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要解决的问题。
440万年以前的古人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一个开阔的林地里,最大限度地利用周围的资源。因此,它们在“梯云纵”的基础上,发明了“凌波微步”,站了起来。
400万年前,地球的气候在进一步向干冷的方向转换的同时,振荡频率也不断加强。其中有两次特别明显的大幅降温,一次是380万—370万年前,第二次则是200万—150万年前。第一次降温让C4作物,也就是耐旱的作物开始大量出现,封闭的林地变成了开阔的林地;第二次降温则彻底改变了地貌,开阔林地变成了稀树草原。
面临越来越稀少的林地和越来越普遍的草地,这一阶段的古人亟须解决的问题便成了如何在开阔的平地上站稳脚跟。地上的生活显然和树上不同,机会更多,危险也更多,光会直立行走,是没办法把这一幕演好的。所以,为了站稳脚跟,这一幕的主演们开发了新的本领——吃。因而,人类演化大戏第二幕的主题,就成了《一次成功的软着陆之饮食男女》。
和第一幕大戏那种“门庭冷落鞍马稀”的状况不同,这幕戏里,主角云集,剧情复杂,让人眼花缭乱。而且,尽管生活在几百万年前,演员们却长得十分相像,考古学家们使出所有的技术手段,才勉强把它们分成了两类: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家族和傍人(Paranthropus)家族。
一般认为,南方古猿是我们智人的直系老祖宗,傍人是二大爷。二者本来算是比较近的亲戚,会的都差不多,但是,就如何在平地上站稳脚跟的问题上,二者还是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路线。
南方古猿注重多元化发展,讲究综合素质,所以,在一段时间内,专业技术不如后者厉害,没什么厉害的技能。但好在它们所有的业务都没有荒废,环境一旦变化,要转型也相对容易。所以,经过几十万年的钻研,它们学会了“开外挂”——制造工具,使用火。
傍人从一开始就非常专注,十分注重专业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在吃上非常下功夫。所以,经过几十万年的钻研,逐渐发展出了一套可以把桌子都粉碎掉的咀嚼装置。
这种专业技术的发展,无疑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们能够繁荣昌盛,独领风骚。但生活不仅仅是吃,吃也不是生活的全部。因此,当环境变化时,光吃就有点儿跟不上形势了。于是,沧海桑田之后,那个综合素质好的,占据了上风,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那个专业技术强的,慢慢沦为龙套,最后消失在茫茫历史的阴影之中。
它们的不同命运,充分说明,在历史这条无边无际、波澜壮阔、充满激流险滩的长河之中,任何只走专业化的道路,都不是长久之计。在风平浪静、天空海阔的时候,扯一张帆,就可轻松向前,但更多的时候,历史是一条充满旋涡、暗礁、险滩、急弯的河,光靠一张帆,显然是要葬身鱼腹的。要平安到达终点,最完美的办法,是拓宽自己的视野,不要只配备一种技能。否则,当潮流转变,当初保证自己占尽优势的技术壁垒,可能反而会成为妨碍自己迎接新挑战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