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有气质的说话

明明是赞美的话,为什么不被待见

明明是赞美的话,为什么不被待见呢?怎样说才能赞美到别人心里去呢?简单说就是,从现在夸到未来。一是让对方觉得自己“被看到”,牢记四个字——赞美细节;二是让对方觉得你懂他,真诚、走心地赞美;三是让对方觉得“被肯定”,由衷地肯定对方的闪光点;四是让对方觉得“被期许”,把对方内在的潜能激发出来。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人际交往的语言表达中,赞美就好像那枝玫瑰。但在生活中,我发现有的人要么吝啬赞美,要么只会在心底里暗自赞美,哪怕是最亲密的伴侣或是朋友。还有的人一说到赞美,就会立马想到“拍马屁”,于是害怕被人说成是“马屁精”而不敢去赞美。

说到赞美,我认为,不是你不懂得如何赞美,更多的时候是你不想去赞美,或者认为赞美别人没有必要,或者认为这种行为很虚伪,或者是羞于表达。

可是,当我们还是幼童的时候,每个孩子都热情于赞美、善于赞美。今天看见妈妈穿了漂亮衣服会夸“妈妈真好看”,明天妈妈做了一顿好吃的,会满足地说“妈妈做的饭菜真好吃”。为什么呢?因为幼童时期的人类最接近纯真本性,喜欢和爱都会自然流露、大声表达。

我们大脑皮层有一种特殊的神经元,叫镜像神经元。美国南加州大学神经学家迈克尔·阿尔比指出,人类的语言就建立在镜像神经元之上,是“共情”的基础。镜像神经元让我们以想象的方式“阅读”他人行为,也就是将自己转换成他人并去解读他人。

我们称赞别人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调动镜像神经元。宝宝称赞妈妈,由此产生跟妈妈的“共情”,因为宝宝能够体会到妈妈被赞美之后的喜悦心情,知道妈妈会因此而更加疼惜他,这也是一个人智商发展的开始。

不懂得接纳自己,如何赞美别人

既然大多数人从小就懂得赞美要及时大声地说出来,为什么长大之后反而说不出口了呢?

原因一:你的自恋受损

自恋和爱自己不同,两者甚至完全相反。自恋夹杂着很多不真实和夸大,爱的并非是绝对真实的自己,自恋者喜欢在内心用完美的幻想去掩饰现实生活中的不完美。所以,他们对自己总是苛刻而挑剔,对旁人的称赞又极其敏感,仿佛再多的夸奖也无法让他满足。

接纳不了不完美的自己,根本原因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原生家庭给予他的关注太少,他未曾在父母那里感受过接纳,以至于长大后也不懂得如何接纳别人。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不可能给别人自己没有的东西。如果我们自己都未曾被赞美过,又怎么懂得如何去赞美他人呢?懂得欣赏自己,才会懂得欣赏别人。

原因二:缺乏观察力,对人没有兴趣

对任何人而言,观察力非常重要,敏锐的观察力可以让人拨云见日,看清楚事物的本质以及变化趋势,还可以让人变得睿智严谨,发现许多被人忽视的细碎事物。所以,如果你能及时地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由衷地赞美对方,那你一定会获得好感。但是,如果你缺乏观察力,别人的闪光点写在脸上你都看不到,赞美又从何谈起呢?

我在前面说了,我们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善于发现别人的缺点。我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夜间谈话节目的时候,经常收到一些满是抱怨的来信,很多人都觉得别人与自己的关系充满着冷淡、贯穿着虚假,感叹真心朋友难寻。其实,这样的他们不仅对周围人毫无兴趣,眼睛还总盯着别人的缺点。如此心态,怎么可能好好说话呢?

如何赞美,才能夸到别人的心里去

马克·吐温曾说过:“一句美好的赞美,能让我不吃不喝活上两个月。”没有人不喜欢被赞美,一句真诚的赞美也是打开人际交往的第一步。但并不是所有好听的话都能打动人,所以,不少人都存在这样的疑惑:明明是赞美的话,为什么不被待见呢?到底要怎样说才能赞美到别人心里去呢?

让对方觉得自己“被看到”

对比下面两句话,大家觉得哪句话更能夸到你心里?

“你今天状态还不错啊。”

“哇,你的头发好顺滑而且有光泽,丝巾和你今天的衣服颜色也很配,衬得你特别优雅温柔。总之,今天的你整个人都闪闪发光!”

不用说,肯定是第二句,因为被赞美的一方可以明显感觉到自己“被看到了”,而“被看到”在人际关系中又是那么重要。

如何赞美才能让对方感觉“被看到了”呢?牢记四个字:赞美细节。《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薛宝钗是这么夸林黛玉能说会道的:“世上的话,到了二嫂子嘴里也就尽了,幸而二嫂子不认得字……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把世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样的赞美是不是要比“颦儿真是能说会道”更得人心?

