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解育儿密码:顺利度过3~6岁成长关键期
- 殷晓莉
- 1402字
- 2021-07-23 17:46:45
应对孩子不听话的良方
假如我们可以把之前提到的三种场景进行转变,大家看看效果会怎么样。
场景一
在家中,在孩子写作业的书桌旁,孩子与妈妈围绕作业谈话。
妈妈看着作业说:“怎么作业还没有做完呢?”
孩子低头,小声说:“是的!”
妈妈,看看手表说:“哦?”
孩子怯怯地说:“因为放学的时候,我在楼下和同学们一起玩了。”
妈妈说:“是吗?”
孩子看着妈妈,也看看钟表,已经10点了,害羞地说:“是的,妈妈,我应该先做完作业再玩。”
妈妈微笑了一下。
在这个场景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母子之间的对话改变成妈妈的反馈语言只有几个“哦!是吗?”和微笑的动作。三个变得非常简短的反馈却起到了最佳的作用。可见话不是说得越多越好。我们也不希望自己变成孩子讨厌的“啰唆的妈妈”,那么什么比语言更有作用和效果呢?非语言的信息是我们可以使用的,例如语气、语调、面部表情和肢体行为。
育儿智慧板
有时候与孩子交流,我们可以少说话,多利用非语言信息。尤其是在与孩子有冲突的时候,我们可以避免语言激烈的冲突,以一种柔和的方式化解矛盾,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在第二个场景中,我们可以这样来改变一下。
场景二
家中,母女俩在钢琴旁边讨论。
孩子:“妈妈我很累,我不想练琴。”
妈妈很惊讶:“嗯?”
孩子:“是的,我刚才睡了一会儿觉,而且我也吃了饼干,但是我还是觉得累。”
妈妈:“那怎么办?”
孩子:“要不我再躺10分钟?”
妈妈赞同地说:“好的。”
孩子:“10分钟之后再来叫我!”
在第二个改变的场景中,妈妈也没有过多的语言,而是将问题抛给了孩子,让孩子自己思考该如何去做。有时候,父母应该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通常,我们可以看到过于强势的父母,孩子都比较弱,因为孩子受到了太多的保护,自己没有锻炼和成长的空间和机会。父母要相信孩子可以自己解决问题。有时候,作为父母,学会放手更难,因为父母要承担更多失败的风险,并要忍住不去评论和指导。
第三种场景,我们该如何改变?
场景三
在家中的厨房里,妈妈和姐妹俩围绕着一盒饼干展开对话。
妈妈:“你把饼干分一块给妹妹。”
姐姐:“妈妈,你很偏心,为什么多给妹妹饼干呢?”
妈妈很生气:“妹妹有点饿了。”
姐姐:“我也很饿啊。”
妈妈:“孩子,你也很饿,可是你平时总是很照顾妹妹的呀。”
孩子:“那倒也是。”
妈妈:“那你能不能吃点巧克力呢?”
孩子接受了:“好吧!”
我们看到在第三种场景中,妈妈激发的是孩子自己认可的部分“你总是很照顾妹妹”。我们每个人,包括我们成年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没有人喜欢别人的批评和指责。我们自己想想,当被领导批评的时候,自己是什么心情?我们肯定不会高兴,也听不进去领导的讲话。只有肯定和赞美才是我们内心所接受和认可的。有了别人的肯定,孩子就会保持行为的一致性,就会沿着他自己认可的行为模式去做,不是父母让孩子这样做的,而是孩子自己要求自己做的。孩子还是没有听父母的话,他听的是他自己的话,虽然父母的话和孩子自己的话是一样的。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希望的是孩子拥有正确的行为模式,而不是纠结于他们有没有听父母的话。
父母与孩子良好沟通
从上面的三种场景中,我们用非常简短的语言,与孩子互动和反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三种场景中的孩子都很听话。我们可以总结出应对孩子不听话的良法有以下三点:
(1)少说话,多用语气词和身体语言。
(2)在孩子面前示弱,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和机会。
(3)发掘孩子的优点,在孩子自己认可的前提下赞美和鼓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