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底气反抗父母“爱的操控”
“强势控制型”父母的语言控制模式是“你的人生归我管”+“我还不都是为你好”。你可以用的语言模板是:“我可以,请放心。”坚定并自信地告诉他们,你有足够的能力面对和解决自己人生里的问题。
“弱势控制型”父母的语言控制模式是“这一切都是我不好”+“你不听话就是没良心太自私”。你可以用的语言模板是:“你们的能力有限,我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迅速划清心理边界,抵抗他们不断推给你的内疚感。
“我这么做还不都是为了你好?”
“孩子是我生的,我想怎么教就怎么教!”
“我是用我的整个生命在爱我的孩子。”
……
这样的语气、这样的话我们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一听就感觉到了无形的枷锁,有种窒息感?
有一期综艺节目《我家那小子》,嘉宾朱雨辰和朱妈妈的相处方式曾引起了超高的话题讨论度。因为怕朱雨辰上火,朱妈妈连续十年全年无休,坚持早上四点起来给儿子炖一个半小时梨汁。儿子不喝,她就说:“你看妈妈为了给你弄这个,手都烫起泡了。”为了照顾演戏的儿子,年过七旬的朱妈妈跟着剧组到处奔波。她说:“不管儿子走到哪里,我都会给他提供一个温暖的厨房。”
“用整个生命对待儿子”的朱妈妈没能感动网友。朱雨辰的一句“她太无微不至了,让我觉得我已经不太敢反抗她了”却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
有多少人在朱妈妈身上找到了自己妈妈的影子?又有多少人在朱雨辰身上找到了自己无法言说、不敢大声表达的苦处?
结构派家庭治疗大师萨尔瓦多·米纽秦曾经说过:“每个家庭对自己说故事,然后相信这些故事,而成年后的我们需要重新看待这些故事,如果把家庭比作监狱,那么父母既是监狱的囚犯,也是监狱的警察。”一句话道出了原生家庭对我们产生的影响,以及父母操控、禁锢式的爱带来的爱与痛。
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原生家庭的深远影响,这种影响会伴随着我们的一生。我们的语言模式、语言习惯、语言风格均来源于原生家庭;我们能否自信地表达自己,也跟小时候是不是得到了父母充分的肯定和赞美有关。
可以说,我们正面临或遭遇的一切问题,其根源都在父母。为什么我们和父母说话时总没有底气?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到自信地表达自己?这在很大程度上其实都跟父母“爱的操控”有关。
父母“爱的操控”:传递爱的时候也传递了伤害
什么叫“爱的操控”呢?
我曾看过一部获得美国托尼奖的话剧——《丽南山的美人》,剧中的母亲多年来用爱和内疚感控制着已经人到中年的女儿,不允许她恋爱结婚,只能和自己相依为命,甚至在女儿有了男友之后,不惜毁掉女儿的名誉来破坏这段恋爱。结果就是,女儿用疯狂的极端行为,将母亲残忍地杀害了。
“爱的操控”就是表面上貌似“伟大”“无私奉献”“完全以孩子为中心”的父母之爱,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一种心理控制。生活在这样令人窒息的爱里,孩子是感觉不到幸福的,也很难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强势控制型”父母的表现
心理学研究指出,心理控制分为“强势控制”和“弱势控制”,是一种颇具侵入性的管教行为,包括父母对孩子的想法、感觉和亲子依恋的控制,与孩子的负面发展有关联。
这样的父母,中心思想只有一句话:“你的人生归我管。”
想想看,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做过多少这样的事?比如青春年少的时候偷看你的日记,对吧?他们为什么要偷看你的日记呢?因为他们想知道你在想什么、是不是在跟谁交往等等。既然你宁可选择跟日记本说心里话,也不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那就只能看你的日记了。因为“你是我生的,你的人生归我管”。
以前我在中央电视台做《购时尚》节目的驻场心理专家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参加节目的成年女孩都穿着过时,非常不符合她们当下的年龄。如果她们带着妈妈或爸爸来上节目,我们就会发现,尽管她们已经成年了,有自己的独立审美和思考了,父母依然会对她们穿什么衣服横加干涉,他们会说“那衣服颜色太艳了,你不能穿”“那种款式不适合你,不是你该穿的”……尽管那些女孩们原本就有自己喜欢的衣服,但她们还是会选择穿妈妈买的衣服上节目,因为“如果穿了自己买的衣服,妈妈就不高兴了”。
连穿什么衣服,自己都做不了主。
再放大一点,“强势控制型”父母还会怎样?干涉你的工作,不稳定的工作不能找,最好要“钱多事少离家近”;不要冒险不要追求梦想,梦想太遥远,安安稳稳过一辈子最理想;干涉你的交友,交男女朋友之前一定得他们先把关。还有就是婚姻大事,爸妈一定要主导,等等。
这些都是“你的人生归我管”的表现,而父母们常用的理由就是:我还不都是为了你好,别人我还不管了呢!
“强势控制型”父母的语言控制模式就是“你的人生归我管”+“我还不都是为你好”。如果你不听从父母的,他们就会痛心疾首地说:“我怎么会养了你这么个没良心的孩子?”“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怎么就这么不听话呢?”“爸妈会害你吗?我们还不都是为了你好?”或者会说:“你再怎么怎么样,我就死给你看!”等等。他们打着“一切都为了你好”的旗号,无底线地接近你的生活,干涉你的自由,阻挠你的决定。
“弱势控制型”父母的表现
你可能会纳闷,弱势还怎么控制呢?那你不妨想一下,当你没有满足父母的某个期待、某个要求,他们眼泪汪汪地看着你时,你会不会感觉到愧疚,从而顺从他们、满足他们?
这种类型的父母平时都有哪些表现呢?
第一个表现,父母总是身体不好,但凡你不听话,他们就病了。只要你和他们意见不一致,他们就会不是这疼就是那疼,不是这难受就是那难受,就没有好的时候。
第二个表现,父母总也高兴不起来。这种父母总是不高兴,永远一脸忧郁、忧伤,在孩子面前总喜欢诉苦、抱怨,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致。心情不好的时候还会找你倾诉。比如每次你跟妈妈通电话,她不是跟你抱怨你爸的不是,就是诉苦说哪个邻居、亲戚又让她不高兴了,总之就是不高兴。殊不知,这样的父母给全家带来的都是负面影响,因为,一家子都被他们的不高兴情绪控制着。
第三个表现,父母总是对你说:“这一切都是我不好!”
