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启幸福之门:积极心理学的魅力
- 赵天红
- 2549字
- 2021-06-03 10:43:51
第三节 提倡对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
积极心理学提倡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问题要做出积极的解释,并使个体或社会能从中获得积极的意义。“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问题本身虽然不能为人类增添力量和优秀品质,但问题的出现,也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优秀品质和潜在能力的机会。”(任俊、叶浩生,2004)人类不是生活在一个百分之百安全的世界里,因此,人们会避免不了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当问题出现以后,作为一个自在的人,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来选择自己的思想,也就是说,可以对问题做出各种自己的理解。比如,面对一件所谓办砸了的事件,人们既可以看到它坏的一面,也可以去看到它好的一面。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积极与消极可以说是掌控在人们自己的手里,关键是看你到底去专注些什么。
例如,你是一名医生,在一星期中你总共做了10次手术,其中9次手术都非常成功,只有1次手术有点不那么完美,那么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你会总是想到那非常成功的9次手术,还是不太完美的那1次手术呢?
如果你到著名景区去旅游,景区风景宜人,游玩过程中非常开心,而且吃的住的也都非常好,可你回家的时候,当你一下飞机却发现自己的行李不见了。第二天,你的朋友问你玩得怎么样时?你是向他们畅谈自己愉快的旅游经历呢?还是向他们诉说自己行李丢失的不幸遭遇呢?如果仔细想想生活中最近所发生的一些事,就能发现,你是在用一种积极的方式还是在用一种消极的方式来表达或解释自己。
19世纪末,有一位名叫沃茨(G. F. Watts)的英国画家画了一幅画。这幅画以暗淡的蓝色和灰色为主色调,画面上是一位被蒙着双眼却低着头的少女,少女手里拿着一把希腊的七弦竖琴,而其中的一根琴弦却已经断了。少女隐约地、似乎是坐在一个球上,球的四周则布满了云雾。就是这样一幅展现绝望的画面,沃茨却把它命名为《希望》。沃茨认为绝望意味着放弃,而希望则意味着尽管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但绝不放弃,就像画面中少女的琴,即使断了弦,也要努力演奏出音乐。这告诉人们,对每一个人来说,希望总是能激励人们,即使只剩下一点点资源,也要有前进的勇气。
因此,积极心理学主张,从两个方面去求得问题的积极意义:一是多方面找寻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二是从问题本身去寻求积极的体验。
首先是多方面找寻产生问题的原因。一个问题之所以产生,肯定会有其的特定原因。其实,原因的本身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怎样去看待原因,也就是说,人们心理上的归因如何。归因是指个人根据已得到的各类信息,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之中所蕴含的因果关系做出合理解释和推论判断的过程。当人们把原因归为可控制的、暂时的时候,人们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应对问题,相反,则会产生消极态度。为达到积极的结果,积极心理学常常从另一个角度或用另一种文化,对问题做出新的解释和判断,见表2-1。
表2-1 消极的解释与积极的解释的比较
实际上,有时候正是因为文化差异,才使人们对一个现象或事件做出消极的解释。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把同性恋看作是一种典型的精神失调,同性恋也成了一种精神病的代名词。可是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感觉到,没有证据表明同性恋与精神失调有关,美国精神病防治学会也于1973年把同性恋从DSM目录中除名。今天,大多数人已把同性恋看作一件较为正常的事情,更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用法律保护同性恋的合法性。一夜之间,同性恋者由“精神病”而成为健康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道理很简单,这是人们的一种文化解释和文化选择。
前面曾提到人所具有的“积极和消极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有各自定义的变量”的事实,但这并不表明积极和消极是毫无关系的。积极与消极的形成是相对独立的,积极并不会随着消极的去除而自然产生,积极本身有着自己形成的特定机制和特点,并不受消极机制所左右,也就是说,积极与消极之间存在着对立性。另外,积极和消极又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离开了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积极和消极一起构成了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就是说,积极与消极之间存在着同一性。这正如人的生存一样,人总是在生与死、得与失、自主与依赖的矛盾中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讲,人如果没有失去,也就不会有发展。积极和消极既然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用哲学的观点来解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就可能互相转化。因此,心理学要求研究积极的呼声,不应被误认为是不研究消极的呼声,也就是说,积极心理学并不倡导人类要故意避开或忽视自己的某些消极方面的研究,而是提倡人类要学会在消极与积极之间寻找关联和平衡点,从而创造一个一定条件下消极转向积极的效果。
在这里有一点我们一定要注意,所谓消极向积极转化,更多的是指人们要从消极(不幸或困境)中找到某些积极的意义。如当一个人进入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其身体的活动能力开始逐步地下降(消极),但是,他的某些生活经验和技能却更加丰富了(积极),这就弥补了自己身体活动能力下降的不足。心理学家泰勒曾以一些患有致命性疾病的人为对象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泰勒教给这些患者一些认知方面的策略,使他们能从自己疾病状况中寻找到某些积极的意义,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许多患者反映,学习了泰勒的策略之后,他们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状况比以前好多了,也从所处的困境中看到了希望。
目前,新兴的神经学研究显示,人的积极特性和消极特性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远不是所谓的彼此相对或相反那么简单。以情绪体验为例,研究显示人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是由不同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和不同的大脑部位控制的。但无论如何,提倡对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总是对的。
其实,信息的解读比信息本身更重要。长远而言,用积极的方式对人的心理障碍等问题做出解释是最恰当不过的。因为对出现的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不懂或不善积极的人,就像是一部没有装上减震的汽车,经过任何即使是很小的沟坎它都会颠得很厉害,人在上面就会感觉很不舒服。而积极的人就像是部装了减震的汽车,即使经过很崎岖的山路,你除了感受到一种较为舒适的晃动外,你没有任何其他特别不适的感觉。正如马斯洛所言:“心理学应成为一门具有更多积极和较少消极的科学,它应具有一个较高的主题,不要对人类所具有的种种崇高潜力有所顾虑。”积极心理学的最高宗旨是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而不是一种普普通通的存在,每个人活着的真正意义都在于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