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女英雄教人类不要骄傲自满

未来岁月的某一天,一艘大型星际飞船正在返回地球的航程中,飞船上的电脑由于收到奇怪的求救信号,改变了航线飞往一个陌生的星球,七位处于休眠中的宇航员也被唤醒了。当副指令长芮普莉发现那个奇怪的信号并非求救而是警告时,为时已晚。陌生星球上巨大的化石状虫卵中的活物袭击了一位宇航员——附在他的脸上,无法取下。大家把这位船员送回飞船,第二天他脸上的怪物脱落,似乎已经死去,却不知“异形”已经潜入他的体内,迅速发育成长,从他体内破膛而出,迅速消失在飞船的走道上。

芮普莉发现这次改变航线事件是公司预谋的,目的是将那个星球上的异形带回地球来进行研究,但是现在事情已经失控——这个异形已经不可战胜:它身上满是黏液,长着昆虫似的甲壳,刀枪不入;它的血液是强酸,可以蚀穿厚厚的钢板;它具有高度智能,所有试图捕杀它的宇航员一个个死在它的攻击之下。

九死一生幸存下来的芮普莉,知道已经无法在飞船上消灭异形,决定弃船。她逃上太空救生艇,启动了母船的自毁程序。谁知异形还是追踪进入了救生艇,幸好芮普莉设法将异形排出艇外。她随后进入了休眠状态,在茫茫太空中,不知将来还有没有机会生还。

(《异形》第一部剧情)

我们的银河系中,有着一千亿至两千亿颗恒星,我们的太阳只是其中普普通通的一颗。

在整个宇宙中,星系的数量在十亿以上,我们的银河系只是其中普普通通的一个。

想想上面这两个数字吧,难道其中不会产生几个比我们更高级的文明?

外星高等生物是否存在,科学上一直是有争论的。

如果完全从常识出发来推论,外星高等生物存在的可能性当然是无法排除的。但是迄今为止,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人类既没有发现外星高等生物存在的证据,也未能提供外星高等生物不存在的证据。因此所有那些被认为外星高等生物降临地球的现象,都是现今的科学无法解释的。

然而,现今的科学经常是傲慢的。如果世间有现今科学不能解释的现象,而人们又乐意谈论这些现象,就会被视为对权威的冒犯(实际上恐怕是对某些人假想的自身权威的冒犯)。在外星高等生物是否存在这个问题上,回击这种冒犯的策略有两种:一种是试图用现今已有的科学知识“证明”外星高等生物不可能存在;另一种是宣布对外星高等生物的讨论属于“伪科学”之列。

“证明”外星高等生物不可能存在,可以用到一个“德雷克公式”:

银河系中的高等文明数=恒星总数×恒星拥有行星系统的概率×行星系统中产生生命的概率×生命中产生智慧生命的概率×智慧生命进入技术时代的概率×技术时代的平均持续时间÷银河系年龄

在这个公式中,银河系年龄有一个大致确定的数值,恒星总数是一个巨大的数值,中间各项则非常小,相乘之后就更小,由于中间各项数值都是估计的,因此最后所得之值在1—1000之间。若取值为1,就“证明”了外星高等生物不存在——因为这个1已经被我们地球占了,所以我们是银河系中独一无二的。

当然这个“证明”远不是无懈可击的:首先,中间各项数值的估计随意性太大,很难有确切值。更大的问题是,公式中的“生命”仅限于地球上的生命模式,而事实上,谁能排除生命还有其他模式(比如说不需要阳光、空气和水)的可能性?而在幻想电影中,生命的不同模式早已经司空见惯,比如影片《病毒》(Virus,1999)中的病毒,就是一种高智慧的外星生命,但是它们根本就没有形体。

在当年发现异形卵的那个星球上,人类已经建立了殖民地LV-426。而芮普莉终于被地球人救回。不久公司派人来找芮普莉,希望她和派遣队一起前往LV-426。在她的追问下,公司代表承认在LV-426上进行着对异形的研究,但是最近LV-426已经和地球失去联系,恐怕凶多吉少。公司表示此次远征是为了彻底消灭异形。