“弱势控制型”父母常常对生活感到灰心绝望,于是更容易用这种语言来解读生活里的一切不如意。
“哎,还不都是因为爸妈没本事,咱家没钱。”
“你打小成绩差,哎,还不都是因为爸妈没本事!你事业发展不顺利,都是爸妈没本事!你没对象,都是爸妈没本事!”
但凡生活里出现任何的不顺利,弱势型父母最终都会归结为:“谁让咱家没钱呢!”这种因为没有钱而带来的伤害,会让人产生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而这又会从小给孩子造成怎样的心理暗示呢?你这孩子真倒霉,生在了爸妈没钱没本事的家庭;你是下等人,你不如别人;生活是没有希望的,所以你这辈子也不可能有好的生活!
第四个表现,总是对你放心不下。
不管你多大了,在父母眼里,你永远是个孩子,他们总是对你放心不下,他们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心和焦虑:“哎呀!你不会被骗吧!”“我姑娘找个男朋友,不会被占便宜吧!”“将来要是嫁到他们家,我女儿不会受欺负吧?”“我孩子初到这么好的单位,同事会不会随意使唤他呀?”“大城市打拼太辛苦了,物价还这么高,我儿子什么时候才能买得起房呀!”
心理学实验研究显示,过度担心就是诅咒,会导致孩子的生命中出现“墨菲定律”:父母总担心孩子会出错,那孩子一定会出错;父母总担心会发生不好的事,结果真的就发生了。长此以往,父母就会整日活在担心孩子的忧郁中,越来越认定孩子没有社会生存能力。
儿童精神分析大师阿克曼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叫“家庭中的连锁病态”。他指出,任何家庭中单个成员混乱或者扭曲的行为,都有可能引发其他家庭成员相对应的连锁反应,这便是深受弗洛伊德影响的家庭生活社会心理动力学概念。所以,长期生活在父母“爱的操控”下的孩子,长大后比较难成为一个内心充满力量、自信,敢于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的人。
如何挣脱爱的“牢笼”?一切的关键在于“我”
大家牢记:越没安全感,才越有控制欲。用心理逻辑学来分析的话,无论是“强势控制型”父母还是“弱势控制型”父母,他们不是内心非常缺乏安全感,就是很善于制造你的内疚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呢?敏感、没主见、优柔寡断、不敢表现自己。
大家不妨问自己这两个问题——你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吗?你是一个容易感到内疚、自责的人吗?答案如果是肯定的,那当这样的你面对父母的时候,就很容易被他们所谓的爱控制,被他们的不安全感所影响,结果就是,父母对周围世界的恐惧你会照单全收;他们对你的否定,你也完全认同。当他们说出“还不都是为你好”“我们就是不放心”的时候,你立刻就慌乱了,虽然心里不舒服,但其实你也不相信自己,甚至完全认同了父母的那套说辞。
缺乏安全感的人,总是对自己充满了怀疑和不自信,当遇到一点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自我否定。
比如说被催婚,父母担心你嫁不出去会孤独终老,虽然心里烦极了父母的各种耳提面命、花式催婚,但其实你对这世界一样没有安全感,所以只能一边跟父母生气,一边渴望爱又害怕爱。再比如,一生都被父母用愧疚感教育着、控制着的你,当父母说出“你怎么能这么自私,怎么能只考虑自己,你怎么不听话”时,你还敢说什么呢?你还敢做自己吗?估计你会跟朱雨辰一样——“我觉得我已经不太敢反抗她了”。
面对父母“爱的操控”,难道我们真的没办法挣脱吗?原生家庭带来的伤与痛,难道我们真的没办法疗愈吗?当然不是。享有国际盛名的心理医师苏珊曾说过:“理解是改变的开始,会带来新的人生选择。但只是换个角度看问题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自由要靠我们改变自身的行为。”所以,大家不要担心,因为,一切的关键在于“我”。
面对控制型父母,如何说才更有底气
要改变现状,逃出被爱控制的牢笼,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现在,我们就通过改变自己的语言模式来试着改变自我认知,学着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起来!
大家要明白的一点是,父母对我们采取的两种强弱控制,其实透露了他们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和恐惧。而他们的“我都是为你好”和“我就是不放心”,背后的心理潜台词其实是:我们没有安全感,因此不相信也不放心你的能力。
这个时候,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坚定并自信地告诉他们,你对自己的人生有清晰的认识、准确的判断,你有足够的能力面对和解决自己人生里的问题。
具体怎么做呢?你可以用的语言模板是:“我可以,请放心。”
“爸妈,这事我早就想好了,我打算……放心!”如果你愿意,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当父母明确地感知到你是一个做事有规划、有主见,且内心强大有力的人时,他们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全感会减轻很多。
或者说:“爸妈,我都这么大了,能为自己做出的选择负责了,请你们相信我,也请你们放心。”
千万别跟父母着急生气,更别动不动就吵架,有理不在声高。回应父母“爱的操控”的最佳方式是,紧紧围绕“我可以,请放心”来陈述,你就会越说越有底气!
而当父母用制造内疚感的方式跟你说话,比如“这一切都是我不好”,或者说“你不听话就是没良心太自私,我们不开心了”的时候,你要迅速采取划清心理边界的方式,来抵抗他们不断推给你的内疚感。
你可以用的语言模板是:“你们的能力有限,我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你可以真诚地对父母说:“爸妈,在你们的能力范围内,你们已经做得足够好了,我为有你们这样的父母而感到骄傲!”这话一出口,我相信,父母停不下来的内疚、自责就会止住。原生家庭只是我们人生里的“有限责任公司”,父母的能力本就有限。言下之意,我后面的人生过得好不好,我自己可以负责。
或者你还可以这样说:“爸妈,人无完人,我不可能做到事事处处都让你们满意。你们的要求,我偶尔也会有做不到的时候。”言下之意,我也不是全能的,我不可能完全承担你们所有的情绪,这次让你们失望了,很抱歉,但我没办法为了让你们满意而一再勉强我自己。
学会这两个模式,今后与父母沟通时灵活运用到各种场景中,我相信,你与父母的沟通就会越来越有底气!
