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新康定之歌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这是《康定情歌》的歌词,歌里唱到的康定,位于青藏高原与成都平原西缘山地的过渡地带,在地理上属于横断山区。康定市现在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传统上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受限于交通条件,这里经济相对落后,但也保存了世所罕见的美景,加上与汉族迥异的风俗习惯,这里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自驾、徒步、骑行,成了资深旅游者必去的打卡地。

自古以来,这里的山区就回荡着各种声音:河水奔流的声音、鸟兽的叫声、教徒们的诵经声……后来修了川藏路,于是又多了伐木的声音、开矿的爆炸声、水轮机的轰鸣声,传统与现代似乎完美地汇聚在这片土地上。

最近几年来,这里又多了一种新的奇怪的声音,一种巨大的轰鸣声,到了晚上声音会更响。奇怪的声音是从河边蓝色屋顶的房子里传出来的,这些房子通常靠近水电站,修得都十分简陋,不注意就会认为它们是修水电站遗留下来的未来得及拆掉的建筑工人的活动板房。

推开房门,你会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一排排巨大的货架上堆放着成千上万台计算机,它们闪烁着令人眼花缭乱的绿色或蓝色的LED灯,混乱的线缆在计算机之间蜿蜒着,汇集到货架的上方。一捆捆电缆如同巨大的蟒蛇,让人觉得恐惧和不安。其实恐惧和不安更多的是来自计算机、墙上和地上多台巨大电风扇发出的声音,再加上一股股袭人的热浪,使人不由得想夺门而逃。门外是偏僻的河谷,除了几个电站的工作人员外通常人迹罕至,门内冷不防出现这么多的计算机设备,就仿佛是外星人基地,或者某个科学狂人正在这里研究什么黑科技。

图1.2 比特币“挖矿”机房

在偌大的房子里,你多半只会看到一个戴着眼镜的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半躺在一张行军床上玩着手机,他是你在这几间房子中唯一能看到的人,他的身份是“矿工”。四川西部蕴含着丰富的矿产,煤、铁、岩盐、石膏,甚至还有黄金。但房子周围没有任何与传统采矿行业相关的挖掘机、推土机等设备,只有房子里那些计算机。

他真的是在挖矿吗?是的,他确实是在“挖矿”,但不是普通的挖矿,而是在网络中“挖矿”,挖出来的也不是实实在在的矿石,而是二进制符号——比特币。因为比特币隐藏在网络中,需要通过大量计算才能获得,如同在大地上通过大量的劳动来挖掘隐藏的矿产一样,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挖矿”。“挖矿”的设备就是那些计算机,“挖矿”的场所也被形象地称为“矿场”。“矿场主”就是通过这些计算机不断地计算来获得比特币的。

一切看上去都轻松容易:不需要数量众多的矿工,也没有培训矿工的要求,那些计算机装上专用软件后就可以24小时持续工作;不需要运输矿石的卡车,也不需要修建运输矿石的道路,挖出的比特币瞬间就可以通过网络传到目的地;不需要破坏环境挖矿井,更没有矿井塌方的危险,只需要搭几间活动房,拉上电线和网线,再安排一两个人,最多再加上一条狗,就可以开张了。除了巨大的噪声外,在普通人眼里,这完全就是一个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好”项目。这种“矿场”一度在四川西部出现了很多,当时“矿圈”流传的一个说法是:全球70%的“挖矿”能力(算力)在中国,中国有70%的“挖矿”能力在四川。

仔细分析一下,“挖矿”项目的成本来自几个方面:购买计算机,配备网络、电力,雇用工作人员。“挖矿”的计算机又叫矿机,价格从早期的每台十几万元,降到后来的每台三四千元,但是一个“矿场”一般会有上万台,甚至十几万台,初期投入会很大。不过,这远远比不上电费的投入,一个拥有十万台矿机的“矿场”,一年的电费很容易就会超过3亿元,是“矿场”运行成本中最大的一块。此前,据称四川西部有6000多座运行的水电站,当地电网消化不了那么多的电,电要么被浪费掉,要么水电站就不能满负荷发电(有的电站每周只发两天的电)。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四川西部一度聚集了那么多的“矿场”:电价便宜,特别是在用电量小的晚上。于是,这变成了双赢:水电站可以满负荷发电,“矿场”可以消耗掉多余的电;水电站因为多卖电而增加了收入,“矿场”因为买到了更便宜的电而降低了运行成本。当时,各个“矿场”蜂拥而至,大量矿机云集于此。有媒体报道说,当时全球最大的比特币矿机生产商只在两个城市设立了维修中心,四川西部的康定就是其中一个。综上,除去各种费用——主要是电费, 2017年时一个有四五千台矿机的“矿场”每天的收入在80万元左右。在“矿场主”听来,那些恼人的矿机噪声就如同《康定情歌》一般美妙动听。

不过,四川西部也有麻烦之处:春夏季节频繁的雨水使得发电量大大增加,而秋冬季节又因为时值枯水期而发电量严重不足,电费也成倍增加。此外,“矿场”还面临洪水的威胁,河水一旦泛滥,就很容易淹没靠近河边的“矿场”。这些不稳定因素使得很多“矿场”不得不转移到国内其他电费便宜又没有自然灾害的地方。内蒙古和新疆的一些地方,依靠火力发电能够提供便宜的电力,因此吸引了很多从四川西部迁移出去的“矿场”。比如, 2017年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比特大陆(Bitmain)公司拥有的“矿场”挖出的比特币占了全球比特币日产量的近二十分之一。有的“矿场”为了保障用电,还修建了风力发电场,使得用电成本大幅下降。

放眼世界,在比特币“挖矿”行业正处于热潮的2017年,相关从业者认为,全球前五家大型“矿场”分别是美国的GigaWatt矿场、冰岛的Genesis Mining矿场、我国的大连矿场、瑞典矿场和俄罗斯矿场。GigaWatt矿场成立得很早,曾可日赚十多万美元,成为行业中一颗炙手可热的新星,吸引了众多国际投资者。Genesis Mining矿场利用了冰岛寒冷的天气(有助于矿机散热)和低廉的电价,进而又推出了云上“挖矿”服务,普通用户可以通过租用云上矿机实现“挖矿”。大连矿场在高峰期时据称拥有整个比特币网络算力的3 %,每月大概能挖到750多个比特币。瑞典矿场位于该国东部,优势主要是电价便宜,气候也不错,可降低对制冷的需求。俄罗斯矿场位于莫斯科附近,每月大概能挖到600多个比特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