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评价体系

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需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政策的执行,还迫切需要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程和成果进行量化评价,以高效地对乡村振兴的进展和成效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推进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构建科学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细化和部署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各级党委和政府也开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然而,目前缺乏对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体系的细化研究,难以对乡村发展水平进行量化监测,以厘清发展短板和发展目标。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可以在省级层面对乡村振兴水平进行横向比较,系统地梳理各省的发展优势和薄弱环节,明确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难点和努力方向,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进各地乡村振兴进程提供量化管理依据;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乡村地区进行监测、评价和对比,有利于总结发现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实践经验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便于精准施策,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一)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体化

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是乡村。乡村包含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极其丰富的内容,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特大系统,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将党中央和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具体化。构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对乡村振兴建设动态进行直观描述,给乡村振兴的未来愿景绘制蓝图,使乡村振兴的决策者和建设者明确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并提高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二)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监测和纠偏

构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监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进程,如在20字方针总要求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哪些方面进展相对缓慢,等等。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对乡村振兴进程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乡村振兴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产业空心化、生态环境、农村教育等问题,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纠正发展中的偏差,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三)有利于分类指导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构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评价指标体系可根据各地的评价指数明确现有农村状况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从而科学地度量乡村振兴建设的进展和水平,掌握各地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为分类指导各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量化管理依据。

二、评价指标的选取

(一)科学性与普适性相结合

评价的科学性是指评价的选择应该能够比较客观和真实地反映出乡村振兴在各个方面的现状、综合绩效和可持续改进能力。普适性是指指标体系既能够适用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横向比较,也能够对某一省在不同年份进行纵向比较,从不同的视角反映每个省乡村振兴发展的实际水平。

(二)系统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乡村振兴内涵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其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够覆盖综合评价要求的所有重要方面。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从整体上对乡村振兴进行系统评价。评价指标应该可进行定量或定性测量和同类比较,只有这样才能应用到综合评价分析中去。既保证每个指标的经济含义明确,也要避免理论可行而无法运用于实践,确保指标评价结果的可操作性。

(三)创新性与历史性相结合

创新性是指评价体系要与众不同。因为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行监测评价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套成熟统一的办法,没有经验可借鉴,因此需要不断尝试、大胆创新。历史性是指评价体系要尊重历史、注重传承。任何社会评价都必须历史地、发展地、全面地看问题,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而言,其评价体系也必须与传统的评价体系联系起来看,吸收其先进、可用的养分,去除其过时、落后的成分,以保持其先进性。

(四)硬指标与软指标相结合

硬指标是指评价体系中比较刚性的指标,包括物质激励、经济发展、人均收入、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这些指标往往是可以直接量化的。而软指标是指评价体系中比较柔性的指标,比如文化、道德、社会建设、生态保护、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乡村人才保护等指标是定性的,无法直接量化,需要进行一定的计算和转换。在以往的一些评价体系中,人们往往比较重视硬指标,因为它们便于量化统计,而不重视定性的软指标。对此需要进行纠正。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文件,在结合已有研究乡村振兴指标体系文献的基础上,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总要求,产业兴旺是乡村经济建设的核心;生态宜居是乡村生态建设的重点;乡风文明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主线;治理有效是乡村政治建设的根本;生活富裕是乡村社会建设的基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自然要从这五个方面来选取具体评价指标(见表2-1)。

表2-1 乡村振兴战略评价指标体系

(一)产业兴旺指标

该类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乡村振兴过程中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科技化水平和农业多功能开发利用程度。该指标下设5个二级指标,其中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反映农村一定时期的粮食产出能力,确保粮食供应;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可综合地反映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大小;农业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农业劳动者生产效率的指标;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可反映出加工农产品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能反映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

(二)生态宜居指标

该类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乡村振兴过程中农业面源污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该指标下设4个二级指标,其中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体现农村对废物处理循环利用的效果;村庄绿化覆盖率是反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状况的重要指标;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村占比反映对垃圾的处理情况,能否保持环境整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反映农村环境卫生面貌的改善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

(三)乡风文明指标

该类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文化教育建设、公共文化发展和优秀文化传承情况。该指标下设4个二级指标,其中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反映农村文化服务水平;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可反映农村地区参与文明村镇创建的积极性;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反映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状况,能否提升教育质量;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反映出农民消费理念的改善。

(四)治理有效指标

该类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乡村振兴过程中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民主治理情况。该指标下设5个二级指标,包括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建有综合服务站的村占比、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村占比、有村规民约的村占比、集体经济强村比重。

(五)生活富裕指标

该类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该指标下设4个二级指标,其中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农村家庭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城乡居民收入比是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可看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状况;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比例反映出农村交通物流设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