在父母面前能有底气地表达自己,前提是在心理上你不会过度依赖父母,不会将自己人生的失败与不幸推给父母,并且懂得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如果你想要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那就先跳出容易内疚、自责的心理怪圈,这是你在任何人际关系中都要不断修炼、不断自我成长的功课。
♫ 好声音练习室
练习课1 让说话声更沉稳
如果说话声气若游丝,听起来软软塌塌,就会和好声音相去甚远。
每个人的音色和音质都各不相同,但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发声系统,找到属于自己的“沉稳”声音,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稳健有力,还有底气。学会运用声音共鸣点,就是非常有效的练习方法。
第一步:自然站立,双肩下垂,身体不要紧绷,放轻松。
第二步:调整站姿,背部挺直,脖子不要前伸,身体依然放松。
第三步:用手找到胸前第二颗纽扣的位置,用手指按住。
第四步:口腔发出“a”音,持续将“a”音拉长,同时把手放在第二颗纽扣的位置,用心感受是否有共鸣产生的振动。
第五步:继续将手按在第二颗纽扣的位置,用第四声发出“嘿”这个音,多发几次,声音逐渐增大,逐渐用力,然后胸口就会有共鸣产生的震动感。震动感越强烈,说明你的共鸣性越好。
此外,大家还可以诵读古诗来进行练习,比如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效果就很不错。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多加练习,你说话的时候就会越来越自信有底气。
练习课2 自信冥想
用一首舒缓动听的音乐当作背景,找一个舒服的姿势躺下,轻轻闭上眼睛。
逐步放松你的眼皮、脸部、下巴、脖子、肩膀、手臂、腹部、腰部、胯部、大腿、小腿、双脚。全部放松后,想象此时此刻的你背着一袋大米,正走在一条山间小路上,你要跨过眼前的这座高山,才能把大米卸下来。大米很沉,压得你快直不起腰来。你一步一步地往前走,腰越来越酸,腿越来越沉,可是你不能停下。终于胜利在望,你登上了山顶,眼前是一大片碧绿的草地。你立刻把大米卸下,累得瘫在草地上的你使劲伸了个懒腰,感觉好舒服。
最后,请在心里对自己说:“你真棒,你一定会越来越好!”
不卑不亢的底气来自懂得欣赏并接纳自己
看得到最好的自己,才真正懂得欣赏别人。怎样自夸才不招人烦呢?
一、“大方法则”说话法:“我不错,可是我也有不足。”
二、“得体法则”说话法:“我不错,你也不错!”
三、“盆栽法则”说话法:“我不错,但我还可以更好!”
你与任何人的关系都是双方互动之下的结果
我在德国学习心理咨询的时候,我的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互动的结果,一定是你做了什么或者是没做什么,你们的关系才成了今天的样子,无所作为本身也是一种作为!”
这句话给了我非常大的触动和反思,可以说,它是一把用来打开一切人际关系症结的金钥匙。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每个人都在关系中生存,在你来我往之中建立关系、发展关系。所以,你与任何人的关系都是双方互动之下的结果。倘若你正深陷于某段糟糕的关系里,即使你什么也没做,你也不能将责任完全推卸给对方,因为你的不作为、你的放任不管,这本身也是一种作为。
你们的关系现在什么样子、未来如何发展,你都是“责任人”之一。而你与自己的关系,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所以,改变自己才是改变关系的最好开端!
有了这样一个心理学认知作为基础,或许你就可以明白为什么自己在朋友和同事面前总是如“小透明”般被忽视了,关键就在于你的不作为、有些事情你没做,比如学会运用语言魅力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优点。
中国一直以礼仪大国著称,长辈们从小就教育我们“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于是,自谦的品格特质便融入了我们的血脉之中。以前听过这样一个段子:一个外国朋友跟一对中国夫妇见面,出于礼貌,外国人赞美地说道:“先生,您太太真漂亮!”这位先生英文不大好,但为了表示谦虚,回应对方说:“Where,where.”外国朋友一脸蒙圈不知如何作答。
谦虚固然好,但是过分谦虚有时候会阻碍我们变得更好。
谦虚分两种,一种是真的觉得自己不够好。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总觉得自己不够好的人,配得感和自我价值感都是偏低的,这样的人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信。人没了自信,还能干成什么事儿呢?
还有一种谦虚是,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表面上迎合别人客套地说着“我不行,你才行,你才厉害”,内心里其实骄傲得意得像只孔雀,这不叫谦虚,应该叫虚伪,是一种不太聪明的人际交往方式,容易让人反感。与其假客套,不如真性情。
在朋友和同事面前,我们如何展示自身的优点才算得体呢?自夸的话到底该怎么说?
不自信,也许是你无法接纳“我不够好”的真相
为什么你总是人前低调,喜欢在别人面前藏起自己的光芒呢?这或许跟很多人在青春期的特殊经历有关。青春期的你是否也经历过这样的心路历程——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对自己多么的不在意,比如不喜欢穿新衣,不爱打扮不爱拍照,习惯性地坐在教室后排位置……总之就是不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可是回到家,在镜子前面站得最久的是你,瞧不起这个、看不上那个的也是你。那个时候的你,对别人的看法极其敏感——在他们心里,我是怎样的人?他们是不是不喜欢我?他们有没有背着我说我坏话?……就算心里翻江倒海,外表却还是假装波澜不惊。心理学认为,这种内在高度敏感、外在刻意清高冷淡,是一种非常不成熟的表现,心理学领域有一个专门的词来形容,叫“青春期型自恋”。
因为自恋,在青春期有了自我意识之后,你会开始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格外在意,在追求完美的心理支配下,总觉得自己这也不好那也不行,所以那时的自己并不是不想表现、不想被人注意,而是太想让别人注意到自己了,但是又对现实中不完美的自己感到自卑,所以才会把自己“藏”起来。这其实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自我表象。
在你之后的人生成长过程中,如果你没能及时补充心理营养,这种心理状态没能及时成熟起来,那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的人格基础和模式就此定型了。你会带着这种人格模式走进大学,进入社会,贯穿并影响着你所有的人际关系。有的人甚至会戴着“假装低调”的面具过完一生,一辈子都身处对自我的不接纳、贬低、压抑中,一辈子都不敢在人前表现自己,在人群里始终是个“小透明”,可内心又极度敏感脆弱,格外在意旁人的看法。“玻璃心”其实就是这样逐渐形成的!
