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国家司法考试同步训练题解:法理学·法制史·宪法·司法职业道德
- 飞跃司考辅导中心
- 3字
- 2021-09-18 16:53:19
法理学
第一部分 客观题
第1课 法的本体*
1.法律谚语:“平等者之间不存在支配权。”关于这句话,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3/1/9,单选)
A.平等的社会只存在平等主体的权利,不存在义务;不平等的社会只存在不平等的义务,不存在权利
B.在古代法律中,支配权仅指财产上的权利
C.平等的社会不承认绝对的人身依附关系,法律禁止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奴役
D.从法理上讲,平等的主体之间不存在相互的支配,他们的自由也不受法律限制
2.《婚姻法》第19条第1款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关于该条款规定的规则(或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3/1/10,单选)
A.任意性规则 B.法律原则
C.准用性规则D.禁止性规则
3.韩某与刘某婚后购买住房一套,并签订协议:“刘某应忠诚于韩某,如因其婚外情离婚,该住房归韩某所有。”后韩某以刘某与第三者的QQ聊天记录为证据,诉其违反忠诚协议。法官认为,该协议系双方自愿签订,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故合法有效。经调解,两人离婚,住房归韩某。关于此案,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2013/1/11,单选)
A.该协议仅具有道德上的约束力
B.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能仅被看做是一种内心活动,而应首先被视为可能在法律上产生后果的行为
C.法律禁止的行为或不禁止的行为,均可导致法律关系的产生
D.法官对协议的解释符合“法伦理性的原则”
4.赵某与陈女订婚,付其5000元彩礼,赵母另付其1000元“见面礼”。双方后因性格不合解除婚约,赵某诉请陈女返还该6000元费用。法官根据《婚姻法》和最高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相关规定,认定该现金属彩礼范畴,按照习俗要求返还不违反法律规定,遂判决陈女返还。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3/1/12,单选)
A.法官所提及的“习俗”在我国可作为法的正式渊源
B.在本案中,法官主要运用了归纳推理技术
C.从法理上看,该判决不符合《婚姻法》第19条“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之规定
D.《婚姻法》和《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均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
5.公元前399年,在古雅典城内,来自社会各阶层的501人组成的法庭审理了一起特别案件。被告人是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其因在公共场所喜好与人辩论、传授哲学而被以“不敬神”和“败坏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在监禁期间,探视友人欲帮其逃亡,但被拒绝。苏格拉底说,虽然判决不公正,但逃亡是毁坏法律,不能以错还错。最后,他服从判决,喝下毒药而亡。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3/1/52,多选)
A.人的良知、道德感与法律之间有时可能发生抵牾
B.苏格拉底服从判决的决定表明,一个人可以被不公正地处罚,但不应放弃探究真理的权利
C.就本案的事实看,苏格拉底承认判决是不公正的,但并未从哲学上明确得出“恶法非法”这一结论
D.从本案的法官、苏格拉底和他的朋友各自的行为看,不同的人对于“正义”概念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6.一外国电影故事描写道:五名探险者受困山洞,水尽粮绝,五人中的摩尔提议抽签吃掉一人,救活他人,大家同意。在抽签前摩尔反悔,但其他四人仍执意抽签,恰好抽中摩尔并将其吃掉。获救后,四人被以杀人罪起诉并被判处绞刑。关于上述故事情节,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2013/1/53,多选)
A.其他四人侵犯了摩尔的生命权
B.按照功利主义“最大多数人之福祉”的思想,“一命换多命”是符合法理的
C.五人之间不存在利益上的冲突
D.从不同法学派的立场看,此案的判决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
7.《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8条第1款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关于该条款,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3/1/54,多选)
A.规定的是确定性规则,也是义务性规则
B.是用“规范语句”表述的
C.规定了否定式的法律后果
D.规定了家庭成员对待老年人之行为的“应为模式”和“勿为模式”
8.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法律程序保证实现的社会规范。关于法的这一特征,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3/1/55,多选)
A.法律具有保证自己得以实现的力量
B.法律具有程序性,这是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征
C.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法律主要依靠国家暴力作为外在强制的力量
D.自然力本质上属于法的强制力之组成部分
9.关于我国立法和法的渊源的表述,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2013/1/87,不定项)
A.从法的正式渊源上看,“法律”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B.公布后的所有法律、法规均以在《国务院公报》上刊登的文本为标准文本
C.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均可采取“条例”、“规定”、“办法”等名称
D.所有法律议案(法律案)都须交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表决和通过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种观点,不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观点?()
A.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时代、民族的永恒不变的争议或道德准则
B.法学作为科学无力回答正义的标准问题
C.法在本质上是内含一定道德因素的概念
D.凡同道德对抗的法均是法
2.下列关于法的普遍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项?()
A.法的普遍性是指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
B.法的普遍约束力是以外在强制力为特征的约束,而其他社会规范则以内在强制为主要特征
C.法的普遍性在空间上是以国家主权管辖范围为界,因此,它不是绝对和无限的
D.法具有普遍性,因此,一切具体的法律的效力是完全相同的
3.关于法的本质的表达中正确的是:()
A.法的本质是法的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的统一
B.法是公共权力机关按照一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和认可的,并由正式的权力机制保证实现,这些体现了法的正式性,而法的正式性正是法的本质的最终体现
C.法的本质根源于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D.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主要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具有公共性
4.《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5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关于这一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从法的要素角度看,该规定属于任意性规则
B.从法的适用角度看,该规定在适用时不需要法官进行推理
C.从法的特征角度看,该规定体现了法的可诉性特点
D.从法的作用角度看,该规定为行为人提供了不确定的指引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荀子曾经说过:“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这说明人是最关键的,法既然不能独立于人存在,法的存在是无用的
B.法律并非无所不能,它也有其局限性
C.在法治社会中,法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D.法律仅调整人的行为,不能涉及人的思想
6.《物权法》第116条规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关于这一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该规定属于法律要素中的确定性法律规则
B.该规定对于具有物权孳息关系的当事人可以起到很明确的指引作用和预测作用
C.该规定事实上允许法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以习惯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
D.对“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重要法律概念含义的解释应该首先采用客观目的解释的方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34条规定:“合同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从法的规范作用看,该项规定属于下列哪一情况?()
A.个别指引
B.确定的指引
C.有选择的指引
D.非规范性指引
8.法的作用与法的本质及目的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下列关于法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选项?()
A.法由社会所决定,不具有独立性
B.法的作用间接表现为国家权力的行使
C.法律之所以能调节人的行为,在于它以国家权力为后盾,这是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D.法对社会作用的程度是法律自身能够决定的
9.下列情形中,属于法律制裁的是哪一项?()
A.林某因骑车不慎,撞伤他人,被法庭判决赔偿300元
B.某私企职员王某因侵占单位资金,被单位开除
C.常某因违约被仲裁机构裁定赔偿对方当事人损失10万元
D.钟某因生活作风问题被开除党籍
10.在讨论法的作用的限度问题时,几位同学分别谈了他们的看法。小赵认为,法律不能调整人们的内在思想,但是对于人们的外部行为,法律的调整显然优越于其他社会调整手段;小钱认为,法律追求形式合理性难免会牺牲实质合理性,因此法律中的正义有时会有必然的内在冲突;小孙认为,虽然法律代表着公平和正义,但是它实际上在很多时候不可能平等地保护每一种利益;小李则认为,“徒法不足以自行”,再好的法律也得人来执行,因此在法律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人的素质不可忽视。上述同学的观点中错误的是:()
A.小赵的观点B.小钱的观点
C.小孙的观点 D.小李的观点
11.张女穿行马路时遇车祸,致两颗门牙缺失。交警出具的责任认定书认定司机负全责。张女因无法与肇事司机达成赔偿协议,遂提起民事诉讼,认为司机虽赔偿3,000元安装假牙,但假牙影响接吻,故司机还应就她的“接吻权”受到损害予以赔偿。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张女与司机不存在产生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
B.张女主张的“接吻权”属于法定权利
C.交警出具的责任认定书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D.司机赔偿3,000元是绝对义务的承担方式
12.《集会游行示威法》第4条规定:“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关于这一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该条是关于权利的规定,因此属于授权性规则
B.该规定表明法律保护人的自由,但自由也应受到法律的限制
C.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因此国家利益是我国法律的最高价值
D.该规定的内容比较模糊,因而对公民不具有指导意义
13.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同时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该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体现了解决法的价值冲突的哪种原则?()
A.比例原则 B.秩序优先原则
C.个案平衡原则 D.价值排序原则
14.下列关于法的价值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法的价值能弥补法律在对现实社会变化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方面的缺陷
B.法的价值的本质在于法律的存在、变化和作用的效果是以满足主体的内在尺度为实质内容的
C.法的价值与人的客观需要紧密相关,而人的需求多种多样,因此法的价值也有所不同
D.法的价值主要是对实然法的认识,因而法的价值的研究应主要在实在法范围内
15.法的价值中最本质的价值是自由,正如马克思所说:“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专制制度下的法律虽然由国家制定,形式上具有合法权威,然而由于本质上背离了自由的要求,因而只能是一种徒具形式的“恶法”。任何不符合自由意蕴的法,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针对这一观点,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发表了下列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甲同学认为,自由是极为神圣的,限制自由的法就不是法
B.乙同学认为,自由是神圣的,但自由也应有限度,这个限度应由统治者来规定
C.丙同学认为,自由诚可贵,法治亦重要,即使是现代社会,自由也应是法治范围内的自由
D.丁同学认为,人们所说的“任何不符合自由意蕴的法,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适合这种说法
16.为维护公共秩序,必要时可能会实行交通管制,但应尽可能实现“最少限制”,以保障社会上人们的行车自由。对于这一规定所体现的解决法的价值冲突的原则,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个案平衡原则
B.比例原则
C.价值位阶原则
D.自由裁量原则
17.关于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法律规则的理解和表述,下列哪一选项不能成立?()
A.法律规则并不都由法律条文来表述,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
B.法律原则最大限度地实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C.法律概念是解决法律问题的重要工具,但是法律概念不能单独适用
D.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
18.我国《宪法》第26条第1款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该条文体现了国家政策,是典型的法律规则
B.该条文既是法律原则,也体现了国家政策的要求
C.该条文是授权性规则,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权
D.该条文没有直接规定法律后果,但仍符合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19.“本法第×条罚款规定与罚款收缴分离的规定,由国务院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这一规定属于下列哪项法律规则?()
A.确定性规则 B.委任性规则
C.准用性规则 D.权利性规则
20.黄某于2008年4月在某市住宅区购得一套住房,2009年7月取得房产证。当年10月黄某将住房租借给廖某。廖某在装修该房时损坏自来水管道,引起漫水,将楼下住户陈某的住房浸泡。陈某要求廖某予以赔偿。对此事件,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黄某对自己所购买的住房仅有相对权,故其法律义务也是相对的
B.廖某不是住房的所有人,故对陈某的损失不负法律责任
C.此侵权案件首先应依据法律原则来加以处理
D.此案件的处理应直接适用法的正式渊源
21.下面的法律规定中,哪一条是法的要素中的法律规则?()
A.《公务员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B.《宪法》第26条规定:“国家保护与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C.《广告法》第33条规定:“户外广告的设置规划和管理办法,由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广告监督管理、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公安等有关部门制定。”
D.《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22.我国《婚姻法》第18条规定:“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下列哪一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A.这一法律条文规定了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
B.这一法律条文规定了法律规范的“假定条件”和“行为模式”
C.这一法律条文规定了法律规范的“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D.以上选项都不对
23.《劳动合同法》第19条第1款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关于这个条文,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该条规定不属于法律原则
B.该条规定属于法律规则中的授权性规则
C.该条规定对于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具有指引作用
D.审理劳动合同纠纷的仲裁员可以该条规定判断劳动合同的相关条款合法还是违法、有效还是无效,就此而言,该条规定具有评价作用
24.法律规则是法律的基本构成因素。下列关于法律规则分类的表述哪一项可以成立?()
A.《律师法》第13条规定:“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业务;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此规定为义务性规则