赞美只有赞到细节处,别人才会被触动,而不是笼统地说“你好棒啊”“你真能干”。笼统的赞美,只会给人敷衍不真诚的感觉。

很多人之所以无法说出赞美的话,是因为没有认真去观察对方,找不到可以表达赞美的细节。事实上,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一定可以找出值得赞美的地方,哪怕对方只是穿了件新衣服、妆容舒服又显气色,都值得你向他表达赞美。

所以,与人初次见面时,千万不要用“美女”“帅哥”这样的方式开头,不但起不到积极作用,还会让人觉得你在敷衍,一点也不真诚。

让对方觉得你懂他

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思维、性格以及兴趣爱好。只要你足够用心,就一定可以从对方身上发现优点,比如善良、专注、勤奋、节俭、细腻、爽快、兴趣爱好广泛、对问题看法独特等等。

我当主持人的时候,电台曾分配给我一个实习生,这个孩子做事缓慢,内向不爱说话,其他指导老师都不怎么喜欢她。可是后来我发现,她属于慢工出细活,工作特别认真仔细。我忍不住称赞她:“你做事很严谨很靠谱,也很认真,这一点真不错,跟你合作,我特别放心!不过,我看你好像进度有点慢,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别不好意思,直接跟我说。”听我这么一说,她立刻就放松下来,说了很多她在工作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慢慢地,我们配合越来越默契。如今的她已经是一位成功的主持人了。

真诚、走心的赞美就是要向对方传递出“我懂你”的信息,这才是赞美的艺术。

让对方觉得“被肯定”

胡适先生的太太江冬秀虽出生在官宦之家,却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没受过什么教育,但她具备一般女人少有的见识。面对腐败的官场,她劝胡适一定要专心做学术,不要去当官;战乱逃难之时,教书先生们都顾不得带书,她却拼尽全力将胡适的七十箱书悉数保全。

有一次,胡适在给妻子的回信中写道:“你这封信写得很好,我念了几段给钱瑞升、张子缨两位听,他们都说‘胡太太真能干,又有见识’。”

胡适的这句“有见识”实在是要比夸江冬秀贤惠温柔更讨她欢喜,因为他精准地抓住了江冬秀的心理——希望被肯定。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有些人终其一生就是想获得他人的肯定。如果对方是你很熟悉的人,你很了解他的过往和生活,那么你就可以进一步称赞对方,从过去一直称赞到现在。比如,你的同事每次遇到困难都不退缩,敢于迎接挑战,不断寻找新方法,直到迎来好的结果。这时,你可以这样赞美对方:“你总是能创造奇迹,让我刮目相看,像你这样一个身经百战的人,这点儿困难绝对难不倒你!果然,你又制造了一次教科书式的逆风翻盘!”由衷的肯定会让对方觉得你是真心实意地赞美他,你必然会在他心里加分。

让对方觉得“被期许”

被相信、被期许本就是一件让人振奋的事。回想小时候,很多人总听父母说起那些别人家的孩子,“瞧瞧这孩子,这么棒,将来一定大有作为!你妈就等着享福吧!”惹得我们又羡慕又嫉妒。这类称赞方式,你也可以用在平时的沟通中。比如,你的下属最近表现不错,你可以这样夸他:“可以嘛,年轻人,未来不可限量!”

这种从现在夸到未来的方式,就好像一支小小的魔法棒,会把对方内在的潜能激发出来。因为,你的赞美会让对方更有自信。

♫ 好声音练习室

练习课 观察力

生活中有很多人不会察言观色,他们从来不会称赞别人,也不会安慰别人,更无法及时察觉别人的情绪波动,被批情商低,究其根本原因是观察力太差。

培养观察力要具备三大要素:目的性、条理性、产生兴趣。

练习一:“静观”练习

此刻的你如果正在房间里,请用目光锁定一件东西,眼睛与它保持平视,相隔距离不要太远,保证可以看得清晰,然后集中注意力去观察它,在心里默数六十秒,其间不能分散注意力。接下来闭上眼睛,努力在脑海中勾勒出该物体的样子,然后大声用语言描述这个物体,尽可能详细,比如长宽高、颜色形状特点等等。也可以直接写在纸上,做完这些之后,你再来看看是否存在哪些遗漏。

练习二:“统观”练习

“统观”是指快速将面前的一切尽收眼底。比如,你走进了一个陌生的房间,如果你能够快速感受到这个房间的摆设、气息、氛围以及各种状态,就说明你的统观能力很强。

在感到舒适的情况下尽量睁大你的眼睛,注意力保持绝对集中,注视正前方,观察你能看到的所有东西,但是眼睛不能乱转,十秒钟后,回想你所看到的一切,并且一一写在纸上,一边写一边念出来,然后更换场景,继续进行练习。

观察力的养成不能一蹴而就,静观练习和统观练习都需要长期坚持。

用一句“谢谢”塑造自我吸引力

我们说“谢谢”,很多时候仅仅是因为需要说“谢谢”,我们需要让自己看上去有礼貌、有教养。这样的“谢谢”给人的感觉疏离又客套,算不上高情商的表达。

如何说好“谢谢”呢?

初级技巧:“谢谢”之余再加一句“辛苦你啦”。

中级技巧:把“谢谢”转化为称赞;示例模板:谢谢+感谢的原因+称赞。

高级技巧:把“谢谢”上升为自豪;示例模板:谢谢+感谢原因+称赞+自豪。

多年前,我的心理咨询室来了一对让我印象深刻的夫妻。他俩相伴十多年,丈夫认为婚姻生活虽然平淡但是还能凑合过下去,可是妻子却坚决要离婚。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妻子对各种细节的愤愤不平,像是憋了一肚子委屈。丈夫则不以为然,觉得都是柴米油盐的小事。

其实,最让妻子气愤的是,这么多年来,丈夫一直把她对这个家的付出完全视作理所当然,连句暖心的话也没有。

于是,我问她:“你最想听到他说什么?”妻子脱口而出:“哪怕一句谢谢也好啊。”这时候,丈夫还是一副没所谓的样子说:“不就是一句谢谢吗,你至于吗?再说了,两口子哪来那么多客气!”他依然觉得妻子小题大做、无理取闹。

妻子委屈地大喊:“至于,特别至于!我看你就是个冷血动物!”