因此,如果你无法打破“青春期型自恋”,你在朋友和同事面前就总是会刻意隐藏自己,掩盖身上的光芒和优点,在人际交往中处于被动的一方,等着被别人发现。后果就是,与人交谈时感到不自在,不善于肯定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肯定对方,或者说出的话不讨喜,就算偶尔获得认可,也会显得不知所措,好像自己不配似的。别人夸你“今天这件衣服真漂亮”,你可能会瞬间羞红脸,摇摇头说:“哪里哪里,这衣服某宝买的,可便宜呢。”拜托,人家又没问你哪里买的、多少钱,你慌张什么呢?
一个人不自信的根源是什么呢?不是能力问题,也无关个人形象,而是没能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无法接纳“我不够好”的真相,所以从来不敢展露自己的光芒!
我们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却不懂得接受自己的优秀
无法接纳自己,你就无法理解自己其实是可以有缺点、有不足的。
但是,谁人不被评说,哪事不被议论?就像我曾经在抖音上拍过的一个视频说的那样——“你又不是钞票,怎么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你”。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的。
当我们接受了“这世上永远会有人不喜欢自己,而我们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被人喜欢”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就会明白——学会欣赏和好好爱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这种爱自己,是接受自己的“不够好”,同时也不掩藏自己的好。
或许有人会说:“可是我一身缺点,怎么看自己都不顺眼,我要怎么喜欢自己呢?”
快别跟自己较劲了,生活中就是有太多的人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却不懂得如何接受自己的优秀。你该如何做才能放过自己,真正懂得欣赏和接受自己呢?
首先,将自己不能接纳和不痛快的事,按照“不能改变的”和“能改变的”进行整理分类。
第二步,接受那些无法改变的。
比如,你的原生家庭,你的基因、智商、天赋,以及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情,等等,这些都是不能改变的。你要做的就是,不再跟它们较劲,也不再去抱怨“为什么是我”,而是试着接受这些,接受是变好的开始。
第三步,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
虽然原生家庭无法改变,但你的人生可以。比如说,你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与父母和解、与自己和解,学着让自己将来成为足够好的父母,让原生家庭带给你的伤和痛不再延续到下一代;虽然智商不能改变,但情商可以提高,你可以通过不断学习积累、不断地提高为人处事的能力来提高情商;虽然外貌身高不能改变,但美好形象可以塑造,你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打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来让自己更有魅力。
当你真正做到了这三点,那恭喜你,你已经懂得如何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并喜欢自己了。这样的你,别人对你的反应、评价还会影响到你吗?不会了。
心理问题解决了,说话技巧、表达能力的提升就会事半功倍。
让你自夸还不招人烦的智慧说话法则
“相信自己、接纳自己”的空话、套话说再多也没什么用,跟大家分享几个不招人烦的自夸小技巧。
1.“大方法则”说话法:“我不错,可是我也有不足。”
所谓大方,其实是一种心态,一种不掩藏自己优点也不介意被人看到自己缺点的洒脱心态,因为那就是“我”本来的样子,“我”接受这样的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我是怎样运用这个说话技巧的呢?在一个认识新朋友的场合,我是这样介绍自己的:“大家好,我叫青音,我的职业是一名主持人,很多人都说我的声音好听,以前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节目的时候,很荣幸被听众们誉为‘夜晚的声音会发光’‘中国夜空下最治愈的好声音’。我也曾经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获得了中国主持人最高奖‘全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所以,声音和说话是我的强项!不过,我的数理化不太行,你们绝对想不到我大学第一个专业学的是计算机,那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学习电子电路和各种编程语言,现在知识又还给老师了。不过我想,如果我计算机很厉害的话,中国可能会多了一个女程序员,但是失去了一个好的主持人。”
人际交往能力的核心就是说话的能力,不会说,说不好,还怎么交际?在上面的这个场合里,如果我们只介绍自己的不足,就会显得自卑没自信;如果只展现自己的优点,又显得过于自负。我的做法呢,既坦露了自己的不足,又没有过分夸奖自己,这种表达方式让人感觉真实、不做作。有时候,做人“留缝儿”,适当通过透露自己的小秘密,暴露自己的小缺点来拉近彼此的关系,也是一种智慧。
2.“得体法则”说话法:“我不错,你也不错!”
比如说,别人夸你:“你今天的衣服好漂亮啊!”得体的回答应该是:“谢谢你,你这身也非常有气质。”或者,你可以把自己和对方“绑”在一起来夸奖——“今天我们俩这一身很搭,我这件很提气色,你这套特别提升气质!”
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就叫“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所谓会说话、有情商,就是言谈举止得体,不贬低自己也能让对方开心。
3.“盆栽法则”说话法:“我不错,但我还可以更好!”
“盆栽法则”其实是一个生动的比喻,指的是,你说的话就像一颗让人心生好感的种子种在了别人心里,慢慢地开出了花来,让别人在不了解你的情况下,就对你产生了好印象,并且充满信心!
比如,你可以这样对老板说:“老板,我一直都是个不怕吃苦、干活不惜力的人,接手这个项目我非常兴奋,我会拿出百倍的热情去迎接挑战!”也许你的老板对你并不熟悉,但是,你的这番话一定会在他的心里种下好感的种子。
或者,面对刚认识不久的女朋友,你可以这样说:“亲爱的,你放心,我是个懂得负责任的男人,你的美好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好好守护你的决心!”
男人能说出这样的话,哪怕只是甜言蜜语,也能让对你还不完全肯定的姑娘柔情满怀、心花怒放。
无论运用哪种技巧来表达,自信都是做好一切的开始。“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喽!”这是港剧里经常出现的一句台词,我把这句话改为“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要对自己有信心”送给大家。要想打造落落大方的人际交往魅力,你就要从学会在别人面前不卑不亢地说话开始!
♫ 好声音练习室
练习课1 认识自己的优点
写信是心理咨询师经常会用到的心理调节方法。当我们对过往某个人或者某件事难以释怀、无法忘记的时候,心理咨询师在结束交流后,往往会给来访者布置一个作业,让他们回去给自己写封信。
这件事听起来简单,但是对于当事人来说可不见得,有的人会一边写信一边失声痛哭,有的人却完全写不下去,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因为直面自己内心这件事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但如果能够坚持去做,就会收获极大的进步。
所以,你不妨试着写两封信给自己,一封写给小时候的自己,一封写给现在的自己,就以“我来告诉你,你原来这么好”作为主题。
第一封信:总结小时候的自己所具备的十个优点,然后告诉年幼的自己:“我喜欢你!”记得要加上自己的名字:××我喜欢你!
