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四

10多年来,我们见证了精益医疗在中国生根发芽的过程。

10多年前,我开始从事工业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研究,正式接触到了精益思想。那段时间,我因为各种原因而频繁去医院,于是经常思考,是否可以将工业工程和精益这些在工业界被证明有效的知识应用于医疗领域。那时我也了解到,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精益思想已经在医疗领域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一些成绩。精益企业中国与出版社合作,翻译引进了精益医疗领域的两本新书,可惜精益医疗类图书远不及精益生产类图书热销。这也不难理解,毕竟从事精益的人与从事医疗的人根本就是两群人,对不上话。

我就自己的想法与在大医院做医生的朋友做过讨论,因此听到过他们大倒苦水,其中一个基本困难是工作量实在太大了。以门诊为例,一名当班的医生从上班到下班要看100多个病人,平均4分钟就得看一个,非常匆忙。从这些讨论中我得到启发:精益医疗肯定是好的,但中国医疗系统与国外差别较大,精益医疗比精益生产更难以简单复制国外的经验。

10多年过去了,我很高兴地看到精益医疗实践在中国终于生根发芽了。一部分先行的医院通过引进精益医疗,在医院各个价值流及其核心环节中探索建立了一批精益示范项目,并在医院管理者和一线医护团队中培育了一批精益实践专家;部分医院的院长、书记积极倡导精益医疗,将其作为改进医院运营效率、提高病人满意度的核心举措……在这个过程中,“精益”逐渐成了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益医疗的应用也成了政府主管部门、医院管理者和一线医护团队为老百姓提供更高效、高质服务的有力武器。

在上下求索与持续改善的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其中的精益企业中国做出了持续的努力,总裁赵克强博士以公益的心态与广东省中医院等多家医院合作多年,共同探索精益医疗在中国医院的落地之道。从邀请精益专家为医院举办专题讲座,到推出精益医疗绿带课程,精益企业中国一直致力于帮助一线医护人员系统地掌握精益的理念和方法,以及解决真实问题的技能,持续多年终于有所收获。

我也很高兴地看到,同济大学工业工程研究所毕业生罗伟、刘健和汪雄等积极投身到精益医疗在中国的拓荒实践中,并已小有所成。这些实践成了我们展示工业工程在非制造领域应用的绝佳案例,鼓舞着在校的学弟学妹学好工业工程及精益思想,有助于他们未来在各个不同的领域里为中国人的幸福做出贡献。

这次罗伟和上海科技大学的戴珒教授合作,将精益医疗在中国的实践著书付梓,我以为是非常重要的事件。中国的医疗系统无法简单复制国外的经验,这本真正源自本土的精益医疗专业图书应该能更有效地帮助国内的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理解精益医疗的核心思想,激发大家学习应用的热情。

周健博士

同济大学中国制造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同济大学工业工程研究所副教授

2021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