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之母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是收集保存中国植物标本最集中最丰富、也是研究中国和亚洲植物最重要的植物标本馆,目前其标本收藏量是亚洲第一。这些标本为植物学、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历史上三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巨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连同《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中国蕨类植物科属的系统排列和历史来源》和《中国植物志》)都是基于对标本的分类研究完成的。中国 3 万多种高等植物,其中大部分在该馆都有收藏。如果国内科研人员想查看国外的标本,可以通过本馆向国外标本馆借阅。在研究过程中,全世界的标本馆之间形成了一个规矩,标本可以自由交换、借阅,基本上是有求必应的。

中国植物标本采集和分类研究起步很晚,只有近百年的历史,而在欧洲其历史发展已经几百年了。英、法等欧洲国家从 16 世纪就开始到全世界收集植物标本。历代的探险者、传教士、商人和外交人员在世界各地收集标本。最早的一些英国商人和海关雇员从广东开通通商口岸就开始采集我国南方的植物了,还雇用广东的画师把中国很漂亮的植物画成彩色的画拿到英国去。英国惊叹于中国有这么漂亮的植物:牡丹、菊花、梅花……对中国植物的喜爱从那个年代就开始了,所以英国一直是中国植物热,到现在还是。这是中国植物走出去的历史,中国也因此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China: Mother of Gardens)”。北半球大部分国家都愿意收集栽培中国植物,有很多美丽的中国特有的植物,也适应当地的气候。欧洲市场上需求的香料、调料要到世界各地寻找,亚洲的香料是很多的,很多商品从广东沿海运出去,这个输送香料的港口就叫香港,香港这个名字就是这么来的。英国人爱喝茶,和中国进行茶叶贸易,还派人到浙江和福建一带考察和偷取制茶技术,然后开始在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印度大吉岭等地实验种茶,到现在大吉岭红茶仍然在国际贸易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就是因为那个时期我们出口很多植物资源,因此大清帝国间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茶叶、丝绸、香料是主要的收入,茶叶的出口量占全世界的绝大部分,带来了大量的白银收入。后来我们和英国经济贸易的逆差太大了,英国就开始输出鸦片到中国。鸦片是来自于欧洲的罂粟植物提取的产物,不是我们中国原产的。茶和罂粟,这两种不同植物物种的贸易战争,把一个东亚强国变成“东亚病夫”。我们看着一个小小的植物可能觉得它没有什么价值、对人类也没什么贡献,其实它的价值很大。没有植物就不会有动物、就不会有人类、空气,粮食、木材都是源于植物。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从最初的约 20 万号标本,到现在的 260 多万号标本,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植物标本馆和名副其实的国家植物标本馆。标本馆收藏增加发展最快的时期有两个。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家组织了多次植物资源普查和综合科学考察项目,如中草药普查、南水北调、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考察等。另一个就是编纂《中国植物志》的年代,标本增加也很快。《中国植物志》的作者和绘图人员有几百人,全国的分类学家都在积极地活动,很多新类群也在那个年代发表,很多标本被交换、保存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标本馆。

标本馆里的260多万份标本是按分类系统排列的,不管是什么时候来自哪里的植物我们都是按分类系统的科属排列,种按照拉丁名字母顺序排列,同种的标本按照地区来源排列。早期的标本都是专家采集的,野外记录基本上都写外文和拉丁文。那时候专家水平都很高,有些直接把植物拉丁名都写上去了,有些甚至把植物的特点也记录了,还画些植物的花果解剖图,所以学术价值很大。因为那个年代全国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很少,都是少数精英人物、高水平的专家亲自在野外采集。比如俞德浚是留学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他采了大量的标本,并且把标本做得很漂亮。标本不光是采,还需要压制得漂亮,上台纸之后像一个艺术画一样,布局、结构、叶片的平整性。他在采标本的时候都已经有这种审美了,很注重艺术性。

牡丹 郎世宁 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