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丁克主义到资深奶爸

在我年轻时,一直不想有孩子。理由是,我这么多毛病,怎么可能成为一个称职的父亲?当然,我后来还是成了一个父亲,这也是理性选择的结果,我为我的理性选择负责。

果然,我成了一个并不那么称职的父亲。尽管我很用力想把父亲这个身份安顿好,然而,“用力”本身可能也并不是一种很好的状态。

为什么很用力?因为,我太想做一个好爸爸了,不想成为那种令人讨厌的父亲。

讨厌什么呢?

比如,有一条底线,就是家庭暴力。绝不可以对孩子动手。理由很简单,你想动手,那有种你去找比你长得更壮实的成年人啊,比如拳击选手。跟孩子动手算什么英雄。

再比如,我不想让孩子成为我的复制品。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诅咒就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虽然,在我们身上,确实会有无数父辈的印记,但是,我们这代人的可能性在于,我们很可能超越我们的父辈,我们清楚知道这些印记,包括那些优良的品质,也包括那些负面的影响。还有,那些看来微不足道,其实颇有意味的部分,我愿意与之和平相处。

再比如,我想让孩子的童年被人温柔对待。这样,他的一生不管怎么样,他童年所体会到的善意,总可以温暖照亮他的前程。

以上三条,我基本上可以给自己打个及格分。但是,做父亲不是一件全方位的事情吗?仅仅做好了这么三条,是不是意味着你可能在更多的事情上犯了错误呢?

最令我难受的是,我曾经对着孩子大喊大叫,就像知名绘本《大嗓门爸爸》里那样。这是我至今无法释怀的一件事。尽管现在不对孩子吼叫了,但是每次想起当时自己的情绪失控,用语言暴力凌虐孩子,我背上就冒冷汗,心里非常难受。即便现在写这篇文章,心里还是堵得慌。尽管,我已经就这件事,正式向孩子道过歉。

现在,我家里的那个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了。回望十几年的陪伴,我发现,尽管自己很用力,还是有不少遗憾,包括用力本身也是一种遗憾,便会经常自责。

但我又安慰自己,孩子自有自己的修复机制,他能建立自己的平衡。而且谁做父母,又是天生完美的呢?我们要接纳自己的错误,并跟孩子坦诚相待。

有一年,我跟孩子一起看韩剧《请回答1988》,剧里的爸爸跟女儿道歉,因为他们总是不把女儿的生日当回事。这个爸爸坐在女儿身边,一边拉着女儿的手,一边说:“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啊,请你原谅我。”看这个剧情的时候,我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然而,就在这样的磕磕绊绊中,在这些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中,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孩子终将成为独立的个体,而我们也得以从陪伴中,收获自我成长的养分。

尽管遗憾不少,我仍不惮于一再自称是资深奶爸,也是因为,在育儿这件事上,我也感受到了自我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