B.《中小企业促进法》第31条规定:“国家鼓励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开发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此规定为强行性规则
C.《宪法》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此规定为命令性规则
D.《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62条规定:“军队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本条例制定。”此规定为准用性规则
25.下列关于法律规则分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政府采购法》第8条规定:“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属于中央预算的政府采购项目,由国务院确定并公布。”此规定是委任性规则
B.《拍卖法》第56条第1款规定:“委托人、买受人可以与拍卖人约定佣金的比例。”此规定既是确定性规则,也是授权性规则
C.《招标投标法》第20条规定:“招标文件不得要求或者标明特定的生产供应者以及含有倾向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其他内容。”此规定既是强行性规则,也是命令性规则
D.《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10条规定:“出口产品可由合营企业直接或与其有关的委托机构向国外市场出售,也可通过中国的外贸机构出售。”此规定是任意性规则
26.我国《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对该法律条文的下列哪种理解是错误的?()
A.该法律条文规定的内容是法律原则
B.格式条款本身追求的是法的效率或效益价值,该法律条文规定的内容追求的是法的正义价值
C.该法律条文是对法的价值冲突的一种解决
D.该法律条文规定了法律解释的方法和遵循的标准
27.有关“法的渊源”的下列表述中,均错误的组合是:()
①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②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都构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③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以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④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⑤在我国,习惯不可以成为法的正式渊源。⑥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法的渊源,在英美法系国家主要是制定法,而大陆法系国家则以判例法为主要的法的渊源。
A.①、②B.③、④
C.④、⑤D.③、⑥
28.下列关于法的渊源的效力原则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哪一个?()
A.自治条例所作的变通规定,其在自治区内优先于法律法规适用
B.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的,法律的效力等级高于法规,应优先适用
C.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特殊规定与旧的一般规定不一致的,由制定机关裁决
D.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的,应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2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规范性法律文件必然都由规范性法律条文构成,不会出现非规范性法律条文
B.规范性法律文件都具有立法的性质
C.非规范性法律文件都不具备立法的性质
D.非规范性法律文件都是以非规范性法律条文为基础而构成的
30.关于法律语言、法律适用、法律条文和法律渊源,下列哪一选项不成立?()
A.法律语言具有开放性,因此法律没有确定性
B.法律适用并不是适用法律条文自身的语词,而是适用法律条文所表达的意义
C.法律适用的过程并不是纯粹的逻辑推理过程,而有法律适用者的价值判断
D.社会风俗习惯作为非正式的法律渊源,可以支持对法律所作的解释
31.我国《合同法》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对此,下列说法哪项可以成立?()
A.习惯与现行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利益不相抵触的,就具有正式的法律渊源的意义
B.交易习惯的效力优于合同法
C.我国法律规定习惯在特定情况下具有正式的法律渊源地位
D.习惯不能作为人们行为的依据
32.下列关于法的渊源、法律体系和法律部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成文法渊源一般是法的正式渊源,而不成文法渊源则一般是法的非正式渊源
B.法的渊源是法的发展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法的体系的总和
C.法律体系是一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司法考试范围内的各个科目就是对我国法律体系的全面考查
D.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3.法律体系是一国现行法律构成的体系,反映一国法律的现实状况,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不包括哪一选项?()
A.《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B.《深圳经济特区禁止食用野生动物若干规定》
C.《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34.下列有关法律部门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就是一个部门法
B.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可以包括不同法律部门的法律规范
C.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其规范的性质,可以归属于不同的法律部门
D.《刑法》是“刑法”这一部门法的主要组成部分
35.下列哪些法规只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A.行政法规
B.省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C.较大的市的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D.自治州的自治条例
36.下列哪种法律冲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A.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
B.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
C.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的
D.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的
37.A国公民甲前往B国旅游,因故意杀害本国人而被B国警方逮捕。甲之子即向A国法院请求司法帮助。A国法院以甲不在国内,则不受A国法律约束与保护;如果在A国内不论哪国人,A国法律都给予约束与保护为由作为答复。A国法律对人的效力属于哪一原则?()
A.属人主义 B.属地主义
C.保护主义 D.结合主义
3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84条规定:“外国法人以其注册登记地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依其本国法确定。外国法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的民事活动,必须符合我国的法律规定。”该条规定所体现的是哪一个原则?()
A.属人主义原则
B.属地主义原则
C.保护主义原则
D.属人主义和属地主义之折衷原则
39.甲国法律规定,新法原则上不溯及既往,但是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新法。那么,甲国对于法的溯及力采用的是哪一原则?()
A.从旧兼从轻原则
B.从旧兼从重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新兼从重原则
40.甲与乙因琐事发生口角,甲冲动之下将乙打死。公安机关将甲逮捕,准备移送检察机关提起公诉。这时,甲因病而亡。公安机关遂做出撤销案件的决定。公安机关是基于下列哪一种原因撤销案件的?()
A.法律行为
B.违法行为
C.事实构成
D.自然事件
41.下列有哪一项不属于或不能构成法律关系?()
A.张三经李四(精神病人)的父母同意而收养李四
B.甲乙根据《合同法》订立抵押合同
C.8岁的乙在甲年满10周岁时将自己价值2000元的自行车赠送给甲
D.甲与乙约定选择法院管辖
42.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后乙公司违约。甲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乙公司不执行判决,由法院强制执行。关于此案中的法律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法院对乙公司强制执行的法律关系是调整性法律关系
B.法院与甲、乙公司在诉讼中的法律关系是平权法律关系
C.甲、乙公司分别作为诉讼的原、被告是纵向的法律关系
D.甲、乙公司的合同关系是调整性法律关系
43.白某的外甥张某(19岁)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被名牌大学录取。白某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作为奖励赠送给了张某。白某与张某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属于:()
①调整性法律关系;②保护性法律关系;③纵向法律关系;④横向法律关系;⑤单向法律关系;⑥双向法律关系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44.下列法律事实中不属于法律事件的是:()
A.王某因病去世,他的3个子女根据其所留遗嘱分割遗产
B.某印刷厂的仓库被山洪淹没,损失惨重,事后该厂根据其与保险公司签署的保险合同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要求
C.某教授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被某期刊转载,事后教授收到该期刊寄来的稿费
D.暴雨使出租屋完全垮塌,出租人据此要求终止和承租人的租赁关系
45.郝某的父亲死后,其母季某将郝家住宅独自占用。郝某对此深为不满,拒绝向季某提供生活费。季某将郝某告上法庭。法官审理后判决郝某每月向季某提供生活费300元。对此事件,下列哪一种理解是正确的?()
A.该事件表明,子女对父母只承担法律义务,不享有法律权利
B.法官作出判决本身是一个法律事实
C.法官的判决在原被告之间不形成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关系
D.子女赡养父母主要是道德问题,法官判决缺乏依据
46.关于法律权利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权利的本质由法律规范所决定,得到国家的认可和保障
B.权利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
C.权利与利益是紧密相连的,因此通过权利所保护的利益总是本人的利益
D.离开了义务,权利就不能得以保障
47.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的说法,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恶意行为、违法行为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或消灭
B.两个以上法律事实可以引起同一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
C.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前提条件
D.法律事件出现,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就可能产生
48.张某的丈夫在一次车祸中丧生,张某依法律规定继承了其夫的遗产。引起遗产继承这一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是下列哪一选项?()
A.车祸
B.张某丈夫的死亡
C.张某与其丈夫之间存在的合法的夫妻关系
D.张某未声明放弃继承权
49.下列法律事实中属于法律事件的是:()
A.甲、乙两单位签订一份技术转让合同
B.丙到某商店购买了一台空调机
C.丁因遇大雨无法履行建筑工程合同
D.戊因打架滋事被公安机关治安处罚
50.法律事实是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和事实,法律事实根据是否有主体的意志而分为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下列对法律行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法律行为可以分为作为和不作为
B.法律行为以其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国家行为和当事人行为
C.法律行为只能是合法行为
D.法律行为既可以是合法行为也可以是违法行为
51.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签订一份租赁合同,结果乙用假币履行其合同义务,此案中因客体的违法而不存在合法的法律关系
B.未成年人李某在打架滋事中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因其未满16周岁无法承担刑事责任,公安机关则令家长严加管教
C.在我国,未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都不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D.人身体的一些部分一旦脱离就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52.陆某在一百货商场购买“幸福”牌电饭煲一台,遗忘在商场门口,被王某拾得。王某拿至家中使用时,因电饭煲漏电发生爆炸,致其面部灼伤。王某向商场索赔,商场以王某不当得利为由不予赔偿。对此事件,下列哪一项表述能够成立?()
A.王某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应以与致损事件相关的法律规定为根据
B.不法取得他人之物者应承担该物所致的损害
C.由王某对自己无合法根据占有物品的行为承担损害后果,符合公平原则
D.按照风险责任原则,陆某作为缺陷商品的购买者应为王某的损害承担责任
53.西方法律格言说:“法律不强人所难”。关于这句格言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凡是人能够做到的,都是法律所要求的
B.对人所不知晓的事项,法律不得规定为义务
C.根据法律规定,人对不能预见的事项,不承担过错责任
D.天灾是人所不能控制的,也不是法律加以调整的事项
54.某市政府建新办公大楼,工程由某建筑公司承包。工程按期竣工并验收合格后,市政府由于财政困难,部分工程款一直未按期付给建筑公司,致该公司陷入严重经济困难。建筑公司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犯,遂诉至法院。本案中,市政府应负:()
A.侵权责任 B.违约责任
C.行政责任 D.经济责任
55.关于法律责任的竞合,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法律责任的竞合是一种法律竞合
B.法律责任的竞合只发生在同一法律部门内部
C.法律责任的竞合可以避免
D.法律责任的竞合源于法律规范的抽象性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56.下列没有发生法律责任竞合的是:()
A.供电部门违反合同停止供电,导致正在车床上车零件的工人小李被机器划伤。
B.小张依照电器公司的产品说明书操作电饭煲,结果电饭煲漏电导致其被灼伤。
C.小王加工承揽一批零件未能按时完成,为了赶时间,将委托人提供的保密性图纸交给其朋友加工,朋友复制了该图纸。
D.小林收了小陈的定金后,又将本该卖给小陈的古董卖给了小高
57.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下列哪一行为不能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
A.李某家贫如洗却不小心在打工的企业损坏了价值30万元的仪器
B.王某偷了一辆价值150元的自行车,12年后被查出
C.张某下夜班回家,路遇几个歹徒的抢劫,张某在打斗中夺过一个歹徒手中的匕首,并将其刺成重伤
D.孙某半夜潜入钱某的家中偷窃一台笔记本电脑,被下夜班回家的钱某撞见并抓住,双方协议由孙某向钱某赔偿1000元精神损失
5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必然都是违法的行为
B.有法律责任必然就有法律制裁,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必要前提
C.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若无行为能力,即使违法也不承担法律责任
D.所有的法律制裁中都包括金钱惩罚的方式
59.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制裁的是哪一项?()
A.国家公务员张某因违法失职受到降级处分
B.驾驶员王某开车时不小心将路上的行人撞成轻微伤,王某主动赔偿了该行人300元
C.公民李某犯盗窃罪,但因有立功表现,法院判决免除其法律责任
D.党员赵某因违反党纪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法的特征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历史上的一切法的规定都是明确、肯定的
B.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
C.法律以外的其他社会规范,也可作为司法机关裁判案件的根据
D.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的形式出现的
2.关于法的普遍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些选项?()
A.法具有普遍性,则相同的事项和相同的法律主体适用相同的法
B.法具有普遍性,则生效的法律即在一个国家全国范围内生效
C.法具有普遍性,则它可能规范人们的一切行为
D.法具有普遍性,则法的效力对象具有广泛性
3.下列有关法律作用、法律观念等问题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这说明法律是自由的保障
B.“恶法亦法”观点强调法律的权威来自于法律自身,与法律之外的因素无关
C.“徒法不足以自行”,因此法律不是万能的
D.“有治人,无治法”,反映了中国古代“以法治国”的法治观
4.国家制定或认可,也就是使法具有“国家意志”的形式。这一特征明显地表明法与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宗教规范、政党或其他社会组织的规章以及习惯礼仪等的差别。结合上述关于法的“国家意志性”观点,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这是从法作为一个整体并以国家名义制定和认可来说的。实际上构成这一整体的各个法律、法规是由各种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别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
