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性和社会性

有一句话说:“人是社会动物”。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这句话指出了人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属性:社会性和动物性。既然这两个属性同时存在于人性中,那这两种属性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作用的?

对于这个问题在以前的理论体系中都讨论过。在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中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并不令人满意,但是在精神分析理论中弗洛伊德却明确地提出了生理性和社会性的关系,并将其发展成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生理性是指本我,包括性、感觉和情感快乐。社会性指的是超我,包括从社会习得的道德和价值观等。自我则是基于现实需要来调和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本书认为这一人格理论可能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最重要的成就,当然这个理论最大的缺陷是过于概化和模糊,在对语言和行为的分析中无法达到足够的精确性。还有就是对本我和超我之间如何作用,没有任何说明。这主要是历史原因,在弗洛伊德时代根本无法知道大脑中的神经作用的模式。

神经领域的发展使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脑的作用方式。这促使我们认为有必要通过建立一种全新的理论来解释生理性和社会性的作用。在功能联结理论中,生理性是指各种生理性的功能,它主要是在感觉功能和情绪功能中。社会性是指人的各种社会认知及文化等,它主要是在人的认知功能中。根据对应原理,生理性和社会性所指的功能、表征、语言和行为是对应的或同一的,所以关于生理性和社会性的内容都可以用表征、语言和行为来表示。

我们知道这些生理性和社会性的内容是以功能为基础而存在的,所以它们也是有功能特征的,如感觉、情绪和认知都可以作为动力系统而存在。同时,我们知道功能理论是以联结主义作为心理作用的基础,所有的生理性表征和社会性表征都是一种联结关系,这样我们就能在同一水平上研究生理性内容和社会性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