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里供太监——禄米仓胡同东口

智化寺位于北京东城区禄米仓胡同东口,坐北朝南,排列布局具有典型的明朝特点。寺中原有中路五进院落,及东跨院后庙和西跨院方丈院,房间数百,占地两公顷,现仅保留中路院落。这座寺庙曾是明朝宦官王振的家庙。

智化寺位于北京东城区禄米仓胡同东口,坐北朝南,排列布局具有典型的明朝特点。寺中原有中路五进院落,及东跨院后庙和西跨院方丈院,房间数百,占地两公顷,现仅保留中路院落。这座寺庙曾是明朝宦官王振的家庙。

王振,明朝蔚州(今河北蔚县)人,原本是一个秀才,略通经书,但久不得举,平日里只能在县里当教官,混个温饱。谁知祸不单行,无意间竟然犯了罪,要被发配充军。也算是他命不该绝,正赶上朝廷要挑选一批地方上的学官进宫培训女官。这工作听起来不错,但是有个前提:要净身做太监才可以入选。

平白无故要文人们净身进宫,简直是有辱斯文!自然也就没有文人愿意去应选。负责这件事的官员差点急白了头发,穷则生变,于是想出一个妙计:平常文人们不愿意去,但如果犯罪之后是否还这样倔呢?于是就发布了一个政策:愿意去的人可以脱罪。走投无路的王振知道了这个消息,一狠心,一咬牙,就报名了。

王振入宫后不久就因有知识、有文化受到太子青睐。太子即位后为明宣宗,任王振为正五品的东宫局郎。当时,宣宗最信赖的太监是金英,王振还排不上号,只能在宫中小心谨慎地钻营。

宣宗在位十年驾崩,英宗即位。英宗即位时年仅九岁,但有太皇太后张氏主事,名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忠心秉政,倒也平安无事。

对小皇帝身边服侍的太监,太皇太后煞费苦心,觉得应该找通文墨、名声好的。但是,太监大多是穷苦出身,通文墨的能有几人?于是王振脱颖而出,被任命为司礼大太监,成了英宗身边拥有“批红”权力的太监之一。

王振当了大太监后,首先做的,是讨好英宗。九岁的小孩,哪里玩得过在宫中久经历练的王振?于是小皇帝越来越信任他,事事依赖他。英宗虽然还没有亲政,但总归是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王振就时常借着小皇帝的信任为自己谋取私利。

有一次,他借着皇帝派他带领文武大臣在朝阳门阅兵的机会,将自己的死党升了职。

太皇太后知道了这事,心里却十分高兴,她决定借此教育英宗一番。

于是,太皇太后命人把英宗和三位宰辅(杨士奇、杨荣以及杨溥)都叫来,让王振跪在那里,然后开始对英宗讲做人的道理、治国的策略,讲到兴起,作势要以宦官干预朝政的罪名将王振斩首。其实,太皇太后并没有真想杀死王振,一个大权在握的太皇太后想要杀个太监,哪里需要这样大费周折?只需一道命令而已。她这番煞费苦心的表演,只是为了教育英宗,让他学好。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三位宰辅都是人精,哪里会不明白太皇太后的心思?于是马上求情,让太皇太后暂息雷霆之怒,放王振一马。果然,太皇太后说了几句“下次再犯严惩不贷”的场面话后,就坡下驴了。

京剧传统剧目《忠孝全》,中为王振扮相

太皇太后这次杀鸡儆猴很有效果,英宗果然老实了一段时间。但是,那只鸡,也就是王振,却很不爽。

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太皇太后在世一天,就没有他的出头之日。

于是,他开始低调做人,摆出一副谦虚谨慎的样子,不敢有丝毫逾越行为。

没想到,王振的行为反倒阴差阳错地收获了谦虚谨慎的名声,不光得到了许多大臣的赞誉,英宗也对其更加宠信。有一次在皇宫三大殿竣工大摆筵席时,破例让王振参加宴会。这对于一个太监来说算是难得的殊荣了。