B.法的“国家意志性”在涉及习惯法时是不适用的,因为习惯不经国家机关依法认可就具有法律效力而成为习惯法
C.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特征,对以成文法
或制定法为主的国家,如德国、法国以及当代中国是非常适合的,而对于英美等国家为代表的普通法系国家来说,法院的判例同样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因而判例的形成也就意味着对于国家意志性的例外
D.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这一基本特征,也就表明法又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和同一性的非本质属性
5.下列对于法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哪几项?()
A.法的作用直接表现为国家权力的行使,这是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B.法的作用本质上是社会自身力量的体现,法能否对社会发生作用,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并不是法律自身能够决定的
C.法律的规范作用是任何社会的法律都具有的
D.法律的规范作用是社会作用的目的
6.某林区村民张某为盖房欲去山上伐几棵国有林木。父亲对他说,未经许可去伐国有林木属乱砍滥伐,是违反《森林法》的。张某依从了父亲的劝导,该事例说明法的哪些功能?()
A.指引功能 B.评价功能
C.教育功能 D.强制功能
7.法在社会中的作用非常大,但是其也不是万能的。下列说法体现出法的局限性的是:()
A.法的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
B.法自身具有局限性,如法缺乏操作性,比较原则抽象等等
C.法律的实施受其他社会条件的制约
D.法只是调整社会的方法中的一种
8.在现代法律实践中,当法的价值发生冲突时,通常采取哪些原则?()
A.价值排序原则 B.秩序优先原则
C.个案平衡原则 D.比例原则
9.关于法律规则、法律条文与语言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法律规则以“规范语句”的形式表达
B.所有法律规则都具语言依赖性,在此意义上,法律规则就是法律条文
C.表述法律规则的语句可以带有助动词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5条规定:“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从语式上看,该条文表达的并非一个法律规则
10.《刑法》第94条规定:“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对该法律条文的下列哪些理解是错误的?()
A.该法律条文规定的内容是法律原则
B.该法律条文规定的内容是法律规则
C.该法律条文属于非规范性条文
D.该法律条文附属于刑法中的规范性法律条文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对这条规定,下列哪些理解不正确?()
A.这一条的内容是法律规则
B.一切民事案件均可以优先适用这一条文
C.这一条的内容所反映的是正义的价值
D.在处理民事案件时可以采取“个案平衡原则”适用这一条文
12.《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审批办法》第3条规定:“本办法所称畜禽,是指列入依照《畜牧法》第十一条规定公布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畜禽。本办法所称畜禽遗传资源,是指畜禽及其卵子(蛋)、胚胎、精液、基因物质等遗传材料。”对此,下列哪些表述是错误的?()
A.《畜牧法》是《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审批办法》的上位法
B.《畜牧法》和《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审批办法》均属于行政法规
C.该条款内容属于技术规范
D.该条款规定属于任意性规则
13.下列规则中属于确定性规则的是:()
A.《中小企业促进法》第19条第2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B.《科学技术普及法》第13条:“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社会各界都应当组织参加各类科普活动。”
C.《政府采购法》第4条:“政府采购工程进行招标投标的,适用招标投标法。”
D.《清洁生产促进法》第7条第1款:“国务院应当制定有利于实施清洁生产的财政税收政策。”
14.《合同法》第249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租赁期间届满租赁物归承租人所有,承租人已经支付大部分租金,但无力支付剩余租金,出租人因此解除合同收回租赁物的,收回的租赁物的价值超过承租人欠付的租金以及其他费用的,承租人可以要求部分返还。”在该法律规则中,假定条件是:()
A.当事人约定租赁期间届满租赁物归承租人所有
B.承租人已经支付大部分租金,但无力支付剩余租金
C.出租人因承租人无力支付剩余租金,解除合同收回租赁物的
D.承租人收回的租赁物的价值超过承租人欠付的租金以及其他费用的
15.下列规则中属于任意性规则的有:()
A.《海域使用管理法》第6条:“国家建立海域使用权登记制度,依法登记的海域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B.《民办教育促进法》第7条第2款:“国务院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民办教育工作。”
C.《工会法》第21条:“企业、事业单位处分职工,工会认为不适当的,有权提出意见。”
D.《婚姻法》第22条:“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
16.《海洋环境保护法》第11条规定:“直接向海洋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向海洋倾倒废弃物,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倾倒费。根据本法规定征收的排污费、倾倒费,必须用于海洋环境污染的整治,不得挪作他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对这个法律条文中法律规则的分析正确的说法有:()
A.本法条中含有义务性法律规范
B.本法条中含有委任性法律规范
C.本法条中的法律规范是强行性法律规范
D.根据行为模式的数量,本法条中共有四个法律规范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法律规则在逻辑结构上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部分构成
B.并非每个法律规则在逻辑结构上都是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部分构成
C.行为模式是法律规则的核心部分
D.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是法律后果的前提
18.《物权法》第203条第1款规定:“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对一定期间内将要连续发生的债权提供担保财产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有权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就该担保财产优先受偿。”对该法律规定的表述正确的有哪些?()
A.这既是一个授权性法律规则,也是一个确定性法律规则
B.该法律规定包含着完整的逻辑结构,即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C.这是一个规范性法律条文,一个法律条文可能表述一个法律规则或者几个法律规则,也可能仅表述一个法律规则的某个要素,甚至不表述法律规则
D.在这条法律规定中,体现出了“可为”模式
19.下列关于权利义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恩格斯看来,“在氏族内部,权利和义务之间还没有任何差别;参加公共事务,实行血族复仇或为此接受赎罪,究竟是权利还是义务这种问题,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不存在的”
B.列宁提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C.经济学家科斯指出,“权利就应该让于那些能够最具生产性地适用权利并有激励他们这样使用的动力的人”
D.法的权利与义务与其他权利与义务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20.甲、乙、丙三人在学习权利和义务的有关内容后进行了讨论。甲说:①法不溯及既往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权利;②权利对于一切人都是平等的,义务则因人而异。乙说:①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②权利和义务是一切法律规范、法律部门甚至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丙说:①权利是与生俱来的,义务则是法律规定的;②在民主法制社会,权利是第一性的,而义务则是第二性的。则下列选项中包含不正确说法的是:()
A.甲的说法①,乙的说法②和丙的说法②
B.甲的说法②,乙的说法①和丙的说法①
C.乙的说法①和②,丙的说法②
D.乙的说法①,丙的说法①和②
21.下列有关我国法的渊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的基本法律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
B.我国法的渊源以制定法为主,判例对法官判案没有任何作用
C.国际惯例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作为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D.在任何情况下,国家政策都不可以作为法官判案的依据
22.下列关于法的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正式法律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明文规定的法律效力并且能够直接作为法官审理案件之依据的规范来源
B.非正式法律渊源是指那些不具有明文规定的法律效力,但却具有法律意义并可能构成法官审理案件之依据的准则来源
C.表现为成文法形式的法律渊源,是决定法官审理待决案件的唯一依据
D.法官必须考虑正式法律渊源;但是对于非正式法律渊源而言,法官可以考虑,也可以不考虑
23.司法审判中,当处于同一位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某个问题上有不同规定时,法官可以依据下列哪些法的适用原则进行审判?()
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B.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C.新法优于旧法
D.法溯及既往
24.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每年同期召开,这一做法虽未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但多年来已经形成惯例。从法律渊源的角度来考查,这一宪法惯例属于:()
A.成文法渊源B.非制定法渊源
C.普通法渊源D.非正式渊源
25.不同位阶的法的渊源之间冲突原则包括以下哪些选项?()
A.宪法至上原则
B.全国性法律优先原则
C.行政法规高于规章原则
D.特别法优先原则
26.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关于不同的法律渊源之间出现冲突时的法律适用,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与地方性法规不一致的,适用地方性法规
B.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之间的效力没有高下之分,发生冲突时由国务院决定如何适用
C.公安部的部门规章与民政部的部门规章不一致时,按照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处理,直接选择后颁布的部门规章加以适用
D.某市经授权制定的劳动法规与我国《劳动法》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27.下列有关法对人的效力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各国法律对作为人权主体的人和作为公民权主体的人在效力规定上是相同的
B.法律在对人的效力上采取“保护主义”原则,主要是为了保障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人权
C.中国法律中有关于“保护主义”原则的规定
D.法律对在不同空间活动的人所规定的效力有一定差异
28.下列选项中哪些为法律的时间效力的体现?()
A.我国《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B.我国《刑法》第452条规定:“本法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C.我国《著作权法》第60条第1款规定:“本法规定的著作权人和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在本法施行之日尚未超过本法规定的保护期的,依照本法予以保护”
D.我国《刑法》第1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29.关于法的溯及力,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刑事法律若具有溯及力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扩张,也违反正义的原则
B.法治社会要求法律具有可预测性和确定性,而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符合这一要求
C.在某些现代民事法律中,为了保障公民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法律有溯及力
D.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属于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30.以下有关法律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有哪些?()
A.法律关系具有合法性的特点,也就是说违法的行为不能导致法律关系的发生
B.法律关系既反映了国家的意志,也反映了特殊法律主体的意志
C.法律关系可以等同于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本身
D.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围绕着海洋、空气、水流等国家专有或人类公共之物、文物、军事设施、武器以及危害人类的物品等交易行为所产生的关系不属于法律关系
31.下列法律关系表述正确的是哪些选项?()
A.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内容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具体贯彻的实现状态
B.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即刑事法律关系
C.非法同居关系,无效的合同关系都可以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
D.法律关系的特殊性正在于它的国家意志性,特定法律关系主体的意志对于法律关系的建立与实现没有作用
32.法律关系是一个基本的法律概念。下列选项中对法律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哪些?()
A.按照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作用和实现规范的内容不同,法律关系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B.在法学上,美国法学家韦斯利·纽科姆·霍菲尔德于1839年第一次对法律关系作出了理论阐述
C.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实现形式,是法律规范的内容(行为模式及其后果)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的具体贯彻
D.有些法律关系的产生,不仅要通过法律规范所体现的国家意志,而且要通过法律关系参加者个人意志的一致表示。但有很多法律关系的产生,并不需要这种意志表示
33.关于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与作为法律规则内容的权利和义务,表述正确的是:()
A.两者领域不同,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属于现实性领域,而作为法律规则内容的权利义务属于可能性领域
B.针对的主体不同,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针对的主体是特定的,而法律上规定的权利义务所针对的是不特定的主体
C.法律效力不同,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属于个别化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而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属于一般化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D.属性不同,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未必都由法律所规定,并不必然具有法律属性,而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必然具有法律属性
34.法律关系有纵向法律关系和横向法律关系之分,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横向法律关系的有哪几项?()
A.妻子对丈夫提起的民事诉讼中,两人之间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B.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亲权关系
C.甲市政府为了建新的政府大楼,从乙公司处购买钢材,两者之间产生的买卖法律关系
D.母公司与子公司达成原材料购销协议,两者之间形成法律关系
35.下列哪些社会关系属于保护性法律关系?()
A.张某同李某签订合同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B.白某打伤赵某形成的民事赔偿关系
C.因一方违约,合同当事人双方形成的法律关系
D.医院同患者之间的法律关系
36.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下列哪些选项不形成法律关系?()
A.研究生甲某与其同年级乙某租房同居
B.张某欠王某赌博款1000元
C.白某大量贩卖黄色光碟
D.赵某在与朋友谈话中说他要去抢劫某银行
37.某纳税人因偷税被某税务机关处以罚款1500元的处罚,某纳税人与某税务机关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是:()
A.调整性法律关系
B.保护性法律关系
C.横向法律关系
D.第二性法律关系
38.钱某向周某借款1万元,钱某的朋友车某向周某提供了担保。下列选项中,关于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表述正确的是哪些?()
A.钱某和周某之间是双务法律关系