当芮普莉和派遣队到达LV-426时,发现此处已经发生过人类和异形的大战,沦为死寂的废墟。芮普莉找到了一个幸存的女孩,这时异形向派遣队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异形,这次是一场战争”(影片片首画外音),而战争的结果,仍然是人类失败。

更可怕的是,芮普莉发现公司此次远征的真正目的,竟是企图让异形有机会侵入她身体内作茧发育,然后将她带回地球!但是在异形的进攻面前一切都失去控制,公司代表本人也被异形吞噬。

芮普莉和幸存女孩总算逃入地球派来接应的飞船,为了让邪恶的异形能够就此完结,他们使LV-426星球在一场核爆炸中化为灰烬。

(《异形》第二部剧情)

将对外星高等生物的讨论归入“伪科学”,虽然省力,但只是对于制止人们讨论问题有作用,对于增进人类的知识则毫无贡献。倒是另一种从哲学出发的思路,将地外文明视为“一个现代性的神话”,有一定的道理。比如吴国盛教授认为,地外文明是一个无法进行科学检验的问题,因为即使往返最近的恒星,也需要数百万年,而数百万年之后,谁知道地球文明会变成何种光景。姑不论恒星际航行的技术目前还根本未被人类掌握,即使掌握了,往返时间如此之长,对人类也毫无意义。

当然这种思考问题的思路,也不是完全无懈可击的。第一,即使人类还不能去,但外星文明如果掌握了更高的星际航行技术,他们可以来啊;第二,尽管目前人类能够进行的初级航天速度确实很慢(相对于遥远的恒星际空间而言),但是超光速航行、寻找虫洞(能够快速进行时空转换的特殊通道)、低温休眠等方法,都已经出现在科学家的想象中,将来实现的可能性也不能绝对排除。这些都可能使得外星文明从“神话”变为具有科学意义的问题。事实上,这些想象中的方法,在科幻电影中早已经被使用了无数次,星际航行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在《异形》和《太空杀人狂》(Jason X,2001)等电影中,使用的办法就是低温休眠。

接应芮普莉逃生的宇宙飞船在返回地球途中失事,只有芮普莉一人幸存,她的低温休眠舱坠落到一个阴冷黑暗的星球上——狂暴161号,这是一个关押犯人的太空监狱。犯人们有一个共同信仰的神,倒也不闹事。

芮普莉研究了从飞船上取回的电脑芯片,发现是异形入侵导致了飞船失事,而现在异形已经随着低温休眠舱来到了狂暴161号星球上。星球上的管理人员起先并不相信芮普莉所说的关于异形的一切,然而当这里的人一个接一个死去,芮普莉的恐惧再一次变成现实。

芮普莉身体不适,电脑测试表明:还有一只雌性异形正在她体内生长!公司收到了报告,派人前来,而公司只对异形有兴趣,并不管其他人的死活。当侵入狂暴161号星球的异形终于被炸成碎片时,芮普莉体内的异形也破体而出了,芮普莉抓住它纵身跳入高温熔炉,与异形同归于尽。

(《异形》第三部剧情)

《异形》:如果异形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还是应该敬畏自然?

关于科学研究该不该有禁区,也一直是有争论的。

在《异形》系列中,公司代表了人类对于科学技术的盲目自信。在公司看来,科学研究当然是没有禁区的,他们相信自己掌握的科学技术足以搞定一切事情,所以总想将异形弄回来研究。然而事实上每次局面都失控了,人类已有的科学技术搞不定关于异形的事情,最后只能依靠女英雄芮普莉舍身救世人。