第二封信:总结现在的自己所具备的二十个优点,继续告诉自己:××,要加油,你很棒!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对你永远不离不弃,也只有一个人最值得你的肯定和赞许,这个人就是你自己!
练习课2 集中注意力
用一首舒缓动听的音乐当作背景,然后找一个舒服的姿势躺下,轻轻闭上眼睛。逐步放松你的眼皮、脸部、下巴、脖子、肩膀、手臂、腹部、腰部、胯部、大腿、小腿、双脚。全部放松后,想象此刻你的面前有一幅山水画,画上有一只小乌篷船,很小很小,看起来只有硬币那么大,船上有一支船桨。从现在开始,请你专注地盯着这支船桨,不要转移视线,坚持十秒钟,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然后放松眼睛,再放松,让这种轻松感像电流一样流过全身。做完之后,再重复一次。
亲密关系里的高情商沟通
在亲密关系里,会说话的女人可以让亲密关系变得更亲密。怎么说呢?关键是要跟爱人说好三句话——温柔而坚持地说“不”,语言公式:“我不+原因”,或者是“我不+原因+要不然”;直接而坦然地说“要”,语言公式:“我想要+你真好”;准确而有艺术地说“痛”,语言公式:“我的感受+我需要你”。
二十岁出头的年轻女孩和三四十岁的熟女,在亲密关系中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作为一名解决过上万情感案例的心理咨询师和情感主播,我认为,最大的区别在于需求的表达方式。年轻女孩总喜欢玩“猜”的游戏,自己的心思就是不明说,让对方各种猜,因为她们认为,你爱我就应该懂我,就算我不说,你也应该知道我的想法,这才是真的爱我。而熟女们想要什么或者不想要什么,都会直接而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在经营亲密关系的时候,也懂得如何让对方跟着自己的节奏走,随时掌握主动权。
在亲密关系中能否掌握主动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段感情的成败与走向。如何掌握主动权?简单说就是,温柔的坚持和高情商的表达。
记得有一次林志玲在宣传电影《赤壁》时,记者刁钻地问她与梁朝伟的身高差问题。林志玲机智答道:“也许你们认为身高是个问题,但是在我心目中,男人的气度远胜于高度。”一句话既破解了记者的刁难,又为自己赢得了声誉,同时还维护了梁朝伟的形象。这样的女人谁不爱呢?
话说得漂亮的女人,会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在亲密关系里,会说话的女人更是可以让亲密关系变得更亲密。怎么说呢?关键是要跟爱人说好三句话——温柔而坚持地说“不”,直接而坦然地说“要”,准确而有艺术地说“痛”。
对爱人说“不”,要温柔而坚持
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对老夫妻一直相敬如宾,两人都喜欢吃鱼。每次吃鱼的时候,丈夫都会把鱼肚子肉夹给妻子,而自己吃鱼头。妻子理所当然地以为丈夫就是喜欢吃鱼头,所以每次吃鱼都主动把鱼头留给丈夫。直到丈夫临终之际,他对妻子说:“谢谢你,每次都把鱼头留给我吃,但我一直没告诉你,其实我最不爱吃的就是鱼头。”这时候妻子才恍然大悟,眼泪汪汪地看着丈夫说:“其实我最爱吃的是鱼头。”
这个故事除了感动,还有遗憾和心酸。这是何必呢?本应该是最亲密的两个人,却连向对方坦然说“不”都做不到,两个人都用虚假和不真实的自我去迎合对方,试问,这样的关系怎么可能亲密得起来?
杨澜曾经说过:女人要明白,懂得拒绝别人,其实也是一种能力。在亲密关系里,我们必须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优雅地说“不”,因为没有人会因为你无条件的顺从和迁就而多爱你一点。为了讨好别人而一味地妥协,一味地失去自己的原则和个性的你,你觉得对方会更爱你一点吗?
不会说“不”,你们的关系只会更疏远。
很多人不敢说“不”,宁可违心地去做一些自己并不想去做的事情,因为担心对方会不高兴、会失望,在他们的认知里,“没有让对方满意”就代表自己不够好,就等于“是我的错”。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被拒绝并不代表自己不好,也不一定就会影响关系,相反,适当地麻烦别人反而是在拉近彼此的距离。
真正成熟的人,不会活在别人的评价里,一个劲儿地去迁就、迎合他人,而是懂得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为自己负责,对自己不愿意、不接受的事,可以温柔而坚定地说“不”。
当爱人提出的要求你不想接受时,如果直接说:“我不想,我就是不愿意!”会让对方觉得你不够善解人意,那应该怎样温柔地坚持自己的“不”呢?
第一步,明确拒绝。不要引人遐想,或者让对方觉得你在试探。
第二步,提供B计划。让对方觉得你虽然拒绝了他,但是依然花费心思去制订了其他计划安排。
具体怎么说呢?大家记住下面这个语言公式:我不+原因。
直接说“不”,并且对“不”做出合理的解释,请注意,必须是合理的解释,这样才表示你经过了深思熟虑,并且有依有据,对方就算被拒绝也可以欣然接受。
比如,丈夫想带你去爬山,可你不喜欢爬山,你可以这样说:“亲爱的,我不想去爬山,因为我的膝盖以前受过伤,我担心爬山会再次伤到。”
学会这个基础版公式之后,你还可以进行升级:我不+原因+要不然。
“亲爱的,我不想去爬山,因为我的膝盖以前受过伤,我担心爬山会旧伤复发。要不然,我们周末去游泳好不好?或者你也可以约你哥们儿去爬山,你们也有好久没聚了。”
对爱人说“要”,应直接而坦然
在中国式亲密关系里,情侣之间大多羞于说“我要”两个字,也不怎么懂得如何向爱人提要求。于是,大家都习惯性地压抑自己的需求,将内心的真实感受隐藏起来。
比如,那些独立能干的姑娘约会的时候总喜欢抢着买单,看到别的姑娘手捧鲜花一脸幸福,即使内心里羡慕得不行,也从来不好意思开口要礼物。
不会提要求也不敢说“我想要”的姑娘,在交往中会显得过分“懂事”,在性关系中也会害羞不主动,这就会让你们的关系处于矜持和不自在中,这也太索然无味了点。
当然,我并不是提倡女性过于物质,独立不依赖别人本就是优点。
可是,如果你真的想与对方建立亲密且长久的关系,就要适当给对方为你付出的机会。过于懂事的傻姑娘让男人省心了,但也容易把男人惯成了懒男人或者是坏男人,或许对方本不是这样,但因为你长期大包大揽,无所不能、无坚不摧,还从来不提要求,对方就会觉得你样样都行,不需要他做什么,你自己就可以照顾自己,所以你不需要被在意、被珍惜。
其实,这也是不够自信的表现。对方怎么对你,都是你造成的!