仅仅是没有说“谢谢”,至于到离婚的地步吗?

作为心理学专家,我也想说:“至于,特别至于!”因为“谢谢”两个字背后蕴含的心理机制和关系模式与彼此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谢谢”,不只是一句礼貌用语,还意味着内在的感激和在乎、尊重和肯定,是体贴、值得和被看到。所以,好好说“谢谢”,能让人对你念念不忘。

为什么有的人“谢谢”很难说出口

感谢、感恩,这两个词分别由两部分组成,首先是“感”,其次才是“谢”和“恩”,所以表达感谢和感恩的前提是,感觉、感受、感知。而案例中的那位丈夫就欠缺了这些。

为什么一句简单的“谢谢”,很多人却说不出口呢?

这让我想起了崔健在接受《人物》栏目访问时说过的一句话:“原来我是最讨厌虚伪的礼节这种东西,很多世俗的礼节,我都没做过。后来我发现像我们这般大的人,都有相同的特点,就是我们都没有礼貌,我们没有礼节,我们对什么人都无所谓。我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绅士地给人行礼;我们不会像日本人一样,见面先给人鞠躬;我们甚至不会像我们长辈一样去按传统的那种方式,去给人行礼,都不会。后来我发现这就是特殊年代产生的一代。但是这点有它一定的价值,有它一定的可悲性。”

不愿说“谢谢”,很多时候是出于优越的或者羞于表达的心理,这跟我们的原生家庭、亲密关系模式,甚至是传统文化观念都密切相关。

不被原生家庭关注

上面案例中提到的那位丈夫,在家中排行老二,是一个家庭中最容易被忽略的那个孩子。他的家庭条件不好,父母含辛茹苦地带大兄弟四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孩子们的肚子能填饱已经实属不易,谁还有多余的心思去关注每个孩子的身心问题。所以从小到大,几乎没人问过他:“你开心吗?你舒服吗?你害怕吗?你难过吗?”

对于自己被关注、被重视的感觉,他一直很陌生。这样的他又怎会懂得感恩说“谢谢”呢?

夫妻之间不交流感受

虽然两个人是自由恋爱,也曾有过你侬我侬的浪漫时刻,可是自从有了孩子,两人之间的交流就只剩下水电煤气、暖气空调、房贷和孩子的学习成绩了,导致两人之间经常为生活琐事争吵。生活都一地鸡毛,哪还顾得上温情地说“谢谢”?

夫妻之间不说“谢谢”,还跟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关。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有这样一种传统的观念——对待自己亲密的爱人,所有的爱意都是内敛的,感谢的话是不屑于去表达的。

对他人的付出毫无感觉

妻子喜欢装饰,总把家里布置得温馨舒适,可是在丈夫看来,这些都是可有可无的行为;有时候妻子兴冲冲地买回一束花,丈夫也视而不见,对他来说,泡杯热茶看看电视就觉得异常满足。无论妻子付出了多少努力,丈夫都不觉得珍贵,反而觉得妻子把生活搞得太复杂,多此一举。不懂得欣赏他人,自然也看不到他人的付出。没有了感知,也就不存在感激。

还有的夫妻,家庭关系界限模糊,你我不分,一团糨糊,他们在潜意识里都认为,对方的默默付出是应该的。

所以,如果今后你遇到了不懂得感激的人,先别急着生气,先尝试着从这三个方面去和他沟通、去了解他,或许对方并不是真的冷血或没礼貌。

“谢谢”:不仅是基本礼貌,更是教养和尊重

不懂得如何表达谢意,不仅会伤害真心爱你的人,还会让自己长久活在灰色的情感世界里,难以体会到热情或温暖等积极的情感,对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会带来负面影响。而一句简单真诚的“谢谢”,则可以增进情感的流动,让人的心灵得到更多的养分。

读李安的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的时候,被他跟妻子林惠嘉之间的恩爱所感动。众所周知,在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之前,李安蛰伏了六年,在家当煮夫,全家开销都是靠妻子的薪水支持。

在很多次接受采访的过程中,李安都表示,自己最感谢妻子的地方,是她给了自己最大程度的自由,让自己能完全沉迷于电影梦想当中。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次举起奥斯卡小金人时,还专门写了回忆短文《有梦想的人才能举起奥斯卡》,以表达对妻子的感谢。

懂得感恩是亲密关系最好的润滑剂。我想,这也是李安和妻子林惠嘉恩爱三十年有余的秘诀所在吧。而在所有感恩的方式里,说“谢谢你”是成本最低的。

说了这么多“谢谢”的积极作用,那这简单的两个字对彼此的内心和关系有哪些促进作用呢?