过了几年,王振终于把太皇太后给熬死了。朝中政局也接连发生了变化,辅政大臣杨士奇因儿子杀人引咎辞职,另一个辅政大臣杨荣病逝,只剩下了杨溥一人独撑大局。

这种权力出现真空的局面,正是王振喜闻乐见的,他借助英宗的信任轻而易举地尽揽朝廷政权,随后便将明太祖悬于宫中“禁止宦官干政”的铁牌摘去,开始了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的生涯。谁若顺从和巴结他,就会立即得到提拔和晋升;谁若违背了他,立即受到处罚和贬黜。工部郎中王佑,最会阿谀逢迎。一天,王振问王佑说:“王郎中你为什么没有胡子?”王佑一本正经地说:“老爷你没有胡子,儿子我怎么敢有。”一句话说得王振心里甜滋滋的,立即提拔他为工部侍郎。

明英宗朱祁镇至死还怀念王振

王振还在京城内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府邸。这座府邸,规模宏大,气势恢宏,规模比很多王府都要大。

王振当初选择做太监的时候,算是绝后了。作为一位“曾经”的读书人,他深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觉得自己绝了后,断了祖宗香火,很是愧疚。因此,他在建府邸的时候,特别建了一座家庙,来供奉祖先。明英宗赐名“报恩智化禅寺”。

王振还凭借自己在宫廷里的特殊地位,将明朝的宫廷音乐带出高墙宫院,送进自己的家庙,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智化寺佛乐。智化寺修好六年后,王振便死了,他的祖宗也只享受了六年的香火。但是这佛乐却一直传承到现在。

王振的死,实属咎由自取。他鼓动年轻气盛的皇帝亲征瓦剌,结果吃了大败仗,就连皇帝也被瓦剌俘虏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变。

英宗谕祭王振碑,碑上刻有王振像

英宗的护卫将军非常愤怒,抡起铁锤便结果了王振的性命。

英宗被俘,自然不能再担任皇帝,于是郕王朱祁钰监国。

朝中文武都认为王振是罪魁祸首,于是朱祁钰下旨斩杀王振余党,将王振家族满门抄斩,并没收其家产。“报恩智化禅寺”由于是敕建,得以保留。

后来,英宗被瓦剌放回来了。再后来,他又复辟重新当上皇帝。英宗复位之后,对王振还是念念不忘,认为他是为国殉难,于是在报恩智化禅寺内建旌忠祠,塑像祭祀王振。直到三百年后,好管闲事的乾隆命人把塑像捣毁,并把对王振歌功颂德的碑文磨平,才算是为王振“正了名”。

智化寺因着英宗的恩赐,变得香火更加旺盛,并且供奉着一位害国害民的大太监,也算是京城一大奇事。

智化寺佛乐

京音乐演奏现场

智化寺的佛乐,被誉为“中国古音乐活化石”,是我国现有古乐中唯一按代传袭的乐种,保留了唐宋乃至南北朝时一些旧制,与西安城隍庙鼓乐、开封大相国寺音乐、五台山青黄庙音乐及福建南音一起,并称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传统音乐。王振修建起智化寺后,将明朝的宫廷音乐带出皇宫,并汲取了当时民间音乐的精华,聘请了大量在音乐方面有很深造诣的乐僧在寺庙中弹奏演唱,即为智化寺佛乐的由来。智化寺一直有禅僧、艺僧之分。禅僧坐禅念经,艺僧演奏佛乐。起初,寺中以禅僧为主,艺僧地位低下。清初智化寺衰败,艺僧由于可以参加一些佛事与民俗活动,获取收入,地位逐渐提高。到清末道光、咸丰年间,智化寺音乐从寺院逐渐传播到北京周边地区,从而成了北方佛曲的代表,时人称为“京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