我曾看过这样一段对话:
“你觉得我怎样?”
“很好,很懂事,是个好女人。”
“那她呢?”
“她只是个小女人,所以需要我的照顾。”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懂事的姑娘没人疼。
在亲密关系里,每个人都需要对方,更渴望被对方需要。更何况,姑娘,“我想要”这种话没什么不好意思讲的,因为爱你的人是不怕你提要求的。所以,大胆向你的爱人说“我想要”吧。
想要改变现状还来得及。怎么做呢?
第一步,正视自己的需求,不要觉得不好意思。
你是个正常人,有正常的物欲、食欲、性欲;有正常的心理需求,需要被体贴、被赞美、被肯定、被照顾、被理解,需要被满满的安全感包围着。你要看到并且接受这些,不要去压制,否则你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用语言表达出来了。所以,也别再抱怨伴侣不心疼、不体谅你了,可能你对自己都没那么上心。
第二步,直接并坦然地说出自己想要什么,想让对方为你做什么。
在《大话西游》里,周星驰有句经典的台词:“你想要什么你就说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别让对方去猜,他们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直接而坦然地对爱人说“要”,偶尔撒撒娇、求抱抱,爱你的人对此会求之不得,这才是亲密关系最好的黏合剂。
那么“要”的话怎么说呢?用“我想要+你真好”语言公式。
先明确告诉对方你的需要,不要模棱两可,不要拖泥带水,随后立刻表达感激和赞美,你获得了你想要的,对方也会因为被你需要而感到满足。比如,你想要一束花,那么就直接告诉你的爱人:“亲爱的,那束花好美啊,你给我买一束好不好,每天一起床就能看到你送给我的花,这一整天的心情肯定都美妙无比。”等他满足了你的需求,马上称赞他:“哇,谢谢我最亲爱的老公,老公你最好了!”今后他将更有动力满足你的需要。
只有让另一半感受到你是他独一无二、无法割舍的爱人,他的心才会永远坚定地留在你身边。
对爱人说“痛”,得准确而有艺术
在《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本书里,作者约翰·格雷将男人比作洞穴生物,他们受了伤宁愿自己躲进洞里舔舐伤口,也不愿意被同伴看到、不愿意被抚慰。对男人而言,表达“痛”是一件非常难以启齿的事,向亲人和爱人流露脆弱似乎显得自己不像男人,他们自己也无法接受。
那么,女性是否就善于表达“痛”呢?并不!
这样的对话场景生活中应该很常见:丈夫忙于应酬经常回家很晚,妻子不断抱怨说:“你又回来这么晚,你眼里还有这个家吗?你心里还有我和孩子吗?你把这个家当成什么了?我这根本就是丧偶式育儿!下次再喝醉回来这么晚,你干脆别回来了!”男人听到你这样说,不心生烦躁才怪。
其实,妻子真正想表达的是自己的脆弱和痛,却让对方感觉到自己受到了攻击。每一次攻击却又都是爱的呼吁。
亲密关系的表达需要技术,更需要艺术。向爱人表达“痛”的时候,一定不要把自己的“痛”变成攻击,否则会触发对方的心理防御机制,在心里对你竖起一道屏障,甚至还会反过来攻击你、责怪你,这样一来,你的“痛”就更没人理解了,本意是想要被爱,结果却适得其反!
正确的做法是:“我的感受+我需要你”。
首先把焦点集中在自己的“痛”上,说出“我”的感受是什么,比如孤独、焦虑、担心、沮丧、我觉得没人爱、我想哭……
然后再说:“我需要你多陪陪我”“我需要你抱我一会儿”“我需要你跟我说句鼓励的话”“我需要你能理解我的感受”……
面对因应酬而晚归的丈夫,如果妻子这样说:“老公,你又回来这么晚,又是一身酒气,喝酒最是伤身体,我真的很担心你的健康,而且你经常不在家,我感觉非常孤独,尤其是孩子最近学习也不太好,感觉很累,我特别希望以后你能早点回家陪陪我和孩子,你一向比我睿智,要是你能在家多多指导孩子,他肯定进步很快。”温柔而脆弱地承认自己真的需要对方,这样做的效果是不是要比攻击的表达效果好很多?