及时给予对方精神回馈

表达感激或感恩的方式有三种:行动回馈,用实际行动报答,属于只做不说;实物回馈,送给对方礼物,以表谢意;精神回馈,直接把“谢谢”说出来。精神回馈最容易操作,效果也最为直接。

让对方感觉到被看见

我在前面讲过,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在人际关系中被听到、被看到,而一句“谢谢”,就可以让对方瞬间感知到你对他的在意。无论是谁,都会喜欢那个总是在意自己的人。

让对方感觉到被肯定

“谢谢”两个字代表你很认可对方的所作所为。在对方看来,这是一种对他行为的嘉奖。那么,他会在这种鼓励之下,继续做出更多让你赞许的事情。

让对方感觉到被尊重

世间没有哪一种付出和牺牲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无论对方为你做的事情多么微不足道,都值得你说句“谢谢”。懂得这点的人,才会在表达感谢时真诚而谦逊。你的“谢谢”,会让对方感觉到你的教养和尊重。

我曾有一个来自中国台湾的合作伙伴,是一家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每次她给下属布置工作任务的时候,对话收尾时都会说一句:“我要讲的就是这些啦,那谢谢你啦!”回复邮件时,无论对方是谁,她都会在邮件结尾加一句:“以上,谢谢,辛苦您啦!”

我问她:“你不觉得总跟人说‘谢谢’会显得过于客气吗?”她说:“不会啊,我想每个人其实都希望听到别人说‘谢谢’吧,因为我被别人感谢的时候觉得很开心,所以我也想把开心带给别人。”

经常说“谢谢”的人都有很强的共情能力,他们能够设身处地理解别人的感受,由此才更重视这种感受。经常说“谢谢”还会给人留下懂得感恩的好印象,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谢谢”都意有所指,一定是对方先做了什么。

“谢谢”的高情商表达方式

“谢谢”不仅是礼貌用语,更是增进人际关系的一把金钥匙。但是,生活中有很多人说“谢谢”的方式不对,或许是因为害羞,在表达时让对方听起来像是勉为其难。更多的时候,我们说“谢谢”,仅仅是因为需要说“谢谢”,我们需要让自己看上去有礼貌、有教养。这样的“谢谢”又给人疏离客套的感觉。

如何说好“谢谢”这句话,大有学问。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三种技巧。

初级技巧:“谢谢”之余再加一句“辛苦你啦”

除非是面对极其微小的事情或不太熟悉的人,否则都不要去吝啬自己的感谢。“谢谢”之余再加一句“辛苦你啦”,或者直接告诉对方你为什么对他表示感谢,都是非常加分的表现。如此真诚美好的人,谁不喜欢接近呢?

中级技巧:把“谢谢”转化为称赞

“赞美”是语言表达中的玫瑰,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而“谢谢”便是这朵“玫瑰”的种子,很多深刻的情谊都是从一句“谢谢”开始。如果你想让彼此的关系更近一步,则需要及时把“谢谢”转为称赞。

示例模板:谢谢+感谢的原因+称赞。比如,“谢谢你,刚才帮我在领导面前化解了尴尬,你真是一个高情商的人”!

高级技巧:把“谢谢”上升为自豪

在我四五岁的时候,有一次妈妈过生日,我亲手为她制作了一朵绢花,虽然现在回忆起来那朵花歪歪扭扭有点丑,但是妈妈收到之后,满脸惊喜地对我说:“谢谢女儿给我做了一朵这么漂亮的小花,你真是个心灵手巧的孩子,妈妈真为你骄傲!”

现在我的手一点也不巧,但是妈妈那种因我而自豪的样子一直激励我到现在。每当我遇到挫折想要放弃时,脑子里就会浮现出当时的画面。

有人为自己感到骄傲自豪,本就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如果你的“谢谢”能给对方带去这种感觉,会加深彼此之间的信任,因为,对方在这个时候感受到的重视是翻倍的,他会觉得“有人这么看重我,我又岂能辜负”?

示例模板:谢谢+感谢原因+称赞+自豪。比如,你可以这样说:“谢谢你,刚才帮我在领导面前化解了尴尬,你真是一个高情商的人,和你成为同事真的好幸运!”

学会艺术地说“谢谢”,你会发现,很多复杂的问题变简单了,你的亲密关系也更柔软融洽了。所以,良好关系的维护,从一句简单的“谢谢”开始吧。说不定,你随口一声的“谢谢”,可以温暖别人的一整天。

♫ 好声音练习室

练习课1 让说话声音不再软绵绵

声音的质量可以决定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比如有些人说话声音软绵无力,就会让人觉得不可靠,为人处事也不够坚定,尤其在表达看法和意见时,会显得没有气场,从而丧失良好的机会。

声音的最佳状态是虚实结合,让声带处于半紧张状态,保持一种舒适的紧张感。怎么练习才能让自己达到这种状态呢?

首先吸一口气,用胸腹联合呼吸,把气息吸得尽量饱满。然后,让声音从喉咙流出来,好像一条抛物线,沿着上颚中线前行,向硬腭的前方流动。接着发出这些音阶:ai、ei、ao、ou、ba、pa、ma、mu、mi。

最后进一步练习朗读词语:

花好月圆

百炼成钢

兴高采烈

开怀大笑

练习课2 让声音听起来更有温度

声音温暖与声音好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声音好听的人,声音不一定温暖;而声音温暖的人,说话一定是好听的,因为声音本身就需要感情加持。

我们来做一个试验,分别用微笑脸和冷酷脸发送同一条语音给对方:“我今天加班,不回去吃晚饭了。”然后听听其中的差别,你会发现如果表情有温度,声音就是温暖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微笑或兴奋都会加快大脑运转速度,我们微笑时,大脑神经会收到指令,帮助我们开拓思路,厘清思绪,由此更能有效容纳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也会获得非常不错的沟通效果。

有人或许觉得很简单,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有的人笑的时间长便会觉得累,这是因为他对颧肌的训练不够,已经形成了僵硬感。颧肌就是我们常说的苹果肌,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两个训练颧肌的方法。

