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260. 挂六国相印的合纵长

贾舍人回来禀报情况,苏秦有了把握,便对赵肃侯担保道:“秦国不会出兵伐赵了。”

于是,苏秦先前往韩国,对韩宣惠公说:“韩国地方九百里,带甲数十万,不算大国。可天下的强弓劲弩尽出于韩地。如今您却要割地伺秦,难保明年秦国再伸手要地。韩国的土地毕竟有限,而秦国的贪欲无穷,一割再割还有韩国吗?臣替君侯羞得慌!”

韩宣惠公醒悟道:“愿举国听先生的意见,同赵侯订约。”

于是赠予苏秦黄金百镒,资助他前往魏国。见了魏惠王,苏秦又有一番说辞:

“魏国地方千里,人口众多,车马丰沛,抵御秦国绰绰有余。却听信群臣的话要割地事秦,若以后秦国贪得无厌,该怎么办?大王若能听臣的,与韩赵合力制秦,则可使魏国永无秦患。如今臣正是奉赵侯之命前来订约的。”

魏惠王说:“寡人实在是愚不可及,自取其辱。如今先生有长治久安之计见教,敢不从命乎?”

遂赠予苏秦一车金帛,资助他继续前往齐国游说。见了齐宣王,苏秦说:“臣听说这临淄城中车毂相撞,人流摩肩接踵,富贵繁盛天下莫之能及。如此盛景,竟还要西面事秦,不觉得羞耻吗?而且齐国离秦国远得很,秦兵怎么着也不会远袭齐国,为什么要伺候秦国呢?大王不如与赵国订约,六国和亲如一家,互相救援。”

齐宣王也接受了他的邀约。苏秦驱车往南继续去游说楚威王:“楚国地方五千里,天下无出其右。秦国最怕的就是楚国,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相生相克。如今列国士子,不是合纵便是连横。合纵,诸侯们就得割地事楚;连横,楚国则必须割地事秦。这两种策略,相去甚远哪!”

“先生的话,是我楚国的福音哪!”楚威王感慨道。

简单说一下,合纵,就是六国联合共同抗秦,从地图上看是一条竖线;连横,则是秦国远交近攻,联合齐燕楚等国先蚕食三晋,从地图上看是一条横线。鼓吹这两种策略的人,在战国时有一个专名叫纵横家。他们翻动三寸不烂之舌,搅动天下风云,纵横捭阖,大杀四方,将嘴皮子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

合纵,以苏秦为领头羊;连横,以张仪为代表。这一对同学冤家,真是既生瑜,何生亮!

苏秦游说成功,准备回赵国了,途经洛阳之时,诸侯们都派使臣来相送。那仪仗车马,旌旗飘飘,好不威风,队伍连绵二十里不绝,堪比天子的阵仗了。这一路上,官员望着飞扬的尘土而下拜。周显王听说苏秦来了,马上派人洒扫道路,在郊外设帐相迎。

苏秦的老母,拄着拐杖在道旁啧啧称赞;两位弟弟和嫂子跪在路旁,头都不敢抬一下。苏秦在车上对嫂子说:“嫂子之前饭都不肯为我做,如今又为何如此卑恭?”

嫂子也老实不客气地说:“小叔子现在位高而多金,不得不敬畏!”

苏秦感叹道:“世情冷暖,人面逐高低。我今天才知道富贵是必不可少的!”

于是让亲人们上车,一起同归故里。苏秦在洛阳建起大宅,聚族而居,散尽千金资助同宗苏氏。如今洛阳城中还有苏秦故宅遗址,传说曾有人在那里挖出黄金百锭。苏秦的两个弟弟苏代与苏厉羡慕兄长的富贵,也开始研习《阴符》,学习游说之术。

在洛阳住了些日子,苏秦回赵国交差。赵肃侯封他为武安君,向齐,楚,魏,韩,燕五国派出使臣,邀他们到洹水相会。苏秦和赵肃侯先到洹水筑起高坛馆舍,以待五国诸侯。

至期,燕文公先到,第二个来的是韩宣惠公。接下来,魏惠王,齐宣王,楚威王先后来到。大家排座次,苏秦认为,楚国与燕国资历老,但这是战国时期,便当以国家大小论座次,所以顺序是:楚,齐,魏,赵,燕,韩。但楚,齐,魏这三国已称王,其余三国称呼不便,于是苏秦建议,大家一概以王相称。这便是“五国相王”了。

到了日期,赵国为主位,楚国居客之长。苏秦登阶而上,对六王说:“诸位都是山东大国,位在王爵,地广兵足,都可自雄。秦国不过是下贱的牧马人之后,只是占据咸阳之险,却欲蚕食六国,诸君能北面事秦吗?”

诸侯们齐声说:“不愿,请先生赐教。”

“合纵抗秦之策,之前已向诸君陈述,今日便杀牲歃血,在神明面前结为兄弟,今后务要患难与共。”

“谨受教!”

苏秦端出捧盘,请六王依次歃血,拜告天地与六国祖先,一国背盟,五国共击。并写下六份誓书,各国留存一份,然后才各就宴席。

赵王说:“苏秦以大策安六国,应加封高爵,让他来往于六国之间,巩固合约。”

其余五王都赞同道:“赵王说的是啊!”

于是六国共同封苏秦为“纵约长”,兼职佩挂六国相印,金牌宝剑,总辖六国臣民。此外,六国各自额外赐予苏秦黄金百镒,良马四十匹,一下子富比王侯,苏秦自是称谢不已。

会盟完毕,六王各自归国,苏秦也跟着赵王回到赵国。

同年,也就是周显王三十六年,魏惠王与燕文王先后薨逝,魏襄王与燕易王嗣位。

当然,六国合纵这样的大事,秦国不可能不知道,何况苏秦还特意将六国誓书抄了一份,命人送到函谷关。关吏把这份文书转到咸阳,秦惠文王一见大惊,对相国公孙衍说:“如果六国合一,寡人便一步不得进了。必须想个法子把这合纵之约给散了,方可图大事。”

“牵头的是赵国,大王可以兴兵伐赵,看哪个国家先来救,则移兵往伐。这样,叫那些诸侯不敢遵守合纵之约。”

这时,在场的张仪并不想伐赵负了苏秦,便拿出了另一套主张。究竟秦兵会不会伐赵?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