而女英雄芮普莉,恰恰是主张科学研究应该有禁区,主张人类应该敬畏大自然的。她每次都劝阻公司或她的同伴,不要去招惹神秘的外星生物,不要去“研究”异形——异形既然比人类更强大,智慧更高,“研究”一词听上去也就只是狂妄自大而已。但是她身边的男性们没有一个听得进她的逆耳忠言,非要弄到局面失控,自己也都死于非命,最后只能靠女英雄来收拾残局。

科学研究如果有禁区的话,实际上范围也相当有限,而且也不会一成不变。

首先是伦理道德方面的考虑,比如说对于大规模杀人武器的研究和制造,会引起争论,爱因斯坦临终前七天曾致信罗素,同意签署一份号召一切国家放弃核武器的宣言(1955)。但那是事后人们感到原子弹太残酷了,而当年在和纳粹德国的竞赛中,爱因斯坦也曾致信罗斯福总统,力劝他执行一项研究计划以研制原子弹(1939)。现在绝大多数人都会同意,如果当时美国在原子弹研制上自设禁区,让纳粹德国先掌握了这件武器,肯定是一个更大的错误。

现在看来,主要的禁区问题出在生物学领域,这里既有伦理道德问题,还有容易失控的问题——因为人类对于生命的奥秘所知还很有限,很难把握某些研究可能导致的后果。除了专讲失控问题的《异形》系列,还有不少电影是以这方面的问题为思想资源的,比如《异种》系列(Species,1995—2007)、《12猴子》(12 Monkeys,1995)、《食人》(Soylent Green,1973)等。

在联合盟军医疗研究飞船中,科学家克隆出了新的芮普莉,并从她体内取出了一批异形,由于克隆时的“基因互换”,现在的芮普莉也具备了某些异形的特征,例如她的血液也具有腐蚀性。幸好她的头脑和思想还是人类的,否则将是人类的灾星而不是救星了。

科学家利用商业飞船“贝蒂号”送来的人类做实验,制造出了12个异形,不料异形们通过牺牲其中一个的方法,用它的血液蚀穿了钢板,开始暴动。刚刚还在内讧交火的两派人,转眼都成为异形猎杀的对象。

医疗研究飞船开始自动返回地球,为避免异形侵入地球,芮普莉决定毁掉该飞船,而乘坐“贝蒂号”逃生。此时异形皇后(它身上有芮普莉的某些基因)诞生了一个新的异形,该异形认芮普莉为母亲,追踪她来到“贝蒂号”上,芮普莉“大义灭亲”,利用自己血液的腐蚀性,出其不意破坏了异形身后的舱壁,使异形消失在茫茫太空之中。

(《异形》第四部剧情)

四部《异形》,分别由四位导演执导,由于后来他们全都大红大紫,遂有“拍《异形》的导演必红”的神话。而四部《异形》本身,则成为科幻电影的一个经典系列;更何况每一部的票房也都不俗,真正做到了叫好又叫座,不能不令人击节叹赏。

好的电影,不仅有娱乐价值,还要有思想价值,而科幻电影的思想价值,就在于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冲突和沟通,在于两者之间的张力。

某些自以为懂科学的人,经常有着严重的傲慢与偏见,认为只有自己才有资格谈论科学。这和某些自以为懂历史的人,认为只有自己才有资格谈论历史是一样的。而无数的科幻电影和历史电视剧,已经给这些有着傲慢与偏见的人上了无数次课了。

科幻电影当然不是科学,历史电视剧也不是历史学,但是一方面,它们开发了科学或历史的娱乐功能,使科学或历史也能为公众的娱乐生活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它们也有自己的思想价值。科学或历史学都是由纳税人供养着的,都是天下之公器,不是科学家或历史学家的禁脔。不是科学家或历史学家的人,也可以思考和谈论科学或历史——如果谈得不对,科学家或历史学家当然可以纠正。

科幻电影的编剧、导演,虽然不是科学家,通常也不被列入“懂科学的人”之列,但是他们那些天马行空的艺术想象力,正在对公众发生着重大影响,因而也就很有可能对科学发生影响——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现在已经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