练习一:颧肌灵活操

打开拇指和食指,做一个“八”字手势,然后把虎口对准下巴,用拇指和食指顺着下巴沿着法令纹向上轻推,推到颧骨位置,然后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在颧肌上轻轻打圈按摩,持续二十次左右。

练习二:提颧肌练习

播音员在播报信息的时候,口腔讲究“提、打、挺、松”。其中,“提”指的就是提颧肌。

找一根普通的筷子横向咬住,然后发出“i”的延长音,持续二十秒。你可以对着镜子时刻观察自己,嘴角高度要超过筷子的水平线,颧肌提起,嘴角向上。

转“危”为“机”的幽默沟通技巧

有时候,你自以为的幽默并不高明,甚至会招致别人反感。还有的时候,你的幽默对别人来说可能是人身攻击,是没有界限、没有教养的体现。比如说,嘲笑他人式幽默、过度自嘲式幽默以及不注意场合式幽默。高情商的幽默有哪些技巧呢?技巧一:巧用同音法;技巧二:顺水推舟法;技巧三:适度自嘲法。

我曾经闹过一个笑话,当时我还在中央广播电台做广播节目主持。那天和我搭档的是一个新人,没有经验,坐在话筒前紧张不已,脸色惨白。当我跟着片头音乐把话筒推上前,准备和听众们打招呼时,谁知他先张口,脸色通红地说了句:“大,大家好,我是青音。”于是,青音同学我一脸问号,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只好硬着头皮说:“大家好,我,我也是青音。”说完,我立刻关掉话筒开始播放音乐,场面一度很尴尬。

知名作家刘墉曾说过:“在未来的岁月,你会发现有许多情况,你不能直接回答,却能用幽默来化解。”可惜,那时的我很年轻,没有太多临场经验,更不懂得如何灵活运用幽默的方式来化解。

幽默并不等同于让人发笑

幽默是什么?“幽默”一词最早出现于屈原所写的《九章·怀沙》中——“煦兮杳杳,孔静幽默”,但这里指的是安静,后来通过外来词的演化,“幽默”一词的含义逐渐演变成能给别人带来欢乐的意思。

所以很多人会说,幽默不就是让人发笑吗?这么说也没错。但幽默并不等同于让人发笑,它和故意搞笑是两回事,和粗鄙语言的低级笑话更是不同。可以说,幽默是一门内外兼修的学问,比故意搞笑和低级笑话要有智慧和力量得多。

林语堂在《论幽默》中指出:“幽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在西文用法,常包括鄙俗的笑话在内……在狭义上,幽默是与挑剔、讥讽、揶揄有区别的,这三四种风调,都含有笑的成分。不过笑本有苦笑、狂笑、淡笑、傻笑各种的不同,又笑之立意态度,也各有不同。有的是酸辣,有的是和缓,有的是鄙薄,有的是同情,有的是片语解颐,有的是基于整个人生观,有思想的寄托。”

而从心理学角度剖析,幽默是一种绝妙的防御机制,但它更是一种能力、一种综合素质。表达幽默时,我们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

足够自信

影星黄渤的幽默临场能力曾多次为他化解尴尬。有一次,黄渤和马云一起出席某商业活动。闲聊间,马云突然问了黄渤一个问题:“你觉得我长相咋样?”这明显是一道“要命题”。然而,黄渤的回答堪称幽默教科书级别的答案!

黄渤笑着答道:“咱俩都差不多吧!”简单一句话,既照顾到了马云的颜面,又不会落下虚伪拍马屁的嫌疑,连马云都忍不住为他竖起大拇指。

一个心理自卑的人是很难幽默起来的,因为他不在意对方笑或者不笑,他在意的是别人是不是在笑他,对别人的态度格外敏感,别人一笑,他就觉得是在笑他,不开心的情绪马上先入为主。

放松心态

我在录制节目时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当你心理紧绷的时候,是衣服在穿你。只有放松下来,才会变得穿什么都好看。”幽默同理,心态足够放松,感觉不到紧张和焦虑的时候,才能将更多的智慧融进我们的语言中,让幽默得以生长。

不要在意效果

对方能否对你的幽默感同身受,这点我们无法控制,因为每个人的理解能力和接受度都不同。如果你过分在意对方的反应,那么,幽默带来的感染力就会大打折扣。表达幽默时要放下这些顾虑,先逗笑自己,才能进入自己营造的幽默情境里,别人才会觉得有趣。

你自以为的幽默可能会伤害到别人

有时候,你自以为的幽默并不高明,甚至会招致别人反感。还有的时候,你的幽默对别人来说可能是人身攻击,是没有界限、没有教养的体现。

关于幽默,有哪些错误的表达方式呢?

