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书的若干说明

收入本书中的所有评论文章,都曾经在纸质报刊上发表过,主要是《中华读书报》、《新发现》杂志、《南方周末》、《读书》杂志、《文汇报》等。但收入本书时,所有文章都经过了修订,修订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更新信息。这些文章撰写的时间跨度已有十多年,此次修订时我更新了文章中所涉及的相关信息,比如系列影片有了新的续集之类。

删除重复段落。这些文章是在不同时间为不同报刊撰写的,考虑到论述的完备,偶尔会有内容相同的段落。此次修订,已尽力将这些段落删除——只保留最合适的一处。

增添新的段落。随着我看过的影片越来越多,并且开始进行“对科幻作品的科学史研究”,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自然会进一步深入。此次修订,我根据行文需要,适当增添了一些新的段落。

全书分为十章。前七章可以视为科幻电影的七个重要主题——事实上这七个主题可以覆盖大部分科幻影片。第八章评论的是几部不易归类的影片,第九章讨论的影片通常人们不认为是科幻电影,但它们都和幻想有关,所以我称之为“在幻想边缘的影片”。第十章中的讨论,则不是针对具体影片的,但都属于对科幻电影的相关思考。

这些文章当初都是我单独撰写的,收入本书时自然就不再署名。只有四篇文章例外:一篇是《文汇报》记者刘力源小姐对我的专访;一篇是我和刘慈欣的对谈,由当时的《新发现》杂志编辑王艳小姐整理;一篇是我和刘慈欣的“同题问答”,由《华商报》记者吴成贵整理;还有一篇是《中国科学报》记者李芸小姐对我的采访报道。收入这几篇是因为它们可能有些参考价值。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我为什么悍然为本书取了这样一个高调的书名?

这原是出于身边好友的建议,编辑也认为很好,我自己虽然也曾有过“是不是太狂妄了”的顾虑,但考虑到“指南”本来也不是什么高调的措辞,也就是供人参考而已,便决定采用了。我的朴素想法是,本书既非科幻电影的“大全”,也非“精选”,而是通过对那些科幻影片的评论,以“示例”的方式,介绍我个人鉴赏、评价科幻电影的思想路径和审美标准——“指南”也就是这个意义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