B.车某和周某的担保关系是从法律关系,而钱某和周某的借贷关系是主法律关系
C.车某和钱某的担保关系是保护性法律关系
D.三人之间的关系是横向的法律关系
39.甲某和乙某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后因乙未履行合同义务,两人发生口角,进而升级直至发生斗殴,甲失手将乙打成重伤。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检察院对甲某提起公诉,乙也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医疗费用,法院审理后判处甲某有期徒刑3年,并赔偿乙某的所有治疗费用。有关本案的各种法律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将乙打成重伤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属于相对的法律关系
B.乙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而与甲某所形成的法律关系是纵向的法律关系
C.检察机关与甲某之间形成的关系是调整性法律关系
D.甲某和乙某因签订合同而形成的是双向法律关系
40.汪某和范某是邻居,某天,双方因生活琐事发生争吵,范某怒而挥刀砍向汪某,致汪某死亡。事后,范某与汪某的妻子在中间人的主持下,达成“私了”。后汪某父母得知儿子身亡,坚决不同意私了。遂向当地公安部门告发。公安部门立案侦查之后,移送检察院。最后法院判处范某无期徒刑,同时判决范某向汪某的家属承担民事责任,就本案而言,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该案件形成多种法律关系
B.引起范某与司法机关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属于法律事件
C.该案件中,范某与检察院之间不存在法律关系
D.范某与汪某的家属之间不形成实体法律关系
41.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形成法律关系?()
A.刘某因赌博欠吴某1万元
B.甲区警方查处存在火灾隐患的企业,有关人员或被拘留或被处以重罚
C.何某为急赶回家,将已过有效期限的身份证涂改,机场安检站不予放行登机
D.任某在医院进行肾移植手术
42.法律关系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下列关于二者的区别的表述正确的是:()
A.调整性法律关系的产生根据是合法行为,而保护性法律关系的产生根据是违法行为
B.调整性法律关系以行为模式为实现规范的内容,而保护性法律关系以否定的法律后果为实现规范的内容
C.调整性法律关系需要制裁,而保护性法律关系不需要制裁
D.调整性法律关系是法实现的正常形式,而保护性法律关系是法实现的非正常形式
43.下列有关权利与义务的表述正确的有哪些?()
A.权利具有自主性,在法治社会权利的本质由法律规范所决定
B.是否以权利义务为内容,是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区别
C.权利和义务具有价值的一致性和功能的互补性
D.历史上,权利和义务曾不分彼此,混为一体
44.下列哪些法律行为必须经过有关国家机关履行一定手续加以证明,才能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
A.小张和小王结婚
B.老杜将自己的私有住房转让给小丁
C.陈女士参加所在选区的人民代表选举
D.某公司去保险公司为职员大李投保
45.在法学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构成一个相关的整体,被称为“事实构成”。下列哪些选项属于事实构成?()
A.因工伤致死,导致其婚姻关系消灭,继承关系产生
B.王某购买商品房一套
C.李某在原单位下岗导致劳动关系消灭,失业保险合同关系产生
D.甲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对肖某支付了保险赔偿金
46.下列有关法律后果、法律责任、法律制裁和法律条文等问题的表述,哪些可以成立?()
A.任何法律责任的设定都必定是正义的实现
B.法律后果不一定是法律制裁
C.承担法律责任即意味着接受法律制裁
D.不是每个法律条文都有法律责任的规定
47.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A.效益原则要求在追究法律责任时,应当讲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B.合理性原则要求在归结法律责任时,要考虑人的智力、情感等因素
C.根据公正原则,法律责任的性质、种类、轻重应当与违法行为及其损害相适应
D.责任法定原则一般允许法院行使自由裁量权
48.根据法律责任竞合的一般原理,下列不属于法律责任竞合的情形是:()
A.白某夫妇同时对邻居张某实施了殴打行为
B.李某系有妇之夫,但经常在外进行嫖娼活动
C.小偷在某仓库盗窃财物得手,为了毁灭证据,第二天他又返回该仓库将仓库烧毁
D.在一起故意伤害案件中,被告人被法院判刑后,受害人单独提起了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对自己的人身伤害进行民事赔偿
49.从法理学的角度看,下列哪些表述不能成立?()
A.在近代,法律责任与权利、义务是可以相互转移的
B.法律制裁是主动承担法律责任的一种方式
C.立法是对社会资源、社会利益进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动
D.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过程同时是行使执法权的过程
50.法律责任是一种不利的法律后果,而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行为,关于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A.违法行为必须是违反某种法律具体规定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B.违法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上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
C.违法一般必须有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但是在行政法领域,实行“过错推定”的方法,“一般只要行为人实施了违法行为就视其为主观有过错,不必再深究其主观因素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D.没有法定行为能力的人和没有法定责任能力的人往往也可以构成违法行为
51.下列哪些事由可以免责?()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自首、立功 D.自助行为
52.某县2名交通稽查队员紧追一驾驶摩托车的青年男子,在拐弯处,青年紧张之下连人带车冲向路旁的小沟,其头部撞在一块石头上,结果该男子被撞死了。稽查队员随即离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执行职务行为不属于我国法律规定的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的条件
B.执行职务行为致人损害应由执法人员个人承担法律责任,执法单位不负法律责任
C.执行职务行为致人损害是可以免责的
D.执法应该依法进行,造成他人损害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53.20世纪90年代初,传销活动在中国大陆流行时,法律法规对此没有任何具体规定。当时,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对这类案件的处理往往依据《民法通则》第7条。该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这说明法律原则具有哪些作用?()
A.评价作用
B.裁判作用
C.预测作用
D.强制作用
54.小丽是陈某的养女,在22岁时准备与其结识半年的男朋友结婚。陈某以小丽岁数小、与男朋友认识时间太短等为由,不同意两人结婚,并禁止他们来往。从此,陈某只要发现小丽与男朋友来往,就对她拳脚相加,而且不允许她周末外出。小丽忍无可忍,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该法院根据我国《刑法》第257条第1款的规定(即“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判处陈某拘役2个月。根据该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法院所引用的刑法条款所规定的内容属于任意性法律规则
B.该刑法条款对小丽的起诉行为起到了一种确定性的指引作用
C.法院在该案件中适用的法律推理属于演绎推理
D.法院在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中不需要运用价值导引的思考方式
55.责任法定原则是法治原则在法律责任认定和归结问题上的具体运作,下列选项哪些是该原则的要求?()
A.法律责任应由法的规范预先规定
B.不允许任何的法的类推适用
C.国家不能用今天的法来要求人们昨天的行为
D.没有法律授权的任何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都不能向责任主体认定和归结法的责任
56.关于对法律责任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承担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是法律
B.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
C.法律责任规范着法律关系主体行使权利的界限
D.在权利受到妨害,以及违反法定义务时,法律责任又成为救济权利、强制履行义务或追加新义务的依据
57.甲厂使用乙厂的原材料制成食品销售,结果顾客丙食用后引起食物中毒,经检验,主要原因在于乙厂的原材料不合格,在甲厂向顾客丙赔偿后,又向乙厂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乙厂赔偿。则甲厂既可以要求乙厂承担侵权责任,也可以要求乙厂承担违约责任,构成了法律责任竞合现象。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法律责任竞合实质上是指两个不同的法律规范可以同时适用于同一案件
B.法律责任竞合往往是在法律规范的适用过程中发现的
C.法律责任竞合是法律实践中的一种客观存在,因而各国在立法层面对其作出的规定不相一致
D.法律解释是解决法律责任竞合的一种途径或方法
三、不定项选择题
1.关于法的可诉性的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张根据《物权法》中关于小区物业权利划分的规定向法院起诉,要求物业管理公司停止侵害自己的合法权利
B.因为我国还没有宪法权利,所以严格来说,宪法没有可诉性
C.法的可诉性是指公民或法人必须依据法律在法院解决争议,而居民委员会应用法律进行调解的,不属于法的可诉性的表现
D.老王根据《党员监督条例》向当地纪检委揭发某党员收受3000元贿赂的情况,反映了法的可诉性
2.甲与乙签订了关于房屋买卖的合同,甲在履行自己的交付房屋及有关产权证明的义务的同时,可以合理地预计到乙会履行支付价金的义务;如果乙不履行合同的规定义务,乙会承担不履行合同义务的法律责任。这一事实体现了法的哪种规范作用?()
A.指引作用 B.教育作用
C.预测作用 D.强制作用
3.下列关于法的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的作用可以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法的这两种作用在任何社会都相同
B.张三和李四签订钢材买卖合同,后李四违约,张三认为通过诉讼能够维护自己的权利,这体现了法的指引作用
C.法律是以社会为基础的,它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的需要,还可以通过制定一些预见性的规范而超越社会的发展阶段,以创造或改变社会现状,这是法的预测作用的体现
D.法的社会作用是从法的本质和目的出发确定法的作用,它是通过法律的颁布实现的
4.下列何种表述不属于法的规则?()
A.公民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B.民事活动应当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
C.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
D.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5.我国《婚姻法》第33条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的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依据法理学的有关原理,下列正确的表述是:()
A.该条中所规定的军人的配偶在离婚方面所承担的义务没有相应的权利存在
B.现役军人与其配偶之间的权利义务是不一致的
C.该条所规定的法律义务是一种对人义务或相对义务
D.该法律条文完整地表达了一个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
6.下列关于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法律原则的效力高于法律规则,在裁判具体案件时,法律原则比法律规则具有更加直接的适用性
B.在裁判一个具体案件时,某一法律规则要么完全适用,要么完全不适用,不存在第三种选择
C.应当承认,当遇到具体案件需要权衡不同原则时,有些原则是具有较高的强度的。譬如,“诚实信用”原则被称为民法中的“帝王条款”。当其他民法中的原则与之冲突时,必须服从于它
D.法律原则要比法律规则的适用范围宽。某一法律规则只能适用于某一类型的行为,而法律原则则可以适用于某一法律部门,甚至整个法律体系
7.下列关于法律规则的观点,准确的是:()
A.与要求笼统、含糊的法律原则相比,法律规则的规定明确具体,对人发挥确定的指引作用
B.任何法律规则均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部分构成
C.法律规则是法典的基本构成单位
D.凡在有法律规则可以适用的场合,均不得直接适用法律原则
8.关于我国的非正式法律渊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普通法系国家,判例是非正式的法律渊源;而在民法法系国家,判例是正式的法律渊源
B.在当代中国,所有的习惯都是可以作为补充制定法的渊源的
C.非正式法律渊源与刑法的基本原则并不矛盾,同样可以适用在刑事法律的领域
D.《民法通则》第6条明确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由此可见,政策是我国的正式的法律渊源之一
9.下列有关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条文、法律渊源,说法错误的是:()
A.“转让注册商标的,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共同向商标局提出申请”,包含了法律规则的“假定条件”和“行为模式”两个要素
B.“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既是规范性条文,也是一项法律原则
C.表现为成文法形式的法的正式渊源,是决定法官审理待决案件的唯一依据
D.法律规则具有预测性,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则来预测自己或他人如何行为以及由此所要承受的法律上的后果
10.下列关于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A.法律部门,又称部门法,法律部门之间往往很难截然分开
B.法律部门离不开成文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但单一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不能包括一个完整的法律部门
C.立法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在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中属于行政法部门
D.我国虽然采行“民商合一”的体例,但民法与商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是两个分别独立的部门法
11.下列哪些法不属于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内容?()
A.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B.中国参加的国际公法条约
C.已失效的法律
D.已经公布但未施行的法律
12.下列关于法的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不论是规范性法律文件还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一般来说都具有普遍约束力
B.我国法律的空间效力遵循以属地主义为主、以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为补充的原则
C.在我国的法律中,有些法律不仅在国内生效,而且还适用于国外发生的特定事件和行为
D.法的时间效力就是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的问题
13.现今的很多法律格言都是在古罗马时期形成的,“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就是一例。这一思想后来被古典自然法学派所推崇,并体现在法国人权宣言和美国宪法之中,形成了法不溯及既往原则。根据此引文以及相关法学知识,下列正确的表述是:()
A.古罗马时期的法律是用法律格言的形式表现的
B.“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法律效力原则
C.只有古典自然法学派强调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
D.法不溯及既往仅仅是人权宣言和宪法通行的效力原则
14.“在法学家们以及各个法典看来,各个个人之间的关系,例如缔结契约这类事情,一般是纯粹偶然的现象,这些关系被他们看作是可以随意建立或不建立的关系,它们的内容完全取决于缔约双方的个人意愿。每当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创造出新的交往形式,例如保险公司等的时候,法便不得不承认它们是获得财产的新方式。”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契约关系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建立的社会关系
B.各个时期的法都不得不规定保险公司等新的交往形式和它们获得财产的新方式
C.法律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既有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思想关系的属性,又有物质关系制约的属性
D.法律关系体现的是当事人的意志,而不可能是国家的意志
15.张某有祖传的玉雕一尊,委托德龙拍卖公司进行拍卖,最终被一家文化公司以140万元的价格买到。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这个事件中只有一种法律关系
B.在拍卖过程中,拍卖公司和竞拍者的关系属于隶属性的法律关系
C.在该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中,法律关系的主体既有自然人也有法人
D.在本案中,导致拍卖成交的客观情况是法律事件
16.甲京剧团与乙剧院签订合同演出某传统剧目一场,合同约定京剧团主要演员曾某、廖某、潘某出演剧中主要角色,剧院支付人民币1万元。演出当日,曾某在异地演出未能及时赶回,潘某生病在家,没有参加当天的演出,致使大部分观众退票,剧院实际损失15万元。后剧院向法院起诉京剧团,要求赔偿损失。针对此案,下列意见中何者为正确?()
A.在这一事例中,法律关系主体仅为甲京剧团与乙剧院
B.京剧团与剧院的法律关系为保护性法律关系
C.京剧团与剧院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不是绝对的