嘲笑他人

我们在网上经常能看到一些视频,拍摄者故意拿别人的自卑取乐,这样做虽然达到了让人捧腹大笑的喜剧效果,但按照林语堂说的来看,这就是鄙薄的讥讽,不能算是真正的幽默。

记得有一次在公司,某个女同事拧不开瓶盖,请邻座的男同事帮忙,结果男同事说:“我看你每天中午吃那么多,腰围都快赶上肩宽了,竟然还拧不开一个瓶盖?”周围同事哄堂大笑。女同事自然气坏了,一把抢过瓶子,丢下一句:“要你管!”大家确实被男同事的话逗笑了,可是这样却伤害了女生的自尊心,像这种自以为是的幽默,其实是在别人的伤口上撒盐。

过度自嘲

曾经看过一段相亲短片,男方为了逗女方开心而过度自嘲道:“我人缘特别好,同事都喜欢我,说我这么傻让他们很有安全感,肯定没有坏心眼儿,我妈没经过我同意就把我生得这么丑,我回去问问她到底怎么想的。”女生听完后十分尴尬,很想笑又觉得不太礼貌,所以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气氛就整个僵住了。

幽默要建立在维护双方自尊的基础上,放低自己找乐子,那叫自我贬低,对方也不会觉得好笑。

不注意场合

很多人在表达幽默时不分场合,完全不考虑当时所处的环境和面对的人。有一次,我在公司召开复盘会,因为那个月业务数据很惨淡,我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反省。刚开始没一会儿,就有一名迟到的员工走进来,他看到大家的表情很凝重,于是开始自作聪明地抖机灵:“呀,对不起,我迟到了,早上出门前算了一卦,说今天路上能碰上林志玲,所以我就在路上东张西望,结果就耽搁了。”换作平常,大家会和他一起说笑,但是那天没有一个人回应他。

不注意场合的自杀式幽默,无疑是令人反感的。

幽默并不难,人人都能掌握

培根说过:“善谈者必善幽默。”幽默是一项每个人都能掌握的说话技巧。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拿捏好幽默的分寸呢?

技巧一:巧用同音法

周恩来总理是举世公认的人际交往大师。有一次,一个外国记者问周总理:“在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要叫‘马路’呢?”周总理反应迅速,机智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的“马”,巧用同音法幽默化解了记者的别有用心。

同音法就是指巧用同音字或同音词来化解尴尬。再举个例子,有一次公司开会,某个同事的手机不停地振响,她不得已接起来,然后小声跟大家说:“不好意思,我门口有快递。”为了不让她太过紧张,我马上接着她的话说:“你在公司门口有块地?这么厉害!好的,知道了,去吧,等收庄稼的时候可以叫男同胞去帮忙。”大家马上笑成一团,她瞬间也觉得轻松很多。

快速找到同音字词,然后把A引向B,由此可以达到出人意料的幽默效果。

技巧二:顺水推舟法

回到我曾经的主持笑话,如果那时的我具备丰富的语言技巧和经验,在搭档因为口误将他自己介绍为青音的时候,我可以在他说完“我是青音”后这样接话:“的搭档夏冬,没错,刚才大家听到的好声音就是今天的新晋主持人夏冬。夏冬你好,我是你的搭档青音,今后请多关照。”

再比如,你女朋友帮你拍照时把你拍得很黑,如果她尴尬地表示自己技术很差的时候,你可以顺势说一句土味情话:“没什么,我黑一点不就能在暗中保护你了嘛。”

顺水推舟式幽默能力挽狂澜,把对方的失误迅速转换方向,同时把对方从尴尬的境遇中拉出来。

技巧三:适度自嘲法

说到自嘲式幽默,我第一个想到的是肥姐沈殿霞,她绝对是个具有自嘲能力的自在人。有一次,记者问肥姐:“四十多年来你一直在演艺圈的浪尖上,有没有秘诀啊?”肥姐笑答:“我的吨位比较重,那些浪推不动我。”一句风趣的话证明了肥姐自我解嘲的能力。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适度的自嘲是一种很高明的脱身手段,会让彼此的关系更加轻松,你卸下武装,对方也能更真实自然,而且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比如,我的合伙人是个光头。有一次,大家拍合影时气氛略显严肃,他发现后,马上站到最靠边的位置,然后说:“我靠边站,给大家补补光,我自带闪光灯。”大家顿时笑了起来,摄影师马上记录下了这一幕。真诚袒露自己不完美的地方,主动引人发笑,释放压力,这样的幽默很高明。

无法让自己和对方都开心的幽默,就算不上幽默。所以,在言谈中要时刻保有“利他”心理,既不委屈自己,也不贬低别人,这才是幽默的智慧。

♫ 好声音练习室

练习课1 表情管理

大家还记得假笑男孩吗?刚开始人们看到他会觉得新鲜搞笑,但是时间长了,又感觉那样的笑容让人很不舒服。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男孩虽然展现的是笑脸,但是眉眼却完全没有笑意。

真正的笑,嘴巴上扬的同时也会带动脸部表情,整体联动而立体。

我们说话时也是一样,如果没有做好表情管理,或者表情与心情不同步,那么就会显得特别僵硬死板,没有情绪起伏,也没有任何感染力。抬眉毛、小表情太多、不喜欢笑等等,这些动作都会给你的表达减分。

表情管理就是对面部肌肉的管理,管理是否得当,会影响你的语言魅力。

练习一:脸部肌肉活动

面对镜子,有意识地支配脸上的每处肌肉,比如上挑左眉、上挑右眉,尽可能睁大眼睛,眯眼睛,紧锁眉头再舒展开,使劲抿住嘴巴,然后张大嘴巴等等。

练习二:“变脸”

这个练习可以和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做,比如,当对方说“微笑”时,你就要立刻微笑,开始前可以寻找一些形容表情的词语,让过程丰富起来。

练习课2 让说话声音不再闷暗

生活中,很多人的声音听起来似乎在刻意压喉,把声音含在嘴里的人,发音沉闷,含混不清。

不同的字,发音的音位也不一样。比如演员、麻花、彷徨,都需要发出“a”音。但演员的a比较靠前,在声韵学上叫前a;麻花的a居中,叫央a;彷徨的a比较靠后,叫作后a。

不同的音应该对应不同的发音位,发音才是准确的。

我们可以通过练习汉语十三辙来纠正发音位置,让声音可以朝前走一走。

汉语十三辙是指在汉语中将韵母归类的一种方法,一共有十三种,比如:

言前辙:yan,qian,发an的音;

人蔬辙:ren,shu,发en、u的音;

中东辙:zhong,dong,发ong的音;

江阳辙:jiang,yang,发ang的音;

……

中国古诗之所以音韵优美,正是因为它们讲究汉语十三辙。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首言前辙古诗吧。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面对冲突时,学会非暴力沟通

当冲突已经发生了,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和平化解矛盾呢?记住两个原则:让双方都体面,充满同理心。同时,掌握“冲突化解四部曲”。第一,不要误入气话“陷阱”,对方恶言恶语时,你可以这样说:“我觉得大家应该先冷静下来,你觉得呢?”第二,让对方先表达,语言模板:“感谢你愿意冷静+请你先说出你的想法”。第三,表示理解对方,再说出自己的想法。语言模板:“我能理解你,但是我对这件事有另一种看法。”第四,共同制订解决方案。你可以说:“我们来一起商量,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该怎么处理?”

记得小时候我问过妈妈一个问题:“妈妈,为什么大家在吵架的时候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呢?”妈妈被我逗笑了,说:“如果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错的、别人是对的,那还吵什么架呢?”

是啊,有人的地方就有冲突,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发现,当冲突发生时,很多人都没有勇气去直面问题,而是选择了逃避,以为只要自己忍气吞声,事情就会过去,问题就会自动解决。

为什么有些人面对冲突时突然不会说话了

我曾经收到一封令我印象深刻的听众来信,她说:“青音姐,我是一个嘴巴特别笨的人,不会吵架,不会发脾气,不开心了或者被骂了只会哭,明明是对方做错了,也不会去辩解,所以导致我快被老公逼出抑郁症了。他很会说,而我嘴巴太笨,每次吵架都是我占下风,无论他说了多难听的话,我都不知道怎么还嘴。可是我发现,我越是不回应,他就说得越凶,从前的他不是这样啊。以至于我的父母听完他的话之后也认为是我的错……”

不敢面对冲突会导致抑郁症吗?会。因为这样的人只会在心里攻击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所长,内疚感越来越强烈,久而久之会产生自己不配活着的抑郁想法。抑郁症人格最大的特质是自我攻击,我也称之为愤怒内指向症。

很多人平时说话时一切正常,逻辑清晰、语调平缓,可为何一遇到冲突,会立刻变成“哑巴”,只想逃避呢?这种表现与个人的心理状态有极大关系,我总结了几个方面的原因,希望可以帮助每一个不敢面对冲突的你。

原生家庭充满冲突

每个成年人的内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而对于不敢面对冲突的人,他们心里住的是一个“被吓坏的孩子”。父母无休无止的争吵,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如地震海啸一般恐怖,孩子无法理解为什么,在他们尚未成熟的思维里,只会认为是因为自己不可爱造成的,觉得一切的错都在于自己。长期被斥责、被拒绝、被否定、被忽视,自卑感和内疚感就在他们心里扎下了根。

父母本身自卑软弱

心理学领域有一个词叫“投射性认同”,最早由心理学大师克莱茵提出。“投射性认同”是一种诱导他人以限定方式作出反应的行为模式,源于一个人的内部关系模式,也就是当事人成长期间与抚养人之间的互动模式,这种模式的内化会成为自体的一部分,并将影响现实的人际关系。通俗来讲就是,你的父母通过和你互动,来诱导你按照他们的潜意识行事,而你会误以为那就是自己的模式。

比如,父母懦弱又自卑,对外界没有安全感,害怕冲突,每逢遇事都如临大敌,只想快点逃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他们会把“外面很可怕、外面的人都很可怕、冲突矛盾很可怕”这种认知投射给孩子,相处多年后,孩子会逐渐认同这些认知,逐渐变得和父母一样,就算从未遇到过冲突、激烈的大事,也会不自觉地变得自卑懦弱。

无法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是自己对自己所思所做的认可,是能够理智地看待并接受自己和外界,不会整天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是精力充沛,热爱生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在为之奋斗努力的过程中看得到自己的价值,懂得自我肯定和自我欣赏。这样的人是自信与自尊的,不会一味地屈服于他人和舆论。

而无法自我认同的人,呈现出的行为则完全相反,他们几乎否定自己的所有,觉得自己没有一个地方有价值。如果这个时候旁人对他也提出了质疑,对他们来说,这就更加印证了“自己不好”的观点,以至于把人际冲突看作“这一切都是我的错”,从而产生更深的内疚感,更别说去处理矛盾了。

过度承担他人的情绪

因为缺乏自我认同,所以会把一切的问题归咎于是自己的错,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会把别人的情绪完全背负在自己身上。对方愤怒,就认为是自己的过错所致;对方悲伤,也会认为是自己伤害到了他;哪怕对方做了伤害自己的事,也会认为是自己有错在先。一旦产生冲突就无法拥有理智思维,必然导致在自己的立场很难做有效的沟通。

冲突是危机,更是自我成长的良机

只要我们还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冲突和矛盾就无法避免,而如何面对和处理,则体现了为人处世的智慧。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苏格拉底和他妻子的故事。一次,苏格拉底的妻子在洗衣服,想让他过来帮忙。当时,苏格拉底正忘乎所以地跟朋友讨论问题,对妻子的呼喊充耳不闻。妻子越喊越生气,端起一盆脏水走过去,毫不客气地朝着苏格拉底就浇了下来。