张德芬说女人最厉害的“武器”有二:温柔的坚持和脆弱的要求。我很认同,温柔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优雅说“不”。与此同时,正视自己的需求,承认并接纳自己是需要被爱的,坦然说“要”,脆弱说“痛”,我想,这是掌握亲密关系主动权的表达艺术。
♫ 好声音练习室
练习课1 眼神训练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说话的时候,如果你能配合眼神来传达内心的情感和情绪,将会让语言表达更有魅力。
在这里,我教给大家两个训练方法。首先,是六小龄童式的聚焦练习。我们都知道,六小龄童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扮演者,孙悟空是火眼金睛,可六小龄童却高度近视。为了演好孙悟空这个角色,六小龄童专门去做了眼神训练:在一间黑屋里点一支香,眼睛一直盯着香头不动,香快燃尽时就马上点下一根,持续好几个小时,进行聚焦练习。
你还可以将香替换成其他东西,在家或在公司都可以训练。如果是在家,练习分为四步:
第一步,准备一张白纸,在白纸中间画一个圆点,可大可小,能看见就行。
第二步,把纸贴在面前的墙上,让圆点与视线同高。
第三步,盯着圆点做聚焦练习,尽量不要眨眼,感到酸胀时也要尽力克服,慢慢坚持,每次训练时都在上一次时长的基础上延长时间,逐步增加。
第四步,搓热双手,或者用热毛巾敷在眼睛上,进行放松和休息。
另一种练习方法,叫运目练习。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当年为了让自己的眼神更加灵动,特意饲养了很多鸽子,每天让自己的眼睛紧紧盯住鸽子,随着它们的活动而转动,由此让眼睛得到充分运动。
在家时,可以盯着墙上的挂钟,先以顺时针方向沿着挂钟边缘移动视线,再以逆时针方向移动一圈,来来回回,多重复几次。
在公司时,可以将所有物件当作目标,坐在椅子上保持全身不动,只用眼睛打量办公室环境,看看上面、下面、左边、右边、正前方……在这期间你的头颈、肩、身体都不能移动,然后慢慢加快视线移动的速度。
按照以上练习方法,每天坚持下去,你也可以拥有灵动的眼神。
练习课2 爱情冥想小曲
用一首舒缓动听的音乐当作背景,然后找一个舒服的姿势躺下,轻轻闭上眼睛。逐步放松你的眼皮、脸部、下巴、脖子、肩膀、手臂、腹部、腰部、胯部、大腿、小腿、双脚。全部放松后,想象你和爱人正在一个湖边,湖水清澈见底,微风舒缓清柔,无比舒服。这时,爱人递给你一枝盛开的芍药花,花瓣粉白色。忽然一阵风吹过来,一片花瓣吹落,漂在湖面上,原本平静的湖面瞬间泛起涟漪,一圈、两圈、三圈、四圈、五圈、六圈……接着越来越多的花瓣掉落,湖面的涟漪也越来越多,波纹扩散得越来越远。一圈、两圈、三圈、四圈、五圈……你和爱人相互倚靠着,对方的呼吸就在你的耳畔,你们好像在春风里睡着了……
你如何说,领导才更喜欢听
高情商沟通绝不仅仅是嘴甜圆滑会说话,和领导沟通的关键在于积极、有效、简明。具体要做到四个方面:汇报工作时对事不对人、用数据和结果说话、提供多个问题解决方案并做到逻辑清晰。最稳妥的说话模板:开场提出时间“我可能会占用您几分钟时间”,提出事件“我想跟您汇报××事”,随后条理清晰地拿出数据、列出重点,最后用自谦并带启发性的句式结尾。
在京东流传着一个刘强东㨃员工抱怨的故事:一次,刘强东给业务人员开会,要求200%的业绩增速,一位销售VP说有难度,开始陈述阻碍重重的理由。刘强东立马打断他:“对不起,你没听懂我的问题。我问的是怎么增长,不是问怎么不能增长。”后来,在业务例会上再也没见到此人的身影。
一个啰唆的下属和一个说话精辟的下属,老板会更愿意听谁说呢?答案很明显。老板在公司里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会不会说话,话说得漂亮不漂亮,要比你会不会做事更关乎着你的去留和前途。
有句话说得好——“干得好不如说得好”。这句话虽然有些偏颇,但是在职场中,如果你就是那个会做事又会说话的员工,我相信,你肯定很快就能获得领导的青睐和重用。
但是,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不善于和领导沟通,甚至是害怕和领导沟通。我还是职场新人的时候,见了领导也绕开走。以前没觉得这是个多大的问题,直到2015年我创业自己做了老板,发现一些员工跟我沟通时都很不自在,我才开始反思自己,原来以前我在和领导沟通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从员工到老板,这层身份的转换让我更清楚地看到了职场沟通力的重要性以及大家沟通时存在的问题。我梳理总结了自己做主持人时的说话经验和技巧,再结合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跟大家分享一些职场里的说话技巧。
和领导说话时,你犯过哪些错
人在职场,要想生存和发展得好,需要注意许多忌讳,尤其是和领导说话时,更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把领导看得太高
在职场中,怕老板的人不在少数。每次和领导沟通,心里就一直打鼓,好像要进考场般腿肚子哆嗦个不停,因为觉得自己口才不好、专业知识不够、书读得不多、说话也很没逻辑,感觉就像领导不是你的职场伙伴,而是你的考官,每天只会找你挑错似的。其实不用紧张,领导既不是人生判官,也不是生活评委,他最在意的其实是你的工作态度。
总觉得领导太忙
有的人不敢向领导汇报工作,总想着领导都很忙,担心自己说的话没有意义,领导没耐心没时间听完,甚至会担心自己的汇报会影响领导做更重要的事……于是每次汇报都上气不接下气,恨不得三两句就把话讲完。结果这样荒腔走板的状态,在领导眼里就成了对工作不认真。
看低领导
有些人则自视甚高,总觉得领导工作能力不如自己,各方面都没有自己专业!这种人和领导沟通的时候会带着些许傲慢和漫不经心,或者用不招人待见的语气回应领导。但是,大家想一想,一个人能做到领导的位置,必然阅人无数历经风浪,很多事他只是看破不说破而已,但这并不代表他会一直容忍你。所以我们应该清醒自持、低调做人,不要骄傲过头。
越级汇报
1995年,被誉为“打工皇帝”的唐骏当时已经通过了微软的面试。他在做出Windows操作系统的开发模式方案,并获得实验模块的测试成功之后,非常兴奋地给比尔·盖茨写了一封电子邮件,想要一鸣惊人。
比尔·盖茨给唐骏回了一封短信说:“我没有时间看你的具体内容,不过,我建议你和你的直接领导沟通一下。如果能证明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我相信你的主管会很感兴趣。”
事后,唐骏回忆说:“坦白说,当时的我很有点心高气傲的感觉,所以想得到比尔·盖茨直接的认可。但我这样越级报告的行为本身,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是非常错误的。这种动不动就找高层领导,并认为这是职场制胜法宝的心理,在中国不少企业的员工里并不少见。”
比尔·盖茨当时的回信其实很有技巧,他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唐骏,也没有把信转发给唐骏的顶头上司,但是,他通过这种方式告诉了唐骏,怎样做才是与上级沟通的正确流程和方法。