D.在这一事例中,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针对的主体是不特定的
17.权利和义务是法学的基本范畴,下列关于这一对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刑事被告人在刑事审判过程中陈述的权利是对世权
B.《宪法》规定,公民合法财产不受侵犯,这一权利属于对人权利
C.一般情况下,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不能放弃
D.在价值上,权利和义务代表了不同的法律精神,具有主从关系
18.下列有关法律关系客体的表述错误的是:()
A.所有的法律关系客体均包含着某种利益
B.无法律关系客体就无法律关系
C.多向(多边)法律关系的客体,可以有主次之分
D.在确定法律关系客体的标准时,不涉及法的价值评价
19.林某,9岁,系某小学三年级学生。一天放学回家路上遇到某公司业务员赵某向其推销一种名为“学习效率机”的低配置电脑,开价5800元。林某信其言,用自己积攒的“压岁钱”1000元交付了定金,并在分期付款合同上签了字。事后林某父母知晓此事,以“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为由要求赵某撤销合同并退款。对此,下列何种理解是正确的?()
A.从法律角度看,林某表达的意思都是无效的
B.林某不能辨别自己行为的性质,所以不享有人身自由
C.林某父母要求撤销合同所持的理由是一种法律事实
D.根据行为能力的原理,林某父母所持理由在本案中不成立
20.甲公司是瑞士一集团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该公司将SNS柔性防护技术引入中国,在做了大量的宣传后,开始被广大用户接受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原甲公司员工古某利用工作之便,违反甲公司保密规定,与乙公司合作,将甲公司的14幅摄影作品制成宣传资料向外散发,乙公司还在其宣传资料中抄袭甲公司的工程设计和产品设计图、原理、特点、说明,由此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甲公司起诉后,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伯尔尼保护文学艺术作品公约》的有关规定,判决乙公司立即停止侵权、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5万元。针对本案和法院的判决,下列何种说法是错误的?()
A.一切国际条约均不得直接作为国内法适用
B.《伯尔尼保护文学艺术作品公约》可以视为中国的法律渊源
C.《伯尔尼保护文学艺术作品公约》不是我国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法院的判决违反了“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原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伯尔尼保护文学艺术作品公约》分属不同的法律体系,法院在判决时不应同时适用
21.下列选项中,刘某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是:()
A.某地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肇事车辆撞伤行人后逃逸而去。出租车司机刘某驾空车路过此地,路人见刘某的车后赶紧召唤,要求刘某将受伤行人送往医院。刘某担心惹上麻烦,声称自己有载不载客的自由,拒不搭载该行人
B.刘某下班路上看见几个小青年殴打其堂兄的儿子,由于刘某与堂兄素来不和,未上前制止,导致其堂兄的儿子被殴伤
C.刘某经公共汽车售票员提醒后仍不给抱小孩的乘客让座,小孩被拥挤受伤
D.律师刘某接受某公司的委托,要求通过诉讼途径追回一笔债务。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刘某的助手李某按照刘某的吩咐去公司取回一些证据。在返程中,李某由于办案劳累,将存放证据的公文包不慎遗失,致使公司只能追回部分债务
第2课 法的运行*
1.李某在某餐馆就餐时,被邻桌互殴的陌生人误伤。李某认为,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7条第1款中“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的规定,餐馆应负赔偿责任,据此起诉。法官结合该法第7条第2款中“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的规定来解释第7条第1款,认为餐馆对商品和服务之外的因素导致伤害不应承担责任,遂判决李某败诉。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2013/1/13,单选)
A.李某的解释为非正式解释
B.李某运用的是文义解释方法
C.法官运用的是体系解释方法
D.就不同解释方法之间的优先性而言,存在固定的位阶关系
2.范某参加单位委托某拓展训练中心组织的拔河赛时,由于比赛用绳断裂导致范某骨折致残。范某起诉该中心,认为事故主要是该中心未尽到注意义务引起,要求赔偿10万余元。法院认定,拔河人数过多导致事故的发生,范某本人也有过错,判决该中心按40%的比例承担责任,赔偿4万元。关于该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3/1/15,单选)
A.范某对案件仅做了事实描述,未进行法律判断
B.“拔河人数过多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这一语句所表达的是一种裁判事实,可作为演绎推理的大前提
C.“该中心按40%的比例承担责任,赔偿4万元”是从逻辑前提中推导而来的
D.法院主要根据法律责任的效益原则作出判决
3.关于适用法律过程中的内部证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2013/1/86,不定项)
A.内部证成是给一个法律决定提供充足理由的活动
B.内部证成是按照一定的推理规则从相关前提中逻辑地推导出法律决定的过程
C.内部证成是对法律决定所依赖的前提的证成
D.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相互关联
4.关于实证主义法学和非实证主义法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013/1/88,不定项)
A.实证主义法学认为,在“实际上是怎样的法”与“应该是怎样的法”之间不存在概念上的必然联系
B.非实证主义法学在定义法的概念时并不必然排除社会实效性要素和权威性制定要素
C.所有的非实证主义法学都可以被看作是古典自然法学
D.仅根据社会实效性要素,并不能将实证主义法学派、非实证主义法学派和其他法学派(比如社会法学派)在法定义上的观点区别开来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狭义的立法活动的是:()
A.国务院制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
B.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第384条第1款关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含义做出解释
C.山东省人大制定《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
D.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关于审理国际贸易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下列关于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是哪一项?()
A.立法从根本上讲,就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活动,是对社会资源和利益进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动
B.我国法律的制定是指中共中央和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C.立法目标主要在于将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但是在现代社会,某些不产生国家意志的活动也属于立法活动
D.简单来说,立法实际上就是特定国家机关创制新的法律文件的活动
3.谢某、阮某与曾某在曾某经营的“皇太极”酒吧喝酒,离开时谢某从楼梯摔下,被扶起后要求在酒吧休息,第二天被发现已死亡。经鉴定,谢某系“醉酒后猝死”。该案审理中,合议庭对“餐饮经营者对醉酒者是否负有义务”产生争议。刘法官认为,我国相关法律对此没有明确规定,但根据德国、奥地利、芬兰等国判例,餐饮经营者负有确保醉酒顾客安全的义务,认定曾某负赔偿责任符合法律保护弱者的立法潮流。依据法学原理,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刘法官的解释属于我国正式法律解释体制中的司法解释
B.刘法官在该案的论证中运用了有关法的非正式渊源的知识
C.从法律推理角度看,“经鉴定,谢某系‘醉酒后猝死’”是推理的大前提
D.从德国、奥地利、芬兰等国家存在判例的情形看,这些国家的法律属于判例法系
4.法律实施包括守法、执法、司法等环节。下列关于法律实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法律实施是法律在现实生活中从抽象的行为模式变成人们的具体行为,从应然状态进到实然状态
B.公民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修养,是其自觉遵守法律的必要条件
C.司法具有被动性、终局性、交涉性、公正优先性等特点
D.现代法治国家要求依法行政、保障行政活动的权威性,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
5.下列哪个行为属于狭义上的法的执行?()
A.某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犯罪嫌疑人李某提起公诉
B.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被执行人张某执行生效的民事判决
C.某监狱依法对罪犯王某执行死刑
D.某市公安局依法对扰乱社会秩序的白某实行治安处罚
6.下列关于守法的表述哪一项不正确?()
A.守法并不仅仅是消极、被动的,而是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两个方面的结合
B.中国古代社会所奉行的信条是:“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C.守法是遵守规范性法律文件,不包括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D.守法的范围与一个国家的法律渊源密切相关
7.黄某是甲县人事局的干部,他向县检察院举报了县人事局领导叶某在干部调配中收受钱物的行为。两个月后未见动静,黄某几经努力才弄清是检察院的章某把举报信私下扣住并给了叶某。黄某于是又向县人大、市检察院举报章某的行为。黄某的这一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
A.法的适用 B.法的遵守
C.法的执行 D.法的解释
8.关于法律监督,下列表述错误的是哪一项?()
A.所有的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公民都是法律监督的主体
B.中国共产党纪律委员会的监督属于国家法律监督
C.检察机关的监督是专门法律监督
D.所有的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公民个人都是法律监督的客体
9.蒋某于1968年嫁给黄某,婚后夫妻关系较好。因双方未生育,收养一子。2002年,黄某与比自己小20多岁的妇女张某相识后,二人便一直在外租房同居生活。2007年,黄某患肝癌住院治疗,立下书面遗嘱,将其所得的住房补贴金、公积金、抚恤金和现金40000元赠与张某所有。黄某去世后,蒋某与张某因该笔财产归属发生讼争。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遗赠人黄某的遗赠行为违反了民法公序良俗的相关规定,损害了社会公德,属于无效行为。对于该审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本案中,法官是依据法律原则而非法律规则作出裁判的
B.在本案中,法官违反了“穷尽法律规则,方得适用法律原则”的司法标准,因此该裁判违法
C.对于本案法官而言,面临着一个在法律的安定性和合目的性之间取其一的艰难选择
D.在这个案件中,法官的裁判体现了一个价值判断和辩证推理的过程
10.关于法的适用,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共同保证了法律决定的合理性
B.内部证成可以保证法律决定所适用前提的合理性,但是对于法律决定的合理性的证成需要依赖外部证成
C.法律决定的可预测性越高,人们有效安排自己的生活的可能性越大,法律决定的正当性程度越高,人们安排自己满意的生活的可能性越大
D.合理的法律决定应当是兼顾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要求
11.法律人适用法律的最直接的目标就是要获得一个合理的法律决定。下列关于法适用的目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做法律决定的人在做决定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避免武断和恣意
B.法律人保障其法律决定的正当性与非法律人相同的地方在于:通过运用特定法律人共同体所普遍承认的法学方法,如客观目的解释,来保证其法律决定与实质价值或道德的一致性
C.法的可预见性与法的正当性之间不存在紧张关系
D.对在特定的一个时间段内的一个特定国家的法律人来说,法律决定的正当性具有初始的优先性
12.下列关于当代中国法律解释的说法哪项不正确?()
A.我国已形成了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宪法和法律行使解释权为核心的多层次、多方面的法律解释制度
B.立法解释是指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解释
C.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应由全国最高权力机关即全国人大来进行解释
D.司法解释包括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审判解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检察解释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项?()
A.《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法律”不仅包括宪法和法律,还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这是文义解释中的扩大解释
B.我国《民法通则》第122条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运输者、仓储者对此负有责任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其责任性质是严格责任。这是一种体系解释
C.《婚姻法》第21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前一个“子女”为未成年子女,后一个子女为成年子女。这属于比较解释。
D.我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此条属于立法解释
14.有的公园规定:“禁止攀枝摘花。”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这一解释方法属于下列哪一项?()
A.扩大解释 B.文法解释
C.目的解释 D.历史解释
15.下列表述哪项是正确的?()
A.卢教授认为,我国《刑法》第30条中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公司,也包括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公司。该解释属于正式解释
B.陈法官在审理完毕一起伪造货币案件后,在《人民法院报》上发表一篇文章,指出我国刑法中伪造货币中的“货币”包括生肖纪念币。该解释属于学理解释
C.张律师认为,我国刑法中毒品犯罪中的毒品概念,应当参照卫生部《精神药品目录》和《麻醉药品目录》的规定进行解释。该解释属于目的解释
D.从字面上看,很容易得出“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中的“个人”指的是自然人,包括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所以对此不需要解释
16.关于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下列哪一说法可以成立?()
A.作为一种法律思维活动,法律推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绝对事实和真相
B.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活动,法律推理完全独立于法律解释
C.法官在进行法律推理时,既要遵守和服从法律规则又要在不同利益冲突间进行价值平衡和选择
D.法律推理是严格的形式推理,不受人的价值观影响
17.在一起案件中,主审法官认为,生产假化肥案件中的“假化肥”不属于《刑法》第140条规定的“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中的“产品”范畴,因为《刑法》第147条对“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有专门规定。关于该案,法官采用的法律解释方法属于下列哪一种?()
A.比较解释B.历史解释
C.体系解释 D.目的解释
18.关于法律推理的说法,下列哪项不正确?()
A.法律推理是通过职业自律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方法
B.本国法律和外国法律是法律推理的前提和制约法律推理的条件
C.在缺乏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法律原则、政策和法理都会成为法律推理的前提
D.法律推理是在法律论辩过程中运用法律的过程
19.某法院法官在审理案件中推理如下:《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张某殴打他人造成轻伤,所以对其判处二年有期徒刑。这位法官所用的是下列哪一种推理?()
A.类比法律推理
B.归纳法律推理
C.演绎法律推理
D.设证法律推理
20.杨某是某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的处长,为某承包商承建的某段高速公路立交桥绿化工程结算问题向该工程的建设指挥部打招呼,使该承包商顺利地拿到了工程款,然后收受了该承包商的10万人民币。一审法院依据上述事实认为杨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第385条的规定,构成受贿罪,判处杨某有期徒刑10年。杨某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杨某的上述行为不构成受贿罪,撤销一审判决,宣告杨某无罪。理由是,该工程的建设指挥部是一个独立的单位,其人、财、物均归该省所管辖的某市的人民政府管理,因此,该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与该工程建设指挥部之间不存在直接的领导关系。另外,该承包商的工程结算款不属于不正当利益,杨某的行为不具备“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受贿罪要件。关于法院在法律适用中所运用的法律推理,下列何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一审法院运用的是一种辩证推理
B.二审法院运用的是一种类比推理
C.一审法院运用的是一种演绎推理
D.二审法院运用的是一种辩证推理
21.下面关于法律推理与一般推理的表述,正确的是哪一项?()
A.法律推理是一种寻求正当性证明的推理,它所要回答的是规则的正确含义及是否正当的问题等;而一般的推理是一种寻找和发现真相和真理的推理
B.法律推理是一种实践理性,人们总是寻求尽量减少被视为专断和非理性推理的方法;而一般的推理则只是理论性的