一场大规模的“冲突”似乎不可避免。不料,苏格拉底大笑着对他的朋友说道:“没有什么,大风雷鸣过后,必有大雨嘛,我们应当习以为常了。”一句简单的幽默缓解了当前难看的局面,还化解冲突于无形。

可以说,发生冲突时,最考验说话人的情商了。

冲突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化解。但是,面对冲突时,我们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都是尽可能地维护自己,所以会攻击或者是回避,这样的做法不是让矛盾加深、关系恶化,就是委屈自己处处隐忍和退让。很明显,这两种做法都显得情商很低。

当冲突已经发生了,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和平化解,还能让矛盾双方都心里舒爽呢?

大家记住两个原则:让双方都体面,充满同理心。做到了这两点,我再带大家进入“冲突化解四部曲”的具体实施。

第一,不要误入气话“陷阱”

冲突发生时,谁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双方夹杂了太多的情绪,说出口的话就容易变成纯粹的情绪发泄,都比较难听。有的人光是听到这些难听的话就已经气到不行,哪里还有理智去心平气和地沟通、处理问题?可是,睿智的人就不会在意表面化的语言,他们会关注对方为什么生气、究竟想表达什么。

对方恶言恶语时,你可以这样说:“我觉得大家应该先冷静下来,你觉得呢?”

如果对方还是无法冷静,继续咆哮,你可以把这句话重复说几次,直到对方不再说气话。

但是要注意,不要因为对方的那些话而感到挫败,也不要用更难听的话去反击,否则,双方永远解决不了问题,还有可能因为掉进了气话的“陷阱”,引发更大的冲突,甚至大打出手两败俱伤,这实在是没有必要。

第二,让对方先表达

等对方冷静下来之后,先让他说话,你做一个倾听者。

语言模板:“感谢你愿意冷静+请你先说出你的想法”。

让对方先说话就代表了你对他的尊重和体谅,就算对方表面上依然不满,实际上,他内心已经没那么生气了。如果他说着说着情绪又变得激动,你就要把他再次拉回到冷静的轨道:“咱们刚才不是说好了,都先冷静下来吗?你总是这么激动,那还怎么解决问题呢?”

在这个过程中,对方胡搅蛮缠也好,无理取闹也罢,你只要认真地倾听就好,直到对方说完。

第三,表示理解对方,再说出自己的想法

等对方充分表达完自己的想法之后,你要先对他表示理解,但理解不等于接受。接下来,你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我能理解你,但是我对这件事有另一种看法。”

如果这时候对方再次情绪失控,你可以再说一句:“我刚才听你说了那么久,公平起见,接下来你也听我说说行吗?”

在一开始你就给了他尊重,并用心听了他的想法,在表示理解的前提下,他的怒火早已熄灭很多,于是你就可以后发制人了。

将你的想法以及被恶言恶语所伤带来的难受一并告诉对方,但是注意,表达的时候要尽量避免任何攻击和指责的话,你只要平静客观地讲出实际感受即可。

到了这一步,对方可能还会被你的一些观点激怒,你要马上制止他——“请你冷静一下,先等我把话说完”或者“我刚才让你说完了,所以请你冷静,让我也说完”。直到自己完全表达清楚。

第四,共同制订解决方案

所有冲突的发生,其实都是为了让我们看到问题所在,所以,我们还要具备把“危险”变成“机遇”的能力。等彼此的情绪都发泄完,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平心静气地想想,未来再遇到类似的问题该怎么办。

你可以说:“我们来一起商量,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该怎么处理。”

于是“冲突”会转化为“谈判”,谈不拢也没关系,好事多磨,慢慢解决。

总之,当彼此从“冲突”转向“谈判”的时候,事件本身就已经得到了化解,只要愿意坐下来好好说话,一切都有挽回的余地。

每一次冲突都是一面镜子,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每一次冲突都是一次拉近彼此关系的机会,因为“不打不相识”。冲突,既是危机,又是转机。所以,不要再害怕冲突,而是把它当成促使我们自我成长的“好朋友”,这样的话,大家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就会如鱼得水。

♫ 好声音练习室

练习课 自我情绪觉察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事、物,也会因此而产生大大小小的情感刺激,这些感受会进入我们的认知系统,大脑评估之后进而作出反应,但因为各种原因及条件限制,越来越多的人会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压在心里,逐渐演变成负面情绪,影响身心健康。

学会直面情绪,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察觉当下心境,与一切感受和平共处。

第一步:给感受命名

当你产生负面情绪时,去注意那里面的一切感受,给这种感觉命名,然后把它按住在呼吸里,再感受当下心境。

第二步:用温和的语气命名

注意你给感受命名时的语气。如果过于严厉、紧张、不耐烦,那么请试着用更温和的语气。

第三步:注意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情绪造成的影响可能存在于你身体的任何地方。比如,我每次生气都会胃疼,后来发现我的愤怒主要积聚在胃部。所以,当你正陷于某种情绪时,去自行感受身体的感觉,是否有些地方开始紧张,如果有,试着让自己放松。这样简单的一个举动,就可以有效驱散压力,因为我们并不是在对抗,而是在感受它的存在,在淡化它的影响。

第四步:呼吸与情绪汇合

感受到情绪所在位置的时候,把呼吸也带去那里,让情绪与呼吸汇合。放松之后感受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