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夏刚入学的时候,京华师大可以算作一个充满美食的学校。
学校一期、二期的校园内外都是美食,校园内有食堂、一排饭馆,校园外有饭馆、有小吃街的大排档。要说京华师大的美食,小吃街的大排档是绕不过的存在。那时候,京华师大外面还不像顾夏大二的时候那么繁华,地广人稀、车流很少。在学校一期、二期的校门口外,一条沿着京华师大围墙建设的公路还没有全线贯通。小吃街就在这条公路上,公路中间只留下了三轮车能过的宽度,公路的两旁全是大排档,各个地方的美食汇聚于此。大排档非常简单,就是临时搭建的棚子,锅碗瓢盆、烹饪工具都放在里面,桌椅都放在外面。天气好的时候,大家都露天吃东西,下雨的时候,小吃摊主会撑起大伞,一把大伞刚刚好遮住一套桌椅。每到下雨的时候,整个小吃街看上去特别拥挤,天空被此起彼伏的雨伞遮挡,人流在大排档之间的小巷中穿梭。那个时候,顾夏和室友最喜欢在校门外的大排档吃东西,不仅价格便宜,而且种类多、味道好,比食堂显得更有柴火气。顾夏还记得刚到京华师大的时候,他和张子龙在大排档吃的一份跷脚牛肉。当时,他们都觉得这份牛肉有特色,而且结合着中药,很好吃。这也是顾夏第一次吃跷脚牛肉。从大排档最开头往里面走,可以看见燃面、牛肉面、炒饭、盖饭、跷脚牛肉、臭豆腐等吃食,师大的学生一般都是吃碗盖浇饭。大排档的盖浇饭与别处的盖浇饭又有不同,大排档的厨师会把炒菜的汁液全部倒到米饭上,端上桌时,整个盘子里面的饭热气腾腾的,汁液浸入饭里,饭也特别有味道。厨师这样做,不仅能让饭也好吃,更能为学生添饭打下基础。师大的男学生通常是会添饭的,那么这时候,剩下点菜就很重要了,幸亏有汁液的帮助。女生更喜欢这条街,因为对于女生来讲,选择吃什么总比实实在在的吃更重要。多样化的选择,能给师大的女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更有一种逛街的感觉。
大概在顾夏大二的时候,京华师大校门外的大排档退出了历史舞台。顾夏和室友又只能选择校内和校外的饭馆吃饭了,食堂永远是最后的选择。校内的饭馆在靠近开水房的位置,是一排一层楼的建筑。顾夏记得,军训的时候在那里的一个饭馆受过骗。那天军训后,顾夏和室友到一家名叫“吹牛大王”的饭馆吃饭。老板娘很热情,四十来岁,还是有些风韵的。在老板娘的引导下,六人坐了一个包间,都显得非常饿,一副饥肠辘辘的样子。看了菜单后,他们迫不及待地点了“猛龙过江”“火山飘雪”“回锅肉”“盐煎肉”等硬菜。等了不久,老板娘就开始上菜了。第一个上的菜是“回锅肉”,很大的一个盘子,就只有中间装着些许菜,肉还很少,可能刚好够六个人一人吃一块肉的。从老板娘上第一个菜开始,六人就在心里一阵吐槽“奸商!肉打着显微镜都找不到。”“盐煎肉”和第一个肉菜一样,肉更少,且配菜全是辣海椒,难以下肚。如果说前两个菜还勉强可以理解,那后面的菜就完全是骗人了。“火山飘雪”被端上来,六人傻眼了,原来所谓的“火山”就是番茄,所谓的“飘雪”就是白糖。“这尼玛怎么下饭。”顾夏非常生气。“猛龙过江”上桌后,六人更傻眼了,所谓“猛龙”就是一叶青菜,所谓“过江”就是一大碗汤。生气归生气,但又不好发作,只能自认倒霉,下次不再光顾。那天,六人都没有吃饱。校外的饭馆倒是有些特色,顾夏最爱去吃鸡煲、XJ大盘鸡。这两家店不仅味道好,而且分量超足,和“吹牛大王”饭店简直不在一个档次。“吹牛大王”饭店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吹牛不打草稿。校外的鸡煲店远近闻名。如果一对情侣去吃,点一个小锅就够,而且根本吃不完。如果你不仅想吃鸡煲,还想吃虾,在这个鸡煲店还能拼盘,又吃鸡又吃虾,满足你的个性化需求。所以,在校园内外开饭馆,除了好吃外,分量必须足。因为学生的饭量总是很大的。连一碗盖浇饭都要添两次饭,何况鸡煲呢?那不吃一个够本。校园外还卖快捷早饭,用一个塑料杯装着稀饭,现场摊一个丰盛的手抓饼,基本就能满足学生对早餐的需求了。
师大的食堂通常是最后的选择,不仅炒菜的种类不多,而且米饭总是偏黄色,一看就知道是陈米。大排档和校内饭馆关闭后,顾夏和室友的大多数时间还是在食堂吃饭的。顾夏常会打三两米饭,外加一个荤菜。在没有和吴诗语谈朋友前,顾夏会打饭回寝室去吃。和吴诗语谈朋友后,顾夏会和吴诗语在食堂用餐,而且他还会早早地去把饭打好。食堂打饭的叔叔阿姨,也很幽默,会看人上菜。一般情况下,男生如果遇见阿姨打菜,阿姨会给男生多打许多菜,勺子也不会抖三抖;男生如果遇见叔叔小伙打菜,那就自求多福吧,勺子倾斜得很严重,眼看着到碗的肉就那么溜走了。女生面对的情况正好相反。这也许就是异性相吸的原理。
在顾夏大四的时候,无论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饭馆都逐渐式微,走向了惨淡经营。顾夏分析其中原因可能是由于成本升高导致的经营困难。做学生生意要遵循一个规律,价格不能涨、分量不能减、味道还必须好,不遵循这个规律,饭馆是很难经营下去的。随着物价的上升、店面租金的上涨、成本的快速增加,这个规律也间接导致了饭馆的经营困难。至此,顾夏再也没有看见京华师大吃食百花齐放的局面了,倒是校内的食堂笑到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