C.法律推理要受现行法律的约束,只有法律的正式性渊源才能作为推理的前提,而非正式渊源则不能作为法律推理的前提;一般推理则只要符合逻辑性规律即可
D.在一般的审判活动中的法律推理,既要遵守法律规则,又要遵守一般推理的逻辑规则。因此法律推理限制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我国立法体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实行一元性、多层次的立法体制
B.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C.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D.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2.下面关于立法的各种观点中正确的是:()
A.法律规范生效的时间,如无明文规定时,依惯例应是法律公布之日
B.我国法律的制定程序中的最后一个步骤是法律的公布
C.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D.立法的关键性阶段是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
3.下列哪些法规须报上一级有关机关批准后才能实施或者生效?()
A.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
B.自治条例
C.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
D.经济特区的法规
4.下列哪些选项的法的渊源可以在它的上位法的渊源没有规定的情况下单独规定新的内容或者可以与它的上位法的渊源的内容不同?()
A.国务院根据全国人大授权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B.地方性法规
C.民族自治法规
D.经济特区的法规
5.200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50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残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便利和优惠。残疾人可以免费携带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盲人持有效证件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地铁、渡船等公共交通工具。盲人读物邮件免费寄递。国家鼓励和支持提供电信、广播电视服务的单位对盲人、听力残疾人、言语残疾人给予优惠。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增加对残疾人的其他照顾和扶助。”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规定体现了立法者在残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问题上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
B.从法的价值的角度分析,该规定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法的自由价值
C.该规定对于有关企业、政府及残疾人均具有指引作用
D.该规定在交通、邮政、电信方面给予残疾人的优待有悖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6.某省人民政府鉴于本省抢劫抢夺犯罪猖獗的状况,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等起草了《关于增设“双抢”犯罪有关罪名的决定》,并提交省人大审议通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决定属于地方性法规
B.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该决定是违法的
C.省政府没有向省人大提交议案的权力
D.该决定属于地方性规章
7.法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遵守,下列选项中,属于法的实施的有:()
A.县交通警察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机动车驾驶员张某给予罚款处罚
B.1年前,王某向李某借款1万元用来做生意,后王某破产无力偿还。李某为了讨回欠款,向法院起诉,要求王某偿还借款并支付利息500元
C.法律专家对国家法律不完善的地方提出建议
D.某人民法院在民事案件审理中依法对张某和赵某的合同纠纷案件进行调解
8.下列关于法的运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公民甲参加所在区的人大代表的选举的行为属于守法行为
B.乙律师在为一件人身伤害案代理时指出,数月前该法院在审理一起类似案件时没有裁判给予精神损害赔偿,那么本案也不应该给予精神损害赔偿。乙律师的思维方式属于演绎推理
C.人民检察院根据群众检举对该市税务局长的受贿行为进行侦查的行为属于国家法律监督
D.丙阅报时针对某影星的行为认为其将被判5年有期徒刑,这体现了法律的评价作用
9.关于“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含义,下列哪些选项说法是正确的?()
A.司法权不得由一般的行政机关来行使
B.司法机关既要独立行使职权,又不得无限度地使用自由裁量权
C.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司法活动
D.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独立行使职权时不得违反程序规定
10.甲因乙不能偿还欠款将其告上法庭,并称有关证据被公安机关办理其他案件时予以扣押,故不能提供证据。法官负责任地到公安机关调查,并复制了相关证据材料。此举使甲最终胜诉。从法理学角度看,对该案的下列说法,哪些可以成立?()
A.本案的承办法官对“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有着正确的理解
B.法官在审理此案时,违背了法官中立原则
C.本案的承办法官对司法公正的认识有误,法律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D.本案的审理比较好地体现了通过审判保障公民权利的司法功能
11.关于法的适用与法律论证,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法的适用所处理的问题,既包括法律事实问题也包括法律规范问题,还包括法律语言问题
B.法的适用通常采用逻辑中的三段论推理
C.法的适用只要有外部证成即可,无需内部证成
D.法律论证是一个独立的过程,与法律推理、法律解释没有关系
1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公布了《关于执行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三)》,对适用刑法的部分罪名进行了补充或修改,取消了原来的“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罪名,修改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此,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该规定属于立法解释
B.该规定没有正式的法的效力
C.该规定的效力低于宪法
D.该规定属于正式解释
13.下列哪些行为不符合我国法律的适用原则?()
A.法官乐某为办好案件与原、被告双方的代理人分别有多次私下接触
B.族长决定强奸案的被害人赵某及家人不许向公安局报案,由强奸实施人董某向赵某赔偿5000元
C.在处理合同纠纷时,诸葛法官接到市委书记的批条,指示不能判外地企业胜诉
D.监狱根据法定的情况没有将因贪污、受贿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的原局长万某收监执行
14.关于司法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可以成立?()
A.司法的依据主要是正式的法律渊源,而当代中国司法原则“以法律为准绳”中的“法律”则需要作广义的理解
B.司法是司法机关以国家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的活动
C.司法权不是一种决策权、执行权,而是一种判断权
D.当代中国司法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15.青年男女在去结婚登记的路上被迎面驶来的卡车撞伤,未能登记即被送往医院抢救。女方伤势过重成为植物人,男方遂悔婚约。女方父母把男方告到法院,要求男方对女方承担照顾扶养的责任。法院以法无明文规定为由,裁定不予受理。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评论是错误的?()
A.支持不受理,因为法官面对的是法律不调整的“法外空间”事项
B.支持不受理,因为法官正确运用了类比推理而没有采用设证推理
C.反对不受理,因为法官违反了“禁止拒绝裁判原则”
D.反对不受理,因为法官没有发挥法律在社会中的创造作用
16.下列选项属于我国国家监督体系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法律实施的合法性的监督
B.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的监督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不符合宪法、法律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撤销
D.各级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17.关于法律适用的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法律人适用法律解决个案纠纷的过程,首先要查明和确认案件事实,作为小前提;其次要选择和确定与上述案件事实相符合的法律规范,作为大前提;最后以整个法律体系的目的为标准,从两个前提中推导出法律决定或法律裁决
B.法律人适用有效法律规范解决个案纠纷的这三个步骤是各自独立且严格区分的单个行为
C.当法律人在选择法律规范时,他必须以该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为基础
D.法律解释要受到诠释学的原理和一般原则的制约,即解释活动要受到解释学循环规律和前理解的影响和制约
18.200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规定:“刑法规定的‘信用卡’,是指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该解释是学理解释
B.该解释属于有权解释
C.该解释和刑法本身具有同等效力
D.该解释所采用的是文理解释
19.我国已经形成“一元多级”的法律解释体系,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如果有原则性的分歧,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或决定
C.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之外的法律、法令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国务院及主管部门进行解释
D.属于地方性法规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进行解释
20.下列表述哪些可以成立?()
A.司机白某在驾车途中因突发心脏病,把车停在了标有“此处禁止停车,违者罚款100元”处,但白某最终没有受到处罚。此为运用辩证推理的结果
B.在法的适用中,需要对“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这一规定进行限制解释
C.林某因他杀死亡,其与妻子的婚姻法律关系因此而终结。引起该婚姻关系终结的死亡事件属于法律事件
D.已加入甲国国籍的原福建人沈某在乙国印制人民币假钞20万元,其行为是否适用中国法律,属于法的空间效力问题
21.某日,陈某因生活琐事将肖某打伤。当地公安局询问了双方和现场目击者并做了笔录,但未做处理。两年后,该公安局对陈某做出了拘留10日的处罚。陈某申诉,上一级公安局维持了原处罚决定。陈某提起诉讼。法官甲认为该公安局违反了《人民警察法》关于对公民报警案件应当及时查处的规定,因此应当撤销其处罚决定。法官乙认为,如果因公安局的迟延处理而撤销其处罚,就丧失了对陈某的违法行为进行再处理的可能,因此不应当撤销。依据法理学的有关原理,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陈某与该公安局之间不存在法律关系
B.法官甲的观点说明法律具有程序性的特征
C.法官甲的推理属于形式推理
D.法官乙的观点属于司法解释
22.辩证推理是法律推理的一种重要方法,下面哪些情况需要进行辨证推理?()
A.法律规定本身的意义模糊
B.法律有缺漏,出现了“法律空隙”
C.同一位阶的法律规定之间有抵触,发生冲突
D.某些法律规定严重落后于社会发展情势,即通常言“合法”与“合理”的矛盾
23.贾律师在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件辩护意见中写到:“首先,被告人刘某只是为了满足其上网玩耍的欲望,实施了秘密窃取少量财物的行为,主观恶性不大;其次,本省盗窃罪的追诉限额为800元,而被告所窃财产评估价值仅为1050元,社会危害性较小;再次,被告人刘某仅从这次盗窃中分得200元,收益较少。故被告人刘某的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主观恶性小,依法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关于该意见,下列哪些选项是不正确的?()
A.辩护意见既运用了价值判断,也运用了事实判断
B.“被告人刘某的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主观恶性小,依法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属于事实判断
C.“本省盗窃罪的追诉限额为800元,而被告人所窃取财产评估价值仅为1050元”,属于价值判断
D.辩护意见中的“只是”、“仅为”、“仅从”这类词汇,属于法律概念
24.《刑法》第263条规定,持枪抢劫是抢劫罪的加重理由,应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冯某抢劫了某出租车司机的钱财。法院在审理过程中确认,冯某抢劫时使用的是仿真手枪,因此,法官在对冯某如何量刑上发生了争议。法官甲认为,持仿真手枪抢劫系本条款规定的持枪抢劫,而且立法者的立法意图也应是这样。因为如果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不将仿真手枪包括在枪之内,就会在该条款作出例外规定。法官乙认为,持仿真手枪抢劫不是本条款规定的持枪抢劫,而且立法者的意图并不是法律本身的目的;刑法之所以将持枪抢劫规定为抢劫罪的加重事由,是因为这种抢劫可能造成他人伤亡因而其危害性大,而持仿真手枪抢劫不可能造成他人伤亡,因而其危害性并不大。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法官甲对《刑法》第263条规定的解释是一种体系解释
B.法官乙对《刑法》第263条规定的解释是一种目的解释
C.法官对仿真手枪是不是枪的判断是一种纯粹的事实判断
D.法官的争议说明:法律条文中所规定的“词”的意义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需要根据案件事实通过“解释学循环”来确定其意义
三、不定项选择题
1.周某半夜驾车出游时发生交通事故致行人鲁某重伤残疾,检察院以交通肇事罪起诉周某。法院开庭,公诉人和辩护人就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质证,就法的适用展开辩论。法庭经过庭审查实,交通事故致鲁某重伤残疾并非因周某行为引起,宣判其无罪释放。依据法学原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法院审理案件的目的在于获得正确的法律判决,该判决应当在形式上符合法律规定,具有可预测性,还应当在内容上符合法律的精神和价值,具有正当性
B.在本案中,检察院使用了归纳推理的方法
C.法院在庭审中认定交通事故致鲁某重伤残疾并非因周某行为引起,这主要解决的是事实问题
D.法庭主持的调查和法庭辩论活动,从法律推理的角度讲,是在为演绎推理确定大小前提
2.下列关于法律证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法律适用过程是一个法律证成的过程
B.从法律证成的角度看,法律人的法律决定的合理性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法律决定是按照一定的推理规则从前提中推导出来的。另一方面,推导法律决定所依赖的前提是合理的正当的
C.外部证成保证了结论是从前提中逻辑地推导出来,它对前提是否是正当的、合理的没有任何的保障
D.内部证成关涉的是对内部证成中所使用的前提本身的合理性,即对前提的证立
3.下列关于形式法律推理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演绎推理是根据特殊性的知识,推出关于一般性的知识。只要前提真实,推理形式正确,结论就是必然真实的
B.归纳推理是从两个或更多的同类特殊命题中获取一般性命题的推理。如果说演绎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那么归纳推理就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C.设证推理是一种不甚可靠的或然性逻辑,其本身不能像归纳与演绎一样总结出固定的逻辑推论形式,且设证法的运用受到非逻辑因素的影响太深(个人知识水平、主观偏向、经验程度乃至外力的干预都会对设证法的效力产生直接影响)
D.类比推理就其本质而言并不是严格的逻辑推论,而是一种相互关系的比较,是从已知的特殊导向未知的特殊的思想方式
4.一男子驾车闯红灯被警察阻拦,警察查明驾车人因要将其突发急病的邻居送往医院抢救而违规闯红灯。对此行为之性质和法律责任,两个警察持不同的意见,警察甲认为任何情况下违反交通规则均应受到法律的制裁,而警察乙认为驾车人为抢救病人因紧急情况而违反交通规则,实属迫不得已,因而不应受到处罚。关于两个警察在法律推理方式上的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甲使用的推理方式为演绎推理,乙使用的推理方式为辨证推理
B.甲使用的推理方式为演绎推理,乙使用的推理方式是归纳推理
C.甲使用的推理方式为辨证推理,乙使用的推理方式是演绎推理
D.甲使用的推理方式为归纳推理,乙使用的推理方式是辨证推理
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现今大部分法学家都认可下列位阶:(1)语义学解释→(2)体系解释→(3)立法者意图或目的解释→(4)历史解释→(5)比较解释→(6)客观目的解释。在实际审理案件中,法官需要严格按照此顺序进行法律解释
B.法官在推翻位阶所确定的各种方法之间的优先性关系时,不需要予以充分的论证
C.各种法律解释方法具有不同的功能,是因为它们各自指出了在法律解释中考虑的因素不同或提出问题的视角不同
D.不同的法律解释方法是有着严格的界限的,不能混合在一起综合使用
6.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刑法》第410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是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对该法律解释,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B.该解释的效力与所解释的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
C.该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
D.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
7.关于法律监督,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民均是法律监督的主体
B.检察机关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C.中国共产党纪律委员会有权进行法律监督,属于国家法律监督