下级越级汇报是对领导的不尊重,也是对他权威的一种藐视,更是对企业运作流程的逾越,无论在哪里都是不被认同的。
是不是已经有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和领导好好说话
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的原生家庭经历,常常会在我们成年后与别人之间的互动中再次浮现。所以,员工与领导之间出现沟通问题,往往和他的原生家庭有关。比如,那些对领导心生恐惧的员工,家里也许有一位威严的父亲或是挑剔的母亲;总觉得领导偏心不公的员工,从小可能受尽了委屈和亏待;喜欢和领导对着干的员工,平时也会对亲人耍脾气,仿佛青春叛逆期被拉长了;还有那些认为领导不重视自己的员工,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也许从未被人在意过。
在心理学领域,这种现象叫“心理投射”,指一个人把自己之前经历过的情绪、感受、价值观、信念、好恶等体验,不自觉地投射到外界事物或者他人身上。当我们把对原生家庭的负面感受不经意投射给领导时,就会不知不觉竖起一道屏障,领导变成了你满腹怨气的“父母”,而你则是一直不知道怎么跟父母相处的孩子。
在心理投射的影响下,你和领导都变成了“猫鼠游戏”的参与者。你的工作驱动力不是成绩,而是领导有没有关注你、重视你——领导表扬你,你就能开心骄傲好久;领导忽视你,你就开始凑合糊弄工作。
领导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是职场里最核心的关系。你要清醒地认识到,你与领导的关系不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更多的是合作的关系,你没必要把他当成领导,但你可以把他当成生活上的前辈,敬畏他而不是畏惧他,真心诚意地跟他沟通交流。
如何和领导更好地相处、交流
沟通是一种技能,高情商的沟通也绝不仅仅是大多数人以为的嘴甜圆滑会说话,和领导沟通的关键在于积极、有效、简明。再具体点说,就是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汇报工作时对事不对人
职场既是名利场,也是是非地,“对事不对人”是处理人际关系与工作矛盾的制胜法宝。在工作过程中,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沟通时一定不能夹带个人情绪,任何时候都要就事论事,而不是刻意批评别人。否则,你的出发点再正确,也会让自己在领导面前失分,给人留下爱嚼舌根、打小报告的不良印象,得不偿失。
牢记,言多必失,管住自己的嘴,不轻易评价同事。
汇报工作时用数据和结果说话
任何工作都可量化,无论公司有着怎样的薪酬制度,每个岗位都有一套量化的考核标准,有些考核很明确,有些相对模糊,但最终的考核都要用数据和结果说话。
所以,你在和领导对话的时候,不能总说“我觉得”“我认为”,而应该说“这个数据告诉我们”或者是“经过对用户调研后得出结论……”这样,领导才会觉得你的汇报是经过了充分思考、深入调研,而不是临时起意拍脑袋。他会认为你是一个成熟的职场人。
汇报工作时提供多个问题解决方案
大家知道老板最害怕面对哪一类员工吗?不是懒惰疏于工作的,也不是与同事关系不佳的,而是身体勤奋、思想懈怠的人,看起来每天加班到很晚,工作却没有实际进展和绩效,每次汇报工作都会扔出一大堆问题,搞得领导头疼。领导心里会想,难不成我给你发工资,还要帮你解决问题?
公司不是慈善机构,也不是职业学校。领导需要的是答案,而不是问题。对公司来说,你存在的意义就是为公司创造价值、帮助公司解决问题。所以,你最好在提出问题的同时,给出几种建议或方案,并列出每种方案的优劣势以及自己认为合理的建议和相应的理由,让领导挑选他认为最合适的,这才叫真正的“提案”,而不是在“甩锅”。方案不完美没关系,至少你态度认真,这点就值得肯定。
汇报工作时逻辑清晰
为什么每次你跟领导汇报时,都有一种“言语不能表达思想的百分之一”的痛感呢?归根结底可能是因为,你说话的时候常常因果倒置、条理混乱、前后矛盾、缺乏重点。
领导的时间都很宝贵,他们没有时间和耐心听你长篇大论。所以跟领导对话前,你都要提前想好谈话的目的,列出核心的要点,并将重要的事情放在最前面说。如果连你自己都没有想清楚的事情,就不要急着去找领导谈了,因为到时候你可能会越说越乱,越说领导越没耐心听。
我就曾看到过某个员工汇报工作时,他的领导至少五次打断他说:“说重点!请说重点!”不是因为领导没有耐性,而是这个员工说话实在让人太着急!
逻辑思维能力并非天生,我们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加以训练,而且任何时候开始都为时不晚。
教大家一招:每次与领导沟通之前,先在心里写一篇草稿,列出几个重点。说话时,把“第一,第二,第三”说出来,或是用“首先、其次、再次、最后”来表达,结尾时不要忘记强调总结。慢慢地,你的说话逻辑会越来越清晰。
跟大家分享一套与领导沟通时最为稳妥的说话模板。
开场
第一部分:提出时间——“我可能会占用您几分钟时间。”
提出时间就好像预约,让领导心里有数。
第二部分:提出事件——“我想跟您汇报××事。”
提出事件可以抓住领导的关注度,让他聚焦在你接下来要表述的事情上。
中间
第一部分:列出一、二、三。
表达时条理清晰,拿出数据,有理有据。
第二部分:列出重点。
你认为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同时配套给出N个解决方案。
结尾
第一部分:自谦
以上是我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供您参考。
第二部分:启发
那您觉得还需要我做点什么吗?
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会这些技巧和方法,再加上清晰的口语和专业态度,相信你的领导一定会对你刮目相看的。
♫ 好声音练习室
练习课1 稳定情绪
紧张、害怕、焦虑、担心这些负面情绪在生活中很常见,当负面情绪来袭时,我们要学会的,就是如何将情绪稳定下来。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两个控制情绪的小练习:
练习一:呼吸控制
当你的情绪很激动,并且伴随很多负面因素时,你可以闻花香,这其实是常见的深呼吸练习。多呼吸几次,再来思考、决定自己接下来的计划。
练习二:意识控制
在心里不断重复地对自己说:“放轻松,一切都会好起来!”就好像体内有一个无限循环的答录机,可以配合闻花香交替练习。如果情绪依然没有得到缓解,就多重复几次。
有时候,内心强大的人并不是天生就如此强大,而是经过了一次又一次坏情绪的淬炼,方能逐渐掌握情绪的把控力。
练习课2 放松身体
在这个练习中,我们需要用到人类最原始的一种姿势,它能够让我们获得最基础的心理安全。
找一个温暖舒服的地方躺下来,身体侧卧,然后用双臂紧紧抱住自己,让身体尽可能地蜷缩在一起,就好像重新回到了妈妈的肚子里。接着在心里默默从一数到十,慢慢放松自己的身体。
如果没有可以躺的地方,你也可以在椅子上完成整个练习,坐在椅子上,用双臂抱住膝盖,把身体蜷缩成一团,从一数到十,最后放松。
工作一天后疲惫的你,给自己的身体放个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