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1 电池电极材料模型

a)电池电极材料微结构模型 b)锂嵌入电极材料微结构跨尺度模型

图3-2 磁电能量转换系统基本器件磁电耦合模型

a)压电层的磁畴传播 b)施加局部应力控制磁畴传播 c)磁电磁畴与电极结构

图3-4 衰退过程的锂电池转换能量系统磁电效应模型

图3-9 基于预制失配应变设计的内外镶嵌结构与磁畴分布示意图

a)磁畴壁结构与磁畴传播形态 b)加载磁畴壁结构与磁畴调控

图5-1 电动车辆可持续发展与动力电池产业化分析示意图

a)基于新能源的电动车辆可持续发展思路框架 b)混合动力车辆 c)纯电动车辆 d)燃料电池车辆 e)电动车辆动力电池产业化思路与路径 f)动力电池热失控过程三个阶段

图5-2 电动车辆能源系统的综合效益组成与固态电池结构

a)电动车辆能源系统的综合效益 b)双极堆积固态电池 c)固态电池跨尺度结构

图5-3 轻质固态锂电池正极结构

a)层状Li(Li1/6Mn1/3Ni1/3Sb1/6)O2结构 b)层状LiTMO2和LiTM2O4结构

图5-4 固态锂电池负极设计思路

a)锂合金负极LixM的M元素分布 b)气凝胶复合材料负极

图5-8 纳米轻质核壳结构与表征

a)梯度Cu-Ni-Mn核壳结构 b)蛋黄核壳结构 c)多孔包覆核壳结构 d)充放电循环锂嵌入-脱离的原位表征磷酸铁锂动态纳米域

图5-12 Li-O2电池中电子转移的两种路径

图5-13 电池石墨烯薄膜与电解质结构

图5-15 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结构总体设计

a)动力电池样品 b)动力电池结构与特性分析

图6-3 三元正极结构LCO、NMC、LMO、LFP晶体纳米尺度结构模型

图6-4 Si/碳纳米管负极柔性电池电极结构

图6-9 基于MOF结构的纳米包裹复合电池原理示意图

图6-10 MOF柔性复合电极

图11-7 制动过程中换档的控制算法及逻辑结构

a)总体逻辑框架 b)控制思路 c)典型工况的逻辑结构分析

图12-11 制动实验台架

a)总体布局 b)实验台架物理样机

表6-2 锂电池发展综合效益分析前景展望

附图E6 锂电池关键结构体系技术发展树

附图E13 电动车辆动力电池均衡设计

a)行车均衡 b)离线均衡 c)末端均衡 d)均衡思路

附图E21 电动车辆动力电池模组接口排序

附图F10 直流电机剖视图

附图F28 电动车辆能量转换与回收系统总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