的一门亲事,那边突然就反悔了。”

吴家夫人拍着巴掌:“我就说吧?!这种话传出去,最倒霉的就是没出嫁的女儿家。你赶紧想想,这话到底是怎么传出来的?”

吴氏大喊冤枉:“我哪里知道?我就是再飞扬跋扈,也不会欺负一个孩子啊!还是好几个大人一起欺负一个孩子,娘也想想,这怎么可能!”

吴家夫人白了女儿一眼:“我还不知道这个?只是无风不起浪,你还是赶紧想想,到底什么时候得罪了这样的一个人吧!”

吴氏都快哭了:“她一个商户的女儿,跟咱们这样的人家八杆子打不着,怎么可能是我们家的客人?”

吴家夫人见女儿着急,好歹是亲娘,提醒她道:“有没有可能是别人家带来的?那玉萃斋后头可是敏国公郭家的小八,是大长公主所出的老来子,会不会是他们家?”

一提起郭家,吴氏就有印象了。把自己嫁过来之后跟郭家女眷打交道的经历一一搜肠刮肚地找出来,细细翻检了一番,大约有了个印象。

“要说郭家带个商户家的女儿来我们家做客,还的确有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