D.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法律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
第3课 法的演进*
“近现代法治的实质和精义在于控权,即对权力在形式和实质上的合法性的强调,包括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和法律的制约。法律的制约是一种权限、程序和责任的制约。”关于这段话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3/1/51,多选)
A.法律既可以强化权力,也可以弱化权力
B.近现代法治只控制公权,而不限制私权
C.在法治国家,权力若不加限制,将失去在形式和实质上的合法性
D.从法理学角度看,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实际上也应当是在法律范围内的制约和法律程序上的制约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摩尔根和恩格斯的研究,下列有关法的产生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法的产生意味着在社会成员之间财产关系上出现了“我的”、“你的”之类的观念
B.最早出现的法是以文字记录的习惯法
C.法的产生经历了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的过程
D.法的产生标志着公力救济代替了私力救济
2.法的历史类型的划分标准是:()
A.历史传统、源流关系及其特点
B.阶级本质和经济基础
C.法的效力渊源
D.法所存在的历史时期
3.关于法的历史类型,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人类社会的每一形态都对应着一个法的历史类型
B.法的历史类型与人类阶级社会的形态划分一致
C.凡建立在相同经济基础之上、反映相同阶级意志的法,就属于同一历史类型的法
D.社会主义法是最高历史类型的法
4.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法制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是:()
A.宪政制度的建立
B.法制原则的确立
C.注重保护社会利益
D.强调法律保护个人利益
5.我国合同法中有不少条文吸收了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内容,这符合下列哪种法律术语的意思?()
A.法的继承B.法的移植
C.法的现代化 D.法的国际化
6.关于法律移植和法律继承,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A.法律继承更强调不同时期的法律的承接和继受,即纵向意义上的法律之间的承接和继受
B.法律移植则更偏向于同时代的法律的吸收和借鉴,即横向意义上的法律之间的承接和继受
C.在法律的内容方面,不同历史类型之间法律的继承不可能全盘接受,而法律移植则在理论上有可能
D.相对于法的继承而言,法的移植在今日中国更为重要,面对这样一个十分复杂的工作,要避免不加选择地盲目移植,注意外国法与我国法的同构性和相容性,注意移植的法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不能超前
7.关于法律移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只有后发展国家采纳发达国家的法律制度才是法律移植
B.经济、文化和政治处于相同或基本相同发展阶段水平的国家相互吸收对方的法律也是法律移植
C.法律移植应当考虑本国法与外国法之间的同构性和兼容性
D.法的移植要有适当的超前性
8.下列关于法律意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人们对法律现象认识的阶段的角度,法律意识可以分为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
B.从意识主体的角度,法律意识可以分为个人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
C.法律心理是法律意识的理性阶段,在法律意识中占据主导地位
D.一国存在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等环节构成的法制体系,相应的有立法意识、执法意识、司法意识、法律监督意识等
9.在有关法系的问题上,学生甲与学生乙有一些不同的认识。甲认为:(1)法系就是指法律体系;(2)法系的划分标准是单一的、绝对不变的;(3)在英美法系,制定法是法的正式渊源。乙认为:(1)法系是比较法学的概念,它与法律体系不同;(2)法系的划分标准是法的传统和外部特征;(3)在英美法系,制定法和判例法一样,都是法的正式渊源;但是,在大陆法系,判例只是在有些时候才是法的正式渊源。以上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甲:(1)、(2)、(3)和乙:(1)、(3)
B.乙:(1)、(2)
C.甲:(1)和乙:(2)
D.甲:(3)和乙:(3)
10.作为资本主义的美国从自由竞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后,出现了不少调整经济、社会公共事务的法律,比如《产品责任法》、《环境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等,并出现了大量的授权立法、委托立法,同时德国、法国、英国以及中国也相继出现了社会经济立法。针对该现象的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法是社会的产物,法的内容最终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B.随着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两大法系在相互学习,有逐步靠拢、相互融合的趋势,差别已不明显
C.法的发展可以突破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普通法系、大陆法系等藩篱,从法律技术层面实现法的移植
D.我国的社会经济立法的现代化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其他国家的先进的立法和管理经验,这些立法能否与我国的法律传统融洽结合,是法的现代化能否成功的关键
1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民法法系的特点?()
A.以制定法为主的法律渊源
B.存在公法与私法的分类
C.纠问制
D.归纳式思维
12.判例作为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存在于:()
A.普通法法系
B.罗马法系
C.社会主义法系
D.罗马法系和普通法法系
13.下列哪项不是英美法系的特点?()
A.以日耳曼法为历史渊源
B.采用演绎推理形式
C.不严格划分公法和私法
D.以判例为主要法律渊源
14.在某法学理论研讨会上,甲和乙就法治的概念和理论问题进行辩论。甲说:①在中国,法治理论最早是由梁启超先生提出来的;②法治强调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至高无上的权威;③法治意味着法律调整社会生活的正当性。乙则认为:①法家提出过“任法而治”、“以法治国”的思想;②法治与法制没有区别;③“法治国家”概念最初是在德语中使用的。下列哪一选项所列论点是适当的?()
A.甲的论点②和乙的论点①
B.甲的论点①和乙的论点③
C.甲的论点②和乙的论点②
D.甲的论点③和乙的论点②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下列哪些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起源的观点?()
A.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产生是法律产生的经济根源
B.人的心理成熟是法律产生的自然根源
C.阶级的产生是法律产生的阶级根源
D.社会的发展是法律产生的社会根源
2.从古至今,许多思想家、法学家对法的起源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关于法的起源的各种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西赛罗看来,作为最高理性的自然法来源于“上帝的一贯意志”,人定法源于自然法
B.韩非子认为:“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这是暴力说的观点
C.认为绝对精神在自然界产生之前就已存在,绝对精神发展到自然界阶段,才有了人类,人类精神的发展产生法的是精神发展说
D.很多法社会学者认为群体的法律秩序是基于合理性管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这是发展说的观点
3.关于法的起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法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B.法的产生,经历了从习惯到习惯法、再从习惯法到制定法的发展过程
C.法的产生,经历了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一般规范性调整到法的调整的发展过程
D.法的产生,经历了法与宗教规范、道德规范的浑然一体到法与宗教规范、道德规范的分化,法的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
4.关于法律的历史类型的更替,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选项?()
A.法律的历史类型的更替是法律发展的特殊形式
B.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法律的历史类型由低级类型向高级类型依次更替
C.法律的历史类型的更替是人类选择的结果
D.法律的历史类型的更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
5.下列关于各国资本主义法的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妥协的革命,资产阶级的法律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法律
B.美国资产阶级的法律制度是伴随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而建立的,与英国的资本主义法律没有关联
C.法国《人权宣言》、《法国民法典》等法律在法国资产阶级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
D.德国统一完成后,资产阶级为维护统一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逐步颁布了宪法、民法点等法律,资产阶级法律基本确立下来
6.下列关于资本主义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特点是维护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B.维护资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自由
C.确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表明资本主义法下没有特权、人人平等
D.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已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加入了“所有权的限制”等内容,并制定了不少调整经济、文化关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法律,出现“法律的社会化”趋势,表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法的本质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7.下列说法反映出资本主义法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变化的是:()
A.从“个人权利本位”到“社会本位”
B.政府进一步强化“看守人”、“守夜人”角色,法律对经济干预不多
C.委托立法、授权立法出现
D.两大法系逐步靠拢,国际立法增多
8.进入20世纪后,资本主义法:()
A.出现“社会化”趋势
B.本质发生改变
C.对财产所有权有所限制
D.更加强调“政治权利本位”
9.“法的继承体现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法的移植则反映一个国家对同时代其他国家法律制度的吸收和借鉴,法的移植的范围除了外国的法律外,还包括国际法律和惯例。”据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1804年《法国民法典》是对罗马法制度、原则的继承
B.国内法不可以继承国际法
C.法的移植不反映时间关系,仅体现空间关系
D.法的移植的范围除了制定法,还包括习惯法
10.法律移植在不同的情形具有不同的类型,其一般包括:()
A.经济、文化和政治处于相同或基本相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国家相互吸收对方的法律,以致融合和趋同
B.落后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直接采纳先进国家或发达国家的法律
C.区域性法律统一运动和世界性法律统一运动或法律全球化
D.当代国家对历史上国家法律的移植
11.下列哪些情形属于法的移植?()
A.民法法系和普通法系相互借鉴和吸收对方的法律制度、法律技术
B.清末变法修律的过程中,清政府直接采纳日本国的法律制度
C.欧洲共同体比较、采纳和整合各国法律制度、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形成欧洲共同体法律体系
D.民国时期,民国政府对清末法律成果的借鉴与吸收
12.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和1900年的《德国民法典》均是以罗马法为基础编纂而成的。从《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和罗马法的本质和渊源上看,下列选项中的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三者都属于同一个法的历史类型
B.法的发展过程具有历史延续性
C.法律概念、技术和原则具有可继承性
D.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移植的关系
13.下列哪些表述属于法律意识的范畴?()
A.张某感觉到中国法官的腐败行为越来越少了
B.贾某在饭店吃饭因煤气罐爆炸而毁容,向法院起诉要求酒店支付2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金
C.李某认为偷几本书不构成盗窃罪
D.进城务工的农民赵某拿不到用人单位的报酬,自认倒霉
14.法系是法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关于法系,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法系是一个比较法学上的概念,是根据法的历史传统和外部特征的不同对法所作的分类
B.历史上曾经存在很多个法系,但大多都已经消亡,目前世界上仅存的法系只有民法法系和普通法系
C.民法法系有编纂成文法典的传统,因此,有成文法典的国家都属于民法法系
D.法律移植是一国对外国法的借鉴、吸收和摄取,因此,法律移植是法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15.下列哪些选项表明了英美法系的特点?()
A.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遵循先例
B.在法律发展中,法官具有突出作用
C.注重程序的“诉讼中心主义”
D.变革相对缓慢,具有保守性
16.下列对民法法系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有:()
A.成文法是主要的法的渊源
B.部门法中有财产法和侵权法
C.在诉讼程序上采取职权主义
D.在任何民法法系国家,法院的判例都没有正式的法律效力
17.关于外源型法的现代化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A.具有被动性
B.具有依附性
C.具有自发性
D.具有反复性
18.关于法律发展、法律传统、法律现代化,下列哪些选项可以成立?()
A.中国法律的现代化的启动形式是立法主导型
B.进入20世纪以后,各国、各民族法律的特殊性逐渐受到普遍关注,民族历史传统可能构成现实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
C.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各国法律进行法系划分已失去了意义
D.法的继承体现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法的移植反映一个国家对同时代其他国家法律制度的吸收和借鉴
19.关于法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西方学说史上,亚里士多德论述其法治观,即“善法得到普遍服从”,亚氏强调良好的法律是法治的基础
B.近代法治的核心归结为“以法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和制约”,强调法律之上
C.19世纪末,英国的戴雪明确地提出了“法治”,即rule of law
D.法治是一国法律制度的总和,包括立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的合法性原则、制度、程序和过程
20.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的表述哪些是不适当的?()
A.法治要求法律全面地、全方位地介入社会生活,这意味着法律取代了其他社会调整手段
B.法治与法制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同
C.实现了法制,就不会出现牺牲个案实体正义的情况
D.法治的核心是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
21.法治国家的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下列关于法治国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实行法治,只需考虑其是否有完备而良善的法律体系
B.法治国家只能诞生于民主国家
C.法治国家必定对权力进行有效的控制,对公民的权利给予保护
D.法治国家的实现离不开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
22.下列哪些选项说明了法治所体现的法律价值、法律精神?()
A.在法治社会,法律必须体现人民民主主权原则,必须反映广大人民的意志并体现客观规律,是以维护和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为目标的
B.法律必须以保护人民权利为核心,尊重和关怀人权,公民的权利和自由非依正当的法律程序不受剥夺,一切非法的侵害都能得到公正、合理、及时的处理
C.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法律,权力必须在法定范围内行使,权力必须互相制衡,滥用权力应受到追究
D.法律至高无上,法律具有极大的权威
23.村民姚某育有一子一女,其妻早逝。在姚某生前生活不能自理的5年时间里,女儿对其日常生活进行照顾。姚某去世之后留有祖传贵重物品若干,女儿想分得其中一部分,但儿子认为,按照当地女儿无继承权的风俗习惯,其妹不能继承。当地大部分村民也指责姚某的女儿无理取闹。对此,下列哪些说法可以成立?()
A.在农村地区,应该允许风俗习惯优先于法律规定
B.法与习俗的正当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
C.中国法的现代化需要处理好国家的制定法与“民间法”之间的关系
D.中国现行法律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一定的冲突
三、不定项选择题
