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历史副本(14)

虞笛望着院中的李子树,深思良久。

她知道无论怎样做都会引起未央宫的猜测。入深宫十二载,如何看不出来?

故索性毫无遮掩、直言不讳,看来皇后还真是欣赏她的坦率。

……

……

在虞笛忙着讨好皇后时,皇帝也不甘落后。

邓婕妤一双眼都要望穿了秋水,终于把皇帝盼来了。

皇帝挑起邓婕妤的下巴,“又瘦了。”

“会长回来的。”邓婕妤连忙回答。

生怕皇帝因为此事而忧心,她可舍不得呢。

“你总是这般乖巧。”皇帝叹气。

“陛下……”邓婕妤满眼柔情,“陛下最近也未歇息好,嫔妾瞧着您面色不济。”

皇帝卸力一笑,搂住邓婕妤贴耳道:“因为——尚未发泄啊。”

语毕,拦腰抱起三步两脚至榻前。

……

……

这一日虞笛在千鲤池畔喂鱼。

“虞姐姐。”

侧首,原来是严才人。

“好久不见呐,最近在作甚?”

虞笛拉着她往亭子走去。

严才人注视着牵在一起的双手,轻声道:“偶尔坐在廊下看大皇子玩耍,偶尔逛逛千鲤池,多数待在宫内。”

虞笛闻言挠了下严才人的手心,“想家了?”

“才不是呢……”严才人吸吸鼻子。

“那……还怕陛下吗?”虞笛直言。

严才人噎了噎,“未曾见过陛下几面……”

虞笛哑口无言。

……

……

“陛下,您还记得严才人吗?”

虞笛靠在皇帝坚实的胸膛上轻声询问。

皇帝把玩着柔若无骨的小手,思量少焉方答:“嗯,想起来了。怎么了?”

“陛下…去看看严妹妹吧。”

颅顶蹭着皇帝刀削般的下巴,软糯不已。

皇帝愣住,“为何?”

“严妹妹生性敏感,入宫三月有余都不曾见过陛下几回,嫔妾怕再这么下去,好好的一个可人儿就……”

虞笛抱着大手晃了晃,“陛下~”

皇帝勾了勾唇角,将虞笛的纤珪扣于掌心。

“就这么想赶朕走?”

虞笛噘嘴,“长璃不好一直霸着陛下呢……”

皇帝与之十指紧扣,“好,依你。”

虞笛欣忭地转身抱住皇帝,“谢谢陛下。”

……

……

几日后皇帝摆驾惠竹殿。

先陪了惠良妃和大皇子佑靖用膳,直至天黑移驾侧殿严才人处。

虞笛倚着引枕听枫若禀报。

“陛下一个时辰后就回了金銮殿,并未过夜。”

看来皇帝是真的不大喜欢严才人啊。

那现在,该如何向她传达出此消息呢?

翌日。

“婕妤,严才人来了。”露云禀报。

虞笛挑眉,这么快。

“多谢虞姐姐大恩,妹妹我铭感不忘。”

严才人曲腿一礼。

虞笛扶起她,“举手之劳罢了。”

“虞姐姐莫要谦逊,陛下身边的顺公公都和我说了。”

严才人两眼泛泪光。

顺允?她还以为是皇帝说的呢。

虞笛拉过严才人的玉手友善一笑,“我们是好友啊,应该的。”

严才人潸然泪下,内心下决定,从此她与虞笛便是金兰之交了。

……

……

“虞婕妤万安。”顺允俯身。

“多谢顺公公。”虞笛颔首。

“举手之劳,不足挂齿。”顺允淡然一笑。

虞笛齿粲,“互助怡悦。”

……

……

入宫三个半月,新妃中属虞笛和宜美人侍寝次数最多。

复过了一旬多,时值七月。

这一日是七月初七——乞巧节。

帝后先率领内廷拈香行拜祭礼,入夜再至长生殿赴宴。

众妃于一层主殿用完膳便结伴去了三层高阁。

宫婢鱼贯而入端上瓜果糕点、酒肴茶饮。

妃嫔们各执“九孔针”、“五色线”在月光下“赛巧”。

虞笛观望了一刻钟便独自前往阁楼东南角。

“虞婕妤怎的独坐在此。”

兰妃簪星曳月而来,天上仙也不过如是了。

“你看本宫看得都呆了。”

兰妃扬起眼角,仙姿佚貌。

“是啊,兰妃娘娘生得很好看。”虞笛喃喃。

兰妃屏退左右,坐之一侧。

“虞婕妤今日不同以往啊。”

虞笛皮笑肉不笑道:“嫔妾只是略感疲乏罢了,娘娘恕罪。”

兰妃偏头望着她,时刻炯炯有神的大眼飘忽不定。

“想情郎了?”

虞笛哑然失笑,“兰妃娘娘惯会打趣。”

兰妃扯扯嘴角,“本宫从前听过一首小曲儿。”[1]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耳边仙乐萦绕。

……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虞笛仰视琼钩,“今夜的月亮甚美。”

兰妃昂首,“又不是中秋节,谈什么月亮。”

“星汉也灿烂。”

兰妃满意地点头,“虞婕妤好好赏吧。”

话音甫落,起身离去。

一刻钟后。

“虞婕妤怎的一人在此?”

虞笛回首,皇后含笑,两两相望,霁月清风。

“皇后娘娘,嫔妾——”

皇后抬手制止了虞笛起身,“不必多礼。”

语毕,坐之一侧。

今夜是怎么回事,一个两个都如斯。

思及此,轻笑出声。

“虞婕妤在笑什么?”

“笑……一首诗。”

“何诗?”

“《长恨歌》。”

“未曾听过。”

“那长璃念与娘娘听——”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2]

皇后拢了拢鬓角的碎发,“好诗啊。”

虞笛用余光注意着皇后。

“娘娘,夜里寒凉,咱们进去吧。”虞笛起身敛裳。

“嗯,走吧。”皇后起身敛笑。

……

……

[1]节选自汉·佚名《迢迢牵牛星》

[2]节选自唐·白居易《长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