1.在讨论“法的起源、法的历史发展”这部分内容时,法学院同学甲、乙、丙各抒己见。甲认为:1.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形成;2.在古罗马学者西塞罗看来,人定法源于自然法。乙认为:1.法的移植对象只能是本国或本民族以外的法律,法的继承对象则主要是本国或本民族的法律;2.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将历史上存在的法分为形式不合理的法、实质不合理的法、实质合理的法、形式合理的法。丙认为:1.与原始社会规范的适用相比较,法的适用范围主要是根据居民的血缘关系来确定的;2.不同历史类型的法之间存在着继承关系。下列选项何者为正确?()
A.甲的观点1、乙的观点1和丙的观点2
B.甲的观点2、乙的观点2和丙的观点1
C.甲的观点1、乙的观点1和丙的观点1
D.甲的观点2、乙的观点2和丙的观点2
2.下列哪一或哪些选项说明了法制与法治的差别?()
A.法治强调法律的形式化方面
B.法制更偏重于法律的形式化方面,强调“以法治国”的制度、程序及其运行机制本身,它所关注的焦点是法律的有效性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性
C.法治更偏重形式意义的法制
D.法制强调“人民主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
第4课 法与社会[7]
一、单项选择题
1.奥地利法学家埃利希在《法社会学原理》中指出:“在当代以及任何其他的时代,法的发展的重心既不在立法,也不在法学或司法判决,而在于社会本身。”关于这句话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法是社会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
B.国家的法以社会的法为基础
C.法的变迁受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D.任何时代,法只要以社会为基础,就可以脱离立法、法学和司法判决而独立发展
2.下列关于法与经济基础的观点正确的是:()
A.法作为经济基础的一部分,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B.法根源于一定经济基础,就是说一定的经济基础就会自发地产生法
C.法作为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只是消极地反映经济基础
D.法的本质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所以法不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各地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本解释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依据法理学的有关原理,下列正确的表述是:()
A.该规定没有体现法的普遍性特征
B.该规定违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C.该规定说明:法律内容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经济状况
D.该规定说明:政治对法律没有影响
4.现代社会不仅需要法律这种社会规范,而且还需要道德、习俗等其他社会规范。这表明:()
A.法律的起源与道德有关
B.有些法律规范是由社会习俗演化而来的
C.法律规范和其他社会规范的表现形式不同
D.法律不是唯一的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5.曾有人认为在党的政策和法的关系方面,法具有僵化性的特点,不如政策灵活,因此主张法不如政策,对于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的关系应该是:()
A.政策指导法,法制约政策,两者相辅相成
B.政策高于并大于法,法必须服从政策
C.法高于并大于政策,政策必须服从法
D.政策与法各自独立,互不干涉
6.下列关于法与道德、宗教、科学技术和政治关系的选项中,哪一项表述不成立?()
A.宗教宣誓有助于简化审判程序,有时也有助于提高人们守法的自觉性
B.法具有可诉性,而道德不具有可诉性
C.法与科学技术在方法论上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科学技术对法律方法论有重要影响
D.法的相对独立性只是对经济基础而言的,不表现在对其他上层建筑(如政治)的关系之中
7.《摩奴法典》是古印度的法典,《法典》第5卷第158条规定:“妇女要终生耐心、忍让、热心善业、贞操,淡泊如学生,遵守关于妇女从一而终的卓越规定。”第164条规定:“不忠于丈夫的妇女生前遭诟辱,死后投生在豺狼腹内,或为象皮病和肺痨所苦。”第八卷第417条规定:“婆罗门贫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第十一卷第81条规定:“坚持苦行,纯洁如学生,凝神静思,凡十二年,可以偿赎杀害一个婆罗门的罪恶。”结合材料,判断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摩奴法典》的规定表明,人类早期的法律和道德、宗教等其他规范是浑然一体的
B.《摩奴法典》规定苦修可以免于处罚,说明《法典》缺乏强制性
C.《摩奴法典》公开维护人和人之间的不平等
D.《摩奴法典》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与现代法律精神不相符合
8.道德与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都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有效性,道德与法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有关法与道德的几种表述中,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法律具有既重权利又重义务的“两面性”,道德具有只重义务的“一面性”
B.道德的强制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制
C.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片面强调法的安定性优先是错误的
D.法律所反映的道德是抽象的
9.关于法与宗教的关系,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法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都属于文化现象
B.法与宗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人群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C.法与宗教在历史上曾经是浑然一体的,但现代国家的法与宗教都是分离的
D.法与宗教都是社会规范,都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但宗教同时也控制人的精神
10.下列关于人权与法的关系不正确的表述是:()
A.人权指出了立法与执法所应坚持的最低的人道主义标准和要求
B.人权标准有利于实现法律的有效性,促进法律的自我完善
C.人权的法律保护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国内法的保护
D.人权无国界
11.关于法律与人权关系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人权的法律化表明人权只能是一种实有权利
B.保障人权是法治的核心内容之一
C.人权可以作为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
D.法律可以保障人权的实现,但是法律并不能根除侵犯人权的现象
12.关于法与社会相互关系的下列哪一表述不成立?()
A.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法的性质与功能决定于社会,法与社会互相依赖、互为前提和基础
B.为了实现法对社会的有效调整,必须使法律与其他的资源分配系统进行配合
C.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强调理性、正义和法律统治三者间的有机联系
D.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种手段
13.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体器官移植成为可能,产生了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器官进行处理的权利。美国统一州法律全国督查会议起草的《统一组织捐献法》规定:“任何超过18岁的个人可以捐献他的身体的全部或一部分用于教学、研究、治疗或移植的目的”,“如果个人在死前未作出捐献表示,他的近亲可以如此做”,“如果个人已经作出这种捐献表示的,不能被亲属取消。”之后,美国所有的州和哥伦比亚特区采取了这个法令。关于这一事例,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科技进步对法律制度的变迁有较大的影响
B.人权必须法律化才能获得更大程度的保障
C.人权归根结底来源于国家的承认
D.器官捐献是一种自由处分的权利,而不是义务
14.关于法律和宗教的关系的理解,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宗教的起源早于法律,法律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宗教对法律的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
B.宗教与法均为社会价值观的表现形态,都对社会行为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
C.法律通过规定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给人们的行动指明方向,有权利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两种基本形式;宗教规范则以强调人对神的服从义务为主,人在神的面前是没有权利可言的,所以宗教规范大都是义务性规范
D.宗教同法的价值有某些相通之处,两者的出发点和目的都包括“使人向善”,使社会有其秩序而不发生混乱
15.关于法与政党政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法体现国家意志,而政党政策体现全党意志
B.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程序性,政党政策具有相对的灵活性
C.二者均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D.二者在内容和实质方面都存在紧密联系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法与社会关系的表述何者为正确?()
A.中国固有的法律文化深受伦理的影响;而宗教对于西方社会法律信仰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为确立“法律至上”观念奠定了基础
B.“法的社会化”是西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现象,表明法律是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
C.凡属道德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必为法律调整;凡属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则不一定为道德所调整
D.生命科学的发展、器官移植技术的成熟对法律具有积极影响
2.下列关于法与和谐社会的说法,正确的是:()
A.和谐社会是理性、人本、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协调、和谐发展的关系
B.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建立理性的法律制度
C.和谐社会,应确立形式法治
D.和谐社会需要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体现社会正义的法律机制
3.2007年8月30日,我国制定了《反垄断法》,下列说法哪些可以成立?()
A.《反垄断法》的制定是以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没有市场经济,就不会出现市场垄断,也就不需要《反垄断法》,因此可以说,社会是法律的母体,法律是社会的产物
B.法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反垄断法》的出台及实施将会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C.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反垄断法》的出台,这个事实说明,唯有经济才是法律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除经济之外法律不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D.为了有效地管理社会,法律还需要和其他社会规范(道德、政策等)积极配合,《反垄断法》在管理市场经济时也是如此
4.关于法与政治、国家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总体上,法的产生和实现与政治活动相关,法反映和服务于一定的政治
B.在一般意义上,法与国家权力相互依存相互支撑,但有时也存在紧张或冲突
C.在法治国家,国家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控制和约束
D.在当代中国,法和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在阶级本质、指导思想和社会目标上是一致的
5.某报刊载了黄某某跳楼引发高官背后的腐败案的消息,该消息详细报道了黄某某跳楼致植物人后,在其家人坚持查明真相的要求下,当地公安检察机关查出了黄某某系遭某高官强奸羞愤之下跳楼的情况,并披露了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犯案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犯罪嫌疑人的具体单位和个人情况。对此报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安检察机关通过调查案件事实发现真相保障了被害人的人权
B.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严重侵犯了黄某某的人权
C.报道会损害被害人的隐私权
D.新闻工作者需要提高法律意识
6.2007年,某国政府批准在实验室培育人兽混合胚胎,以用于攻克帕金森症等疑难疾病的医学研究。该决定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议。对此,下列哪些评论是正确的?()
A.目前人兽混合胚胎研究在法律上尚未有规定,这是成文法律局限性的具体体现
B.人兽混合胚胎研究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及时立法给予规范和调整
C.如因该研究成果发生了民事纠纷而法律对此没有规定,则法院可以依据道德、习惯或正义标准等非正式法律渊源进行审理
D.如该国立法机关为此制定法律,则制定出的法律必然是该国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
7.2007年,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巨大进步。但是,与世界其他航天大国不同的是,我国迄今没有一部可以系统调整各种空间活动的综合性法律,法学界对此也展开热烈讨论,积极呼吁我国尽快发展空间法律制度。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科技进步使传统法律部门面临着各种挑战
B.科技进步为处理复杂的法律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
C.可以运用法律来管理科技活动
D.法律具有对科技活动的抑制作用
8.关于法与道德的论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之一就在于道德规范不具有国家强制性
B.按照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观点,法与道德在概念上没有必然联系
C.法和道德都是程序选择的产物,均具有建构性
D.违反法律程序的行为并不一定违反道德
9.以下关于人权概念的论述正确的有:()
A.人权作为应然权利,其内涵事实上要受人类各个时代的社会条件、自然条件所制约
B.作为法律权利和实然权利的人权,它是直接同人类各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各种条件适应的
C.人权的最终来源应该归结到人的理性,所以人权具有基于理性基础上的国际性
D.人类发展到今天,基本人权的内容至少应当包括生存权、发展权、人身权、政治权、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社会权
10.孙某早年与妻子吕某离婚,儿子小强随吕某生活。小强15岁时,其祖父去世,孙某让小强参加葬礼。小强与祖父没有感情,加上吕某阻挡,未参加葬礼。从此,孙某就不再支付小强的抚养费用。吕某和小强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责令孙某承担抚养费。在法庭上,孙某提出不承担抚养费的理由是,小强不参加祖父葬礼属不孝之举,天理难容。法院没有采纳孙某的理由,而根据我国相关法律判决吕某和小强胜诉。根据这个事例,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一个国家的法与其道德之间并不是完全重合的
B.法院判决的结果表明:一个国家的立法可以不考虑某些道德观念
C.法的适用过程完全排除道德判断
D.法对人们的行为的评价作用应表现为评价人的行为是否合法或违法及其程度
11.杜某委托装修公司装修新婚用房。装修公司的一个员工在杜某的房屋里自缢身亡。杜某认为,按照民间传统,死过人的房屋不宜作新房,遂起诉装修公司,要求为自己另购新房,并承担违约责任和精神损害赔偿。法院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风俗习惯没有法律上的意义
B.法律的正当性与风俗习惯的正当性不能等同
C.该民间传统属于宗教信仰的范畴,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
D.法律与人们的传统观念之间存在冲突
12.“范跑跑”事件后,社会公众对此行为进行了道德评价,纷纷对其进行谴责。随后,教育部公布:将重新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加入“保护学生安全”条款。据了解,此规范上一次修订在1997年,距今已有11年。依据上述材料,从而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法律规范必须要有道德作为价值基础
B.道德的状况制约着立法的发展,道德为立法指明方向
C.加强法律调整有助于弥补道德调整的不足
D.道德对法律实施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13.道德与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都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有效性,道德与法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有关法与道德的几种表述中,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法律具有既重权利又重义务的“两面性”,道德具有只重义务的“一面性”
B.道德的强制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制
C.法律的调整范围比道德的调整范围广,道德对人行为的调整比法律对人行为的调整程度深
D.法有特定的表现形式,因而具体明确,操作性强,道德无特定、具体的表现形式,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